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在古代搞义务教育 > 分卷阅读238

分卷阅读238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好了!”陶然在京城没什么朋友,一听章木匠一家都来了,自然高兴,“不过斯远年纪也不小了,可曾娶亲了?”

说起这个,章文远也是一脸无奈:“他性子跳脱,娘给他说的姑娘都不喜欢,说要自己找。啧,如今在京城,他一个男子哪会有闺阁女子给他自己找。”

陶然跟章文远一路说着闲话,等天蚕丝都搬进仓库后,才道:“你来得正好,之前你不是看过那水利的书,不如帮我规划一下这沂州的河道,将来要怎么挖?”

“成!”

章文远应下后,陶然又带他去千里香吃了顿午饭,便让他先去休息了。而陶然没有闲下来,他得赶紧把这天蚕丝的销路打开。而且这天蚕丝只接受盐和铁、马匹这之类的以物易物,坚决不银子,所以这就得找一个信得过的人代售。

陶然思来想去,最后决定去找石头。

石头以前也是做行商的,相信去互市卖点东西还不至于被坑。而且之前的接触过程中,陶然对石头的印象还不错。

现在石头家已经不做行商了,把家里的小小杂货店也改成了小吃店。陶然到的时候,石头正在里面招呼客人,见到陶然过来,连忙抛下客人,迎了出来:“大人!您今儿个怎么有空过来了?快到里面坐!”

“是有事找你,你现在有空吗?”陶然特意挑不是饭点的时间来,如今店里的人不多。

就算店里人多,石头敢说没空吗?必须有空啊!石头连忙将陶然带到后院,他们自家住的客厅。

“不用忙,我就说几句话。”陶然阻止了石头要去泡茶的动作,“我就是想托你帮我去互市卖点东西。”

“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石头立马拍着胸脯答应了。

陶然不由得笑道:“你知道我要卖什么吗?就答应得这么快?”

“呃……大人您要卖什么?”石头一听陶然这么说,就感觉有些怂。万一是那种非常不受欢迎的东西,那他可就是吃力不讨好了。

陶然也不是故意吓唬石头,解释道:“别紧张,就是一些布,你听说过天蚕丝吗?”

“就是京城那一尺千金的天蚕丝?!”石头走南闯北,哪会没听说过天蚕丝的大名,“大人您要卖那个?”

“对,不过这种布有多金贵你也知道,所以只能用铁矿、上等马或者粮草来换。当然,若是粮草的话,量肯定是要比前两样多的。”至于具体要多少,陶然心中也有数,直接说了天蚕丝换成市场价后能买到的这些同等物资的数量。

石头被这么大手笔的买卖着实吓到了,人家这一匹布的价值,可要比他这辈子经手过的买卖加起来还要多!

当然,陶然也不是要石头白干:“若是你能卖出超过这个价格的,超过的部分,我可以折算成银子,分你一成利。若是做不到的话,每卖出一匹,也有一两银子的提成,如何?”

石头何曾接过这么大的生意,一时间都愣住了。好半响才憋出一句话:“大人,这个真的交给我来卖啊?”

“是啊,如果你不敢做的话,那我只能去找别人了。”

“敢!怎么可能不敢!包在我身上!”能干行商的,哪个能没点胆量!石头二话不说便应下了。

陶然跟他约好,每次互市当天早上,会有人送天蚕丝过来,但石头绝对不能跟任何人透露这笔生意还跟节度使有关,就连是家里人也不能说。不然陶然怕会引起匈奴人的警惕。而换来的物资,在入夜之后,会有影卫悄悄来石头家取。

这批物资陶然不打算送到军中,也不会让其他人知晓。邱裕等人还不算心腹,而王君浩又不是完全的自己人,陶然并不能全身心地信任他们。

而且建个坞堡,也未必没有分散王君浩兵力的想法。

半个月后,匈奴贵族圈中突然流行了一种名叫天蚕丝的布料。这布料穿在身上,只觉得清凉无比,在这炎热的季节,简直就像穿着一身冰块一般!

杰一听到有人跟自己提及这种布料,立即猜到了,这又是瑞朝拿来压榨匈奴物资的东西。于是顺水推舟,高价买来一匹天蚕丝,献与罗德尼。

他献礼的时候,崔言明也在场。

崔言明一双细长的眼睛,狐疑地盯着杰看,但看了半天却没看出什么异样,不由得眉头微皱。

而罗德尼则是喜形于色,一边爱不释手地抚摸着布匹,一边漫不经心地问道:“这东西不错,你花了多少钱买来的?”

“回可汗。那人听闻是要献给可汗的礼物,只了小人一千两黄金的进货价。”杰说谎不打草稿道。

“这小小一匹布匹,竟值千两黄金?”罗德尼岁是反问句,但语气平淡,一点也没有惊奇的样子。

崔言明则顺势道:“可汗,臣听闻沂州那边的互市,在购我们的皮毛,这样下去,明年冬天,境内皮毛可能会短缺。”

“那就下令,再将皮毛卖给瑞朝者,死。”罗德尼语气没有丝毫波动,就像杀人不过是吃饭喝水一般平常。事实上,他为了清扫障碍,手上的人命早已堆积成山。而且他生性残暴,并不觉得自己这么做有什么不对。

杰在一旁低着头,努力消除自己的存在感。但他能听到的就这么多了,罗德尼给他赏赐了一些珠宝,便将他赶了出来。杰虽然凭着一面镜子,跻身贵族圈子,但实际上罗德尼并没有多重视他,就连一些朝廷最不机密的事情,他也很难探听到。

今天献上一匹天蚕丝,就能换来这么一个消息,已经是赚大发了。

第175章

与此同时,距离行知中学的入学考试八月十五日,仅剩两个半月的时间,瑞朝南方的学子,都纷纷聚集到了岳州府。而北方的学子,则结伴来到了京城。

民生日报也跟进报道了两所中学的报考情况,还随机采访了几名前来参加考试的学子。

王琬凝看到新一期的样刊,心念一动。

上面有一个京城学子的采访,那学子随口抱怨了一句,京城没有宁安那样的图书馆,复习效率恐怕没有宁安学子那么高。

知道内情的王琬凝却是摇摇头,何止是复习效率的问题,宁安考生在考前能直接接触到试卷上会考的知识,而京城学子现在恐怕还在复四书五经,到时考出来的成绩恐怕会很难看。

王琬凝既然选择了这条路,自然是要力争上游的。若是京城中学的录取学生的分数比宁安的低,那不就相当于京城中学输在了起跑线上?!绝对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王琬凝直接在报纸上插了一则广告,通知所有报名了考试的学子,由于王校长不想让北地学子成绩落后于南地,特意临时开放行知中学校内阅览室。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