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我欲西取并州
“就按此议,端木凌你派木西去一趟益州见魏延,不必有什么书信,把意思表达给他就可;再令王粲出使江东去见孙权,就说现在四家安顿当静观时局,建议他与刘备交好。”
“汉中兵起,我们该如何用兵?”徐庶问道。
“嘿嘿。”周仓冷笑。“我已准备明年将府迁往济南……”
徐庶一愣:“主公去济南坐镇虽有利于运筹指挥,却会惊动曹操。嗯?主公莫非?”
“不错,我就是要惊动曹操。我数次趁他不在,攻占其地,再一再二不再三再四,两军难免会正面交锋。”周仓话音一转。“不过,我不会直接与他对敌,寿春毗邻徐州,我在济南吸引曹操,公明袭取寿春,如此一来淮南之地,我与孙权共有。”
“妙哉!”徐庶拍手道。取寿春其利有三,一是相对兖州、司州而言,取寿春要容易的多;二是这样会大乱曹操的部署,寻到战机;三是防止孙权再次北上,先一步攻占要地,以后与孙权开展,寿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可惜子明早故,否则有他相助,寿春易如反掌。”周仓叹口气
说到老搭档张炯,周文也是感叹:“子明曾言,袁术手下陈兰、梅成聚于江淮为寇,将来或有用处,可惜此二人被张辽所灭。只怪这两人太过不肖,不知收敛。”
“端木凌,你遣谍报司人潜入寿春,探明军情。”
“回主公,寿春驻扎人马一万五千人,主将李通,副将牛盖,另有李通儿子李绪和李基为将。据说牛盖骁勇善战,李绪与李基亦有将才。”端木凌应声回答。
徐庶不由得仔细审视端木凌,在辽东相识不是很长,那是他还是独立营主将,没想到除了锦衣卫,谍报司也是手眼通天,更难得端木凌记得如此牢靠。
“呵呵,骁勇还能过于公明?我已两倍人马攻之,又有上将统军,寿春必得!”周仓笑道:“不过还是派人去盯紧,有什么风吹草东立即来报。”
“主公取寿春,我岂能坐视?”徐庶两眼放光。“我欲西取并州,使曹操顾此失彼。”
“唔?并州可不好取啊,曹彰倒也罢了,那田豫可难对付。”
“这还要靠波才将军相助。”徐庶微微笑道:“我兵发壶关,使其以为我从此进攻,聚集各路轻骑绕道鲜卑,长途奔袭绕至其后,自北南攻,并州可定!”
“主公,此计大妙。”周文拍手称赞。
“好,先派人去波才那里,不要说与鲜卑借路,多送些美酒与茶、盐过去,只与其交好,出兵时再提。”周仓说道。“元直可有主将人选?”
“曲阿将军最为合适,曲阿勇猛善战更有吕布之风,并州人对吕温侯敬畏极深,足可镇住人心。副将嘛,一是波才之子波霸,一是裴元绍之子裴峰。”徐庶想的周全,从辽东调兵自然不会惊动曹操,这两个后起之秀需要磨练一番,这是大好机会。“四千轻骑,一千辅兵,轻骑一人双马。”
五千人,九千匹马,可不是个小数。双马是必须的,一马乘人,一马载重,否则难承长途负荷。周仓想了想。“端木凌,你将谍报司交给木南和木北暂时署理,我任你为行军参将,出谋划策。你跑一趟辽东,调集马匹、训练兵卒。”
端木凌与曲阿在出征乌桓时就鱼水交融,派他去正合适。端木凌却有点犹豫:“主公,我有不情之请,恳请允准。”
“嗯?什么事?”
“我想把马云禄带上,主公知道她长在西北,熟知草原,善观天气,有她在可省去许多麻烦,而且她的武艺……”
“呵呵,是不是她早就想上阵前?”
端木凌脸带羞涩点点头。
“好,准了。不过吕绮玲需要你说服,她就不要去了。”
“主公,曲阿既然前往,吕绮玲去也无妨。”周文笑道:“两位巾帼出战,也是一番美谈。”
“也好,告之她俩务必要执行军令。”周仓朝周文一笑。“那曲平和端木濬就交给你了。”
曲阿长子曲奉先好武,次子曲平却好文,兄弟两人性子截然相反。
“元直以为何时出兵为宜?”
“现为九月,刘备最早会在明年春发兵,因此我欲定在明年秋。一则可做完全准备,二则那是马体膘肥力壮可勘驱驰。”
“甚好,此次争夺并州交你全权指挥,各军听你调度。”周仓略一沉吟:“黄须儿虽韬略不足,但其与手下勇力可沽,不可小觑。”
“主公所言极是,我在巨鹿外曾与他有过交锋,的确剽悍异常,尤其手下铁骑来去如风,听闻他在并州还募有数千匈奴、鲜卑等胡骑,亦非等闲。”
“端木凌,你有何良策?”玄甲骑不适合长途跋涉,只能出动轻骑,轻骑又何尝不金贵,周仓可不想死拼。
“胡骑善射但弓软不及远,远距我以梭镖投之,中距以手弩射之,近距短兵相接。”
典满突然开口:“不妥,不妥。”
谈及军略,典满很少说话,谈到作战每有良言,在辽东就曾建议玄甲骑使用马槊。
“这是为何?”
“子凡所说的梭镖,我无意见,但手弩不妥。手弩我用过,好是好,但制作太过复杂,如何保证人手一具?且用过手弩,两军即胶着一起,为了尽快换兵刃只有将手弩弃掉,那就难免会毁损或被对方捡去仿制,费劲气力和钱财造出的手弩只用一次岂不可惜,而且以后再用什么?”
轻骑最大的特点就是速度快,也许直射出几弩,敌人就到眼前,拿手弩怎么迎敌?来不及收起来,只能扔掉,扔掉就会被马蹄踩碎彻底废掉。手弩也就是亲卫营和独立营配备,造价太过昂贵,赔不起啊。被曹军捡去仿制,那更可怕。
听典满这么一说,端木凌也觉得不大对。胡骑善骑射,难不成自己要与他对射?对射难免会增加伤亡。“鹏举有何高见,何不教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