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京圈女首富[重生] > 分卷阅读234

分卷阅读234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尽脑汁的回忆着:“好像是你哥把我扶进来的,关铭呢你哥把关铭赶跑了?”

阿弥陀佛!书勤心里叫道:万幸!万幸!

万幸郑融及时出现,否则关铭送醉酒的那丹回来,就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了!

那丹还一直纠结:“咦?我酒量可大着呢!喝酒一般不会醉啊,怎么就醉了呢?我喝的也不多啊…昨晚喝的真不多啊…”

----

书勤去对门敲门,没有人开门。

给郑融打电话,他已经去午阳上班了。

也是,现在已经十点多了,郑融是一个极其自律的人,说来上班,是不会迟到的。

书勤将那丹照顾好,往午阳赶,半路上接到了云起的电话。

云起还拽了吧唧的,拽拽的说:“哎!我听我哥说,昨天晚上你去找尹康,想买院线啊?”

书勤说:“是。”

云起更拽了:“你有钱吗???”

他肯定是算过的,算算书勤手里的钱不够。但是书勤说:“有,我有钱。”

“你手里那点钱,哪里够???”云起叫。

书勤说:“够,你坑埋外资那50个亿的时候,我也投了个股票,港股,现在翻了很多倍。所以,我手里有钱。”

“…”云起脑筋极速的转着,半分钟后,他说:“我知道你投的那一支股票了!”

作者有话要说:

笔名改啦,从万般皆善改成连山益了,喜欢吗?

益,取自《易经》的64卦之一,嘿嘿嘿

第146章

云起说:“你投的是以买卖废纸起家的中国女首富!”

书勤说:“是。”

云起在那边吸了一口气,07年排为中国女首富的张女士别说是在资本圈,就是普通的行业里,也差不多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这个女人也是造就了一个财富神话,27岁还在香港街头废纸,33岁就赚了第一桶金,6年内完成了资本部分的积累,用了20年成为中国女首富。

她做的并不是暴富行业,她做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个女人完全是抓住了机会,富有抱负又肯埋头做事,一手打造了一个庞大的企业。真可谓是:平地起高楼!

巾帼不让须眉。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枪打出头鸟,07年,张女士刚以270亿的身价,登上女首富之位,08年三重打击接连而来。

一,是美国次贷危机蔓延过来的金融危机,出口量急剧下降,成品价格暴跌,利润下降,张女士的工厂出现了现金短缺与库存积压的现象。

二,媒体纷纷呈现□□,张女士的企业被称为“血汗工厂”。

三,因为生产线扩张,银行贷款购买机器,财务出现问题,企业负债额一度冲至123亿港币,媒体报道张女士的公司面临破产,即将被清盘。

受此影响,公司股价出现暴跌,元。

不足8毛钱!

张女士的资产也急速缩水,最低身价不足18亿美元。

云起问:“你什么时候买的前女首富的股票?”

书勤说:“从08年12月份开始入,一有钱就买点,一有钱就买点,到现在累计买了有2000多万,元。”

云起在那边深吸气,又喘粗气,现在是09年5月份了,张女士的企业没有破产关门,张女士咬紧牙关、想尽办法,把企业从破产的漩涡中拉了出来。

股票价格已经从不足8毛钱到现在是好几块了。

危机就是机会!

云起问:“你想变现?卖掉股票?”

嗯…说实话,现在还不想卖,再等几个月,到09年底,元!

听她迟疑,云起说:“不想卖就不要卖!再等等,张女士能把她的企业做好,我信这个人!她的企业股票能上十块钱。”

当初,面对三重打击,张女士面对记者采访,也是一脸的笑容,一脸的自信,逐个回击。

记者说公司的股票暴跌了!张女士说现在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没有几家的股票特别好,腰斩的不在少数!

记者说民众说她公司是血汗工厂!张女士说我从未拖欠工人工资,即使金融危机,我都没有给工人减薪。我在不断努力为员工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我也是个苦孩子,能切身体会到工人的难处。

记者说公司遇到财务困难了?张女士说什么困难?我刚把债都买回来了,买了15个亿呢!最近我又在外面买了大概两亿美元的债券回来。不要听信谣言,不是还都传我和丈夫在闹离婚吗?

记者又说张女士的企业不环保,是夕阳产业!张女士说制造业行业很好啊,再高档的产品都得用我们包装这一层皮,所以我的这个产品是百年不衰的产品!

张女士自信的满脸笑容的对着镜头说:我给我自己的选择打100分,给我的产品也打100分。

云起相信这个女人打造的企业股价能重新上十元。而书勤是知道肯定上了十元。书勤说:“好,我先不卖股票,再等等。”

“这就对了!”云起说:“我有钱,你不是还说要做股权投资吗?云白哥说你把架子都搭好了,要导演有导演,要演员有演员,要经纪人有经纪人,不用你在操心了吧?你再去成立一个投资公司,你一半,我一半,我把钱打过去,你去投资股权吧!”

股权投资是以后的趋势,正所谓:“人无股权不富”!

书勤说:“好。”

云起又嘱咐了一句:“股权投资比炒股的风险更大,你多动动脑子!”

书勤说:“好。”

---

书勤从午阳传媒开辟出一块空间,做股权投资的办公室,将郑融调到股权投资这边来帮忙。

郑融真的不适合娱乐圈。

他一点都不娱乐。

身上哪一个细胞都不娱乐。

正好,股权投资也一点都不娱乐,股权投资风险极大,到底有多大呢?这么说吧:投出的钱10次9次打水漂!

投资人一年看三四百个项目,最后实现投资的只有百分之一到百分之二,即使如此的挑剔、如此的苛刻,成功获利的也只有半数。

想实现几十倍甚至更多回报的明星项目,那是凤毛麟角!

但是投资人还是兴趣盎然去调研去找投资项目,就是想碰到一个facebook、twitter这样的好项目,带来几百倍的回报。

越靠近早期,项目死亡的概率越高。

但是书勤有未来眼啊!她知道哪些项目不但没有死,还活的耀目耀目的闪瞎众人的眼!现在要找的是介入时机。

正在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