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三世·江山 > 分卷阅读190

分卷阅读19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纵然,为彰显孝道,历代皇帝拨付去守陵的都是锐强干的军兵,但是,就那么些个人马,纵是惹事,能惹出多大的事?

若是能让他们折腾出事来,拱卫京师的虎贲等营,都是摆设吗?

元幼祺思索良久,于是起身,去凤仪宫。

她刚刚离了墨池不久,情思荡漾,实不愿去后宫中的任何一处。

这样的情思,这样满腔的眷恋,又是这样清冷的夜晚,唯有去凤仪宫,方能寄托。

至凤仪宫,元幼祺便遣走了随身侍奉的内监,只令他们在殿外候旨,她自己则信步走入寝殿。

自顾自在顾蘅曾经坐过的绣墩上坐下,元幼祺顺手捻起菱花镜前的一只梳篦,修长的手指缓缓地拂过篦齿,仿佛那上面,顾蘅残留的青丝犹在。

处身弥漫着顾蘅气息的寝殿,入目的皆是顾蘅曾经的用物,元幼祺的一颗心越发的柔软了下来。

过去,偌大的禁宫中,只有这里,才是她可以全然放松身心的地方。因为这里,是她自幼住惯了的地方,更是有了顾蘅痕迹的地方。

后来,墨池出现了,除了墨池的身边,便只有这里,能让她安心了。

既然此时墨池已经记不得她,便退而求其次,守着墨池、守着这里,也是极好。

也不知呆坐了多久,忽的,寝殿外有细微的声音,传入元幼祺的耳中。

她秀致的眉毛一挑,了然而笑,道:“呆在那儿做什么?还不快滚进来?”

隐在寝殿门口暗处的人,听得这一声,心中顿时无限感慨,遂闪出身来,快步来到元幼祺的身前,顿首而拜:“奴婢拜见陛下!”

接着,语带哭腔道:“您可想死奴婢了!”

元幼祺闻言,发自内心的笑意中亦含了些感慨,笑骂道:“做什么怪样子!滚起来吧!”

唐喜抽噎着鼻子,礼罢,站起身来,垂手侍立。

元幼祺歪着脑袋,借着寝殿内亮若白昼的灯烛光亮瞧了瞧他,哂道:“还说想朕呢!朕瞧你也没想朕想得瘦了啊!”

“奴婢是心里想!不在皮相……”唐喜急道。

元幼祺哈哈而笑:“朕知道你的心,朕懂得!”

唐喜侍奉她二十年,数日不见,莫说唐喜想她了,她何尝不觉得心里空落落的?

“委屈你了!”元幼祺看着唐喜,叹道。

唐喜忙摇头道:“不委屈!能为陛下办事,奴婢高兴得紧呢!”

元幼祺又笑了,笑得入心。

“如此,便说说,朕交代你的事,办得如何了?”元幼祺道。

“是!”

唐喜肃然,续道:“果如陛下所料,毓秀宫与咸福宫确实有些瓜葛……”

毓秀宫的武昭仪与咸福宫的谭婕妤,尤其是后者,眼下都是宫中炙手可热的人物。

“说下去!”元幼祺道。

“是!”唐喜道,“据奴婢窥察,武昭仪几乎每日都会去咸福宫一趟,而且是悄悄地去……”

“悄悄地去?”

“是。便是从景宁宫前面那片梅子林里潜去,然后贴着东侧的小路。那条小路,白日里都鲜少有人经过。那条小路的尽头,便是咸福宫的后院墙。武昭仪就是从那里悄悄翻进去的。”唐喜答道。

“倒是朕,给她们安排了方便联络的居所了?”元幼祺失笑。

这话,唐喜不敢接。

“那么,她们见面后都做些什么?你可探查到了?”元幼祺又问道。

不想,唐喜闻言,面露古怪。

“怎么?说不得吗?”元幼祺挑眉。

唐喜脸上登时一红,撑着道:“倒不是说不得,只是……怕污了陛下的耳……”

元幼祺冷笑。果然,如她猜想的那般。

“说!”她简道。

唐喜侍奉了她那么多年,听这口气,便知道她心中极不痛快,忙也痛快道:“陛下息怒!其实她们……她们每日相见,都是……都是为了行那……苟且之事……”

元幼祺听罢,薄唇边噙上了一抹绝称不上笑的笑意。

后宫之中,尔虞我诈;后宫之人,每日行走在利益的边缘。

伴君如伴虎,人心复杂更甚于宫外,谁也不敢保证,上一瞬的荣华富贵,下一瞬会不会就变成万劫不复。

所以,后宫中人多寂寞。

所以,除了内监与宫女悄悄结成对食之外,宫女与宫女、不受皇帝待见的妃嫔与妃嫔,结成对食,彼此慰藉,也不是什么鲜见的事。

唐喜在宫中许多年,这类事听得多了去了,并不觉得如何新鲜可怕。

但,这种话头儿,若是听到皇帝的耳中,那便是另一种意味了。他于是瞬间明白了,皇帝暗命他窥察后宫的目的所在。

幸而他久在皇帝身边,深知皇帝为人,不然知道了这种丑事,真要担心自己的脑袋在脖颈上待得是否安稳了。

元幼祺沉着脸闷声半晌不言语,唐喜也不敢作声,只老实地侍立在一旁。

良久,元幼祺方开口道:“除了这事呢?朕让你查的事,可有结果了?”

唐喜知道皇帝这是暂时压下怒气了,忙回道:“有些结果了。这几日,奴婢发现,的确有人也在关注着咸福宫。”

这是自然的。

咸福宫的谭婕妤如今被皇帝“宠上了天”,后宫中的女子,还有那么多,难保没有生嫉妒心的。

元幼祺还就怕她们不生嫉妒心。

既生妒忌,胆小的或许只放在心里生闷气;胆子大的,保不准就会有所行动。

元幼祺要的,就是她们的行动。

“周乐诗?”元幼祺听到唐喜提及的名字,似有两分耳熟。

“陛下忘了,这位周美人,她家祖上是绍州的大盐商的。”唐喜提醒道。

元幼祺恍然:“朕记得,她父亲是绍州盐运使,是先帝年间的进士出身。朕当时还说,大魏的商贾之家,越来越重视子女教育了。”

“陛下可不是说过!”唐喜道,又笑,“据奴婢所知,这位周美人家里兄弟两个,分别叫做周乐山、周乐水,姐妹三个,分别叫做乐诗、乐词、乐赋。”

元幼祺失笑:“所谓‘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然为子女如此取名,也太露痕迹了吧?”

她不禁怀疑起那位周使官是否有真才实学了。

她可还记得,如今闹盐匪闹得最厉害的,便是绍州。

唐喜明白皇帝的意思,笑着解释道:“据说,这些名字,都是周家老太爷给取的。说是要儿孙们都要读大书、识大礼、多进学。”

这样的心愿,倒也淳朴。

元幼祺微笑,睨着唐喜,嗤道:“你知道得倒多!”

唐喜嘻嘻讪笑。他清楚,皇帝是在夸他,不是在暗指他身为内官,对朝臣所知太多。

元幼祺用人,自有她的分寸和自信。她相信自己看人的眼光,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