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明珠重生在六零 > 分卷阅读13

分卷阅读1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几个村里报名的也多了起来,有的也仅仅混了初中也参加报名。好多滥竽充数的人,各村干部被弄得头大!

姚家村围着支书的人多,姚明珠也没有上去看热闹。反正等会总会知道的。

“谢宣传,怎么选啊。”陈家岩的一个村民问道。

“咱们党和国家最公正,公平的选举方式,采取不记名投票。”谢志兰说,“得票最多的前三人就是咱们红旗小学的老师。”

“不行,你们姚家村,陈家岩分别都是三百多号人,我们狮子林才两百多,这明显不公分的。”狮子林的村民不乐意了。

陈家岩的村民也不乐意,因为他们村子没有姚家村的多。采取投票形式,姚家村毫无悬念会获得第一。

两个村子都不同意,谢志兰也进行不下去。不过好歹做了几年宣传的工作,谢志兰的临场控制能力还是有的。拿喇叭喊,“肃静,肃静!”、

村民安静后道,“各位同志有没有更公平公正的选举方法。”

下面的人七嘴八舌开始讨论起来。

台上的三个村的干部也在议论。

陈家岩的村长说,“咱们这样选举效率太低了。短时间内选不出人。”

狮子林的支书闻言道,“咱们每个村子选两个代表,由这个六个人参加选举。”

“选举的方式呢?”陈国强问,“选举若还是投票的话,你们肯定还是不同意。”

陈家岩和狮子林的干部心理腹诽,若是自己村子人多,他们肯定同意的。

“这样吧,想参加的同志都上台,听人民报纸上的内容,谁写的快写的准的,前三名就当老师。”谭宗林不愧是在面待过,见识广,脑子一转就道。

“哎,老谭这个方法好。”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不能更新,后面情节有点要调整

第12章

谢志兰点点头,心里非常赞同,连忙走到喇叭前,“喂喂喂,同志们,静一静!”

三个村的村民全部安静了下来,看着谢志兰。

谢志兰意气风发,见所有人安静下来后才说,“同志们,同志们,我们想出了一个更加公平公正的方法选举老师。”见所有的人都翘首以盼,谢志兰接着道,“想要参加的同志上台,咱们用喇叭宣读人民报纸上的新闻,谁写的又快有准的,前面三名当老师。”

这倒是个公平的选举,三个村的村民纷纷拍掌同意。

写人民日报的新闻字那可是要真才实学的,好多报名的村民有些心虚,于是离开了村委的地方,悄悄混在了人群。假装没有上去报名过。

姚明珠努力回想上辈子的记忆,想看看是谁当了老师,可怎么也想不起来。不过转眼一想,自己经历过的事情很多都忘记了,何况上辈子自己并没有上过学的事情。无论谁当老师,也没什么了。她这个学虽然可以上,但也仅仅上到初中毕业而已。高中恰逢那场变故来临,全国上下都没有心思上学了。

三个村想要当老师的人纷纷上了台。

姚明珠回了心思,看着台上。没想到竟然发现有自己认识的人。

那人是兆明哥的高中同学,姚明珠记得好像叫,叫秦华。

当初推荐上大学,姚家村就一个名额。秦华与田兆明是姚家村仅有的两名高中生。两人成绩都好,在村里的背景条件都不错的。

秦华姑父谭宗林是会计,田兆明的父亲是村子。

但也许是因为田兆明哥哥的关系,最后田兆明上了大学。

当年田兆明上学户,姚明珠记得秦华被谭宗林弄到镇上的一个厂子了,怎么现在他竟然站出来选老师了?

姚明珠没有想明白,上面参选的人已经开始准备好了,而后谢志兰拿着一张报纸,在喇叭出读了起来。

“x市的人民公仆……”

这是说的一个人民先进个人的故事,讲的是一个从小在城里为富户倒夜香的人如今进了省城环卫部,吃上商品粮食,为了感谢党感谢国家,每日只是睡四五个小时,勤劳维护城里整洁干净。今年被选为了这个市的个人先进。

村里的人听了有些嘘吁,称叹国家好,没想到一个倒夜香的竟然吃上了商品粮,大家纷纷羡慕不已,差点讨论了起来。

还好有人已经写完站起来交卷,村民才回过神来,他们此刻是在选小学老师呢。

第一个交的是姚家村的秦华,谭会计眼里满是欣慰。

秦华之前进的是副食品加工厂,原本还挺好的,可灾荒发生后,食品骤减,副食品加工厂的日子也不好过了。眼见村里有这个事儿,谭会计立刻让自己老婆把侄儿叫了回来。以侄儿的水平,村里根本没有对手的。

当然除了田兆明以外。

当年读大学其实也差点就是秦华的,只是没想到市文化局那边竟然有田兆明大哥的战友,这样一来,谭会计为了卖田家一个好,把关键的一票投给了田兆明。秦华落选。

台上参加竞竞选的看到第一个人交了,心也浮动起来,第二第三争先恐后地上交了卷子。

只是有些人写的完全不对,还有的写了很多错别字。

最后当选的是狮子林的一个读过两年高中的人,名字叫林立山和第一个交卷的秦华以及陈家岩的一个初中生。

人员定下来后,谢志兰开始动员学生,“同志们,孩子时国家的未来,是家的希望。读了书识了字,咱们懂的多了,才能担当更重要的工作,为国家的建设出更多的力量。俗话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谢志兰说了很多,说得群众们心潮澎湃起来。但大家没有忘记,老师的工资要同学们出的,于是有人站出来问,“谢宣传,学怎么交?”

谢志兰轻咳了声,“每个人每个学期一元,笔和本子要自。当然没钱的可以拿粮食抵充。”

谢志兰话音刚落,群众又沸腾起来,一元可以扯一块布做一身衣服了。五毛可以买五个鸡蛋了,别说还有其他的笔和纸,一个学期下来估计要三四块了吧。大家觉得有些贵了。

姚明珠也看向父亲姚耀荣,他们家好像没钱也没有粮食的。

姚耀荣却没有担心,拍了拍姚耀荣的手。

散会后,姚家四口一起回了家。

姚明珠想想道,“爸,咱家没钱的话我要不……。”

姚耀荣还没说什么,姚奶奶打断姚明珠的话,“阿珠,别担心,你爸妈既然让你上,肯定是能拿的出钱的。”

姚明珠却摇头,她不想父母负担更重,坚定地道,“奶奶,爸妈,我明年再上也不迟的。不一定要今年上。”、

姚奶奶拉着姚明珠的手,为孙女的懂事感到高兴。但姚家如今虽然没有粮食,可钱还是有点的。

姚耀荣关了大门后,二话没说,拿起木锄朝着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