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天上人,纵火下凡尘(八)
我本天上人,纵火下凡尘。
聂凤漫步,一朵朵火焰从手中扔出,即便被黑衣人近身也丝毫不慌,随意侧肘,巨大的力量直接将其击晕。
王瑜呆呆得看着聂凤随手撂倒五六个黑衣人后终于反应过来上前费劲的解决掉一个黑衣人。
“你是谁?”女子拉着风儿一步一步退后。
风儿不解:“这不是你夫君吗?”
“笨蛋!他说你就信啊!”女子羞怒,真是猪队友。
聂凤宛如一位纨绔子弟一般一边笑着一边猥琐的问道:“二位小姐,怎么说?”
“多谢公子相救。”
“你是哪个公主?”
“不,我不是公主……”女子有点儿惊慌,这是走了狼来了虎了……
不是公主?聂凤盯着她看,看得一旁的王瑜都看不下去了:“公子,不如带回去审审?”
“不用,既然二位姑娘又是在身,今日之事在下碰巧而已,二位不用在意。”
“多谢公子。”女子再次拱手行礼,随后示意丫鬟风儿上车。
两人注视着马车远去。
“老王,你说一个公主连护卫都不带就出行,而且还被朝廷追查,你不感觉很有意思吗?”聂凤笑了笑,果然这皇家有点别人不知道的内幕消息。
“派你的人去跟着,不要管他们的事,只跟着就好如果出事稍微照顾一下。”
“是。”
二人继续上路。
而在南面的镇南关此时却战事胶着。
镇南关.镇南府.
“王爷,前方斥候来报,有一股外族军队正在行军,似乎要支援前方阵线。”
“有多少?”镇南关镇南王并非南唐所封,而是当年大秦帝国分封,一直持续几百年,一代一代镇南王助手于此。
南唐先帝感慨镇南关之重,并没有撤掉镇南关王的爵位,反而每年都有供奉。
直至嘉兴帝一代以后,镇南关受到朝中权臣打击,撤出了大量军队,并削弱了镇南关一带的军权,导致了几十年内镇南关的没落。
而如今,外族大军压境,唯有死守等待支援。
这一代的镇南王已有五十岁了,但依旧保持着先祖的志愿,像一颗钉子般钉在南部防线,不让外族越过一分一毫。
镇南王今五十岁,膝下只有一女二十五岁。
“来人。”镇南王捋了下不长的胡子,招手叫人。
管家小碎步赶了过来:“老爷。”
“去把春儿叫过来。”
春儿便是便是其女。
镇南王是异姓王,并且受到朝中钳制,根本没有什么人脉,如今想求援,只有另外一位亲王,怀仁王。
“爹爹。”春儿丝毫没有遗传父亲的粗暴雄武之气,反而是大家闺秀,容貌身材不逊京中女子。
“如今危机,为父可能守不住镇南关了,如此便只能求援,去找你李振叔叔,一定要快,我会派人与你一同前往。”
“是,爹爹。”春儿毫不犹豫的应下。
镇南王叹了一口气,如今局面,或许只有怀仁王可以破局了,但他身边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尚未出嫁的女儿,也只能遣女儿去,一是为了确认真假,二是想将其嫁入怀仁府以防镇南关被破他只能死守在这里。
镇南门.
镇南关东西两边皆是悬崖峭壁,镇南门依险而建,门前一片狭隘的空地。
门上众将严肃,气氛凝重。
镇南王抬眼望去,天边黑压压的一片的敌军正在移动。
“离我们不远了,不过他们应该不会立刻攻击。”第一批外族军队总有五万人,后有三十万人,先锋军五万人受阻,随后的三十万军队倾巢而出扑向镇南关。
“如此守城我们守不了多久。”镇南王吩咐副将:“将守军全面推进三十里,驻军。”
“是。”
能守多久守多久,这是镇南王唯一的目标,如果镇南关破了,他将是整个中原华族的罪人。
镇南王仰望天空:“我的先祖啊,儿臣不孝,恐有愧对祖辈。”镇南王拱手作揖泪流满面。
京都道.
秋北城.
这是距离南唐京都最近的一座附属城了。
风雨楼更是在此扎根。
两人一进酒楼,酒楼的老板迅速上前问道:“二位客观打尖还是住店。”
王瑜伸手拿出玉佩,上面风雨二字极为郑重。
老板一看顿时明了:“二位里边请?”
王瑜看了看聂凤,问道:“工资有事吩咐吗?”
聂凤摸了摸下巴,他入京之事不需要太多人知道,不过:“我想见玄门礼,你可有办法?”
王瑜看了看老板,轻声道:“我是第六楼执事王瑜。”
老板一听顿时眼前一亮:“见过大人,入公子所言,有办法见到玄门礼,玄门礼后日七十大寿,我这有进门的帖子。”
“好,他人可还硬朗?”聂凤问道。
“的确,玄门礼如今仍旧未老。”老板躬身回答。
“城内可有卖奇异的店家?”空手拜访总是不太好的。
“有,城内武军殿,来人。”老板朝后招了招手。
一位穿着如同跑堂一般的年轻人托着被红布盖着的托盘来到面前。
“一点意思,不成敬意。”老板先开红布,托盘上几排金子闪闪发光。
聂凤揶揄的看了眼王瑜。
王瑜脸上也挂不住:“一边儿呆着,堂堂执事缺你这点儿钱吗?”
“是是是。”老板一看聂凤给王瑜使眼色顿时就知道真正说话的还是这位俊公子。
“让你的人给我带路,留两间上房。”王瑜吩咐道。
那年轻人带着两人前往武军殿。
“这几日朝中有什么大事吗?”
那年轻人恭敬的回道:“并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听说皇帝的妹妹因为要与王府的张子婚配而出逃了。”
“哦?”聂凤微微一笑:“有意思,朝中有派人追查吗?”
“不知。”
那半路遇上的女子恐怕正是这位皇帝的妹妹了,仅仅是因为要联姻出逃的吗?
那目的地是哪?
“皇帝可有什么关系比较近的族亲吗。”
“嗯……怀仁王李振。”
“李振?”聂凤没有听过此人。
王瑜见到聂凤面带一伙便贴耳道:“当年嘉兴帝并不喜欢的三儿子,李振被外放,但这李振的确厉害,仅仅几年,他的封地便被他弄得富足起来。而且当年太子也就是如今的皇帝与李振非常要好,当时也是冒着被罢黜的风险连连帮助李振。”
“怀仁王李振势力如何?”
“如果他要反,这皇帝早就换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