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三世·江山 > 分卷阅读279

分卷阅读279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位皇帝还是了解的。谁都不想在皇帝亲至肃王府的时候没看到自己的人影儿,对肃王老殿下不恭敬,难道不是打陛下的脸?这个理,谁都懂得。

兼之,肃王长子元理暴毙,这事太过蹊跷。元理毕竟正值壮年,纵是再心伤父亲之逝,肃王卧病在榻几个月,难道到此时方想起伤心痛苦来?

对朝事善察的几家大臣均敏锐地发觉了肃王府恐是有变,他们于是更是不敢离开寸步,借着凭吊老殿下的由头,实则眼巴巴地等着皇帝驾临。

皇帝终于到了,他们行礼罢,簇拥着皇帝入府门,暗中则忖着皇帝的心思。

任谁都看得出,皇帝的心情不好,极不好。

倒不是皇帝面上表现出来了什么,而是近来发生的桩桩件件,实在是让人没法以为皇帝的心情好

几日前,正常早朝的日子,群臣入宫,大殿上竟没见到皇帝的影儿。

一国之君,竟忘了上朝了?

群臣惊诧。

莫不是睡过了头了?

怎么可能!

皇帝不是几岁的小娃娃,这点子自制力都没有?就算皇帝一时贪睡,内廷当值的宦者都是摆设吗?

群臣不明就里地等了两刻钟,皇帝还是没出现。

就算临时有事,皇帝好歹也得着内廷总管唐喜知会一声吧?

那日也怪,本该照常上朝来的宁王殿下也不知什么缘故没有来。

莫不是宫中出事了?众人心里俱都忐忑起来。

又苦挨了一刻钟,就在群臣急得热锅上的蚂蚁般,甚至有几个性急的要入宫去“问问清楚”的当儿,太后身边侍奉的潘福传太后懿旨到

“贵妃病重,陛下陪伴一宿,今日辍朝。众卿且各安其事。”

众人听了,都是愕然。

贵妃病了,他们倒是听说了,怎么突然就病重了呢?陛下还守了一夜?

这便古怪了,前儿不是有传言说贵妃惹恼了陛下,被陛下禁足于景宁宫了吗?

纵使这是谣言,可是十余年来,帝妃的感情似乎并没有多么深,陛下怎么能够守了贵妃一夜,连早朝都停了?

有几个不认同韦家的臣子,已经开始疑惑起那道懿旨来。而其他人的脑中,不想到了一种可能:贵妃怕是命不久矣,不然陛下怎么会如此上心?

不论每个人存着怎样的心思,这一日好歹是抗过去了。第二日,皇帝照旧早朝。

真的是一切照旧,皇帝甚至连与前一日辍朝相关的一个字都没提及,仿佛那只是众人做的一个梦。

群臣正摸不着头脑的时候,一道圣旨将所有人都轰懵了。

那是一纸和离书,是皇帝与启祥宫的周美人的和离书!

大魏民风开化,民间夫妻和离并非奇事。可是官宦世家的夫妻,是鲜少有和离一说的。

一则因着世家联姻,利益总是高过感情,没有几个世家夫妻是为彼此倾心恋慕而成就秦晋之好的;二则是和离之事,怎么说都是太过丢人,无论男女哪一方,包括他们身后的家族,将来都难做人。是以,宁可将就着过日子,夫妻感情再糟糕,也鲜少有人会选择和离。

所谓“柴米油盐几十年,糊里糊涂地也就过去了”。

官宦世家尚且如此,何况天家?

所以,当这道圣旨颁下来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皇帝疯了。

然而,仔细研读过这道和离圣旨之后,人们的心中又生出了别样的感觉

历朝历代的天子,有对后妃不满、厌恨的而对其冷落,甚至打入冷宫死生不复相见的,也有休妃甚至休掉皇后的,但那是“休”,不是“和离”。

和离和离,是和而离。说白了,就是彼此以和为贵地分手。

周美人,一个小小的美人,自身位分不高,又没有煊赫的让皇帝不敢忽视的家世背景,究竟是怎么做到,让皇帝与其“以和为贵”的?

且,美人的位分连妃位都远够不上,遑论后位。怎么配得上,用上夫妻之间才能用上的“和离”?

要知道,天子妻,唯皇后一人啊!

而陛下的后宫之中,是没有皇后的!

再看那份和离圣旨上的措辞,“若是结缘不合,比是冤家……二心不同,难归其意……望相离之后,得登蟾宫,各自欢喜……”。

这是表明周美人与陛下情不投意不合?陛下纵是相离,亦祝福她登蟾宫,得欢喜?

何为登蟾宫?当然是希望她能重获才高德佳的伴侣的意思呗。

所有这些,无不指向一个猜想:皇帝在意周美人在意到了十分!

天子至尊啊,想要一辈子拘住一个女子,是多难的事吗?可是陛下呢?宁可许她以自由,让她去追逐自己的心爱之人,宁可苦着自己,也不肯拘着她!

这该是何等的爱重!当真感人至深!

元幼祺若是知道,因为她与周乐诗和离之事引出许多文人骚客的感慨伤怀,今世到后世写出了许多关于“仁宗与周美人”的缠绵悱恻的爱情诗歌词赋、笔记小说,不知会做何感想。

这些终归是文人的感性作祟,除了给元幼祺的一生添了许多风流雅蕴倒也不妨碍什么,但在群臣中另有一种猜测,就让人不能不在意了

贵妃病重,周美人被和离,加上之前的莫名获罪而不再被提及的谭婕妤和武美人,这后宫之中,皇帝身边的女子,皆因着各种各样的由头而远离了皇帝……皇帝已过而立之年,后宫却无所出。

听闻卫国公的孙女韦臻苦恋陛下十几年,如今还枯守闺中。又听闻太后已经应了韦家,正张罗着要迎韦臻入宫,韦臻的生辰八字都被韦家送入了宫中。

若说之前皇帝苦恋周美人而不得的话头儿还能被当作逸事趣谈,那么与韦臻相关的这个猜想就不能被当作玩乐了。

韦家已经出了一个太后,难道还要再出一个皇后?

将来诞下的皇子也流着韦家的血,这天下,还有旁人吗?怕是都要变成他韦家了的吧!

元幼祺亲赴肃王府祭奠的时候,韦太后在寿康宫已经发了几通脾气。

顾蘅!

韦太后这几日,只要想到这个名字,就心肝脾肺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不难受。

自从在元幼祺的口中听说了墨池,她便猜测这个墨池便是顾蘅的再世。

顾蘅不是寻常人,她能由齐映月再世为人,就有可能由顾蘅再世为旁人。而能让皇帝恨不能日日陪着她,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试问,这世间除了顾蘅,还有谁有这个能耐?

后来,听了潘福对墨池其人的描述,韦太后更加肯定了,墨池就是顾蘅。

顾蘅这个人,从她还是齐映月的时候起,韦太后就对她没有好感。

齐映月倾心于本该为韦家媳妇的顾敬言,这倒没让韦太后反感到极处。她当年既能想到让风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