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路人甲日常 > 分卷阅读318

分卷阅读318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若是办得好,那就是天大的功劳;若是办不好,顶多就是训斥一段,没什么损失。”

苏苏这才放下心来,不过想到洪笙明个就要走了,还是眼圈一红,但是有什么法子呢,谁叫她嫁的是军人!

她自然是想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在一起,但国若破,何谈家?

再有,苏苏上辈子中二时也想过自己若是穿越古代,当一回花木兰也挺不错的。

如今她是穿越了,只花木兰却当不成了,但有一句话却谨记在苏苏心中:“犯我华夏着,虽远必诛!”

“我去给你拾明天要带的东西,还有铠甲,也要重新保养一遍。

家里金疮药不多了,吩咐人赶紧去订一批,多给点银子,晚上应该能拿到。

如今天气一天比一天热了,待你到了鞑靼腹地,都要夏天了,好在这几年攒下来的锭子药有不少,都给你们带去。

也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回来,鞑靼的冬天比大楚可冷多了,还要多给你带几件大毛衣裳和里外发烧的靴子。还有……”

苏苏仿佛自言自语,只恨不得将房子都给洪笙带去,又仿佛是想要自己忙起来,能把烦心的事暂时都忘记。

只她所说的每一件东西都在提醒她,洪笙又要出征了。

洪笙看着渐渐没了声音,只低头垂泪的苏苏,握紧了拳头,“苏苏,我对你的承诺不仅没有一件兑现了,反而还要你为我担心、忧虑,我对”,洪笙话还没有说完,就被苏苏用手堵了嘴。

“我想听的不是对不起,因为我不会说没关系。我知道你是想把最好的,给我和儿子。

先前是我自己的问题,却推到你的身上,是我太急躁了。如今,我只希望你请安归来,我和儿子在家里等着你。”

第十九章托付(一更)

流水席自古至今皆有,只各地叫法虽然一样,方式却大为不同。

苏苏摆设的流水席还真是有宋家一贯的豪气,也是最土豪的一种。

就是鸡鸭鱼肉一起上,等一拨客人吃完抹嘴走人后,一样的席面再上一桌,换另外一拨人再吃。

洪家的三十桌流水席开三天,从每天的上午十点开始,一直到下午五点才结束。

苏苏和洪笙说过后,洪笙的内心和大脑瞬间方了一下,一桌席面最次也是二两银子,三十桌就是六十两。

但流水席却不是这么算的,以哈密县城的人口和传递消息的速度,第一天可能是六十桌,第二天就可能是一百桌,第三天甚至可能达到一百五十桌。

洪笙内心快速算了一下后:……

呵呵,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面上却还得感动的抱着苏苏使劲亲了又亲,“媳妇,谢谢你!”

但苏苏是什么人?穿越到大楚,先天的金手指加上后天的锻炼,如今也称得上是微表情专家了。

苏苏笑了笑,也不解释,只将那些文官武官的家眷送来的礼单挑出来,给洪笙看了看外边吃席的那些百姓送来的东西。

说起来,谁也不是空手过来白吃白喝的,就算有人家只拿了几个黑面膜过来,那也是他们家里最好的东西了。

尤其是黑原镇的百姓从柳东源那里知道苏苏要摆三天流水席后,不仅送来了新鲜的蔬菜瓜果,一些商人和富户送来了成车鸡鸭鱼肉,好些壮汉妇人更是放下农活过来帮忙。

又有哈密卫其他地方的百姓送来的东西,差不多给苏苏省了一半的银子。

对于苏苏来说,省不省银子倒无所谓,?但自己付出的心意能到认可和回报,总是比付出了却得不到回报让人舒心多了。

洪笙看了,然后有些不好意思的道:“我倒不是心疼花多少银子!”

苏苏点点头,“知道,夫君最是大方,哪里会在乎这点银子。”

洪笙:……

媳妇,你睁着眼说瞎话的样子一点没有安慰到我。

洪笙和苏苏带着馒头一起来了流水席上,尽情吃喝的老百姓和一些人家的管事皆放下了手中的碗筷酒杯,齐声给洪家一家三口请安问好。

席上虽只是些普通老百姓和一些代主子过来表达态度的大管家,洪笙也并没有端架子,端起一碗下人递过来的酒水,向来客拱拱手。

“诸位父老乡亲,洪某即将要领兵出征,此番出征奉当今圣上之命,不破鞑靼终不还,所以归家未有期。

家中的娇妻幼子就托付给父老乡亲们多加照顾,洪某在这敬诸位一杯,先干为敬!”

洪笙说完仰头饮尽碗中酒,而在场之人无不是感动与激动在心里交织。

虽说大家都知道洪笙说的是场面话,苏淑人那样的人物哪里用得着他们这些泥腿子照顾,但在没有哪个当官的用这般恳求的语气与他们说过话,仿佛将身家性命都交付给他们一般。

就是那些个别人家的下人都觉得自己好像受到非同一般的重视一样。

洪笙说完,小小的馒头在苏苏的鼓励下也站到他父亲跟前,向在场之人鞠了一躬,“谢谢父老乡亲对哈密卫的不离不弃,小子不才,却也会与你们并肩作战。”

苏苏在父子两人的身后,也深深的施了一礼,谢谢你们信任我的夫君,也请你们信任我的儿子。

第一天的流水席结束后,哈密卫洪指挥使一家三口的所作所为快速传扬开来。

一直提着心的老百姓们总算是松了一口气,黑原镇在半天时间就全员撤退到蒲类县的事已经被神化了,苏苏自己不知,但她在民间的声望,并不比洪笙低多少。

洪指挥使出征鞑靼,留下来镇守哈密的是洪笙的亲信,老百姓们信不过留守的将官,却一定信得过苏苏和被人称为“观音座下金童”的洪峰。

而消息灵通,已经知道了有武将的家眷早早离开西北的事,如今自是从洪笙的话中听出了他的保证,哈密卫所会战到最后一刻,他的妻儿会和哈密的老百姓一起共甘共苦。

所以这些原就也舍不得离开故土,放弃大把产业的官员、商人皆下定了决心。

到了第二日,洪家的流水席从开始就没有闲着过,一些商户人家的主子亲自过来吃席,表达了自己与洪家共存亡的决心。

这叫那些普通老百姓惊奇不已,他们什么时候与这些贵人同处一席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