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伴妻如伴虎 > 第八十三章

第八十三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笔趣阁 www.bishige.com ,最快更新伴妻如伴虎 !

第八十三章

为了保险,孟岚琥特意给重树安排了一场测试。她弄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账本,和几个各有缺点的老账房,让重树想法子在最快的时间里,理清账目。

结果,他们就亲眼看到这个十三岁的少年,快速翻看了所有账本的前两页,又询问了每位老账房几句话后,就开始给大家重新分配工作。

眼神不太好、看不清小字的,就负责用大算盘,专门算账。

写字慢的,就负责配合眼神不好的老先生,专门报账。

写字快,但算得慢的,就负责把计算结果记录好。

而重树自己则负责第一步,就是给所有账本分门别类。

他第一步的快速高效,直接为后面的工作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起步。

不到一个半时辰,这一桌子的账本就整理完毕了。

几位常被人嫌弃的账房先生,瞠目结舌地看着自己的工作成果,半天都回不过神来。

孟岚重见此,高兴地跳了过去,将重树那瘦小的身子一把给举了起来,吓得珊瑚发出了一声惊叫,接着就被重树快活又自豪地笑声给遮盖了。

就这样,孟岚重第二天就抱着重树去了户部。

起先,大家还以为孟岚重这是带着谁家的子侄过来看稀奇的。然而,当他们发现,一上午时间,这一大一小两个家伙并没有干什么正事,反而是在几个地方跑来跑去地看个不停。

大家都在忙着,他俩这样就显得很有些刺眼,好在快到中午时,这两个家伙就一起不见了。

正当众人有点疑惑时,就看到孟岚重之前抱着的那孩子,此刻正坐在户部侍郎浦陶竹的怀里,而孟岚重则在两人旁边跟着。

“来来来,中午了,大家都休息休息。”孟岚重走过来,把手里的几个大食盒在一张稍微空旷点的桌子上放了下来。

食盒一打开,一股鲜香之味扑鼻而来。

“这是我姐姐家卤味铺子里的东西,也不是什么精贵之物,大家都来尝尝。”孟岚重边说边咽了下口水,顿时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起来。

本就到了该吃午饭的时间,众人忙了一上午,早就饥肠辘辘了。

此时看到一桌子卤菜有荤有素,后面还有个小厮提了两桶饭来,于是都把手中的事情一放,取出各自的碗筷,盛饭拈菜,吃了起来。

这吃东西有个规律,越是人多抢着吃,就越觉得饭菜香。

大家嘻嘻哈哈一顿猛吃后,渐渐就说到了手头上的事情来。

浦侍郎这时候把手里的卤猪蹄放下,擦了擦嘴说道:“等下大家吃完饭了,就来做个测试。我有个新法子对付这些账册,咱们试试,哪个法子更快点。要是新法子不错,咱们也要再考虑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行不行?”

侍郎发话,谁敢说个不字?要知道,这位可是户部的二把手啊!

于是,吃饱喝足后,大家分了两组,每组都是五个人,且都用五十本账册做测试。

甲组用老办法算,而乙组则按着侍郎的要求,除了孟岚重外,另外四人分成两组。一组负责记录进账,另一组则负责记录出账。

每一组的两人中,一人负责专门报账,而另一人则用单页的张纸,专门负责记录数据。

当一张纸写满大半后,就会将其传给孟岚重,而他则会负责对这张纸上的所有数字进行计算。

当然,如果没有孟岚重的话,换上精通计算的其他人,也是一样,无非速度会稍微慢一些罢了。

起初,乙组的人由于不太熟悉,有点手忙脚乱的感觉。但半盏茶过去之后,那两组人已经非常熟练了。

然后很快,大家的注意力就转到了孟岚重身上。

只见他拿起一张纸,从上到下扫了一遍,接着就提笔在最后写了个数字,这张纸上的计算工作就算完成了。

孟岚重的计算速度非常惊人,这让他一个人应对两个小组,显得绰绰有余,甚至有些无所事事。

他这一表现,立刻让在场的许多户部官员都惊到了。有那不信邪的,还凑到孟岚重身后,对他的计算结果进行验证。

然而这一查,更是让人惊掉下巴,全对!

二十本账本过去后,乙组的速度已经遥遥领先。旁边围着看热闹的众人,都不禁频频点起头来。

侍郎浦陶竹看到兴起,挥手让旁边的官员,也如同乙组那般,用单张纸,将出账与进账分开记录,再将记满了数字的纸张传给孟岚重。

两组人马加进去,孟岚重依然轻松写意。浦侍郎挥手,又是两组人加了进去。直到最后,户部中所有的官员都被派下场去,孟岚重也没露出狼狈的样子。相反,他状态更好了些,仿佛是提起了点兴趣的感觉。

半个时辰后,浦陶竹令大家都停下来休息一会儿,顿时满屋子里都是兴奋不已的交谈声。

此刻他们才意识到,为何当初,浦侍郎会和肖主事一起推荐这个在兵部里挂了个闲职的小官儿。

实在是他的能力太过惊人啦!

下午,大家重新调整了下人员的安排,增加了十来位专门负责传递纸张的差役,又把桌椅摆成了一个圆弧状。

这使得,每个小组都能在第一时间将自己的数据记录纸张递给孟岚重。而孟岚重身边也多了两名专门整理计算结果的低级官员。

大家都准备好后,浦侍郎颇有点兴奋地喊了一声“开始!”

只见整个户部大厅,顿时齐刷刷动作起来。不久之后,一张张数据纸片在孟岚重手中计算完毕,再由身旁人分门别类整理成册。

整个户部虽然依旧忙碌,却给人一种井井有条、快速高效的感觉。

到了下午散衙时,大家才发现,他们一个下午的工作量,已经超过了之前三天的总和。

当众多官员得知,这个新的法子,其实是孟岚重上午抱来的那个瘦毛孩子想出来的,就对孟大人更加敬佩了。

没错,一个下午的时间,孟岚重已经从小兄弟华丽变身,成为了孟大人。

这世道,不论何时,有真本事的人都更容易得到旁人的尊重。

孟大人抱着重树,回到他姐姐那儿时,好一番炫耀得瑟。最后还不忘打包上晚饭,才美滋滋地回家去了。

二货弟弟走后,孟岚琥对重树问道:“今日之事,我要好好谢你。你可有什么愿望吗?”

重树听了眼睛一亮,他咬了咬嘴唇,说道:“我想找个正经先生好好念书,我,我知道不能参加科举,可我很想看书。书中有浩瀚星辰,有山川海洋。这些我虽不能亲往,却能通过读书对他们有所想象……”

孟岚琥看着眼前这个心存天地的少年,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道:“放心,一定给你找个好老师,今后咱们就算不能参加科举,可谁也没说腿脚不好就无法做个学者了。待今日伯爷回来,我就同他说说这事。咱们要找就找个好先生,那些胡乱敷衍的一概不要。”

不过,孟岚琥没想到的是。她本打算让自家相公亲自收徒的,谁知,泰蔼鑫还没回来,浩能大师就笑眯眯地登门拜访了。

出于各种原因,浩能大师现在对人才简直就是求之若渴。下午,孟岚重和重树的表现,早早就被人传到了他这个掌门人手中。

虽然孟岚重已经是自家锅里的饭了,可那不是还有一条聪明伶俐的漏网之鱼吗?

当听说重树还有腿疾时,浩能大师有点儿不厚道地拍了拍巴掌。

这下应该就没人跟他抢啦,实在是太……有缘啦!

得知了浩能大师的来意后,孟岚琥自然不会阻拦。

她本来还担心重树因为对方并不是有名的文人或者学者,而心存疑虑。可谁知,浩能大师神态超然地与重树谈了一会儿后,他从此就多了一个死心塌地的小跟班儿。

浩能大师对孟岚琥说,重树最好跟他到宝通禅寺中住个几年,也便于他教导和治疗重树。

当得知有高僧要将重树带在身边教导和治病时,重母是既不舍又欣慰。好在,儿子要去的地方就在京中,离得并不远,且隔三差五的还能与家人相见。因此,终是喜悦占了上风,重母开心地给儿子收拾了几件衣物,就将人送走了。

当然,事情并没这么简单。孟岚琥为了今后着想,特意给重树办了脱籍,为了以防有人挑刺儿,连重母也一并放了。

只是重母不想离开,于是孟岚琥与她重新签了份雇佣契,这样重母看上去与之前也没什么不同了。

随着户部这边清算工作的逐步完成,军中倒下了不少中高官员。有人留意到,先皇时期的老人经过这次事件后,只剩下了几位对皇帝陈鲲忠心耿耿、且作风正派的高官了。

本来孟岚重算完了账以为就没自己什么事了,谁曾想到,兵部与户部的两位尚书竟会为了他而争吵不休。

要知道兵部每年自己也有一大堆账册名单要清啊,好不容易在一群武将中出了个奇葩,结果竟然被户部先抢去用了小半年!真是臭不要脸!

兵部尚书易中军只要一想到这,就觉得吃了很大的亏,所以对上郑尚书就没什么好脸。

郑尚书老实说,是觉得孟岚重留在兵部太浪费,这才想把人要过来的。

两位尚书大人谁也没能说服谁,最后还是皇帝陈鲲拍板做了决定。

那就是,孟岚重今后就调到御前行走了……

若是两位尚书今后再遇到像这次清查军饷的特殊状况,可以随时找皇帝借人,借人,借……个大头鬼啊!那明明本来就是兵部和户部的人嘛!

尚书大人们都有点傻眼,不曾想,陛下竟然出手偷人,不不不,是捡了个便宜。这可真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呀!

孟岚重一下子就从一个六品闲官变成了正四品的二等御前侍卫。论等级来说已经超过了他的姐夫泰蔼鑫。

他这么猛地一窜,倒是让国子监祭酒大人的声望涨了一大截。

当初,徐永芝嫁给孟岚重时,虽然大家嘴上不说,可是不少人家都在暗自嘲笑徐家嫡女嫁得太差。

可如今,不到一年的时间,徐家这位新女婿就窜到了正四品的官职上。这不正充份说明,祭酒大人的眼光有多么犀利吗?

也因此,竟还有人找到徐大人,希望他能给推荐几个青年才俊做女婿。徐大人自己真没想到,会因为孟岚重这个楞头女婿,而摊上媒婆和红娘的工作。

当然了,孟岚重蹿得太快,难免引人嫉妒。只可惜文官说得含蓄了,孟岚重听不懂,呵呵朝人一笑,不但显得大肚,还让某些心理阴暗的家伙感到有些背脊发寒。

武官里也有挑衅的,不过在见识到孟大人“不小心”一手捏扁了某人的宝刀后,大家就都变成了性情“直爽”的好朋友了。

孟岚重的日子过得倒是顺畅了,可他姐姐如今却对这泰府越发警惕了。

前两天,吴敏神情有些不对地找到她说,夜间看到了个鬼祟的人影在北苑围墙上冒了个头就消失不见了。

如今,孟岚琥与泰蔼鑫已经能够肯定,他们那个二叔非常有问题。

可是似乎知道些什么的四弟泰蔼峦,自从那次醉酒后,就好长一段时间不出院门儿,且对泰蔼鑫的态度比以前还要冷漠。

孟岚琥已经感到了事情不对,她越发抓紧时间,模仿练习老伯爷的字迹。

嘉和二十一年六月,泰蔼鑫这日匆匆找到族长泰竹声,请他屏退下人后,取出了三张纸,从中抽出了一张递给了族长。

泰竹声面带疑惑地接过来一看,突然就睁大了眼睛。此刻他才认出,这有点熟悉的字迹,仿佛正是上一任伯爷,泰和伦的亲笔。

“你父亲的?”族长有些难以置信地问道。

“六爷爷,我之前因思念父亲,就把他的遗物从库房里取出来,整理了一遍后,留下不少放在自己书房中以作怀念。当时并没有发现这三张纸,可前几日,我书房夜间险些被人纵火,虽然至今还没查出是何人所为,但我心中起了疑惑,就把书房仔细检查了一遍。”

说到这里,泰蔼鑫仿佛在回忆当时的场景,闭了闭眼,才接着说道:“我把自己的东西都查了一趟,没什么可疑的地方。但是当我翻看父亲遗物时,在一本书中翻出了一张纸,随后又在另外两本书里找到了其他两张,您先看看这份。”

泰竹声连忙把信纸凑近了些,眯着双眼看了起来。

信的抬头写着“六叔尊鉴”,落款则是“侄儿和伦拜上”。

由此可见,确实是泰和伦写给他的六叔泰竹声的书信。而,另外两张纸的开头则分别是“族长尊鉴”与“四叔尊鉴”。

按族里的顺序看,这三位正是泰和伦当时的二叔、四叔和六叔。

等看完内容后,泰竹声的眉头已经紧紧皱了起来。

他思索了片刻后,起身去门口吩咐了贴身小厮几句,片刻后,那小厮就取来了一个木匣子。

族长接过来,依旧让小厮退出房去,才打开了匣子。

那匣子里装的正是两个月前,由泰蔼鑫借去了几日又归还回来的老伯爷遗嘱。

比对着看了会,泰竹声也有点蒙圈。

因为三张信纸并没装进信封中,所以此刻都平摊在桌上。仔细对比观察后,可以发现,老伯爷在给二叔写信时,还很镇定,字迹工整,纹丝不乱。

可写到第二封信时,明显开始加快了速度,不少字都有了连笔,虽然纸面依旧整洁,可工整就谈不上了。

等到了给六叔泰竹声写信时,就显出了几分慌乱,字迹都带着点潦草,最后落款时,“拜上”两字已经写得不成样子了。

再对比木匣子里的那封老伯爷遗嘱,虽然明明是遗嘱更整洁、有条理,可泰竹声却几乎在第一时间就觉得泰蔼鑫后拿来的那三张纸才是真的。

想了一阵后,族长让人去请四哥泰竹风过来,二哥已经去世就算了。

在等人时,泰竹声又仔细读了一遍信上的内容。

原来,不知为何,老伯爷还活着时,某天突然给自己的三位长辈各写了封信。

信的内容大同小异,都是写明了,他如果走在这三位长辈之前,还请他们帮着照料下自己的家人。同时也对自己的身后事做了些交代。

财产这些都是按一般惯例来的,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有对待老伯爷的弟弟,泰蔼鑫的二叔的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

木匣子里的遗嘱是严令子孙不得在泰和仁去世前与之分家,而今天这三张纸上,却都是写的,要把老家的产业交给二弟打理。

这些产业都是老伯爷的父亲留下来的,而泰和伦则希望自己的二弟能在祖籍给泰伯府经营出一处退路。虽然言明了那些老家的产业今后就都归二弟了,但是,万一哪天伯府败落,则要求二弟要负责接纳并安置伯府的家人。

同时,泰和伦还交代,要给族中增加一千亩祖田。因为每个泰氏族人都能从祖田中分得一些收益,所以此举也是为了他的子孙日后若有落魄的一天,还能凭此吃上饭,念上族学。

等到四爷爷泰竹风赶来后,当他看完了泰蔼鑫后送来的书信,不禁喃喃说道:“我就说当年和伦那遗嘱有些不近人情,仿佛除了他弟,就谁都不在乎了似的。哎,看来和伦这走得也……”

有些话不好明说,可族长和泰竹风已经肯定,当年的伯爷泰和伦应该是做了点什么不好的事情,然后知道惹祸上身,情况不妙了,这才赶紧给长辈写信,安排后事。

再想想泰和伦死时,正是先皇嘉和帝登基前两年,那时候正是先皇与他兄长因太子之位矛盾重重的时期,不少权贵都在那场斗争中飞灰湮灭。此时,两位老人精都非常明智地闭上了嘴巴。

对比之前那份满纸都是“弟弟如何”的遗嘱,这份有妻儿有财产有家族托付的遗嘱就显得正常也合理多了。

两位老人心中反复思量过后,族长先开口问道:“蔼鑫啊,你对这事是怎么打算的?”

泰伯爷面容严肃地说道:“如果确认了,这真是我父亲所写,自然是要照他的交代来做。但是这事情关系到二叔一家,我是小辈,还请族长、四爷爷做个主。”

族长点点头道:“也罢,我们这次谨慎点,找那公门中专查笔迹的老吏来辨别真伪,然后把真的那份盖上官印,你看如何?”

泰蔼鑫点头道:“侄孙也正有此意,伯府中还有不少父亲的书信,我下午就送来。这次,又要辛苦族长和四爷爷了。”

送走了泰蔼鑫后,四爷爷笑了声道:“这伯府是要起来了,老的斗不过小的咯~”

族长摇摇头道:“那字迹我看着是真的,不一定是小鑫搞的花样。再说他那二叔赖在侄儿家白吃白住这么多年,眼看连闺女都要嫁人了,难道嫁妆还要侄儿出不成,也是一点自知之明都没有,不成体统的很!”

泰竹风指着信纸中的一处说道:“你看,还给咱们族里添一千亩祖田,这才是会办事的人啊,哈哈哈!”

族长也跟着笑了起来,道:“好了,咱们收人钱财,也得出点力气啊,我还真好奇,这两份遗嘱,到底哪份是真的。”

于是,在收到了泰蔼鑫送来的大批书信后,族长就托人请了两位验看笔迹上有十几年经验的老吏一辩真伪。

几天后,结果就出来了。

两位老吏对木匣子中的那份遗嘱,都做出了相同的判断——假的!

而对后送来的这份就有了分歧。

一位说是真的,另一位则说无法确定真伪。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