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京圈女首富[重生] > 分卷阅读120

分卷阅读120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事儿来了,或者说是嫌肉吃的少了。

胡晓胃口确实不小,一碗biangbiang面下肚,还能再吃一碗油泼面,吃面那劲头真是恨不得蹲着靠着墙根吃,完全没有京城最大房产中介店长的样子。

人嘛,本来就有很多种面孔。城市里的“白骨”,过年回老家一个一个的村姑或村娃子。

真正的能耐不可貌相。

就像这个“食川客”,在寸土寸金的西城区,占地面积不小,一碗biangbiang面十八块钱,一碗油泼面十二块钱,它开着到底是想挣钱吗???

书勤叫服务员:“再来六个肉夹馍,三个肥的,三个瘦的。”喊完再看胡晓,面无表情,看来是不加钱不行。

书勤端起大麦茶喝,用眼睛瞄胡静,胡静没有这心思,吃面辣的呼呼的吹气。书勤说:“这几天大家都怪忙的,我们家族人多,看一个在北京买学区房,另外一个也要买,店长和胡静再辛苦辛苦,再忙几天。”

胡晓不说话,耳朵支了支。

胡静停了吃,瞪大眼睛斜着看。

书勤一笑:“我也爽快一些,辛苦翻一番吧,每成一套,一人辛苦两千。”

胡静:“好呀!好呀!上官…表姐…你就是有钱,那天你走进店里我见你第一眼,我就知道你有钱!我跟你说,我可不是谁进来都接待的,进来人我都拿眼咂摸咂摸,衬钱的才接待,兜里比面上还光的,我才懒的堆着笑的和她口舌!”

表姐这个谎是彻底的破了。

书勤看胡晓,胡晓点点头。

一天一套。

九天九套。

到此为止,德胜门学区30平以下的好出手的全吃下来。剩下的全都是不好卖的,什么样的学区房不好卖?孩子刚上了一年级就把房子拿出来卖的,很少人买。

学区房,一房一个名额。

已经有个孩子用这个名额读书了,那要等这个孩子小学毕业,这个房子的上学名额才倒出来。

小学六年,谁提前六年买房子?

孩子刚上一年级就卖学区房的,就挂在那里吧,挂个半年都不一定能卖出去。

不急着吃。

---

秦川客。

再请胡晓胡静吃饭,书勤暗示着接着想买金融街学区30平以下的房子。

胡静将筷子往大面碗上一放,两手一拍:“巧了,我堂姐就是金融街学区的店长呀!”

书勤看她,胡静:“否则上次你要看房子,我借钥匙借的这么容易!”

胡晓看她,胡静心快嘴快:“店长,不是我瞒着,是我堂姐不让说这层关系。”

胡静:“是真的呀!这次是真的呀!真真的堂姐,还没有出五服呢!”

亲戚这关系,隔一层就差不少,隔五层……

但是书勤胡晓相信了:是真堂姐,五杆子能打的着的堂姐。书勤说:“这样,胡静,把你堂姐加进来,房子在保证成交的基础上,压下来的价你们三个人分。另外成交一套房子,一人两千。”

“好,好,我叫我堂姐过来。”胡静说着就掏手机,这脾气还是这么急。书勤说:“慢,别叫过来了,你晚上先私下里和你姐说说。”

说崩了,还有回转的余地。

“不行不行,我姐这个人有个怪脾气,和人合作得先见面,不见面不合作。”胡静说着,就按号码拨了出去。

不见面,不合作?胡静她堂姐会相面吗?

一分钟不到,胡静就挂了电话,说:“我姐说不来秦川客,约在旁边的咖啡店见。”

崇洋吗?

胡静堂姐叫胡绢,见了胡绢,书勤就知道,这姑娘绝不崇洋,没有任何头饰,未涂脂未抹粉,就是对人不太热情。

胡绢看了一眼书勤,就是那么极其普通平常的看了一眼,书勤突然觉得胸口发热,一摸是玉佛所在的地方。

胡静冲上去兴奋的打招呼,介绍:“绢姐,这就是我同事,上官书勤。”

“哦,”胡绢兴致缺缺,说了句:“我还有事。”就走了。

走了!!!

留下胡静好没有面子,只好面色讪讪的说:“我堂姐,就是…脾气有点怪。”

能耐大的一般都有些怪脾气。书勤安慰说:“没事,可能她是真有事,你晚上单独找你堂姐聊聊。”

“嗯嗯…”

两个人往中介店走,正好路过实验二小,隔着栅栏看到里面的校园,校舍可以称作华丽!现代化教学楼(里面配多媒体教室),科技馆,400米跑道的操场,体育馆,游泳馆,在寸土寸金的西城区有这样的配套,可以说是奢侈,烧钱!怪不得都说实验二小是最牛的小学。

师资力量雄厚,从校长到老师都是名牌大学的硕士。像二小这样的学校,也许真的不是平民学校,而是专为权贵供应的,所谓的贵族学校。

确实这些优质小学是领导人三代聚集地,大官家孩子也要上小学啊。

书勤心道:无论胡绢加不加入,这里的学区房,她吃定了!

---

柳暗花明又一村。

转天,胡静过来,趴在书勤耳朵上说:她堂姐胡绢加入。

很是奇怪,胡绢还真是怪,昨天那种态度,过了一晚,竟然同意合作。书勤问:“你堂姐有没有说什么?”

胡静想了想,说:“就是问了问你的来历,我说你家族是温州富商,是家族派你来买房的。这样说行吧?”

书勤心里笑:这姑娘,真是天生做销售的料,不是大奸大恶,但是为了成交,六亲不认,连堂姐也忽悠。

胡绢动作比胡静还快,一天签三个合同,上午一个卖家,下午一个卖家,晚上一个卖家,然后统一过户。

六天十八套。

至此,德胜门和金融街三十平方米以下的学区房,除去特别难卖的那些,已经全部吃进来,德胜门十七套,金融街十八套,全款付清,共花两千万出点头。

胡晓和胡静从中获利十来万,胡绢也挣了五万多。

胡静说:“再挣点钱,我也可以在北京买房了!上官…表姐,你还接着买不?哈哈哈哈,表姐呀…你别说什么给家族里买房了,你就是炒房子的!温州炒房团么!”

有“中国犹太人”之称的温州人,经过一系列的或好或坏的财富累积,从2000年开始资本投入到房地产行业,先从自家门口开始炒,将温州市区的房子从2000元每平炒到7000元一平。

敢闯敢干的温州商人携巨款四处寻找投资机会,开赴上海、北京、杭州、厦门、苏州、青岛、济南,所到之处,当地房价一路飙升。

温州人眼光快、准、狠,一般都是由温州企业老总的太太们牵头,又称“太太团”,操作手法专业熟练,一天能买100多套房子,不是按套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