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路人甲日常 > 分卷阅读71

分卷阅读7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想到这儿,五姑娘瘫在地上,脑里全是“我完了,姨娘完了!”

老夫人见了她这副样子,摇摇头道:“五姑娘的奶娘不守规矩、教唆姑娘,这样的奶娘,宋家不敢要。顾念她到底奶了姑娘一场,还了她卖身契,赶出府去!”

不过老夫人到底心善,加了一句道:“是她的东西让她带走,门房不许苛刻!”

老夫人又看了一眼五姑娘,“五姑娘的规矩要好好学!从今日起,禁足一个月,不许出房门,好好抄习《闺范》、《女德》;碧纱身为大丫鬟,不知规劝主子。反而听之任之,革三个月的月钱,降为二等。”

碧纱给老夫人磕了头,才扶起自家姑娘,等出了随安堂,而后打了个冷颤,才发现自己背后全湿透了。原来老夫人什么都知道!

五姑娘回去便病了,老夫人又下令不许姑娘们探望,大夫来了好几个,只说是心病,慢慢开解便好。

知道详情的人自不会说什么,不知道的也没敢询问,没见五姑娘的奶娘都被赶出去了吗?

随安堂上房当日原本也没多少人,老夫人又下了封口令,这一番闹剧,在院子里没有掀起什么风浪。

之后五姑娘在屋子里禁足,后来说想寻个清静的地方抄书,便搬到了三房的院子。

老夫人也没空理会这些,便应了下来,只因宋家各路亲戚皆从扬州赶来,要不了几天便该到京城了。

三老爷三夫人也要来了,三房的院子要拾,各处的客房要拾,最重要的是世子的新房也要拾,所到之处下人们没有闲着的,便是苏苏,也被老夫人另分了差事,配合乔管事(杨柳她爹)统调公中大库房,每一笔进出都要详细记录。

这大库房原归内院管理,但因大夫人的缘故,现如今归在外院。苏苏也是忙的不行,多年不管家的老夫人也累,但两个儿媳妇都拿不出手,老夫人也不信她们,只盼着三夫人赶紧来京,接了这摊子事。

而高家那边,盼了几天也没见外甥女上门,没过几天又有被老夫人赶出府的五姑娘奶娘上门投奔,高跃便知道宋家这条路子是走不通了,心中不禁暗恨,自己如今有大好的前程,宋家居然还这般与自己没脸,但面上却也平淡如常。

又不知想到了什么,见五姑娘奶娘大包小包的,居然还留了她在家住着,只说到底奶了外甥女一场!

那奶娘家里也早就没人了,否则也不会来投奔高家,见高跃留他,便口没遮拦的问什么说什么。她手里又有一些五姑娘私底下用的帕子等小物件,以后又因此惹下事端来,这个暂且不提。

只说宋家这边,老夫人接到自家亲戚们即将到京的消息后,就一通拾。

到了九月底,三老爷和三夫人先进了京,随行的有李家老太太(老夫人的娘家大嫂,也是三夫人的嫡母)和宋家大姑娘、大姑爷。

不出几日,又有二姑老爷、二姑太太带着嫡出女儿进了京,随行的是三姑太太并所出的一儿一女。三姑老爷是地方官,无旨意不得离开所辖地,便让三姑太太替他向老夫人和大舅子、清和内侄贺声喜。到了十月十日,李家舅爷带着李太太到了,随行的居然还有二夫人的娘家大哥一家几口。

至此,宋家除大夫人娘家外的所有姻亲全部到了,宋家也是空前的热闹。

故去的宋老太爷在挑媳妇上糊涂,但在教养女儿方面一点儿不糊涂。

两位庶出小姐打出生便被抱到老夫人身边教养,老夫人是个有心胸的女子,对庶出的女儿也是心教养。

二姑太太和三姑太太的婚事也是老夫人百般挑选才定下的,两位姑太太对嫡母很是亲近,每年节礼都不曾少过。加上嫡兄嫡姐给力,她们在夫家也很是硬气!

如今,亲侄子娶亲,两位姑太太带来的贺礼和孝敬老夫人的物件,都是乘船拉来的。

三姑太太作为地方官员的女眷,还要防着别人说自家老爷是个贪官而有所敛。但二姑太太却是不怕的,她孙嫁的孙家那是正经的扬州首富。说宋家富贵,那是因世人皆知盐商有钱,但说起孙家,便是盐商也是不如的。

李家是凭着宋家的缘故成了皇商,而孙家却是打前朝时,便是给皇室采办珠宝首饰奇珍异物的。到了如今,在名声上虽不比世家大族,但也有一个内务府世袭的职位。

如若不是宋老夫人当年对孙家老夫人有恩,以二姑太太庶出的身份,是无论如何也做不了孙家嫡长媳的。当然二姑太太也确实优秀,孙家又看中了宋家的潜力,才定下这门亲事!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这回宋家在京城又出了回风头。一车一车的箱笼从码头运进顺安伯府,看热闹的人一打听,才知是宋家两个庶出的姑太太和宋老夫人娘家人进京。

如今谁还敢小瞧宋老夫人婢女出身,不仅有个皇商的娘家,便是连庶女也嫁得这般好。倒让京城周边掀起了一股“宁娶大家婢,不娶小户女”的浪潮。

第十七章全福人

迎亲的前一日,赵家来人送嫁妆、铺床,光全福人就来了六位,更别说那一抬一抬沉甸甸的嫁妆,一路上敲锣打鼓,头一抬嫁妆进了顺安伯府大门,后面还有一半嫁妆没出文昌侯府。

打头的是圣上赐的一对羊脂玉如意,紧跟着是是皇后赏的两尊翡翠送子观音,之后十抬嫁妆皆是宫中妃嫔及各王公贵族们的添妆,再之后才是侯府置办的。

田产、房产占了两抬,又有家具摆设二十抬,日常用品二十抬,古玩字画二十抬,珍珠宝石并各色首饰二十二抬,四季衣裳十抬,布匹毛料十抬,出行车马十抬,整整一百二十八抬嫁妆。还有陪房六户并嬷嬷丫鬟十二人。

作为新房的清风轩,前院摆的满满当当,都无处下脚。各院的丫鬟婆子们争相去看热闹。即便宋家有钱,但那塞得满满当当的嫁妆箱子,也叫人看花了眼。

先不说那打头四台皇帝皇后赏的如意、观音代表的体面,便是那二十抬古玩字画便显出了底蕴。还有那陪嫁来的下人,领头的两个嬷嬷,一看便是宫里出来的,论气质,比宋家如今请来的教养嬷嬷还略胜一筹!

来的六个全福人,必须是父母双全,儿女成双的!除了世子夫人的母亲文昌侯夫人外,还有作为新妇婶娘的文昌侯府嫡二房的夫人;世子夫人的姨母,嫁到清河崔家的崔家宗妇;世子夫人嫡亲的姑母,嫁到镇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