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1章:为利忙,忙里偷闲,且饮两杯茶去
王振早先在京城的时候就听人说过,那些大酒楼,每楼各分小阁类似十余包厢,酒器悉用银,以竞华侈。复制网址访问 7777772e766f6474772e636f6d每处各有私名妓数十辈,皆时妆祛服,巧笑争妍。夏月,茉莉盈头,春满绮陌。凭栏招邀,谓之“卖客”。又有小鬟,不呼自至,歌吟强聒,以求支分,谓之“擦坐”。又有吹箫、弹阮、息气、锣板、歌唱、散耍等人,谓之“赶趁”。及有老妪以小炉炷香为供者,谓之“香婆”。又有卖玉面狸、鹿肉、槽决明、糟蟹、糟羊蹄、酒蛤蜊、虾茸、鳙干者,谓之“家风”。
凡下酒羹汤,任意索唤,虽十客各欲一味,亦自不妨。过卖铛头,记忆数十百品,不劳再四,传喝如流,便即制造供应,不许小有违误。
酒未至,则先设看菜数碟;及举杯则又换细菜,如此屡易,愈出愈奇,极意奉承。算是服务到极致,当时他还不信,此时见了由不得他不信。
众人刚到了门前,早有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女子上前迎接,一路上拉着众人的手儿与之说说笑笑,你若仔细听,就会现她们的谈吐均是不凡,甚至比一般的文雅之士的才还要高几分,其实用脚趾头一想也就知道了,这酒楼做的便是达官贵人,儒雅的商人和武将,以及才过人的才学之士。这些人当然要和一般的贩夫走卒区别开来。这些酒家的这种外在设计既有小桥流水陶冶才的作用,也有高门大院阻吓贱民的效果人,让他们来这里更好的体现出一种挥金如土、气派、文雅,姑娘们作为酒楼的一份子,自也不能太寒酸了,事实上,能来这里面的姑娘,不仅要楚楚动人,仪态万方,还需要接受酒楼特殊系统的训练后才能出来招待客人。这种培训没有统一的标准,但一般而,越是出名的酒楼,其培训越是严格,这种培养的女子才也越是出众。甚至不亚于正规儒家教育下培养的名士。
通过这种培训出来的效果也十分的明显,这些女子不仅姿色过人,更重要的是通过才的培养,她们自身的气质也由内而外的散出来,常常让人有不虚此行的感觉。
一行人说说笑笑便上了楼,醉仙居是这里最大的酒楼,内里雕龙画凤不说,还宽阔无比,装修更是考究的很,桌椅板凳都是清一色的红木,少有几个梨花木的也都做了装饰品,墙壁上挂着的字画,多是汉人名家的,王振只是看了几眼,凭着他对于字画上的认知,也看出多半是唐宋一代名家的手笔,其中以诗仙李白、诗魔白居易居多,而画卷则是宋代的文人画,如苏东坡,米芾等人让人赏心悦目不说,还增长了不少见识,等落了座,再看那碗盘勺筷也都精致的厉害,其中不少还是景德镇的手臂,让王振大开眼界。
雅间的正中央,挂着一副也不知谁的画卷,画卷的左右两侧各有一联,龙凤凤舞的笔法行云流水,倒也勉强能看出字体来。
左侧是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且饮两杯茶去。
右侧则是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再拿一壶酒来
细细品味一番,竟别有几分韵味,让人不由得对接下来的菜肴充满了期待。
众人落了座后,早有姿色靓丽的女子上前,将泡制刚刚好的茶汤注入每个人的茶杯中,淡淡的茶香让众人心不由自由的好了起来。
随着高航的一声吆喝,一群女子鱼贯而出,环肥燕瘦好不动人,就在众人不免所以之时,这些女子便扭动着腰肢想前方走去,一块大的屏风被人迅速的推了开来,众人这才看到,这里竟是宽敞的小花园,花园中搭建了一个小小的戏台,戏台不大,但装饰得甚是豪华,那些女子往戏台上一站,随着一个抱着琵琶的女子手中轻轻一拨,听得锵锵锵两声,刚刚站定的女子便载歌载舞了起来,好不欢乐。
王振算是彻底眼界打开了,心道:“怪不得这里有钱也吃不到了,这那里是吃饭,分明是烧钱来了”
喝了一会儿茶,门前又涌入了几个女子,开始摆放餐具了,按照这里的规矩,客人一般坐下后会上来筷碟,这些用具基本上都是银器。再点几道菜,也是银盆端来。要酒么银壶暖了上的。
这个时候还没有开始普及白酒,大家基本上还在喝黄酒。大明人喜欢酒烫热了上,上来的酒冷了怎么办没事,有几个嫂嫂在那里开一个碳炉专管温酒。这个碳炉就和马路上新疆羊肉串的那个格局相仿佛。烫酒的嫂嫂有个专门的名称“焌糟”。是当时三百六十行中的一个。
这些银盘子的价格不菲,彻底让你感受奢侈的滋味。
上了酒,就有人端了几样精致的茶点上来,这也是这里的规矩,在大餐尚未正式开席之前,先摆上茶点让客人吃点,算是开开胃,待会儿酒席开了,吃起来也胃口也就好多了。
王振没想到杨峥如此招待自己,顿时对杨峥多了几分感激,说的话儿也就多了,与太监谈话儿说的自是皇宫的事儿,如宫中那个太监走了,那个宫女被打了,又比如最近皇帝招了多少美女进了后宫等等说得不亦乐乎,紫禁城是一个神秘的地方,不管想进去的,不想进去的,都有那么点好奇心,想知道里面的秘密,哪怕是一些宫女、太监的小事也忍不住好奇。
如此一来,一桌子人只听得王振再说了,期初王振说多是那个宫女与太监好上了,那个太监为了宫女怎样怎样,这样的事毕竟在大明朝太多了,集市上不少人甚至将这些花边事迹,当做糊口的本事,所以众人虽好奇,但这点事,显然是满足不了他们的胃口。
王振见说了半天,众人兴致不高,便知道自己的事不足以吸引人,思索了一阵,便说了些最近生的大事,虽说也是太监的事儿,但这个太监不一般,因为他是郑和。
杨峥对郑和下西洋一直很关注,苦于一直没消息,所知道的也是十分有限,近日从邸报上所知道的消息,也只是他已经完成了大报恩寺的修建,返回了京城,至于作什么,他还真不知道,此时听到他的消息,不免心头一动。
其实不仅是他,就是张本、黄福等人也是一脸的肃容,露出了好奇的神色,这并不奇怪,郑和在永乐年先后六次下西洋,所出使过的城市和国家不计其数,开创永乐一朝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万国来朝的局面,大大壮大的大明的威望,不经如此,沿途征战海盗,平定各国叛乱,其功勋早已超过了当今任何人,对于这样的一个太监,不管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都心怀一番敬意,此时能听到他消息,不管是出于好奇,还是心怀敬意,都想听一听。
王振本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却引起了众人的关注,顿时大感得意,便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
这事儿说起来,还得从永乐年初开始说起,当年各国贡使“络绎于道”,除了一般的使节和王子、王妃以外,还有四个国家的国王七次来华,这是历代封建王朝所不曾见过的。他们都受到明成祖的热款待,其中有三个国王在中国逝世,这在中国早期的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千古传颂的佳话。
满刺加即马来亚,今属马来西亚,洪武和建文时一直未通中国。永乐元年,明成祖遗尹庆出使满刺加,当时其地尚未称国,也没有国王,臣属于暹罗。尹庆赐其酋长拜里迷苏刺织金文绮等,宣示明成祖威德和招徕之意。拜里迷苏利大喜,永乐三年遣使来中国,贡方物,自此两国开始有了交往。
对于这样一个主动来朝贡的国家,雄才大略的朱棣自是十分的高兴,当即封拜里迷苏刺为满刺加国王,并赐予诰印、彩币、袭衣等物。其使者表示,其王愿每年来贡,请求明成祖“封其山为一国之镇”。明成祖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亲制碑文勒于山上。从此以后,两国的关系甚是密切,着实羡慕了不少人。
永乐七年,郑和“赍诏敕,赐头目双台银印、冠带袍服,建碑封城,遂命满刺加国”。郑和还在满刺加建了一个像小城一样的官仓,一应钱粮都储存在这里,各分支船队都在这里取齐,等风顺时一起回国。满刺加王对明成祖十分感激,便决定亲自率领一个庞大的使团来中国朝贡。
满刺加这个使团有五百四十余人,这是很少见的,由此可见满刺加王对这次出使的重视。明成祖给他的礼遇也很高,没到京以前就“遣官往劳”,来京朝见的当天就亲自设宴款待,而且赏赐很多。三天后,明成祖又在会同馆设宴款待满刺加王及王妃。九月一日,明成祖又于午门设宴,盛款待满刺加王及各国使臣。十五日,拜里迷苏刺辞归,明成祖又于奉天门设宴饯行。之后,明成祖又赐予他金银、绢帛和一应用物。可以说在随郑和朝贡的诸多国家中,满刺加王的礼遇是最高的,给予的赏赐也是最多的,这一个小国家连连获得大明皇帝的厚重,自是舍不得放弃这天大的好处。第二年,拜里达苏刺派他的侄子来中国,向明成祖致谢。从此以后,贡使往来不断。
第一更先送上,请围观,请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