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李朝万古一逆贼 > 28.日本国王作大君

28.日本国王作大君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任命来的太突然,就像龙卷风!

洪景来还好,韩家兄弟和李济初脸色一变。又要坐船了,又要瘫倒了。

“怎么临前一点风声都没有,突然命我为制述官。”洪景来接过教旨。

“世兄这个巡海备倭判官怎么来的?”赵万永眼神明亮。

“主上殿下?”

“自然是钦命。”

“万万没想到啊!那这次对日通信使团的正使是哪位令监,还是哪位宗亲?”洪景来可不希望遇见一个难伺候的。

本来使日就是一桩吃力不讨好的差事,如果有辱国体,回来直接完蛋。如果再遇上一个不好伺候的上官,那别提多难受了。

“朝中尚未决定。”摇了摇头,赵万永有些尴尬。

“马上行期了,还未决定?”

“事出有因!”

这件事说来话长,日朝之间不是直接发送国书的,而是由对马府中藩居中联络。

这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异样的心思?

江户幕府行文到对马府中藩,然后由对马府中藩把日语件翻译成中文版本,再以朝鲜臣子外藩的身份邀请朝鲜来日本。(早期林罗山直接写过三份,汉文的。)

对马府中藩的呈文送上来,也不由朝鲜朝廷接收,而由东莱府使接收。东莱府使也不把原件呈上去,而是抄录一份在自己的上书里,飞马送去汉阳。

合着日本和朝鲜的交往在明面上只是东莱府使私人和对马府中藩的交往,并不具备法律上认可的成文地位。

而且之后,日本发生倒幕战争,对马府中藩的官职出现了变化。东莱府使因为发现对马宗家升官了,这不符合惯例,就拒绝和日方通信,导致日方一度以为朝鲜要和带清过来联合干涉了。

可笑归可笑,但事实就是对马府中藩发过来的文书必定是固定格式,甚至固定纸张和字数,几百年来完全没有改变。

但这次变了!

自明朝开始,中原对日方幕府征夷大将军的封号始终是日本国王。作为东亚文明的一份子,朝鲜也是接受着朝鲜国王的封号,就像琉球的中山国王一样。

所以朝方一直称呼日本的德川将军为日本国王源某某,但这次出了幺蛾子,日方的文书上写作了“日本国大君”。

大君在朝鲜只是国王嫡子的称呼,比如中宗大王就是晋城大君,仁祖回汉阳住的就是月城大君的府邸。

这就使得字面上,德川将军的地位和朝鲜国的王子一个级别。

日本方面自然认为这个“大君”是大君主,最大的君主这种意思,可在朝鲜就是国王儿子。

所以说德川家齐身边绝对没有一个了解朝鲜的近臣,不然绝对不会在对朝鲜的交往中使用大君的称呼。

德川家齐继位是在天明六年(1786年),掐指一算,上次朝鲜使节赴日还是17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德川家齐十二岁,懂个屁!

全都是他爹德川治济和老中田沼意次操办的,当时写的肯定是日本国王,因为德川治济是八代将军德川吉宗的孙子,御三卿一桥德川家家督。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号称“米将军”,乃是挽救幕府财政,延续幕府寿命百年的中兴之主。

德川吉宗对内对外都以“能干”著称!这意味着他也是一个极为要强的人。命运的捉弄让他先死爸爸再死哥哥,三个哥哥一起踩着点死绝,然后死叔叔死侄子,死到天降大位,凭空落下一个幕府大将军给他做。

这种人要么彻底精神崩溃,要么就精神坚强到极点,会十分要强。德川吉宗很显然是后者,他对朝鲜交往就一直以日本国王自居,而且是以胜国面对下国的姿态。

可如今这个日本国大君,又是怎么一回事?

德川家齐上赶着去给纯宗大王做儿子?

也是由于这件事,这次使日的正使面见德川将军该如何称呼就成了大事。如果德川家齐知道实情,拔刀把人砍了咋办?

倭人凶狡,蛮横无理!

这可是普遍存在于汉阳衮衮诸公心中的固有印象,他们才不会认为日本是个讲文明有礼貌的国度。每次使日,就和风萧萧兮易水寒一样。

这次要是去了,突然日本方面蹦出来一个勉强了解朝鲜的,告诉德川家齐。

“看见了吗,朝鲜那帮xx看您笑呢,您主动送上去叫人家爸爸,人家大王才十四岁,您都多大了,您叫他爸爸。笑死他们了。”

好家伙!横竖一刀跑不了了!

于是和不久前抢着去清国做贺正旦使那种打的头破血流,甚至就差朝堂上再度开撕的场面形成鲜明的对比。满朝文武,宗亲外戚,没有一个人愿意去!

即使这一趟可以用莱商的船夹带大量的洋货去日本贸易,但是有命拿没命花的钱是不会有人去拿的,能站到朝堂上的,又有哪个是真正的傻白甜。

“怎么偌大的……连一个勇于任事者都无!”洪景来坐到榻上。

“世兄不应该问我呀。”赵万永双手一摊,自己从火盆上接水倒茶。

洪景来听了这话,一时竟无言以对。对啊!这玩意儿问赵万永顶个屁用,问问他爹赵镇宽可能还有点用,问他一个在国立大学做教授的人有个屁用。

“老弟是从事官,这面见德川将军时准备作何应对啊?”

“还能怎么办,咱们头上两位怎么应对,亦步亦趋。”

“若是交涉不当,应对失仪,回国可就要究办了!甚至贬窜边郡,合户充公都有可能哦。”洪景来不信赵万永这么机智的人全无应对。

“世兄怎么应对呢?”赵万永不回答,而是微笑看着洪景来。

“上头怎么应对,亦步亦趋!”洪景来原句奉还。

两个老阴比会心一笑,互不说破。

……………正文分割线……………

上面字数已足,下面是特别说明。全文仅为个人意见,不代表任何一切。

日本方面对朝鲜的外交称呼在不断的变化中,最早由德川家康向朝鲜发出的书信,是由当时的幕府大学者林罗山所写。

称呼为“日本国源家康”或者“日本国源某”,但仅仅是昙花一现。

等到德川秀忠嗣位,德川家康发动大阪之阵,灭亡丰臣氏之后。朝鲜使节以祝贺大阪落城的名义来到日本,当时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忠就体现出了一种胜者气势。第一次以“日本国王”的名义代表日本与朝鲜交涉,并成为定制。

众所周知的,与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十分尊崇朝廷,善待公卿不同。德川家康的江山是用了五十几年的身经百战换来的,期间积累了巨大的声望,不需要借助神话一般的朝廷来增加自己的统治合法性。

所以德川家康是直接拒绝了朝廷那位赐予的桐纹,而以自己家的三叶葵作为最高等级的武家家纹。

这个态度是非常能说明问题的,他意味着江户幕府早期的德川家康和德川秀忠在对朝廷那位的态度上是采取压制,控制,利用等态度的。

父子两人包括之后的德川家光,在武家是天下第一人,在公家则为朝廷那位以下第二人,坐席在殿上就是第二位。

于是在对外的交涉上面,德川家就故意采用“日本国王”这一称号,以显示在东亚文明圈中,德川将军是日本的代表者,是最大的实权者。朝廷那位只能管理神道那些神神鬼鬼,满天八百万之类的。

可是封建王权这玩意,会随着百战争胜打江山的统治者去世而逐步衰弱,长于深宫妇人之手的后继者既没有足够的威望,又没有煊赫的战功。

加上当时大明灭亡,大量的文人不甘心做亡国奴而逃往日本做遗民。客观上在日本传播了儒学,或者说更直白一点的朱子学。

其中心点的“忠君”的思想!

这个君到底是朝廷那位,还是江户城里的将军?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幕府的御用文人又不给力,没有办法抢占舆论至高点。

于是在五代将军,也就是狗将军德川纲吉时期,由于这位仁兄是以旁支入继“大统”,说白了就是以臣子的身份继嗣。

用一个不恰当的词汇来形容,算是得位不正!

这位也不是什么雄才大略的君主,由着朝廷在舆论这个层面上压制住了幕府。这也使得德川纲吉时对朝鲜只自称“日本国大君”。

那些儒学者文人不站在幕府将军这边,不给你摇旗呐喊,不为你张目了。欺负你们武夫大老粗,玩不转文字游戏。

到了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时,这位精明强干,任用大冈忠相等才智之士。而且也意识到了幕府权威衰弱,法纪废弛的局面。

随即德川吉宗就强硬的恢复了“日本国王”的称号,加上这位还是个长命的,十分的健康,可以和那些只会耍笔杆子的文人们拼光阴。

幕府的势力在他的努力之下再度压制了朝廷,成为了日本正式的代表!

不过黄鼠狼生老鼠,一窝不如一窝。他往后德川幕府昏君辈出,连所谓的英名果断的德川家茂实质上也不过尔尔。

他居然亲自上京请求朝廷那位赐予他大政委任的文书,这在整个德川幕府历史上是第一次。

用丰臣秀吉的一句话来说,就是“我欲王便王,何须赐封!”

德川将军是自己打下的江山,居然去请求那位不算人的“神仙”下赐他统治国家的权力。这等于幕府彻底向朝廷低头,自动放弃对整个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法理宣称。

他德川家茂做这种事情,是要向列祖列宗谢罪的!

而到了此时,德川将军的称呼就很卑微的再度变为“日本国大君”。

在与美国人签订的《日美友好通商条约》中,也自称为大君,而非国王,昭示着幕府权威丧失,不再具备代表日本的身份。

一个简单的自称,昭示着德川幕府的兴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