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秦时明月]横贯四方 > 分卷阅读6

分卷阅读6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常常觉得,比起自己,一伍里的其他仨人更信服的反倒是葛大这厮才对。

某日轮到伍长在营内巡视,突然斜眼看到葛大手里拿了一根小棍儿,正在沙地上胡乱画着什么;而阿吉和老胡两个傻蛋,居然在蹲在一旁全神贯注地看他画。

画了一阵,葛大居然破天荒地主动开口了,而且很是滔滔不绝。

“秦军的先锋经常是步骑混编的,两军对垒的时候先是弩箭齐发,待到距离拉近,骑兵先行冲上,以尖锐的锥形阵冲散对方的阵形,后方重甲步兵再齐齐压上掩杀。三波冲击下来,对方的损失一定不小。而方才演武场上他们摆出的阵,看上去有些像鹤翼阵,却又有几处不同;秦军锋锐,普通的侧翼包抄未必能起到什么作用,但是经过将军这样一番变动后,我方的骑兵可以故意将速度放慢,把秦军铁骑先放过去,然后才开始横向冲撞;中腰轻甲兵换成了长戟兵,专勾马腿,起到辅助作用。我想,这些布置与其说像鹤翼,倒不如说像一把钳子的形状,能将秦军步骑之间的配合拦腰切断,使其首尾不能相顾。”

“……葛大哥懂得真多!”这个是阿吉。

“……啊?你刚才说啥?”这个是老胡。

伍长看着他们三个指点沙场的正经样,终于忍无可忍冲出去一人给了一脚。“一个卒子而已,就敢这么胡乱放屁!将军的意思,你能懂么?”

葛大虚晃了一下,伍长也没看清,以为只是个意外,这一脚便踢了个空。他也没有补上一脚,干脆踩到地上的沙画去了。另外三人只是垂着脑袋任他乱踩一通,出了气,又被吩咐去准备次日喂马的草料。

当然伍长万万不会想到,距离他们约莫半里以外的中军大帐里,李牧将军正以手点着一副看上去与盖聂在地上的“胡画”差不多的图形道:“步军四大营听令这个钳形阵,务必要在十天之内操练熟。”

三位裨将齐齐出列,抱拳领命。偏生最后的一位银甲红袍、威风凛凛的少将军,既不出列又无言语,仅仅轻哼了一声。

奇怪的是,居然没人觉得奇怪。

以李牧在赵军中的威望,心腹将领莫不私之,校尉司马莫不敬之,步卒骑士莫不爱之,怎会允许旁人对他无礼?只有眼前这个百般不服的小将,众人却是敢怒不敢言。

因为这一位,便是赵国宗室,赵王迁嫡亲的兄弟,赵葱。

此人少入行伍,冲锋陷阵,倒也算得上勇武;可惜心气太高,性情又暴躁,对于赵人有口皆碑的名将李牧竟是横竖看不顺眼。当年扈辄将军死于武城一战,赵葱原本以为,按照资历身份,自己便该是领军大将;却不想赵王迁听从朝臣的建议,不远万里地令李牧率边军自雁门关南下,取代了大将军一职。赵葱对这个从天而降压了自己一头的上司自是不满,总想着在众军士面前显露一下自己领军作战的才能。当桓率秦军主力进攻肥下时,赵葱曾十分激昂地请战:“愿领两万飞骑,驰援肥下之围。”李牧却道:“敌攻而我救,是致于人,为兵家所忌”,因此拒绝了赵葱的提议,表面按兵不动,实际上反过来偷袭秦营,并在秦军必救的路上设下埋伏,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肥下之战告捷,赵军上下莫不欢欣鼓舞,只有赵葱十分不满按照我的计策,也未必赢不了;他李牧哪里就这么神了?尔后军情暂缓,李牧忙着指挥部属修筑坚垒,操练新兵;赵葱自持身份,仍要时不时找点麻烦。

“公子有何见教?”李牧对他倒也客气。

“战阵之对,不过是兵法上的空洞道理;当年赵括可谓一代阵法大家,却落得如此结局。我劝将军莫要太过在意这些死板的套路,真正的对敌之道,无非‘随机应变’四字罢了。”

李牧皱眉不语,幸而此时副将司马尚马上接口道:“公子所言固然有理。然而战场之势,瞬息万变;多创造一种阵法,只是多增加一种对敌的变数而已,又何谓死板?”

赵葱依然表情不屑,嘴上说的却是:“末将领命便是。”

且不说这些指挥层面上的分歧,新兵们还在日复一日地学习着金鼓号令、搏杀骑射。一天的操练下来,累得四仰八叉卒子们只有很少的一段时间休息,众人有时闲话家常,有时也能闹得热火朝天;这种时候却从不见葛大掺和。他最常见的姿势是静静地坐在一边,目光似近还远,也不知看向何处。

因为葛大自己绝口不提,尽管许多人都起了疑心,却没人知道他来历。从他娴熟的技艺来看,众人猜想他家里大约是个猎户,但也砍过柴,种过地,做过木工,砌过城墙,杀过猪,放过羊,养过马……其他便一概不知了。

不过无论是操练还是日常劳作,葛大表现得再出色,也不过是个能干的小卒子而已,掀不起太大波澜。如今天下瞩目的大势,仍是秦赵两国一触即发的对峙。

自从桓败退以后,秦国那边换上了主将王翦;这又是一个声名战功都不输于李牧的盖世名将。双方谁都不敢小看对方的实力,调兵部署分外小心谨慎,生怕一个不妥被对方抓住了一瞬间的战机。秦军排出了大量斥候细作,小心翼翼地勘探这太行一线的地势、水源走向,推测李牧有可能做出的布置。赵军自然也不甘示弱,巡逻、岗哨比战时还要密集,以望尽可能地摧毁对方的意图。

盖聂身在局中,又是底层的新兵,对战局不会太明了;但他还是从操练的内容、巡山的路线中看出一些端倪。这些军营中难以言传的细节学问,没有哪一家兵法大师会特别记录下来,却非常实用,令他觉得颇有获益。不过,若是能够直接听从李牧将军的调兵遣将、战术安排,那才是真正的大受启发吧!可惜再怎么神往,自己现在也不过是个卒子,没有半点军功在身,想见到中军统帅还是颇有难度的。

炎夏在即,士兵们被派遣到附近的山中砍伐树木,加固营垒。一日盖聂做完份内的活儿,左右无事,趁着无人盯梢,提气纵出了同伍之人的视线,一路攀爬上附近最高的一座悬崖顶端。从这里鸟瞰,遥遥可见赵军驻扎的位置、营寨的布局,中、前、后、左、右、各军大帐的所在;营内道路纵横,岗哨森严,隐隐显出一股威严不可侵的气度。更远处横峰侧岭,起伏连绵,蜿蜒如龙脊。盖聂游目眺望,不禁觉得胸中气血翻涌,山河之壮阔,家国之兴衰,从未如此沉重地压在心头。

忽然,他感到身后一股异样的气息。

足尖点地之声极为轻快,细听上去仿佛带着优美的节奏;来人绝对是难得一见的轻功高手。

盖聂不闪不避,从容转过身来;倒不是他托大,只是这山头上光秃秃的,本来便没个躲藏的地方。而来的人也没有刻意隐藏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