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剑三]若为平生 > 分卷阅读151

分卷阅读151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黎放在桌上的手,目光中是他自己都未曾察觉到的殷殷切切。然而何黎却低头不语,并未看他,却是不动声色地将手轻轻抽了出来:

“虽然在下已逾不惑之年,这病治不治的……我也并不太在意了。不过我若是不答应……陛下是不是要派影卫直接把我绑了带去万花谷啊。”

慕北鸿闻言顿时僵住了,朝堂上面对群臣从来应对自如的他,此时此刻竟不知如何回答,呆了半晌,愣是半句话都说不出来。

何黎见他不应,哪能不知道他恐怕是真的如此作想的,眸中淡淡地闪过一丝了然和自嘲,而后向颜子钰道:

“如颜医仙所见,这万花我怕是非去不可了,还望颜医仙不嫌叨扰。”

颜子钰叹了口气:

“万花谷本就是隐居之处,先生若是住得习惯,一直在谷中住下去也无妨。其实……那谷里日光充足四季如春,比此处稍显幽静的轩枫草庐更适合养病。”

“如此,便多谢颜医仙好意了。”

“先生不必如此客气,在下实属晚辈,先生唤我子钰便是。”

颜子钰是出于医者之心才提出要为他去除病根的,却对他和慕北鸿之间的关系没有半点兴趣,也不愿意掺和。确定了他来万花谷之后,颜子钰便直接转而谈起正事来:

“陛下可曾听说过,我在扬州的那间万花医馆?”

慕北鸿见颜子钰竟然破天荒地没称呼他慕先生,而是叫了声陛下,心中一凛,不由得微微正襟危坐:

“自然听说过,万花医馆扶危救困,救助老弱伤病无数,这一年多来于扬州甚至江南一带,名声都极盛。”

颜子钰自动忽略了慕北鸿半句有意无意的吹捧,而是反问道:

“救助无数,那你可知道,具体是多少吗?”

慕北鸿不知何意,问道:“还请医仙明示。”

“万花医馆救助病人的原则,源自于我万花谷一个外号叫作‘活人不医’的大师兄,最初是因为万花名声太大,为了不与普通医者争利才不得不有此规矩。”

“而我定的规矩大同小异,只接真正病难、病危,或者实在无钱求医之人,一来不扰扬州其他大夫的生意,二来则很好的避了医馆的门槛每天都被踏破,把时间和机会留给真正需要的人。”

“如此一来”

颜子钰伸出手指,在茶盏中蘸了点茶水,而后在石桌的中央用水迹划出一个圆形,而后又于圆心画出两条半径,将一个圆分成了一个极大的部分和极小的部分:

“如此一来,医馆接的病人当中,只有不到一成是患有慢性顽疾的,即便一时不医也不会危及性命。而剩下的九成多,都是若得不到医治,少则几天多则月余,几乎必将病逝的。”

慕北鸿肃然起敬,然而还没等他再吹捧一句,颜子钰已经自顾自地又在圆中画了几道,将那九成的部分再一次分成了几块:

“至于这九成的人里,年五十五以上无法劳作者,二成;五十五以下,十五以上的青壮中年男丁,二成,女丁,三成;十五岁以下,三成。”

慕北鸿一听便神色渐渐凝重起来,他知道颜子钰必然意有所指。

“妇女多一成,是因为有许多生产时遇到危险的。十五岁以下的幼童甚至婴儿,则是因为各种体力弱熬不住风寒之类。”

颜子钰最后伸出手指点了点这几块:

“这一整年中,万花医馆一共救下来的人,是六千三百余人。而万花医馆自设立一年过去之后,扬州城内今年的因病而亡的人数……不到去年的一半。”

慕北鸿的瞳孔骤然缩。

光扬州一个医馆一年就能救助六千多人,如果一个城市有十余个呢?

如果每个城市都有数个这样的医馆呢?

几万人,甚至几十万,都是有可能的。

这还只是一年。

慕北鸿他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仅是所谓济世安民千古仁君的名声,反而,若非有颜子钰这种特意留意数据的,这种变化一般民众实际上是察觉不到的。

名声终究是虚的,他慕北鸿现在不过二十多岁,并没有到追求且沉迷于吹捧的年纪。这里面最重要的是,这些人中,有八成都是可以劳作,或者将要成为劳动力的人口。

人口有多重要,慕北鸿自然心知肚明,人口关系着赋税,关系着农耕、粮食……毫不夸张的说,这是他大梁朝的江山社稷的基本。

颜子钰十分清楚他现在脑子里想的是什么,却是毫不犹豫地给他泼了一盆冷水:

“知道为什么这一个医馆的作用就如此之大么?”

这语气竟然隐隐有些严厉的意思在里面,慕北鸿一听,心中忽然有种不妙的预感。

“因为你大梁朝原有的医药机构实在做得太差了。”

“扬州城里八家医馆,无一例外都是私家所开,其中所售的药材,自然是按着市场价格,当做生意来做的。而万花医馆所救之人,有太多太多是因为……在别处开了方子却买不起药材的,不得已之下才去万花医馆的。”

慕北鸿大皱眉头:“我朝明明在各州各县皆设有惠民药局,便是为了给予他们医药之助……”

何黎冷不丁地插了一句:

“原来陛下还记得大梁朝有这么个衙门啊?”

“…………”

颜子钰点点头:“扬州这种富庶的城镇,惠民药局尚且能够勉强维持运转,然而依旧很多药材都短缺无法供应。更不用说其他城镇,几乎是停滞无用了。”

“再有,药材只是其中一方面,各地可有官府设立的医官医士?”

“……本来是有的,各州县本应有惠民药局并医学,医士由医学培养训练出来,而后任职于惠民药局。”

何黎依旧毫不留情地拆台:

“但是负责医士考察和升迁的都是太医院的医官,有优异者都进了太医院了。”

颜子钰一摊手:“我对于优秀医疗资源向太医院集中没有什么意见,但是你好歹要做好了基层医务人员的培养工作吧。别的不说,就我凌雪阁所在的这二十几个城市,有一半的医学和药局都成了空壳子。”

“…………”

慕北鸿哑口无言,虽然太医院内的制度足够细而严谨,但地方上的惠民药局和医学,无论是前代皇帝还是他自己,都不过是当做笼络民心的面子工程而设立的。

既不像粮食盐铁水利这些,有足够的肉眼可见的益,自然在政策上就得不到重视。每年的地方长官汇报工作时,根本就无人关心过这些。渐渐的形同虚设,也是可以预见的了。

然而今天就被颜子钰甩出的数据啪啪打脸了。

一个万花医馆,或许有其特殊的地方,但是因为万花医馆所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