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三世·江山 > 分卷阅读348

分卷阅读348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龙了~

拍马屁拍到了马腿上系列

☆、第二百三十五章

元君舒看得很是认真,像是被几份答卷中策论的内容全然吸引了去,对周遭的环境都忘了反应。

元幼祺很满意于她的专注和认真,还特特地命唐喜泡了好茶,赐给她喝。

元君舒顾不得品那盏不知让多少大魏的爱茶之人垂涎三尺的贡茶,一口气将三份答卷都读完了。

她恍然回神,方意识到自己之前竟忽略了元幼祺的存在,忙躬身赔罪道:“陛下赎罪!臣读得太入神,御前失仪了!”

这孩子哪儿哪儿都好,就是这严正循距的性子不大招人喜欢。

元幼祺也不指望元君舒能亲昵地唤自己为“叔父”什么的。那种称呼,当初不觉得怎样,现在想来,很容易令元幼祺联想到老态龙钟的形象,这形象很不美好,不称呼也罢。

因为是自己看中的继承人,元幼祺总是自觉不自觉地在元君舒的身上寻找与自己相像的地方,却每每得到的结论都让她有些小小的失落感。

后来,元幼祺自己也渐渐地想开了:瑕不掩瑜嘛!这孩子虽然心性不及朕活泛机敏,但胜在稳重踏实,脑子转得也不算慢,人品更是上佳。如此,还图旁的什么呢?

元幼祺其实有时候也觉得,若是自己的继承人和自己全然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怕是大魏江山将来会不大安稳。

现在,她求得不是开疆拓土,她求的是大魏百年内平安无战事,国库继续充盈下去,而寻常百姓能够生活稳定、保暖不愁。这样的目标,大概也只有元君舒这样四平八稳又踏实务实的性子才能够保证实现。

在心里面理顺了这个头绪,对于元君舒在自己的规规矩矩和偶尔的拘谨,元幼祺也看得淡多了。

既做如此想法,再面对元君舒的时候,想到这是自己选定的继承人,是大魏百年基业的稳定保障,元幼祺竟越琢磨元君舒的认真劲儿越觉得透着几分可爱来了。这就是所谓“自己家的孩子,怎么看都是好的”,对着自己的继承人,元幼祺也很有些为人父母的骄傲了。

“看出什么来了?说说。”元幼祺不理会元君舒的赔罪,连“在朕面前,不必拘谨”的客套话她都不说了。

她就是要让元君舒慢慢地学会在自己的面前真正轻松起来,那才是自家的孩子面对自家的长辈的时候该有的样子。

要在皇帝的面前真正放松下来,这条路,于元君舒而言,还要走很久。不过,她并不迟钝,皇帝发自内心的对她的亲近,她能感受得到。

有那么几次,对皇帝,元君舒心底里是有一种以更亲近的方式称呼的冲动的。却也只是冲动而已,君臣分际,她从不敢忘。

其实,元君舒也不知道那种“更亲近的称呼”是怎样的称呼。“叔父”吗?元君舒总觉得别扭得慌。对着皇帝那张比自己都好看,也只比自己成熟那么一点点的脸,叔父什么的,元君舒还真是唤不出口。

在这件事上,姑侄两人的认知倒是默契。

敛下异样的思绪,元君舒态度端然地回答道:“臣觉得,几位读卷大人的结论,不很妥当。”

她谨慎地掂对着措辞,并没忘了适时地关注元幼祺的反应。

元幼祺不愧是做惯了皇帝的,养气的功夫绝非元君舒能够看破。元君舒毫无悬念地没机会从元幼祺的脸上得到任何带有倾向性的回应,只得到了元幼祺“静候下文”的散淡表情。

元君舒于是不得不放弃了探究圣意的打算,只将注意力放在了事实本身之上。

“若臣猜得不错,几位读卷大人是想将关锦推为状元,周乐诗为榜眼,冉蘅为探花。”元君舒道。

“按照朝廷科考取士的惯例,是这么个顺序。”元幼祺道。

元幼祺其实最想做的,就是把这份奏折打回去,再赐那八名读卷大臣几副清心明目的药膏,让他们擦亮了自己的眼睛、摆正了自己的心之后,再把他们圈定的顺序呈上来。

这事并不难做,但是眼下,元幼祺很想听听,对于八名读卷大臣的那点子心思,元君舒怎么看。

只见元君舒摊开关锦的试卷,道:“以臣之见,首先说这份答卷,虽然论述堪称当,文风不失风雅,对于我朝的政务提出的见解也算得上适宜,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少了什么?”元幼祺不放松地追问道。

元君舒想了想,答道:“臣觉得,她少了些魄力。所提的建议多是建立在既有规矩和格局之上的,少了些打破局面的胆识。”

元幼祺听她评得当,眼中跳过一簇辉亮。

所谓“文如其人”,关锦的出身决定了她的眼界,不可能如世家子弟,甚至宗室子弟一般,眼光放得更加的开阔,看到的也大多是长远的大局。她会十分地在意官吏是否廉洁、政治是否清明,这是她出身于底层的优势;但若论政治的全局和走向,有些方面,确实是以她所处的角度难以触及的。

“君舒的评点算得上当,朕亦有此意。”元幼祺并不吝惜对元君舒的夸赞。

能让皇帝生出“朕心亦有戚戚焉”的共鸣,元君舒当然是发自内心地高兴。

“那么,其他两人呢?”元幼祺又问。

终是躲不过评点周乐诗的文章,元君舒早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这份试卷……”元君舒展开周乐诗的试卷,凝着上面熟悉的字迹。

“如何?”元幼祺不看试卷,却盯着她的眼睛看。

元君舒有些窘意,但这并不影响她顺畅地评点。

“思虑周全,文风严谨,是个非万事俱备绝不轻举妄动的风格。臣以为,这样深沉的性子是个入仕的好料子,只是……”元君舒抿了抿唇。

“只是如何?”元幼祺仍是盯着她看。

“只是,未雨绸缪、厚积薄发自然是好事,但世间事未必全是足以静候时机的,”元君舒终是遵从本心,说出了周乐诗的弱点之所在,“只恐太过瞻前顾后,反会贻误了时机。”

元幼祺知道元君舒是个务实的人,却没想到她务实若斯,评点起周乐诗的文章来,也客观得一派秉公办事的气势。

话说,这孩子和周乐诗到底是什么关系啊?元幼祺心里好奇得痒痒。

到目前为止,她都没确定元君舒和周乐诗到底如何相识,又是怎样的关系。

这事吧,对于她这个天下至尊的皇帝来说,要调查清楚也并不难,左不过是派出几个得力的人,上几日功夫的事儿。不过,元君舒与周乐诗的交往,既没涉及到国计民生,更没威胁到皇权统治,真暗戳戳地着人调查……身为皇帝,元幼祺还是要脸的。

虽然不好意思派人去详细调查,但元幼祺的好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