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伴君如虎 > 分卷阅读17

分卷阅读17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他第一反应就是将玉蓉拉到怀中,厉声问,

“谁在外面吵闹。”

玉蓉也不敢稍有动作,面上几无喜怒之色,如坚冰一块就这么麻木僵硬的被皇帝护着。

“回禀圣上,有两个衣衫褴褛的灾民前来喊冤告状。微臣已将人拿下,待圣驾过后,就地斩首。”

“且慢,朕之臣民不问清缘由怎可随意屠戮。”随后低声问怀里的冰块,“玉蓉怎么看。”

他面无表情,义正言辞,“罪臣不敢非议朝政,还请陛下定夺。”

皇帝笑着小声说,“那就凌迟如何,胆敢阻拦圣驾,必须处死。不然愚民不足以臣服。”

他刚要命令车外的程奉泉处决灾民,不料嘴被玉蓉的纱布手捂住了,一股子苦涩的药味儿,难闻的紧,他却不着恼,看清了玉蓉脸上的焦急之色,反倒来了兴致,笑的更开怀了。

玉蓉急道,“陛下且慢,愚民无智,胆敢犯上拦档御驾,肯定是有莫大冤情,还请陛下暂听民言,若有虚假在定罪不迟。”

皇帝笑着,用手指碰了碰玉蓉挺翘秀美的鼻尖,兴味的说道,“就依爱妾所言。”随后朗声吩咐,“祭拜圣庙不可耽误时辰,犯上刁民暂行关押,事后着常琴盘问,如若所言有虚,即刻问斩。”

程奉泉领命离开,随后刘全隔着帘子说有密信一封。玉蓉赶忙从皇帝怀里撤出,跪到一旁的角落。随即帘外递进来一封火漆密信,上书陛下亲启,无耐相隔甚远,玉蓉将信接过递给皇帝,瞥了一眼字迹甚是飘洒俊逸。

皇帝打开信件,看了看将信撕碎焚毁。阴测测的骂道,“狗奴才孙世虎张凤鸣这些个佞臣贼子,居然狗胆包天,真是死一万次不足以平朕怒。”

玉蓉蜷缩一侧,只能屏息静侍。下车时候竟是恢弘的祭祀祈福的大典,他小时候随着父皇来过一次,几乎没什么印象。这一次也不敢四处张望。下了马车随即躬身跪地,让皇帝踩着后背下车,哪知隆盛帝轻功了得,只是清点了一下他羸弱的背脊就飘然落地。英姿飒爽,不似凡人。

看着那人将自己卑微到泥土中,他心中燃起了一撮愤怒的火苗儿。再加上刚才的密信,怒火一发不可拾。原本祥和喜乐的祈福大典就这么索然无味的结束。

回程的时候,皇帝忽然变了脸,让玉蓉一路随车走了回去,天气寒冷,走到半路他体力不支再次倒地不起。隆盛帝撩开帘子看着外面渐黑的天,心中不悦道,“皆是因为这罪人耽误了车马行程,将他丢到马上,快马加鞭赶回皇宫。”

下了朝会,常琴常郁真携户部的方鹤年、吏部的罗启英到了鉴天阁中议事。皇帝懒坐在暖塌上,一脸潮红,神情不济。手中的奏章反复翻看。

常郁真看了罗启英一眼,并没言语。

罗启英担心皇帝身体,“隆冬已至,圣上今日操劳过重已感风寒,还请圣上以国祚为重,好生修养身体,才是万民福泽。”

皇帝病弱的嘴角浮起一丝不善的笑意,虚弱的说,“难为爱卿们担忧。朕自登基以来,内忧外患,怎敢一日休息,以付苍生。日前去圣庙祈福,遇灾民拦驾告状,此事已惊动先皇神思,夜晚托梦,指责朕之不是,未尽爱民如子之重责。朕之病非身病乃心病已。何以解忧,唯有良臣能士啊!”说到此处竟咳嗽起来。

常琴心知皇帝到司徒密信,定有大的举动。遂小心禀报,“臣等日夜审讯,查得当日拦驾灾民一名老徐二一名楚添丁,皆是滋阳地区泗川薄府的佃农,前来状告泗川郡守张凤鸣和当地士绅邱鹏仲官商勾结,不上报滋阳旱灾实情,趁灾难兼并佃农土地,高价卖粮,导致民间饿殍遍野易子而食……”

一个奏疏飞打到常琴面门,紧接着十数封奏疏飞过来,打的堂下大臣慌乱一团。常郁真从地上捡起奏疏查看,正是户部和吏部近两月呈上的来自滋阳和陇裕旱情的所有奏疏,内容大体相近。

皇帝气的满面潮红,声音却带笑意,“陇裕旱情起于天化二十一年,现在是天罡元年,这每封奏疏的年份都是天化二十三年,报喜不报忧,说士绅开仓放粮,赈济数十万灾民,灾民感恩戴德为朕送赞歌。”接着又扔过来一本厚厚的万民书,“还替朕的皇子祈福请命,哼,这些个朝廷大员养来就是蒙蔽圣听残害百姓的吗?若非朕派去多名密查使臣,到现在朕还被蒙在鼓里吗。”

“方鹤年,你们户部的赈灾粮到底去了谁的仓库,你们难道没有失察之罪吗?还有你们吏部在推荐官员任职之时可随后考察过他们的政绩???”

“请陛下息怒,为今之计要想如何赈济灾民才是首要问题。老臣不才,斗胆献策。”

皇帝面色阴晴不定,许久缓过来,“说”

“急策是调动附近三省库粮的各三分之一赈济陇裕灾民,罚没贪官及与其勾结的士绅商贾全部财产存粮,就地发放给灾民。缓策是将陇裕地区三年的赋税除,允许佃农开荒种田,前两年赋税除,赈灾的三省地区今年和明年的赋税减半,鼓励乡民开垦肥沃荒地。令工部修整河道灌溉农田。官家征粮以高于平时粮价在陇裕征,为佃农多创入,以防灾民趁机滋生事端。”

皇帝沉思良久“好,着御前行走常琴依上拟旨,附加滋阳、泗川、陇裕地区的涉案官员一律就地处死,暴尸三日以儆效尤,所有家属奴婢去石门关羊脂嵌等地充军为贱奴。都下去吧,常琴留下。”

待众人退去,皇帝满脸疲惫,“他赶回来了吗?”

“星夜兼程,快马加鞭,人已经在殿外恭候多时了。”

“快宣。”

不久,昭赐就带着一个衣衫破烂脚穿草鞋的清瘦男子进来。他叩拜道,“草民司徒静敏叩见吾皇,万岁安康。”

“勉礼,起来,让朕看看。”

那年轻人站起身来,挺拔修长的身材与处变不惊的气质并没有连日的饥寒所胁迫,一双狭长的凤眼显得愈加的明干练,倒是与其他的世家子弟不太一样。

皇帝眼中并未看出任何嘉许赞赏之意,常琴还看不透他的想法,不知此番是福是祸。

“朕听常行走说过你的事,近日在陇裕办事,多有辛苦,很合朕意。擢司徒静敏为御前行走,即日领命吧。”

司徒再次叩拜。

“朕屡次思索,为何陇裕的难民会知晓帝都祈福一事,会是这么凑巧来拦御驾。他们递来的状纸,从文笔到内容绝不可能是两个灾民的手笔。”

常琴也颇为疑惑,“连日审讯中,臣也质疑过这件事,这两个庶民说是当地有一个员外郎帮他们拟的状纸。”

“朕今日看这封手书状纸,字迹到风格,分外眼熟,一时间想不起出自谁手了。无论谁手,一定是个一等一的国手,又怎么会是个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