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逍遥江山 > 1666. 1715章:利物兼能自利

1666. 1715章:利物兼能自利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

-->

杨峥一直没话,目光却没离开过朱瞻基的脸,见这位年轻的皇帝有些失望的眼神,不知怎么的,竟有些不忍心,况且他也知道,皇帝建内库看似是为了一己私欲,可天下人又有几个没有私心呢,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百官的反对与赞成,其实到底就是为了一个利字而已,有为名,有为钱,有为升官加爵,凭什么他们可以,皇帝就不可以,在他看来,皇帝不过是想通过合法手段给自己找银子用一用,算不上犯法的大事,没必要不依不饶的一份银子不给……“所以他忍不住了:”皇上……?“

这一声皇上,让朱瞻基心头没由来的一喜,随即是心头一悲,自己亲手提拔了这么多人,到头来竟没有一个人为自己话,反而是这个自己并没有特别照顾的好朋友,处处表现的关心自己,内心深处不免生出几分感动来,谁帝王不流泪,只是未到动情处把了。

“杨爱卿,你是不是有话儿要?“朱瞻基有些呜咽的道。

杨峥迎上朱瞻基的目光,用力的了头。

“你快快来!“朱瞻基急切的道。

杨峥颔了颔首,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让自己的身子面向众人,笑着道:“其实下官以为,这事情可不可以这样,咱们将这个“利”字摆在中央,朝廷、皇上、文武百官都不吃亏你看怎么样?“

郭琎对自己这个属下,处处表现比自己的见解高一等有些不满,今早的一番表现,再加上在安南的种种功勋,以及《庆云赋》、《杨氏词话》的传播,自己的那个吏部,早已是只知吏部侍郎杨峥,而不知他这个吏部尚书的大名,心头正想着那一日好好找个机会,让他知道知道什么叫尊重上司,此时看他话,而且他明锐的感觉到,这是一个惹怒众人的丑事,所以此时毫不含糊的站了起来,道:“胡八道,我洪武爷早就定下规矩,内库以天下为公,你却在这里谈利%≌%≌%≌%≌,m.※.co←m,这不是蔑视祖宗规矩么?“

杨峥最讨厌大明的官员,有事没事就拿祖宗来吓唬人,所以也不顾自己的老上司,冷哼了声道:“天下为公?郭大人好会扣帽子啊!”完,目光扫向郭琎道:“那敢问郭大人你做到了天下为公么?”

郭琎一楞,他自问对朝廷还算忠心耿耿,但要到一心为公上,他自问做不到,就是这件事上,他何尝不是为了身后的盐商话呢,此时听得杨峥如此质问,顿时面上一热,支支吾吾了两声也不出所以然来。

其实,不仅仅是郭琎,就是在座了杨士奇、杨荣、杨溥、郭资听了这话儿细细想了一番,自己或多或少都谈不上做到了“天下为公”四个字,人人面露愧疚之色。

一直没话的杨士奇,这时道:“不知杨弟这个利字如何分配呢?”杨士奇之所以这么问,是看准了杨峥天下为公的四个字的威力,诚如郭琎所言,这是祖宗规矩不假,可洪武爷的时候,未必就是对皇帝一个人要求,天下百官莫不是如此,既然自己做不到,又有何种理由要求皇帝呢,况且这四个字大义凛然,洪武爷尚未做不到,更何况当今圣上呢,既然皇帝做不到,做臣子的也做不到,如其争吵不休,弄得群臣关系不和睦,还不如如杨峥所言,将这个“利“字摆开,大家各取所需,也好过现在这般争吵。

众人没想到一向见识不凡的杨士奇会如此一问,各自楞了一下,竟忘记了话。

杨荣与杨溥彼此看了一眼,想要什么,终究是没开口。

杨峥一笑,道:“下官这个利很简单,下西洋所得宝物,取十分之一归为皇帝内库,至于市舶司的税收之银,皇上大可不要,全部归为户部,作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之用,不知诸位大人意下如何?”

众人尚未话,朱瞻基就不乐意了,他要的是银子,谁都看得出,一旦市舶司开了,西洋之物件从市舶司走,所获取的好处无疑是比郑和的宝船还要大,这才是大头,若能取十分之一入内库,其中的好处也不少,所以杨峥的话儿一出,他第一个不乐意了,看了一眼众人道:“既是利,当以银子为好?”

看得出,朱瞻基为了自己的内库,这次是连面子也不要了,兜着圈子,还真怕啥都没有。

众人没想到皇帝如此直接,显得有些不适应,谁也没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的目光全都落在了杨士奇的脸上,那意思很明显:“你是首辅,你看着办吧?”

杨士奇也有些为难,他其实很同意杨峥把这个利字出来,大家摊开谈一谈,大明下西洋并不是没有利润,而是这利润全都进了皇室,朱棣是个厉害的角色,百官不敢什么 ,可他一死,全都跳出来了,其实谁都明白,不是这西洋行不得,而是这下西洋没他们的好处,整个西洋,从船只的打造,以及对各种商品的采办都是太监在经营,而下西洋的好处又全都进了皇室,可以下西洋就算赚了再多的银子,与文官,与天下毫无干系,不经如此,这些太监奉命下西洋诸国,朝廷要官给官职,要银子给银子,要人给人,要武器给武器,许多太监的官儿还比文官大,他们不得不从旁协助,听从号令,这自然不讨文官的欢喜,所以他们反对的不是下西洋,而是下西洋的好处。

杨峥罢黜朝贡,兴市舶司,如此一来,天下的利都集中在市舶司的手中,而市舶司却掌握在文官的手中,所以再一次下西洋,在得知不是走永乐的老路,事实上满朝文武百官根本没人去反对,若不然依着那些言官、御史的性子,不闹的天翻地覆才怪,如今去安静得如鹌鹑一般,何来,还不是这个利在他们的手中。

可天下的利都在文官的手中,势必引起皇帝的不满,如此一来群臣的和睦不在,他们为了对方文官,必然会拉拢太监对文官,而这种局面才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

永乐年朱棣之所以用宦官,是因为他在靖难时,有许多宦官为他立下不少功勋,如郑和、狗儿、这些人不断忠心耿耿,还是一个个立下不大功,没道理如李景隆这样的反复将帅都用了,而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太监不可重用,若不然谁还为皇帝效忠。

事实上,朱棣虽用了太监,但也只是出使、宣抚、巡访的事儿,职务上都是临时加派的,这种事情洪武的事儿也没少干,这样不但能人尽其才,事实上这些人不过是去了地方,根本不能对朝政起到任何干涉的作用,不能掌权,也就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正是明白了这一,朱棣才肆无忌惮的用太监,事实上证明,太监在永乐年的确为朝廷做了不少事,也没出生么乱子,朝廷的大权还在皇帝与文官之间,看明白了这一,杨士奇才越发觉得杨峥的提议越发合乎眼下的形式。

”利”给谁都不能一家独大,需要均衡,这一就好比郑和下西洋,每一次出海巨舰无数,俱如浮城,所运货物,获利极丰,用郑和的话儿所,的确获取利不, 香料、苏木、胡椒一船船的运回来,那都是银子。

可这么多的银子却都进了皇室,天下全无好处,出于一个”利”字,天下豪门巨贾都不会坐以待毙,势必会反对,从而造成了仁宗刚登基就迫不及待停了西洋之行。

这一番思索,杨士奇的额头上都已见了汗珠,杨荣、杨溥与杨士奇一起共事了十几年,还头一次见他如此紧张,不免有些好奇,想要上前些什么,可又怕贸然话,打断了他的思索。

暖阁里因为杨士奇没及时回话,变得沉默起来。

奇怪的是没人催促,每个人彼此看了一眼,坐着喝茶。

约莫一盏茶的功夫,杨士奇忽的扭过头看向杨峥道:“杨弟,你刚才所下西洋的宝物给十分之一给皇室,这话儿怕是没完吧?“

“果然是一只老狐狸啊?“杨峥暗赞了声,不否认的道:”不错,弟的确还有些话儿要,只可惜皇上不想听!“

杨士奇对于杨峥极为了解,知道他不是个冒失的人,既然能出这番话儿,必然有他的用意,眼下情况,容不得自己轻易下决定,不如先听听他些什么,再做决定也好,如此计较了一番,当下站了起来,对着朱瞻基道:”皇上,可否让杨侍郎将话儿完?“

朱瞻基知道先前是急了些,这会儿听杨峥这么一,心头也有些好奇,闻言了头道:“也好!“

杨士奇转过身来,看着杨峥道:“杨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