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红楼之荣府长房 > 分卷阅读113

分卷阅读113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七八”的言论。

颜氏先往右指:“如今大青朝的水路商道有三条,出天津卫或东莱,不消几百里水路就是朝鲜,再过一程又是东瀛早年产倭寇的地界,这条道最短,见利快,益却低,两国都是大青的番邦,除非背运遇着大风翻船,否则一趟下来少说有两倍的利赚。”

顺王妃笑道:“这俩藩国,放图上就似看门的两只虫子一般。”

颜氏笑了笑,拿手往下比:“沿着海线惯打交道的是南洋,譬如暹罗国、茜香国、缅甸国,各府里不少他们供奉的东西,距离近、盘子广,两个来回大约有十倍的利,想是商宦最有兴致的一条路。”

众诰命对视点头:她们大多是冲这条线来的。

颜氏这才遥遥示意大西海:“第三道是下西洋,分近航远航两道,近航到的是书里讲的天竺和大食;远航是《后汉书》中甘英没到的大秦地,此去来回少说五万里之遥,一路风高浪急,且有西洋水匪为祸,可谓千难万阻,有命回来的,少说是千倍之利!”

私下看□□,往天竺取经的陈玄奘花了足足十四载光阴,他们也没个孙猴子保驾,哪里乐意白银钱?命妇们都把视线放在了东南两路上。

颜氏便道:“东洋一路分五十股,一股一万两,有意的认缴即可。”

童家要了两股、颜家要了三股、恒王府、懿王府各认两股,加上留给张家的三股、史家的两股、王家的三股、宁府的五股、贾琏的两股、张夫人的两股,东西两王府的八股,余下十六股还在颜氏名下。

颜氏瞥一眼红了眼的主母们:“南洋一路早先分三十股,如今加一倍出来,每股照三万两认缴。”

顺、敦、敬、怀、何家五处认了两股,恒、懿、愉、密、勤、理、和、质并南安、北静两府及石家各是一股,如镇国府牛家、理国公柳家,有合认一股的,也有自己要一股的,最终余下三股又是颜氏出钱回笼。

两条西线,近航的一股五万两,只康、敬、怀、北静、何、童、林认了一股,余下三股是颜氏的,远航一股十万两无人愿缴,索性略过不提,各家签了文书,这才皆大欢喜的告别回京。

作者有话要说:写到女主自杀时怎么把自己给搞哭了呢?果然是心情不好泪点低啊!

☆、不理雍王重农策最憾豪杰两族血

离了朝堂的鲁国公主依旧混的风生水起,成功拉着大青朝金字塔尖进入商行的动静委实大了点儿,无可避地出现在了乾清宫的地盘。

颜氏如今只挂着封国公主的虚衔,既已开了海禁,出洋生意更不能算罪过,皇帝只能以进谏的奏章为名,暗示“重农国策”不会改变。

“忠”颜氏仰起头,“想是雍亲王进的折子。”

皇帝诧异:“你怎么知道?”

“雍亲王是务实的人,可惜眼界不够,叫他做辅弼的下手很好,如果主事”颜氏淡淡地说,“利十载而误百年。”

皇帝疑道:“你是因为雍王府没入你的股才这般说罢?”

“当下看,重商的弊病在于银多货少,难抑物价,雍王若以此为虑,我服他三分,若只言农桑国本、商籍少管的话”颜氏话锋一转,“臣并不差他那十万八万的银子。”

雍王的奏折内容真就叫她猜了个八九不离十,皇帝被噎了一下,讪讪地说:“那你还催国库的欠银。”

“借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儿。”颜氏仰起脸,“再者说大青的战甲并非贾家私军,臣也没差了户部的税银,帮着救救急该当,哪有贴公损私的道理?”

皇帝无言以对,半晌方道:“西山的行宫既已建起来,也不要白空着,是你耗的心血,朕既用你的封号赐匾,宽心去住就好。”

“是。”金华行宫的闲置并非完全因为颜氏忌讳违制,此地本是为忠廉王修建的圈禁养怡之所,而今除非像开小会这样的事儿,基本上算空出来的。

皇帝只觉大没意思:“皇后念叨你许久了,去坤宁宫罢!”

颜氏利落地跪安离开。

太子妃早年不生,打从金琮落地就接连开胡,如今又有了两个月的身孕,赶颜氏行礼慌忙避过一边:“姐姐也是来给母后请安么?”

颜氏回道:“家里两个小的周岁,主子娘娘专门赐了东西,恰好来替他们谢恩。”

有些人天生气场强大,譬如颜氏,早先如日中天的时候在她跟前礼貌,而今撤了尊秩还是令人紧张,哪怕颜氏一丝不苟的以臣妇自居,太子妃照样摆不起未来国母的款儿,两人坐着一对比,皇后越发觉得惋惜。

扯着闲篇顺溜到金晨与贾瑾的婚事,皇后说道:“现已叫外面预备晨儿的府邸,咱们两手准备着,至多明年冬里就能拣择吉日把大事儿办了。”

颜氏欠身谢了恩,眉宇的愁意并未消散。

“荣府的大姑娘要走礼了?你也劳累,留意着保养身子。”皇后大约知道颜氏的套路,早先位高,那就借着维护忠廉王降了尊秩,既然钱多压身,索性拉着皇亲国戚一块儿发财。好歹人家是对太宗皇帝和皇太孙有救命之恩、对当今皇帝与皇太子有维护之德的taizu苗裔,如若计较太过,朝野都得戳皇帝全家的脊梁骨。

“您放心,府里帮手的还有几个。”颜氏索性把秦可卿姐弟的身世报备了,最后补充道,“按着宗法,他们与何家已无瓜葛,但贾家的宗妇确是忠廉王义女无疑。”

“你皇舅当时不问,也是揭过去的意思,哪好秋后算账?”皇后暗叹一声:终究是皇家欠她的,若此时得志的是忠廉王,俎上之鱼便不是宁府长媳了。

等颜氏跪安离开,太子妃试探着问婆婆:“忠廉王的事儿都过去了,姐姐怎么还是有些消沉?”

皇后怔了怔:“有操心的命,即使看得开也轻松不得。”

太子妃似懂不懂。

海禁大开,后头的统管章程便要随之完善,如藩务部、市舶司、海关衙门掌握国家机器的大佬们其实并不傻,明朝之所以会亡国,崇祯皇帝无能是主观原因,从根上讲,整个国家的底子都被东林党人庇护的江南商贾掏空,北边又有蛀虫一般的晋商勾结女真倒卖物资,生生毁掉了中华历史上最有气节的一台国家机器。现在的当家人不可能不吸取教训,哪怕是开了国,照样要加上十几二十条锁链进行束缚。商人本来有钱,万一社会地位升上来,胆儿小的仿效晋商,胆儿大的保不齐要撸了袖子自己“革命”,士大夫们再没有闭着俩眼安心睡觉的道理。

从太宗皇帝时代,高层领导已然意识到锁国是敝帚珍重的自欺欺人行为,特别是在复荷兰占领的台湾后,朝廷更加重视万里之遥的西洋动向,即便早先没开国,也不曾稍加松怠防备之心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