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明珠重生在六零 > 分卷阅读34

分卷阅读3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还是低调好。万一哪天有人闯进来了怎么办。于是姚奶奶开始指挥着姚耀荣搬床上的稻草。

姚明珠人小,抱起稻草跟自己一样高。一股霉味从稻草里传来,刚好传入姚明珠的鼻腔内,姚明珠跑了三次后有些难受,姚耀荣就发现了这情况,立刻道,“阿珠,你别搬了,爸爸来弄。你若想帮忙,帮奶奶挑稻草吧。”

姚明珠也觉得有些难受,不仅仅是稻草的霉味,还有稻草中腐烂的碎屑,一出门,风一吹就迎面扑来,呼吸间全是稻草的味道。又跑了两趟后,姚明珠就让父亲搬了。她跑到姚奶奶身边,一起挑出好的稻草,抖一抖碎屑后放在一边的石台上。准备凉下后重新铺到床上。

“阿珠,奶奶做就好,你去读书吧。”姚奶奶心疼孙女。

“奶奶,书早就读完了。我快十四岁了,家里的活计也得干一些的。”姚明珠忍住道,上辈子就是这样被宠得不知世事。

其实村里十多岁的孩子早已经顶半个大人了,可自己的父母和奶奶却一个劲地宠着她,他们觉得没有给她提供好的生活,委屈了她。

经历一世,姚明珠并不委屈的,反而庆幸自己幸运,如今能再次跟他们一起生活,这种日子虽然清苦平淡,可姚明珠觉得无比的窝心。

姚奶奶听到孙女的稚气话,笑了笑,“好好好,奶的乖孙越来越懂事了。”

姚明珠笑了笑,认真地挑选起稻草来。

姚奶奶觉得自己的孙女这大半年变化很大。

原本稚气得有些傻乎乎的,忽然开始懂得思考了。自从那次要独自上工割草后,稚气少了些,人也坚强了很多,还懂得疼惜父母和祖母。

想着想着,姚奶奶心里无比欣慰。

姚耀荣把两个房间的稻草弄出来后,就爬上了屋顶开始一块一块地翻捡瓦片。这样的活,每年都要弄一次,得雨水多起来,漏进了屋里,同时也检查下房屋屋顶的情况,得有被虫蛀的梁掉下砸到了人。

暑假的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即逝。

只是时间虽然流逝了,却也带来了获。

第29章

火热的夏日里,姚家村田里的稻谷抽穗了,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稻谷。村民看到低垂的麦穗,脸上笑开了花。

姚明珠也村民的笑颜里,迎来了开学。也许是看到了丰的希望,姚明珠班级又多了几位同学。

村里在姚明珠开学后的一周后开始秋了。

今年风调雨顺,不仅仅是村里的田地丰了,村民自己打理的那部分益也不错的。

秋虽然累人,可大伙却无比兴奋。

村里的活计忙完后,大伙儿乘着好天气忙活起自己家的田地来。

姚家井水边的田因为姚耀荣打理得用心,获了一柜子稻谷,接近三百多斤,还有五捆稻草。新的稻草晒干后,姚奶奶就做主把床上的全部换新了。而院子里的地和村里分的旱地一共了玉米六百多斤,土豆和红薯加起来快千斤。

看着这些,姚奶奶满是皱纹的脸笑成了一朵盛开的菊花。

姚耀荣和孙云芳也不再担心明年的吃食了。孙云芳和姚耀荣在获后给镇上的姑婆和外婆家送了些。外婆秦月娥心里的担忧也随着姚家村丰松懈了下来。

秋时,学校放了农忙假,姚明珠在割完稻谷的田里寻找掉落的麦穗。

村里的小孩基本全都在干这活,一天要是运气好,能捡一小篮子麦穗,搓出一碗的稻谷的,能够姚明珠吃个两天了。所以十多天下来姚明珠捡的也有点分量的。

而还有些嘴馋的男孩子则捡麦穗的空余时间里,在田里靠角落的地方寻找空洞,然后沿着洞掰开,能见到肥肥的黄鳝。还有的则在水田里寻找野鸭蛋,野鸡蛋之类的。

这些都是这个丰的时节带来的,村里经常利用这些改善生活。

姚耀荣和孙云芳割水井边田里稻谷时,摸了八条黄鳝和十个野鸭蛋。

姚奶奶做主送了三条给了田家,三条给镇上姚明珠外婆家。十个蛋姚奶奶则留了下来,准备给家里人吃,毕竟秋农忙时最是磨人的。

黄鳝是姚明珠送到田家的,田家的大人没有在家,只有田昭丽的妹妹田昭华和小弟在院子里挖泥巴玩,姚明珠让田昭华拿出一个盆子盛了水,然后放在里面后回了家。没想到第二日上工时,田昭丽竟然对姚明珠说了谢谢。

而姚家剩余的两条黄鳝,姚奶奶用清水养了一天后混合着院子里长出的新鲜土豆和白菜炖了,姚家四人算是打了一顿牙祭。

只是秋的喜悦还未散去,村干部给大伙泼了一阵冷水。

姚家村的土地要全部上缴了。县里颁布了通知,要改村里生产队的模式。

姚家村的村民才刚刚尝到了自己生产的甜头就被回土地,大伙的心情可想知道。

只是细胳膊拧不过大腿,村民终究是把手里的田地退还给了村委。

这一次的生产模式在以前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改变。那就是村民所有的活计,按照劳动强度给出了工分,村民不再领活上工了,而是所有的人一起上工。

以后上工就按照工分来计算了。粮食则每年发放两次,一次是在秋稻谷交了供应粮后,一次是在割小麦后。至于发放的标准是根据工分的多少。而工分高的粮食多,工分低的就少。听起来很公平的。

同时还有一个好消息。

村里以后,每个月会跟城里一样发各种基本物品的票,到时候按照票上对应的数进行采购。只是像工业之类依旧是没有的。

这一次秋的粮食上交供应粮后,村里给每个村民分了粮食以及各种票。至于工分则是从分粮后的第二天开始计算。

村里的干部花了几日,把村里的秋后的活计全部划分了出来,然后每种活计选了一个小队长,小队长负责这个队的人员安排和分值统计。

村里无论男女老少都得开始干活了。

因为今年丰,村里有了富余。

为了增大产值,村里换了些牲畜,增加牲畜养殖,来年也能过个好年月。

村里这次一共买了五十头牛,一百十头羊和五百只鸡和鸭,以及一百头猪。

这是村里跟县里拿粮食换的,前两年,村里饥荒最严重的时候,村里能吃的东西都被吃了。后面两年村里的牲畜一直没有养起来。

这一次也是田梗生想发展村里的牲畜提出来的,毕竟这一块在农村是个大头。

而为了补偿村民,村干部告诉大家可以领牲畜回家养。

不过,村里规定了每只牲畜的任务。比如一头牛,领养的人得负责牛一年的吃食,并要给村里提供二十背篓的牛粪。同时,成年的牛还得负责产子的事情。而对于猪和养以及鸡鸭,队里则称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