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富贵三代才懂吃
庄臣一愣,被老板神神秘秘带到里面,从保险柜小心翼翼捧出一片金黄,脑中闪过一个念头,吃惊道:“黄唇鱼鳔!”
“嘿嘿,三斤六两,镇店之宝!”老板得意道:“十年前重金买下一条八十四斤重黄唇鱼,厉害吧?”
庄臣接过,仔细打量,第一次见这种传说中的:三代富贵方知饮食,此话不假。
凡是那些手里捏着大把银子在酒楼里可劲造的主儿,就算天天鲍鱼夜夜燕窝,也没有一个是真正美食家。
纵观袁枚、李渔、张岱,历史称得上美食家的人,首先必须有文化底蕴,更重要的是都遇见一个称心如意的好厨子。
新加坡富商何振亚,东南亚一带著名美食作家,他家的厨师梁妹,平时连做煎蛋都要苛求自己,不漂亮的、不生的、过生或过熟的一律淘汰。
何家请客,厨师清晨即起,做一客叉烧,要用二个小时,只选肋排上最佳的一块,完全不计时间和成本,这样的叉烧胜过任何一家星级酒楼。
袁枚的厨师王小余,将作厨视为行医,以一心诊大显身手百物之宜,顺应每一块物料的品性来烹饪,不矫不纵,简直就是哲学家。
袁子才每每讲到朋友家的美味,小余往往亲自前观摩,执弟子礼。这样一来,融会贯通,集百家之长,更好的为主人服务。
太史江孔殷,末代进士,又做过英美烟草的代理,富甲一方,自己开农场,种植水果,养殖奶牛,培育鲜花。荔枝当季,江家往往是清晨就出现在园子里,摘带露珠的荔枝吃,因为太阳一出就变酸了。
连蛇羹中需用的白菊花都派两个园丁专门打理,种的是自栽品种鹤舞云霄,国内独一份。
与江太史同乡的谭宗浚翰林,在京官中以美食闻名。谭家父子食不厌精,吃熊掌必吃左前掌,据说这只是狗熊经常舔的,格外肥美。
吃鱼翅必选吕宋黄,吃鲍鱼则非紫鲍不可。一个世纪前,京城曾盛行:曲界无腔不学谭鑫培,食界无口不夸谭家菜,连老百姓都知道谭家几个广东姨太太烧得一手好菜。
尤其是翰林之子谭瑑青的三姨太荔凤这一代,将京城名厨的绝招学完,加上本帮的广州菜,谭家菜公认为京城私家菜第一,甚至超过总统段其瑞的家菜。
张大千在金陵的时候,思念谭家的鱼翅,经常派人到谭家买刚出锅的黄焖鱼翅,立即空运回来,上桌享用。
汪精卫到京城,在商震公馆宴请名流,想请谭家出个外会,就是走穴,谭瑑青一口回绝。后来只能妥协,请谭家做一道黄焖鱼翅,一道蚝油紫鲍,秘书驱车特快专递。
传说当年谭瑑青回绝的原话是:出了谭家门,做不了谭家菜。
私房菜如果出了门,还能叫家菜吗?
荔凤一个小女子,实际连大翻勺都不会,甚至没学过爆炒,因为谭家菜多是需要火候的高档菜。一般厨子熟知的各种使食物好看好吃的小窍门,比如发燕窝加碱、整牛肉加硼沙,人家一概不知。
只知道老老实实做菜,下料要狠,火候要足,程序要准确。只有在自家厨房里,这样做起来才得心应手。
上个世纪20年代,谭家逐渐没落。谭篆青仍是无可救药痴迷美食,不惜把辟才胡同的巨宅卖掉,改租广东会馆的房子。
:好厨子做的芹菜,绝对胜过坏厨子做的熊掌,其中差别就在于有没有用心。
就连当年星爷在食神中飞在半空做鲜花拔丝,也是说要用自己的心来做。
这些道理庄臣都懂,只不过世界这么大,自己还年轻。等老了,走不动了,养几个好厨子,在家躺着也能享受美食。
这才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