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秦时明月]横贯四方 > 分卷阅读136

分卷阅读136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鬼神同号。”少年点头道,生硬地转动脖子看向窗外。“又来了一辆。”

荆轲将一碗温酒草草灌下肚,扒着窗口细瞧了片刻。“看车的样式,似乎是韩国的车驾。故韩王和公室都被秦国人囚禁在国内,能被太子请来的,应是那位逃走的横阳君。”

“连韩国都来了人,加上魏、楚、代、齐,殿下此番谋划的格局当真不小。”少年叹道,“不过各国使者秘密入燕,这样的行动当真瞒得过无孔不入的罗网么?”

“这便是巨子让我们等在这里的理由啊。”荆轲露齿一笑,“燕春君死后,太子殿下决心将罗网在蓟都的势力连根拔起;这一次聚宴妃雪阁,正好引蛇出洞。倘若有形迹可疑之人接近那里,我们便出手将他们一齐拿下。”

少年心事重重地捧起酒坛豪饮几口,忽道:“大哥,你游历诸国,可曾到过邯郸?”

“去过几次。啧啧,赵国的乐舞美人,在七国之中名声最响,那位雪姬妹子没和你说过?”

少年猛被酒呛了一口,咳嗽半晌才缓过来,语速极快地答道:“她说过。她还说邯郸名士多慷慨重诺,为义气轻掷生死。可是最近燕代之地都在传说,邯郸有一名剑客,剑术出神入化,连秦国的剑圣都非他对手。然而此人却在城破之际将和氏璧献予秦王,后又随驾入秦,成为秦王身边重用的卫士。”

“……阿聂啊。他是我的一个老朋友。”荆轲低头斟酒,面色不改。

“不错。我也记得你以前提过有这样一个朋友。”少年接着说。“秦军灭赵之日,有志之士或死战殉国,或追随公子嘉逃往代郡以图再起;唯有此人,竟靠向秦王献国宝以图爵禄,如此卑鄙小人……大哥你与他结交之时,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小高,你还小,恐怕有些事情并不像他们表面看起来那样。”荆轲抬起头来,面上依旧是笑吟吟的,语气却十分郑重。“阿聂嘛,是个比你还喜欢板着脸的家伙,不会弹琴不会喝酒,连笑话也不会讲。不过他看着无趣,却懂得不少奇怪的事情;看着老实,有时候又没那么老实。虽然也算有过一起出生入死的交情,有时候我却觉得我根本看不透这个人。”

他将一碗残酒一饮而尽,语带笑意。

“但我还是可以将身家性命托付给他。”

少年不解地与他对视片刻,还想问些什么,荆轲已经伸筷夹出一条上好的腿肉,在雾腾腾的案上大快朵颐起来。

酒馆里的二人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的一番闲话竟然清清楚楚地传入妃雪阁内,一名列席而坐的男子耳中。那男子身着大氅,散着一头白发,喃喃自语道:“……卫某多年经营,赚得的骂名竟还不如他,这世情真是凉薄。”

此时坐在他上首之人方才除去披风、面纱,露出一张绝色的面孔来,令其他席位上危襟正坐的使者们大吃一惊。

头戴玉冠、身着朝服的燕国太子起身问道:“这位是”

先前那名白发男子微微一笑,装作没听见余人的窃窃私语:“我主横阳君身染小疾,不便长途颠簸;这位是我国的红莲殿下,代兄与会,太子殿下不会怪罪吧?”

“竟是公主远道而来,姬丹怠慢了。这一位一定是鼎鼎大名的鬼谷传人,卫庄卫先生。”燕太子揖礼道。二人俱起身还礼。

宾客全部入座之后,主人击掌三声,妃雪阁内随即有乐声响起。数名妙龄少女在玉台中央缓缓起舞。可惜在座的众人都毫无观看的兴致。

燕太子在歌舞的掩饰之中,缓缓说起了正题。

“邯郸陷落,易水皆惊。丹请各国密使来此的理由,诸位想必已经知道了。”

使者们三三两两打着眼色,迟迟不发一言。终于,一名楚国的老者被推举出来,替众人答道:“太子想要重议合纵么?六国盟约虽由来已久,然而燕楚两地相隔千里,秦人之威逼又迫在眉睫,并不容我等从容结盟、出兵。即便我国有意加入合纵,救援之事也是有心无力。不知太子可有良策?”

一名代国使臣哽咽道:“虎狼势大,赵人虽以倾国之力与之一搏,可终究是……代郡只余残兵老弱,危难自保,如之奈何。”

“各位的难处,丹已经知晓了。”燕太子环首四顾,但见一片凄然之色。“秦王陈兵赵地,攻燕战事一触即发,此事急迫,丹亦自知难求诸国在近日内整备出兵。然而凛寒将至,秦军无法在入冬后大举行动,出兵必要待到来年积雪融化之后。父王已计划在休战期间派遣使者入秦游说。丹与父王向各位所求之事唯有一件:倘若不久后秦国国内发生重大变故,希望列国国君皆能举兵响应,复先前被暴秦吞并的国土。”

“太子所谓变故……究竟为何事?”

“例如……国丧。”

席间传来不止一个怀着惊惧的吸气声。短暂的沉默过后,一名齐国使者忽然冷笑道:“太子所指之事,恐怕在座的各国君臣都曾设想过。然则咸阳宫守卫何等森严,秦王殿下壮士何等雄壮,加上罗网之耳目众多、无孔不入,成事何其困难?太子如何会有这般信心,各国谋划都无法得手之事,太子的计划就一定能成功呢?”

“这个计划,从三年前就开始了。”太子丹不以为杵,仪态从容。“丹已寻到六国之内最强的勇士。最锋利的匕首。也准备了足令秦王动心的议和之礼。只要我国的使者接近秦王五步之内,死生仅在一瞬。”

席上又是一片静默。这个计划大胆到近乎狂妄,又简单到近乎可笑。但还有什么别的手段,能比它更周密、更可行?各国使者都绞尽脑汁地考虑,却一时什么也想不出来。

便在此时,一名女子的声音打破了坚冰。

“听闻秦王自小学习武艺,膂力出众,随身佩戴传说中的名剑天问;说不定外袍下面还穿着防身的宝甲。太子是否考虑过,倘若那名刺客一击没有刺中要害,秦王拔剑抵挡,又当如何呢?”

“红莲殿下。”太子丹转向韩国的公主,语气恭敬,“不知公主有何高见?”

“高见不敢当。红莲以为,太子殿下准备的匕首,光有锋利不够,还应淬炼上致命的毒物,只需一点划伤见血,便能夺命。”

太子沉吟不语。韩国公主所言之事,的确值得考虑;然而在六国的旧贵族看来,用毒用药之计,未有些不够光明正大。春秋遗风总是令人倍感豪迈,却也带来许多古古怪怪、约定俗成的规矩:例如有些人会认为,即便是弑父弑君,似乎用刀剑都要比下毒暗算要高贵些。

果然,一名魏国使者不客气地评判道:“毒药是小人和弱者的武器。强者应当坦坦荡荡,直面他的对手。”

“哦?”红莲转向此人,笑得十分妩媚,“这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