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641
这么白白便宜他们李季阳又咽不下这口气,当年秦国虽然名声不好,可是后来羸政也百般招贤纳士,不比吕不韦差多少,有些人宁愿投靠吕不韦也不帮羸政!
这口气他可还记得呢!
而且朝臣之中,也多有百家之后,他们都是要站队的啊!
其实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秦汉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
据《汉书》中《艺文志》的记载,数得上名字的一共有一百八十九家,四千三百二十四篇著作。
其后的《隋书》中《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等书则记载“诸子百家”实有上千家。
但是那个时候已经是经历了不知道多少分支之后的事情了实际上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最为著名的不过几十家而已如果做归纳而言,只有十家被发展成学派。
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议政殿的时候,大家也在讨论此事,但是终究关系重大,李季阳也不敢轻易开口,毕竟这些人里头,都有各自的流派。
一直到吃晚饭的时候,李季阳才趁机跟羸政说了他的想法,因为他不是任何流派的传人,所以羸政觉得李季阳更能公平的看待此事。
这些家如今也分成了好多个派系,而李季阳要羸政立的百家石碑,但是要改一改,十个大碑,九十个小碑。
是人都想给自己的学术雕刻在大碑上,谁想要小碑?
李季阳这主意太坏了!
羸政欣然接受!
并且很快就说了,一个学术只能有一个大石碑,别的不说,儒家现在就分了不知道多少流派!
谁想上大石碑?要不,你们先商量商量?
这个结果在第二天,羸政就上朝宣布了。
要论起正宗,你们先商量一下啊?儒家是刻孔子啊?还是孟子?还是荀子?
儒家是孔子所创立、孟子所发展、荀子所集其大成,这三人,雕刻谁的著作上去呢?
名家是刻邓析啊?还是惠施?甚至是公孙龙?
结果下头百官自己先吵吵起来了!
羸政高居皇座,笑看风云……。
因为此事关乎到学术问题,民间也很关注,羊飞英立刻来找李季阳:“此事如今传的沸沸扬扬,您看……?”
“羊先生,你是什么家?”李季阳是觉得这些人挺有意思的,古代,尤其是这个时代,在李季阳开办学校之前,很多人学习知识都是很艰难的,所以他们也十分敬重自己的师门,对自己的学派也多有维护。
最厉害的就是墨家,简直就是一个大家庭!
李季阳觉得他们生活在六七十年代的公社里一样!
有钱一起花,有东西一起吃,有地方一起住。
“下官乃是纵横家。”羊飞英笑道:“公子还是第一次这么问下官呢!”
李季阳:“……那你师父是苏秦?还是张仪啊?”
第463章大秦的报纸
“当然是张仪了!”羊飞英笑道:“毕竟苏秦……失败了不是?”
当年苏秦和张仪,可是最有名的纵横家。
苏秦配六国相印,联合六个诸侯国抗秦。
而张仪却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
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虽然后来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但是人们一直认为张仪才是最后的赢家。
尽管他的结局也并不美好,但是谁让秦惠王天不假年呢!
“原来所有的说客,都是纵横家啊!”李季阳心想,不就是磨嘴皮子的吗?
“也不一定,其实纵横家是最没有依仗的,因为他们没有显赫的家世,都出身寒微,故而要比别人更用心揣摩出路。”
羊飞英想到自己了:“就像当初,在文信侯府,下官也是很战战兢兢,什么事情都要想在前面,但是很多人比下官更有行动能力,他们往往占尽先机,尽管下官已经想到了那一点,却无法立刻办到。”
那时那么卑躬屈膝,也是没办法,他没有那么厚的底子,没法儿跟人争啊!
也幸好自己没那么厚的底子,不然他也不会遇到公子,更不可能有后来的事情。
当年比自己不知道强了多少倍的人,如今都不见了,也就一个后来的李斯,他虽然官职比他高,但是处境却是远远不如他。
想一想,真是恍然若梦。
“民间的事,让百姓们去传好了,传的越多越好,那些假道学们当然受不了,有真才实学的才能让人信服。”李季阳道:“不过,却可以趁机办个报纸!”
报纸!
这是一个信息大杀器,李季阳一直没能出手,一个是因为识字的人少,这还不如后世的唐宋那个时代,战国的时候,环境太乱,读书人太少了。
现在不同了,很多孩子都识字了。
读报纸也有人群了啊!
不然报纸都让那些认字的人读了,万一他们故意曲解错误怎么办?
这个时候李季阳不得不往最阴暗的程度想。
因为那些人虽然白面上归顺了,但是谁知道他们还想不想复辟?要不然李季阳至于下大力气施恩于民么?还不是为了让他们知道,跟着秦国才有肉吃!
跟着别的人,管你们去死呢!
你还别说,他这么一折腾,很多人在硬件基础上,就拼不过秦国!
“报纸?”这是个新词儿。
“对,报纸!”李季阳到:“我找人去折腾报纸!”
羊飞英:“……!”
“对了,你得帮我看着点!”李季阳又道:“我得有个自己人看着才行!”
羊飞英:“……!”
李季阳闲不住,颠颠的跑去宫里,跟羸政好一通比划,告诉他什么是“报纸”。
羸政听的一愣一愣的,不过很快,他就让李季阳先歇一歇,然后让人速传甘晶、张平他们进宫。
等人到齐了,李季阳又重新说了一下。
众人也有疑问,例如没有什么法律规定,报纸出版的规章制度,这就是韩非,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报纸这东西如果真的如同秦安君说的那么好,必须要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成为朝廷的口舌。
但是口舌是非多,一定要有一个非常严谨的官制才行!
第二个提出疑问的是赵估!
平日里赵估是不会发声的,但是他现在是蒙恬未过门的另一半,又身为史官,他的疑问是:报纸一定要有存底,但是谁来负责呢?
第三个是甘晶,他的疑问是,审稿这事儿,谁来负责?这可是执掌朝廷喉舌的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