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明朝富家子 > 第三卷 第十章 搬迁

第三卷 第十章 搬迁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低矮的平房,冷清的街道,寥寥无几的行人,杨聪看到眼前的一切,很难想象这就是宣化府城,这里简直比惠安县城还差劲啊,而且是差的远。

这宣化府城城墙倒是挺高大的,但这城里面也太冷清了,简直就跟个鬼城一样。

杨聪一行人经过五天的缓慢行军,终于赶到的宣化府城,李凤鸣将手下将士和神机营精锐安排去军营修整以后便带着杨聪等人来到了城中的总兵府,按他的意思,是请杨聪和朱希忠在总兵府后院东西厢房住下来,他自己去住军营,但是,杨聪却婉拒了。

杨聪此行可不是光指挥边军对战鞑子,更重要的是要把边军的后勤体系建立起来,把边军精锐装备起来,也就是说,他必须在宣府建立后勤基地,总兵府那么点地方,根本就不够。

他在总兵府稍稍休息了一阵,又将陆灵儿和张贞留在总兵府的迎宾楼暂住,并留下一众护卫高手保护,随即便带着锦衣卫还有一众随行官员和李凤鸣一起在宣化府城巡视开了。

这宣化府城虽然冷清,面积还是相当大的,其东西和南北宽度都有八里许,住下二三十万人都不是问题,不过这会儿城里除了边军屯卫和边军家属,貌似就没什么其他人了,据李凤鸣了解,这会儿城中连带一万边军精锐,总共还不到五万人口。

没办法,自从鞑子入寇宣府之后,这里的人烟是越来越稀少了,生意都没法做了,很多商户都无奈迁走了,这商户一走,很多生活物资都买不到了,城中其他居民也只能想办法迁走了,如此恶性循环下,宣化府城的人口自然是越来越少。

这人少也有人少的好处,折腾起来方便,杨聪大致巡视了一番,心里便有了谋划,回到总兵府之后,他便拉着李凤鸣来到其书房商议起来。

这总兵府其实有很多办公用的书房,李凤鸣的意思,原本是想将这间最大的书房让给他的,也被他婉拒了,因为他压根就没想着在总兵办公。

两人在书房中坐定之后,杨聪便有些迫不及待的道:“李将军,你应该知道,皇上派我来主要不光是指挥大军跟鞑子作战,更重要的是要给边军精锐配上火器和战车,而这些都需要腾出地方来制作。我刚也看过了,城北基本上没什么人,你看看能不能尽快将整个城北全部腾出来,我好让尽快让匠户入住,生产火器和战车。”

这家伙,莫非疯了不成,整个城北,那是多大的地方啊,宣化府城占地足有两万余亩,整个城北就是将近六千亩!

城北虽然住户不多,但也不是没人住啊,而且,就算是人家躲别的地方去了,那地,那房子,还是人家的,你总不能强抢吧?

李凤鸣愣了半晌,这才尴尬的道:“大人,这城北虽然没什么人住,但房子和地都是有主的,要全部腾出来恐怕很难啊。要不这样,末将命所有屯卫军户全部搬去其他地方,这样城北就空了将近六成了,您看地方够了吗?”

开玩笑,这可不光是地方够不够的问题,火器的生产可不能让鞑子偷学了去,而且兵工厂中有其他住户也不安全,万一鞑子奸细混进来捣乱怎么办。

杨聪缓缓的摇头道:“这不是地方够不够的问题,整个城北必须空出来,这样吧,原有住户的房子和地,我全部掏钱买下来,另外每个屯卫军户搬迁我补偿十两银子,总之,一句话,要快,最好五天之内能全部搬迁完。还有你记得通知宣府镇所有军匠五天后来宣化府城集合,好好把城北拾掇一下,京城那边的匠户有个六七天差不多也能赶过来了。”

晕,这小子,怕是不知道城北有多少住户吧,掏钱让人搬倒是个不错的办法,问题你掏的起这个钱不?

李凤鸣忍不住提醒道:“大人,城北的屯卫军户足有两千多户,而普通老百姓的院子和士绅的府邸也有不少,要将整个城北全部腾出来最少得四五万两银子啊。”

四五万两?

很多吗?

要换做是后世,四五万两银子在宣化这样的市府也就能买套不错的别墅而已,买下一片城区,根本想都不用想!

杨聪淡淡的道:“四五万两银子是小事,这个你不用管,你只管让人赶紧搬。”

这银子不管怎么能行,如果答应好的银子不给,到时候肯定会有人闹事,朝廷这种事情干的多了。

李凤鸣小心的道:“这个,大人,末将如果让人搬了,朝廷真的会给人家银子吗?”

杨聪莫名其妙的道:“朝廷?朝廷为什么要给人家银子?”

卧槽,刚说过的话马上不承认!

你家伙,也太无耻了吧?

李凤鸣只能无奈的摊手道:“要是没银子,这事情真不好办啊。”

杨聪总算是听明白了,这家伙还以为搬迁的银子是朝廷出呢。

朝廷有个屁的银子出,嘉靖可是一两银子都没调拨给他。

不过,嘉靖已经下旨了,从今年开始,宣府、大同、太原三镇的盐引都变成五百斤盐一引,如此一来,杨家和陆家的收益会因此而暴涨八成。

当然,这盐也不是白给的,杨家和陆家必须承担宣府、大同、太原三镇边军精锐打造装备的全部费用。

其实,这也算是嘉靖对对杨聪变相的一种奖励了,因为杨聪的承诺只是今年将宣府镇一万边军精锐装备上火器和战车,大同和太原两镇最快也要等明年,如此一来,大同和太原两镇今年多出的那八成食盐就算是白赚的。

嘉靖这份大礼可不小,因为杨家这会儿已经省去了从南京户部分配盐引份额时要交的例子钱和从两淮盐政司兑换食盐时要交的例子钱,光是这两项,杨家就省去了一百二十余万两银子。

而这会儿山西巡抚已经换成了两袖清风的曾铣,宣府巡按也换成了杨聪本人,大同镇那边相信也不敢为难杨家,也就是说,从边镇兑换盐引的时候杨家也不需要交例子钱了,这又省去了六十余万两。

如果再加上这多出的八成食盐,杨家今年就算是按以往的半价销售食盐,也能赚将近两百万两!

一年就能赚将近两百万两,杨聪会在乎这五万两吗?

他这次带到宣府的金银核算下来都有十多万两,而且他还随时可以从京城、保定府和太原府调拨银子,这五万两对他来说根本就不算什么。

他毫不犹豫的道:“银子我等下就可以给你,这搬迁一定要尽快。”

啊!

李凤鸣闻言,不由目瞪口呆。

这位巡按大人,四五万两银子丢出来竟然眼睛都不眨一下,真的假的?

()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