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粮从何处来?
在这动荡年间最重要的是什么?毫无疑问是粮食。往近了说,诸葛亮提出的《隆中对》里就有说到“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往远了说,朱升也曾经提出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粮食在这战乱时期,就是诸侯的命!
很不巧,刘征现在就缺粮,而且是非常缺粮。主要是因为朝廷现在不给粮了,也不知道是刘宏不想继续给了,还是被某些王八蛋给贪污了,总之,原来刘宠粮食最大的来源现在没了。
刘宠现在在外面打仗,这特么要粮吧;而幽州百姓加上一路赶来的老百姓,也得吃东西吧。
所以现在的局面就很尴尬,四处要粮,但是刘征粮食的来源却只有两处,第一是从前些日子被抄家灭族的豪强那里得来的,第二就是苏双从别处买来的粮食,然后就没了,对,除此以外,就没有任何来源了。
当务之急是开源节流,节流明显是不可能的,如果刘征不给吃的,前线没法打仗,后方百姓也会抱怨。那么就只能开源了。
至于开源呢,刘征也有些头绪,由于刘宠打仗打得很猛,日前已经取下了渔阳郡。渔阳可是个好地方,临近渤海湾,而渤海湾就不用多说了,那海鲜多得就不谈了。所以刘征发动了大量的百姓去海边打鱼,因为渔民数量实在是太少了,所以只要是会水的,刘征都征发他们去海边了。
没有声呐,没有先进的渔网,加上破旧的渔船,一般般的渔夫,打鱼的效率是很低下的,好在这个时代,除了刘征这次的大规模撒网,大海几乎没有遭到过分的捕捞,所以捞上来的鱼数量还是不少的。
当然啦,在刘征这个看过后世那些一网上千斤收获的人来说,这些鱼还是有点不够看了。
同样的,刘征又在海边许多地方都搞了盐场。虽然刘征知道海水晒盐的这么一个流程,但是却不知道地理位置该怎么挑选,所以采取了一个笨方法,那就是遍地开花,隔一段距离就在一个可以搞盐场的地方搞一个。
虽然现在已经是九月末了,快错过晒盐的黄金期了,晒盐效率已经不高了,但是经过了数道工序,当大量的粗盐出现在盐工面前的时候,所有人的沸腾了,就连沮授都被吓得不轻。
早在夏朝的时候,炎黄子孙就会“煮海为盐”了,所以说海水治盐不算啥稀奇事。但是海水晒盐就牛逼了,这玩意可是明代才有的,无论是操作还是产量,都比海水煮盐强上太多了!
这其中沮授更是高兴的和个孩子一样。虽然沮授没有明着说过,但是沮授一直在为陈国担忧,幽州这破地方,太特么穷了,根本养不活这么多老百姓。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有了这些盐场,就能带来源源不断的钱财,不,在动荡年代,盐才是真正的硬通货,盐比钱还要重要!
倒不是说沮授没啥本事,总是一惊一乍的,事实上,在政务方面,刘征远远不如沮授,全天下也没几个人搞内政比沮授强的。但是刘征总是能拿出一些后世的见解和方案,这些东西是上千年的智慧的结晶。沮授再厉害,也比不上上千年无数的谋士,数个朝代的文臣,无数的贤士智慧的集合。
话说回来,哪怕这些粗盐放在后世根本就没人吃,但是现在却被这些盐工视若珍宝。这盐来的太容易了,容易到他们不敢相信。当然这个容易是相比煮盐。
不过刘征并没有管这些激动不已的盐工,而是把这些粗盐一分为二,一半拿出来提纯,而另一半直接运到了渔港。
而渔港现在已经形成了一条生产线,渔夫只负责出去打鱼,打完鱼回到渔港之后;有专门的人把鱼从渔船上取下来,送给专门的杀鱼人;杀鱼人除去鳞片掏出内脏,放入粗盐里面腌制;随后又有人把这些腌制出来的鱼拿到去风干。由于这么一个生产线的存在,身产鱼干的效率大大提升了。
看着这些来来往往的百姓,平时各忙各的,饭点就一起涌入大食堂。刘征突然想到后世的人民公社,虽然没见过,但是想来,也应该差不多。
多么美好的一副画面啊,百姓各司其职,忙碌却有能有所得,吃得饱还有工(咸)资(鱼)拿,虽然渔港气味不太好闻,但是这里确实是一处人间净土。而这只是渔阳最普通不过的一角而已。
此外,渔阳的铁矿也被刘征下令进行开采,随后,大量的铁匠带着刘征发给他们的学徒涌入矿场,开始研发、制造装备。
反观天下其他的地方,百姓无不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刘征现在还是很自豪的,自己就是传说中的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当然了,只打鱼肯定是不行的,因为这个渔阳,它的这个海岸线实在是太短了。渔阳郡的地形,是一个条状的,有点像是一个竖着的平行四边形,左右窄,上下宽。
渔阳上接乌桓,下临渤海。所以下一个开源的地方,就是乌桓。
乌桓这个破势力呢,各自为政,不是所有人都听那个丘力居的,对于这种游牧民族,刘征还是老一套“杀一批,打一批,拉一批”。不得不说,这个方法是真的好,万金油。
当然现在是不可能搞乌桓的,而且也搞不过他们。刘征的目的是和他们交易。
交易的东西,那肯定就是粗盐和咸鱼了。卖给大汉其他地方的盐,刘征还有点良心,得提纯。至于卖给乌桓人嘛,我特么卖给你就不错了,爱要不要,还特么挑三拣四?
这乌桓人呢,也是一群苦哈哈,看到刘征手下拉过来的大把大把的盐,并没有挑三拣四,而是爽快地拿下了,希望能以极为公道地价格和刘征建立起了长期的合作。
原因也很简单,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跟着丘力居到处搞事,两次南迁,不少乌桓人已经习惯了大汉安逸的生活。而丘力居破坏了原来的交易线,断了很多乌桓人的盐,茶等物资的来路。所以这个时候,他们和刘征就如同干柴烈火,一点就着。
有了一南一北两个粮食的来源,陈国粮食紧缺的状况顿时大大的缓解了。原本躁动的人心也放松了下来。
但是问题还是有的,乌桓人反复无常,他们并不值得信任。这条补给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断了。
这就不得不说到沮授了,眼看着刘征愁容满面,沮授提出了一个妙计:向青州借粮!
青州是个好地方啊,兵多器锐,粮食充足。而青州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青州刺史焦和,不会带兵打仗,被黄巾打的节节败退。
虽然黄巾的头目张角投降了,而且骨灰现在都被扬喽。但是却并不代表着所有的黄巾都降了。太多的野心家加入了黄巾之中,导致黄巾军到了后面已经不受张角的控制了。所以现在像什么青州黄巾,黑山贼,白波贼都还活跃在大汉的江山上。
这青州黄巾就是这些黄巾残部里面势力最大的之一,而且,青州黄巾的带头人,是管亥。根据刘征的推测,这管亥怎么说也得是个练气成罡的一流武将。青州不是没人打的过管亥,但是显然,这位青州刺史手下没人打的过管亥。
而刘征现在手握大军,只要派出一支劲旅驰援青州,那焦和怎么滴也得给点报酬吧,再说了,就算不帮焦和打黄巾,直接要粮,焦和也不会不给。
只不过人家沮授是个文化人,不好意思明抢,所以提出了帮青州剿匪,以此来换粮。再说了这剿匪剿多久,那还不是由刘征决定的,只要一直剿下去,那青州就得一直支付粮饷。
刘征一想,这特么可真是个好主意啊,不愧是沮公与!当即,刘征决定让刘胤带兵去青州剿灭黄巾。
但是刘征万万没想到,就在这时,一个传令兵突然闯了进来,打乱了刘征所有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