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44
自己这个老板没有被下属信任的感觉可真不好。
吕宁姝这时小心翼翼地凑到他跟前,环顾四周,见侍婢全都被打发走了,这才扭扭捏捏道:“我不是断袖……我不娶夫人是因为……性别不对嘛,我不能娶。”
声音褪去了平日里刻意压低的感觉,明显听得出是个挺好听的女声。
只是因为长期压住的缘故,乍然一恢复正常的声音,略微有些沙哑。
曹操哼了一声,想吓吓她:“这么说,你是犯了欺君之罪了?”
吕宁姝不服气,小声嘀咕:“我也没说我是个男子呀。”
曹丕上前,恳切道:“此事是我隐瞒不报,还请阿翁责罚。”
吕宁姝立即一掌把他拍向一边:“不是不是,是我逼他瞒着的。”
虽然她不是大丈夫,但她也敢做敢当啊!
看着这两个人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在“拉拉扯扯”,曹操眨了眨眼,抬手捻了捻上唇心保养的小须须,神情有那么一瞬间的……微妙。
但这两个人确实坦坦荡荡的,好像确实没什么的样子。
于是他也就有意识地把它归结为友谊了。
毕竟曹操也经常给谋士们写一些肉麻的诗嘛,在这个年代的人看来还真的没算什么。
据说南方那边还流行什么升堂拜母呢。
更有甚者为了展示主臣之情、表示对臣下的信任,还会同榻而眠。
曹操叹了口气:“此事我暂时先替你瞒着,如今暂且还需要你继续作男子打扮。”
毕竟现在他还没到一言堂的程度呀。
曹操心里其实已经想把自个儿的办公地点迁走、远离某些杀不得放不得的深井冰了,而他看中的是冀州的邺城,只是现在这块地方还属于袁绍的势力范围之内。
至今以来,他确实没对那位置动过什么心思,心里也是想着匡扶汉室的,但这不代表他像那种保皇党一样觉得汉室就等于皇帝。
汉室确实不等于皇帝,但是却有很多人不这么认为。
曹操在一开始举孝廉的时候只是想当个能臣,没想到现在当了权臣,不过这也和他的志向不违背。
毕竟野心什么的,都是一步一步随着势力的增长膨胀起来的。
当初善于评人还搞出什么月旦评的许邵不肯评价他,被曹操暗戳戳使了点小手段威胁之后才说了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不过对于这个评价,曹操倒是没什么不愉快的情绪。
即使他现在还不是历史上的那个“奸雄”。
……
拿下荆州以后,曹操明显感觉到日后若要拿下袁绍的地盘,他的人手就不是太够用了。
即使求贤令还是挂在那里,却也是供不应求。
曹操内心确实愿意平衡一下寒门和世家的势力,因为一旦让世家独大的话,有些决定就会极其的束手束脚。
曹操自己也不是什么显赫的出身呀。
有些人因为出身的缘故而身怀大才受不到重用,其实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情。即使这种事情由来已久,甚至已经成为了一个默认的规则。
曹操不愿意看到,但这些事情确实一直在发生。
袁绍为什么曾经雄踞北方,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家世好,名声大,也会做样子。
而曹操的发家其实比袁绍要艰难许多,甚至在执意出兵讨伐董卓的时候险些丧命,就是因为一开始他们的起点不同。
刘备更惨,人家辗转了半生至今还没个落脚之处。
曹操和刘备难道比袁绍差么?他们比袁绍机智靠谱多了啊,只是差在了不是世家出身而已。
一个是宦官养子的儿子,而宦官名声是很差的,人家阵前叫骂都是扯着曹操的出身做文章。
另一个虽然是老刘家的宗室,号称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可他的老祖宗刘胜光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中山国那边凡是个姓刘的都能跟汉室扯上点关系,到了刘备这一代已经沦落到织席贩履的地步了。
……刘备其实因为这个也没少挨人家骂。
在后世的明代,还有个叫杨基的文人感叹这些英雄,并留下千古名句“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呢。
大多数世家也没有想成为皇族的意思,毕竟当年再辉煌再不可一世,到最后国没了那不就倒霉了么。
他们秉持的观念是中庸,既不要太出头太耀眼,毕竟枪打出头鸟,也不能太过低调,不然就成没落了。
只有中庸才能长久地延续下去,在这样纷争的乱世之中都保持着屹立不倒。
曹操清楚这一点,于是就各种试探这个“平衡点”,而世家暂时还没人发表意见。
……
而这一日,曹操正聚集谋士前来议事。
关于举荐人才,一向以清廉公正着称的毛倒是很有发言权。
但毛也是人啊,选举人才是很累的,而且人总归不了出现偶尔的差错,就连毛自己也承认这一点。
曹操问道:“若要筛选中上之才……诸位有何见解?”
得了传唤的吕宁姝安安静静地往程昱边上一坐,慢悠悠地拢了拢长而宽的袖子,假装自己是个文人的样子。
……主公喊她来到底要干啥呀,这儿怎么就她一个武将呢。
程昱瞧着吕宁姝虽然这会儿乍一看斯文雅致、混在一群风度翩翩的谋士当中也丝毫不显突兀,可一到思考问题的时候依旧掩不住傻气的样子,默默捂脸。
主公啊,别指望能够熏陶得动她的画风了。
虽然她偶尔也能出些不错的主意,但大部分时间吕宁姝都是“啊荀子是谁韩非子又是谁”这种画风的。
估计除了之前逼着她背的《孟子》,吕宁姝也就跟“孙子”这个字眼儿熟悉,这还是由于人家写了一部兵法的缘故。
然后程昱很快就看见吕宁姝跳起来了。
“考试啊!”吕宁姝虽然因为穿越的时候可能是脑袋着地的缘故,对现代发生的事情都不记得了,但有些常识什么的倒是还有印象。
……比如说令人印象深刻的考试什么的。
不过关于历史上发生的事情之类的,她脑子里倒是一片空白。
曹操问道:“可是察举?”
吕宁姝摇头:“跟察举很像,但察举是人推荐人,人考教人。
主公你看荆州那边不是有很多学官吗?
里面的人虽然水平不一,但也有很多人才,您可以像平时考教我那样把考教的东西写在竹简上让他们作答,然后遮掩住名字命人批改,如此不知可行不可行。”
虽然吕宁姝有点想当然,但依照曹老板那群谋士的机智程度肯定是可以修改的更完美的嘛。
历史上科举制的形成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而这个制度却并不适应东汉末年,至少不适合还没有经过改变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