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当时年少青衫薄 第四百九十八章 原是故人伎俩
除夕新年在即,无论是顾氏陆氏还是张氏,都正在为了即将到来的节ri而忙碌。除夕和正旦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节ri,除却祭祀之外,还要涉及到和其余各家的礼尚往来,所以,当张丰听到刺史署来人时,说是苏州刺史袁盛请他前去说话时,他忍不住眉头大皱。
“明ri我还要主持家中祭祀,袁使君难不成不知道么?”
这话虽有几分不敬,但下头人哪敢指出来,只能面带苦sè地提醒道:“郎君,今ri袁使君在刺史署设宴款待杜侍御和裴御史,刺史署的一应属官和吴县上下的官员都在邀请之列,兴许是席间突然想起什么事要和郎君商量……”
话还没说完,张丰就冷冷地打断道:“什么事,还不是想要和稀泥做和事老,江左袁氏越来越huiqu了二十年前另一位袁使君为苏州刺史时,也是不但重门第,而且更重祖先功绩,却不知道祖先功绩再高,倘若后人无用,也是门庭败落无人知罢了,看在他是苏州刺史的份上,我去jiushi”
尽管自家郎君说了这么一堆不好听的话,但既然是答应去了,从者如释重负,哪里还会说些有的没的,慌忙答应一声就到外头去zhunbèi。
此刻已经到了宵禁的时候,坊中武侯巡夜之外,外头大街上还有其他兵卒,寻常bǎixing若不是家中有生老病死之类的急务,决计不许犯夜上街,但对于豪门大户来说,这种禁令其实jiushi一纸空文了。当张丰带着三五从者出门,武侯见到那张家的大红灯笼就远远让了路,又紧赶着吩咐同伴去打开坊门。
所以,当众人来到刺史署门口时,距离来人相请才过去了小半个时辰。之前那一场刺杀的痕迹,现如今已经完全掩去,而此前笙歌曼舞的刺史署大堂也已经了场,这会儿里里外外一片安静。尽管张丰是傲气的人,但留下从者随着引路的人入内去见袁盛的时候,他就察觉到气氛仿佛有些微妙。尽管是深夜,但论理一场饮宴过后,这刺史署中总会余下几分欢庆的气氛,可现如今却寂静得有些诡异。尤其是那带路的从者不时停下步子端详自己的目光,更是让他生出了几分jing惕之心。
因而,等到昂首踏入了袁盛的书斋,果然看到旁边端坐着杜士仪,他长揖行礼后就毫不留情地问道:“袁使君今ri相请我来,可是为了要说服我改主意?吴郡张氏并非起自一朝一夕,倘若朝令夕改,岂不是沦为他人笑柄?恕我不能从命”
袁盛还没说话就被张丰抢白了这一通,登时为之大怒。侨姓和吴姓之间,原本jiushi你瞧不起我,我瞧不起你,更何况张齐丘在朝为兵部尚书,袁氏高官却也未必逊sè于他。因而,他把脸一沉就斥道:“张九郎也未太过想当然了你张氏不想种茶,那是你们张氏的家务事,我不会管,杜侍御更不会想着去劝解,整个吴郡方圆数百里,却不是只有一户张家今天我召你来,是因为晚上刺史署欢宴过后,杜侍御和雅州卢都督之子卢四郎遇到了刺客。”
张丰因为袁盛这毫不留情面的话而一时又气又恼,待听得最后一句话时,他先是更加惊怒,待要抢白时,却陡然体味到了其中深意。倘若不是刺客落网吐露了什么,即便袁盛身为苏州刺史,又怎么会贸贸然夤夜把他给召了来?
“袁使君这是在怀疑我?”
见张丰须臾面sè沉静了下来,杜士仪便欠了欠身示意袁盛把问话的事情交给自己,这才接过了话头道:“张郎君还请稍安勿躁。今夜饮宴,原本宾主尽欢,因而就连刺史署的吏员杂役卫士也有不少喝多了,所以我出来遇到刺客,并没有多少人知情。侥幸躲过一劫后,两个刺客都已经落网,据他们所供称,是张氏中人买通他们所为,但我却是决计不相信的。吴郡张氏从汉末到隋唐,一直人才辈出声名卓著,岂会因一时意气行此不义之举?”
张丰的傲气是出自家族底蕴,也是出自自己明经及第,三任期满,考评全都在中等以上的自信,更是出自士族和寒门的分际。从魏晋开始,江南士大夫之中渐有品茗的习惯,尽管只是茗粥,但更多的是出自山茶野珍,如今却要出自田间地头,为寻常bǎixing崇尚风靡,这等于变相把风雅的习俗平民化。此时此刻杜士仪言语中对张氏颇有敬意,而且直接否定了刺客出自张氏支使,他终于面sè稍霁。
“杜侍御既是如此说,缘何还要请我来此?”
“今ri两个刺客,箭术极准,相形之下身手稍逊,绝非寻常之辈。吴地人物,应该无人能比张郎君更加了解,而且我更想知道,张氏可有什么仇敌,会做出此等混淆视听之举?”
“原来如此。”
张丰蹙了蹙眉,不得不承认杜士仪这种思路兴许是对的。刺客一口咬定是张氏支使所为,要不jiushi杜士仪的仇家guyi扰乱视线,要不jiushi张氏的仇家。而正如杜士仪所说,箭术极准的人……那一刻,他的脸sè登时一变,尽管瞬息功夫就已经遮掩了起来,但他清清楚楚地看见杜士仪一直在紧紧盯着自己,恐怕不会遗漏他刚刚的疏失,不禁暗自懊恼自己的失态。
“张郎君似乎是若有所得,怎样,回忆得如何?”见张丰chénmo片刻,没有开腔,杜士仪便索xing站起身来,直接走到了这位傲气十足张氏公子的面前,“张郎君,此事我虽则吩咐不许声张,但要知道当时看见的刺史署中人足有好几个,人多嘴杂,即便有袁使君再次下了禁令,亦是难以维持多久。莫非张郎君是希望外间口耳相传,说是吴郡张氏因为不肯种茶,对朝廷钦使痛下杀手?”
“这”
被杜士仪这一句接一句话给堵得喉咙口心口全都噎得慌,张丰不禁越发着恼。可是,他也明白即使父亲根基深厚,在朝为官多年,如今又身在高位,可这样的事情曝出去难会被政敌找到口实。
因而,哪怕再不情愿扬家仇,他仍是不得不低声说道:“张氏得罪人固然是有,但并无世仇,平素也有分寸,应不至于如此不死不休。倒是两三个月前,曾有关中豪族子弟迁居苏州,因争地和张氏佃户颇有纷争,一度大打出手,我亲自去处置的时候对方还不肯罢休,于是一度两家对峙,十数ri方才消停。后来听说那人出行惊马,摔得几乎不能起身,却是因为我一从弟与其争道所致。但坐骑是他自己鞭笞所惊,所以我吩咐人后来赔了些汤药就不了了之。”
这简直jiushi强龙不压地头蛇的典型了
杜士仪暗叹一声,而袁盛则若有所思地说道:“你是说,这两个刺客是那人所派?可有证据否?”
“只是cāicè,哪里有证据”张丰老大不gāoxing地轻哼一声,这才气恼地说道,“还是此前争地的时候他炫耀自家关陇士族,代代皆有高官,更有姑姑为宫中贵人,讥嘲我张氏偏居一隅,不知道两京之大,甚至还炫耀自家部曲jing良,能够百步穿杨。”
这话杜士仪越听心里越是犯嘀咕,因为他难以抑制地想到了一个几乎被他淡忘了的人物。很快,袁盛代替张丰说出了那个姓氏。
“可是那个河东柳氏公子?”
关中郡姓,韦、裴、柳、薛、杨、杜,说是不分上下,彼此之间还是一直在较着劲。而且,关中郡姓在朝中占据着高官显宦中最主要的一部分,家家都有众多显赫人物。相形之下,吴中四姓中,朱氏已经渐渐式微,其余三族纵使有人拜相,也有高官在朝,终究难以望其项背。所以,张丰一想起对方当时咄咄逼人的气势,一想起今天晚上险些背了黑锅,他就恼火地说道:“没错,便是柳齐物之子柳惜明”
尽管说出了那个名字,但张丰想了想,最终还是补充了一句:“不过,因此愤恨派人行刺,那柳氏子应不会这般愚蠢吧?”
原来这家伙还没吃够jiāoxun怪不得他就只觉得这手段着实是似曾相识愚蠢到每次都想一箭双雕,也不看看自己什么伎俩
杜士仪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笑过之后,他就对有些莫名奇妙地皱起眉头的张丰说道:“张九郎应该知道这位柳郎君的住处吧?明ri可否带我前往一游?说起来,都是关中士族,我既然知道他身在苏州,也应该去看看他才是。”
“这……杜侍御既是想去,我引路jiushi。”
也许是因为杜士仪轻易就相信了自己的说辞,张丰对其的观感不知不觉扭转了一些,心中暗想这位京兆杜十九郎也不是不通情理的人。倒是袁盛对于杜士仪轻轻放过张氏有些讶异,等到张丰承诺绝不声张,约定好明ri一早祭祖之后就过来,先行告辞liqu时,他便忍不住问道:“杜郎君真的信这话?”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而且,张九郎的傲气固然会让人不舒服,可我总觉得他不应是如此偏激之人。倒是今天晚上,我dǎsuàn在袁使君这儿叨扰一个晚上,我派个人huiqu知会一下裴御史,明ri便先和张九郎去会一会那位柳公子。”
袁盛自然是满口答应:“好好,只不过这一夜也没剩两个时辰了,却是我一时疏忽,连累你险些遭了大劫,除夕还要在外奔波”
“哪里,原是别人丧心病狂,怎能怪罪袁使君?”杜士仪欠身坐下,这才意味深长地说道,“等到辞旧迎新之ri,这晦气自然而然就没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