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阳明弟子
王英豪和王香兰在佛祖像前蒲团上跪下,合掌祷告后三叩首,虔诚地礼拜。
拜过佛祖,两人随澄心长老走出了大雄宝殿。
王英豪看看澄心长老,问道:“请问长老,平山堂在何处?”
澄心长老抬手向西一指,道:“在仙人旧馆内。”
王英豪道;“在下想去瞻仰一下,不知可否?”
澄心长老道;“三公子自去便是!老衲还有些功课要做,就不相陪了!”说完,他合掌向王英豪致意,然后飘然而去。
王英豪合掌还礼后,目送他远去。
澄心长老走后,王英豪看看王香兰,奇怪地问:“妹妹,澄心长老真有功课要做?”
王香兰微微一笑道:“或许有,或许没有!”
王英豪眨眨眼睛问:“什么意思?”
王香兰道:“长老若是愿意陪我们,他就没有;若是不愿意陪我们,他就有!”
王英豪道:“这么说,他是不愿意陪我们了?”
王香兰道:“也不是完全不愿意,陪我们拜佛,他还是愿意的!”
王英豪恍然大悟道:“他是不愿意陪我们参观平山堂?”
王香兰点头道:“正是!”
王英豪不解道:“为何?平山堂是宋朝欧阳修所建,那欧阳修可是大文豪啊!”
王香兰笑道:“长老心中只有佛!大文豪在他眼里,只不过是芸芸众生里的一个凡夫俗子!”
王英豪思忖片刻,点头道:“妹妹言之有理!”他看看王香兰道:“妹妹,我是个饱食人间烟火荤素不忌的俗人!我敬佛拜佛,心中有佛,可我心中也有大文豪!”
王香兰笑道:“三哥哥的心胸何等开阔,能容纳这许多?”
王英豪道:“我心即宇宙,容天容地容人,无所不容!”
王香兰道:“三哥哥这话听起来倒像是王阳明先生的弟子!”
王英豪眼睛一亮道:“妹妹也听说过阳明先生?”
王香兰道;“我听父亲跟人谈起过,略知一二!”
王英豪问:“妹妹以为阳明先生所见如何?”
王香兰道:“求真务实之论!”
王英豪点头道:“妹妹所言甚是!我以为,阳明先生乃是我大明朝第一大儒!儒家学说自孔孟之后,学派杂陈众说纷纭,但我只服阳明先生!”
王香兰看着他问:“三哥哥既然是儒家弟子,为何还要拜佛?”
王英豪道:“儒家与佛家并非势不两立水火不容,我儒家弟子为何不能拜佛?真正的儒家应对百家学说兼容并包,与时俱进,而不是抱残守缺固步自封!比如阳明先生,他的学说虽然是以儒家为本,但并不排斥佛家,也不排斥道家,而是融会贯通推陈出新!”
王香兰笑道:“如此说来,三哥哥若是进了道观,也要去拜一拜太上老君啰?”
王英豪点头道:“正是!孔庙,佛寺,道观,宗祠,我都要拜的!”
王香兰笑道:“三哥哥拜的圣人这么多,也该超凡入圣才是!”
王英豪忙摇头摆手道:“不,不!我不可能超凡入圣,只能当一个凡夫俗子!”
王香兰问:“为何?”
王英豪苦笑道:“我目迷五色,口迷五味,耳迷五音,这都是佛道两家之大忌,岂能超凡入圣?”
王香兰看着他问:“你有这么多迷吗?”
王英豪点头道:“有的!”
王香兰问:“你怎么目迷五色了?”
王英豪道:“我喜欢游山玩水观赏风景,岂不是目迷五色?”
王香兰扑哧一笑道:“三哥哥说的是!”她看看王英豪,又问:“你怎么口迷五味了?”
王英豪道:“我喜欢吃美食饮美酒,岂不是口迷五味?”
王香兰哧哧地笑道:“是,三哥哥说得很是!”她看看王英豪,再问:“你怎么耳迷五音了?”
王英豪道:“我喜欢听弹琴听小曲儿,岂不是耳迷五音?”
王香兰咯咯地笑道:“是,是,三哥哥说得甚是!”她看看王英豪,叹道;“三哥哥,看来这佛道两家的弟子,你是做不成了!你只能做一个儒家弟子了!”
王英豪道:“儒家弟子,我怕是也做不好!”
王香兰不解道:“为何?”
王英豪道:“我爱读书更爱钱财,爱江山也爱美人!”
王香兰大笑。
笑过后,她看看王英豪问:“三哥哥!如此说来,你连儒家弟子也做不得了吗?”
王英豪道:“做得还是能够做得的,但只能做阳明先生的弟子了!”
王香兰问:“王阳明先生能容得下你这样的弟子?”
王英豪道:“普天之下古往今来,也只有阳明先生能够容得!”
王香兰感叹道:“看来这王阳明先生真的是心如宇宙无所不容之人!”
王英豪点头道:“正是!”
王香兰看着他问;”三哥哥!你想游历天下,是否也是受王阳明先生影响?“
王英豪道:“也是,也不是!”
王香兰问:“是在何处?”
王英豪道:“阳明先生最注重知行合一!既然要知行合一,就不能闭门死读书读死书,而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纸上得来终是浅,真知世事要躬行!”
王香兰又问:“那不是又在何处?”
王英豪赧然道:“我目迷五色,口迷五味,耳迷五音,自然是想多看看美景,多尝尝美食,多听听美女弹唱!这是我的一己私欲,与阳明先生无
关。”
王香兰扑哧一笑道:“好了,三哥哥,我看你这一己私欲也是人之常情,何必自惭!”她一扯王英豪的衣袖道:“走,咱们看平山堂去!”
王英豪和王香兰一起向大雄宝殿西侧走去。
两个丫鬟紧跟在他们身后。
走了没多远,眼前出现了一个六边形券门。券门上方有一门额,门额上镌刻四个大字:仙山旧馆。
从券门进去,是一个幽静的庭院。庭院里花木扶疏,甚是幽雅。
庭院里有一敞口厅堂,面阔无间,堂中挂一墨色牌匾,上书三个鎏金大字:平山堂。
左右立柱上悬挂一副木制对联,上书:过江渚山到此堂下,太守之宴与众宾欢。
堂前有石砌平台,台前围以栏杆,栏下为一深池,池内有修竹千竿,青翠欲滴。
凭栏远眺,江南山峦,历历在目,可与堂平,所以叫平山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