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29
小弟的帮助鼓励,更
离不开我家中这些管家、管事、护院、嬷嬷们的全力帮扶,我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都是因为
他们,也都是为了他们,同样,还有你们,刘家沟的乡亲们,谢谢你们这么长时间以来对我们
家的帮助,谢谢你们在我离家赶考的日子中对我家人的照顾,谢谢,谢谢大家。”
李若松的话说完后,不少村民们都红了眼眶,有人大声说道:“李大人,是我们要谢谢你
们,谢谢你们离家回到刘家沟,让我们能够过上有饭吃有衣穿的好日子,谢谢你们开学堂让我
们的孩子都能够念书识字,谢谢你们办了演武堂保护我们不被人抢劫打杀,而我们这些人,更
多的都是在享受你们所带来的一切,当不起李大人这句谢啊。”
此人的话音一落,立刻迎来一片附和声,“是啊,是啊,说的太对了,如果不是李家,我
们早就饿死了,就是不饿死也被冻死了,现在这种日子,是我们之前想都不敢想的。”
“何止啊,李家人不束,不要粮食,简直是咱们刘家沟的大恩人,咱们给他们立生祠
都是应该的,我已经想好了,我们家一定要给李家的人个个立上生祠,日日烧香磕头。”
“我也是这么想的,你也这么想?太好了,我之前害怕会被人说不好来着,一直没敢立,
咱们两家一起怎么样?”
“还有我们家,我们家也要给李老爷一家立生祠。”
“加上我们家,我们家也想立。”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种立生祠的说法立刻迎来一大片村民们的同意和认可,这让李若松很
是有些不适应,生祠这种东西怎么看都有些不吉利,李若松摸摸鼻子,说道:“诸位父老乡亲
,听我说,请大家听我说,生祠一定不要立,若松在此先谢过诸位了。若松在祭祖结束后就要
立刻启程前往宁海府赴任,在此之前,若松希望诸位能够将若松的话记在心里,若松不过是一
介凡人,一旦诸位给若松立了生祠,若松怕压不住这天大的福分,若松只想踏踏实实的给乡亲
们做些实在事,若松的祖父祖母以及爹娘应该也都是同样的想法,所以,若松在此先谢过诸位
的拳拳心意,只是生祠之事,若松万万不会答应,还请诸位日后都不要再提起此事,谢谢,谢
谢。”
李若松婉拒了村民们给他立生祠的请求,又说了自己很快就要离村赴任的事情,两件事来
的太快,村民们有些反应不过来,什么?李若松只在家带这么两日就要走了?还是去宁海府那
么远的地方?
没等李若松继续说话,村民们居然全部跪了下来,包括村长,就在李若松有些搞不清楚状
况的时候,就听村长说道:“大人,李大人,求求您不要抛下我们,您去哪里赴任我们就跟去
哪里,您就带上我们吧。”
村长说完,村民们也都跟着说道:“是啊,是啊,大人,您就发发慈悲带上我们这些人吧
,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我们也都愿意跟着您。”
李若松看向李齐,李齐冲他摇摇头,又点点头,李若松瞬间看清了自家祖父递过来的眼神
,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诸位乡亲都先请起,举村搬迁一事需要咱们从长计议,我奉皇
上的旨意返乡祭祖,不若我们先将祭祖的事宜做完后再商讨此事,如何?
我们李家人并没有抛下诸位的意思,咱们这些人中既有若松的长辈,也有若松的弟兄,更
有若松的晚辈,若松得先祖庇佑,自然不会辜负诸位乡亲父老的信任,只要能够带着乡亲们赴
任,若松一定不会推辞,诸位请先起来,请起,请起。”
李若松这话在一定程度上给村民们吃了定心丸,虽然李若松没有将话说的太死,可是在村
民们听来,李若松是已经同意带着他们赴任了。
这一日上午,李家人发现,不管是他们上山祭祖还是入宗祠祭祖,不管他们是回家用膳还
是去村长家中议事,村民们都一路跟在他们身后,他们一家人走到哪里,村民们就跟到哪里,
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不管是男子还是女子亦或是双儿,都是一副你们要去哪里,不要下我
们的表情,弄的李若松是头疼不已,他根本就不明白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这样的地步。
李若松决定要把事情弄清楚,便趁着李齐跟村长商讨举村搬迁的事宜时,拉着自家夫郎,
拎着自家弟弟到了旁边的耳房,等到三个人都坐下了,李若松才问道:“我和夫郎离家的这些
时日里,村中可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总觉得村民们的感觉不太对。”
李若杉小大人一般叹了一口气,说道:“兄长有所不知,若不是哥夫之前一力主张成立演
武堂,等你们回来了,恐怕见到的就都是我们这些人的尸体了。”
李若松和成栋闻言大惊失色,异口同声的说道:“什么?尸体?”
夫夫二人相互看了一眼,李若松开口问道:“若杉,究竟发生了何事,你同我二人仔细说
说。”
李若杉并没有隐瞒李若松和成栋的意思,当下便将李若松和成栋离开村子之后这几个月里
发生的所有事情一一跟李若松和成栋说了一遍,导致刘家沟差点被血洗的原因还是清江府城门
口那一批流民,确切的说,是离开的那一批上千人的青壮年,他们离开清江府的城门口后,大
部分都选择了落草为寇,四处打劫清江府内的城镇和村庄,刘家沟就是其中之一。
□作者闲话:
今日两更,明日六更~~~诸位都早些睡吧~~~晚安~~~~
229、发生何事
刘家沟所处位置几位偏僻,可不管再怎么偏僻,已经被饿怕了、冻怕了的流民们在看到山
谷中这个富庶而安逸的小村庄时,怎么也不可能会放过。
刘家沟的村民们在这一年中陆陆续续的都修整了自家的房子,之前常见的茅草房已经彻底
没有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砖土房,最靠近村口的是三座青砖宅院,每个宅院都有三进
,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有些玉米吊在房檐下面,几乎每户人家都养了鸡鸭,还有几家养了猪,
这样的村庄一看就知道是有余粮的。
流民们光是看到这些吃的就已经按讷不住了,还不等领头的发话,两百多号流民从山上蜂
拥而下,直奔村口最大的那一家青砖宅子。
按照流民们的想法,那么大的宅子,又修建的那么好,一看就知道是有钱的人家,再加上
那个地方靠近村口,一旦有什么问题,他们要逃跑也来得及,等到他们将这户人家给吃下来了
,派人堵住出村的路口,里面那一百多户人家就全部都是他们的囊中之物了,他们只需要住在
这间宅子里,轮流派人守着路,不管是吃的还是穿的,都能源源不断的获取到,虽然他们人多
,可旁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