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分卷阅读95

分卷阅读95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碰碰运气。但看到其他十三人都是年轻又优秀的学子后,心中十分没有底气。

作者有话要说:感谢大佬老女人爱读书扔了1个地雷

感谢大佬秦心白羽扔了1个地雷

感谢大佬秦心白羽扔了1个地雷

感谢大佬读者“秦心白羽”,灌溉营养液+10

(づ ̄3 ̄)づ~感谢两位大佬~爱你们么么哒~~

第68章068

翁元基倒是对这些考生一视同仁,直接把他们带到一号学院,给他们安排了暂时的宿舍后,又带他们到了一号学院的图书室。此时图书室内只有一到四年级,和七年级的教材。翁元基让他们先在这里看几天书,等来的人多了,再一起考试。只有考试通过了,才能参加培训班。

接下来陆续几天,又来了近二十位秀才。陶然赶忙整理出一套考试用的卷子,给戚博翰确认过后,送到印刷厂。

一月三十日是周六,学校不用上课,于是就随便挑了一间教室,给这四十人做考试教室。

陈万勇是广义来的那三个寒门学子中,年级最大的,今年已经四十九岁了。努力了大半辈子,前几年才勉强考上了个秀才,刚好摸到戚博翰招生的门槛。原本陈万勇在妻儿的劝说下,他已经放弃继续科举的打算了。但岳州府发出的通告,让他决定最后再拼一把!大不了考不过就回去。于是一咬牙,背着家里人,跟两个同窗来了岳州府。

但是来到岳州府之后,陈万勇原本的勇气逐渐消耗得差不多了。因为他发现,来岳州府参加培训班考试的人中,他的年纪是最大的。看着那些年轻的学子妙语连珠,高谈阔论,陈万勇知道自己这辈子可能都赶不上人家的才学了。

好不容易熬到考试,他决定考完之后,就乖乖回老家,绝对不再瞎想了!

可当试卷发下来之后,陈万勇眼睛都瞪大了!狠狠地揉了好几次眼,才确定自己没有眼花!试卷的抬头,确实印着的是宁安公务员培训班入学资格考试试卷!

但是上面的题目:1、请列举至少五种瑞朝百姓主食名称。2、请写出水稻的生长周期。3、请写出每年农忙的月份。4、……

陈万勇咽了咽口水,抬头环顾四周,发现三位同窗跟自己一样,都是一副梦幻的神情,而其他秀才,则是一脸茫然。陈万勇抹了一把脸,立即奋笔疾书!

他家是耕读世家,虽然在家基本不干农活,但这些问题还是经常听家里人念叨的,写的时候都不带思考的!直到最后一道题,是道占据总分一半的作文题。要求是:如果你当上了县令,打算如何在维护当地治安的同时,提高粮食的产量和百姓的入?

思索了许久,陈万勇只在腹中打了个草稿,提笔就写!之前那么多道题目,让他多少有几分底气,也想明白了贤亲王想要什么样的官。会不会做锦绣文章不是重点,最重要的是能发展民生!

这试卷上的内容并不多,但除了陈万勇三人,其他学子都绞尽脑汁想了整整一天,最后在监考老师的催促下,才不情不愿地交了卷。

四十张卷子,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这些都有标准答案,陶然只一天就批改完了。最后的作文题,考生们倒是写了一大堆,各种引经据典,陶然这个现代人的灵魂兼学渣,完全看不明白他们在写什么,于是直接扔给了戚博翰。

戚博翰扫了几眼,将大部分试卷给扔了,只挑出十几张试卷,评了个甲乙丙丁等。

甲等的有四人,陶然很喜欢其中一个叫陈万勇的考生写的作文,文笔质朴,提出的方法也十分接地气,看起来可行度也十分高。

程万勇全文只提出来一个核心的方法论:邀请种田、织布好手分享自己的经验。然后就如何开展这一政策,写了整整一页纸,比如提出可以给分享经验的百姓一定的税优惠,又提出亩产达到一定的量才有资格分享自己的经验等等。巨细无遗,就像是一份可以立即实施的计划书。

这篇作文让陶然眼前一亮。在现代科学还没发展起来之前,经验是相当重要的一件事情,如果这个计划真的能顺利实施的话,再配合上肥料和水车,改进一下耕犁,还愁宁安的粮食产量上不去?

其他三篇被评为甲等的文章,陶然也拿来看了一下,却没有再让陶然觉得惊艳的了。有两人提出了一些共享耕牛、亩产奖励机制,很有新意,但只引经据典写了这样做的好处,却没有详细的方法论。

还有一个名为袁沙净的考生,就作文题目的前半段,如何维持治安,展开了长篇大论,提出了好几条十分先进的律法。比如说疑罪从无、谁提出谁举证等避冤假错案的手段。虽然作文十分离题,但戚博翰还是给了个甲等,看得出戚博翰对此人很感兴趣。

最后综合分数,排名第一个的是陈万勇,随后是获得三名获得了作文甲等的考生。另外还有四人及格,其余人的成绩可以说是惨不忍睹。

在四十位考生们焦急等待成绩的时候,海家主十分暴躁地在书房内来回踱步。看到一旁仍旧在气定神闲地喝茶的崔言明,心中气急但又不敢把人得罪了,只能扭曲着脸勉强挤出好脸色,道:“崔先生,这,都这样了,为什么还是有人来参加考试啊?那群人脑子被门夹了吗!”

“家主莫急,如今我们毁了戚博翰的声望,也算是完成了五皇子交代的任务。”崔言明气定神闲道。

“但是没把戚博翰拉下马!万一到时候五皇子怪罪下来,可就只剩下我们海家一家扛着了啊!”说起这个,海家主就急得嘴里发苦,原本是五家一起动手,就算失败了,五皇子要怪罪也有其他人一起分担,但现在整个宁安就只剩下谢家和海家,谢家还投靠了戚博翰,“听闻五皇子暴戾无常,万一……”

崔言明闻言,这才放下茶杯,不缓不急道:“若是家主不安心,在下还有一计。”

“快说!”海家主迫不及待地走到崔言明身边。

“前几日,我结识了一个行知学院的学生……”

这次海家主不敢再打算崔言明的话,按捺着自己的急性子,听崔言明讲完。

考完试后第三天,陶然带着卷子和成绩单,来到考生们暂住的院子里。此时小学生们都在上课,偌大的院子里只有四十人,而且每个人神情都十分凝重,三两成群地分布聚集着,却没有一个人说话。

看到陶然进来,众人有些疑惑。他们没见过陶然,并不知道这个年轻人是做什么的。但见行知小学的副校长公孙明志跟在陶然身后,立即意识到陶然身份不一般,于是纷纷朝他行礼。

“诸位不必客气。”陶然露出招牌式的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