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谋锦 > 第26章:朝议

第26章:朝议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笔趣阁 www.bishige.com ,最快更新谋锦 !

孟文冒心神恍惚的回到了孟府,就遇到了早就等候着他的孟公茂。

“杨志恒怎么说?他是否愿意对我孟家和太子示好?”

孟公茂没有注意孟文冒的不正常脸色,他只关心杨志恒那老固执是否会改变主意。

他已经知道孟文冒在杨家门前的所作所为,虽然他对孟文冒丢了孟家人的身份的举动也有气,但是看在孟文冒还是进了杨家门的份上,先暂时不理。

如果没有办好,哼,哼,他这个没有什么才智的侄子就等着跪祖宗牌位吧,

“杨大人对我的态度很好,他说,会按照伯父的想法做的”。

是这样的吧,孟文冒在心里暗暗的想着那个叫吟雨的小厮最后对自己说的话。自己的想法和祖父的想法是一致的。

“真的?”

“哈哈哈,好好,那老顽固终于开窍了,不错,”

“吩咐厨房今日加餐,好好招待大少爷,从扬州浮沉扑扑的赶来,肯定累坏了”。

孟公茂心情大好的吩咐身边的管事。

“是老爷”。

那管事得了吩咐,就到厨房去张罗了。

“谢谢伯父”。

孟文冒有些受宠若惊,他还是第一次得到祖父的夸赞。

心中的惴惴不安也消退了不少。不会错的,那个点拨解救自己的恩人,肯定是位了不起的人物。

杨大人看到那纸条肯定会坚定心中和孟家站在一条线上的心思的。

孟文冒这样一想,第一次偷偷瞒着伯父做的事,心中的不安慢慢安抚下来。

*

翌日,紫禁城皇宫,奉天殿。早朝。

“有事奏来,无事退朝”。

空旷的殿中回响着司礼监大太监总管汪谨高亢尖锐的嗓音。

听得大殿里的大臣齐齐的鸡皮疙瘩起了一身。

这汪谨不但是司礼监的总管还兼任东厂提督,深受明武帝的宠信,他为了表示自己无论是洒扫的小太监还是如今的总管提督,始终都是明武帝身边的一条狗,

因此明武帝在哪,他就在哪,连这宣朝的小事,本来只要小黄门来做就好,他也要亲力亲为。

明武帝对着汪谨满意一笑,汪谨头垂的更低了。

明武帝脸色苍老,只有那眼神中的强势,显示他对皇权的眷恋。他的眼脸凸起,眼袋很深,眼底有深深的倦色,不知道是因为政事还是因为后,宫新进的美人,

或许是两者参半吧。

“臣有本启奏”,

杨志恒弓着腰站出,跪在黑的映人的玉理石地板上,双手高托,递出他琢磨了一夜的奏折。

汪瑾从御座的莲花台木阁上下来,接过杨志恒手中的奏折,恭敬的放到御案上。

“臣弹劾大皇子纵容门人赵令克扣江南盐赋,私贩官盐,另弹劾护国公养寇自重”,

杨志恒响亮的嗓音震得大殿回音阵阵。

朝臣们顿时骚动起来,尤其是大皇子一派的人,当即就有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陈呈跃叩拜跪出,指责杨志恒道:

“杨大人出言也太过于轻率,谁都知道赵令昨日才押解进京,还在大理寺狱中,尚未审理,杨大人就轻言这赵令是受大皇子殿下指使,

陛下,请治杨志恒污蔑皇子重罪”。

“至于弹劾护国公养寇自重,真是滑天下之大稽,谁不知道东南屡屡报捷,要说是养寇自重的,恐怕是西北的镇国公吧,这都多少天了,还没有传回大捷的消息,

我可是听从西北逃难的那些难民说,西北鞑子很是猖狂,经常劫掠边境小镇和村子,弄的民不聊生,请陛下治镇国公抗敌不力之罪”。

陈呈跃也不知道是算好的,还是巧合,也从袖袋里拿出一本奏折。

“这是微臣的奏折,弹劾镇国公妄忽值守,不能好好的护卫我大明的西北边民和边境的安和之罪”。

“另弹劾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杨志恒,无凭无据,信口开河,曾多次污蔑忠臣皇胄之罪。望圣上明察”。

汪谨同样接过陈呈跃的奏折,走过杨志恒时,深深的看了他一眼。

“杨爱卿可有反驳之言,和依据之言”。

站在朝臣首列暗暗气急的大皇子明辉看到并无多大怒色的父皇,心中着急。

父皇不会信这该死的杨志恒的话吧?早知道他就不要每年赵令献上的那两百万两的白银了,这赵令真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母妃已经给他派了人手,又打通各处关节,他居然还能让人抓住把柄,这样的人,他当初就应该直接扔进河里淹死。

人头猪脑的蠢货。

“京城都转运盐使司和盐课提举司的,如果没有一个有权势的人和这两处衙门打招呼,微臣不信这江南的盐赋这些年就像拼不全的馅饼,从江南运过来,每年都会露出很多,

这丢了的馅都跑进哪些人的肚子里了?而赵令任苏州布政使短短十年,就能把江南的盐道牢牢的握在他的手中?据微臣所知,这赵家也只是苏州的一个小世家,

在赵令任苏州布政使以前,并不显眼。

这所有的一切,都指出在赵令的背后,有一位手眼通天的主子。赵令每次进京,出入最多的地方,就是大皇子的府邸,这些不由得微臣不怀疑,

而且微臣得知,这赵令和大皇子同为前翰林院大学士林兰之的门生,说是同门也不为过。

这层关系也令微臣深深的怀疑。”

“臣等冤枉啊,每年各地的盐赋都有账可查,户部也是有档案底存的,圣上明察,微臣们就是万死,也不敢贪墨这些国之重赋,更不敢替人遮掩啊”。

被杨志恒提到的两个衙门的大臣都跪在地上,高喊冤枉,都转运盐使司的都转运使和盐课提举司的提举纷纷狠狠的瞪着还在口若悬河的杨志恒。

“至于微臣弹劾护国公养寇自重,原因就更简单了,东南战事频频大捷,为何一直要人要钱,就是收拾不了那些东洋蛮夷?

相信这前日刚得大捷后,兵部尚书钟大人和户部袁大人也该接到了护国公从东南递来的要人要钱的折子了吧?”

这事关兵部兵卒和户部钱财的事,都会先由这两部尚书也看了,心中有成算,待交到圣上手中时,圣上询问,心中好有成算,才能在御前作答,是否有充足可以支持。

杨志恒也不管那两个盐税衙门的人在那哭冤枉,开始说护国公的事情。

兵部由大皇子明辉暗中掌控,东南的兵卒都是最充足的,护国公为了给他的大皇子外甥练兵,都是捡身强力壮的兵卒兵员,其他的体弱不行的,都扔上了对倭人的海战上,

十之*都葬身大海了。剩下的兵员,护国公很宝贝,轻易不上战场,因此兵员总是不足。

这些大皇子明辉都知道,他从江南得的那些私盐的重利也都用于对那些宝贝兵卒的训练上了。

这件事要是让父皇知道,可是死罪,皇子养私兵,这是要谋反啊,是死罪,

明辉的额头开始冒汗了,他怕父皇顺着这条线问下去。

兵部尚书钟信坚望向大皇子,想问他的意思,可是大皇子此时脸色不好,根本就不看他,

钟信坚只得跟着户部尚书袁利伦站出来,

“回圣上,确是,微臣昨日刚刚接到护国公蒋将军的折子,正要奏请圣上”。

这折子的事情,兵部和户部都记录,瞒也是瞒不了的事情,钟信坚相信大皇子也不会怪自己的。

明武帝看着这要人要钱的折子,脸色也不好看了。他如今最愁的就是兵员和军费了。

如今整个大明四处开战,西北是抗击鞑靼,东南屡受倭人的搅扰,东北老毛子也不安分,西南还有早些年打趴下的金人,如今和西北的鞑靼有勾结的迹象。

明武帝因为这些战事的经费愁得头发都白了几根,偏偏最为富庶的江南的盐赋收不上来,派去的官员,去一个丢一个,

一个个都丢在了江南的温柔富贵乡里面,把他们的豪情壮志都丢了,和那些豪强乡绅勾结在一块,狼狈为奸,一丘之貉,把国之重赋盐一课都糟蹋进了自己的囊中,

贪官杀的也有一二十个了,都是科举出身的寒门进士,却一个个忘记他们受过的圣人言,做出这种残害百姓,误国的败举。

明武帝本来就打算接着这次赵令的案子把江南的盐赋收拾一番,那赵令在的苏州和扬州的盐运衙门和水运衙门都成了摆设,

这些领头的官员一个都别想跑,却都杀掉。

明武帝想起这些江南盐赋的糟心事,恨得牙痒痒。

不过护国公在东南履历战功,又握着大明仅有的东南水师,不能把他逼急了,不能罚,还得供着他,听闻那倭人中有精通那神秘的隐形的忍术,这些倭人全得缴干净,

不然哪天别到京城来行刺朕。

护国公再握有重兵,他的妻儿还在京城,他唯一的妹子在朕的宮中,他还能跑出朕的手掌心?

这杨志恒怎么忽然针对辉儿,难道他被太子收到了羽翼之下?

明武帝看了看一直静静站在身边听政的太子明璋,这个儿子没有什么大才能,明武帝当然知道,就是这样他才安心让他当太子。

明氏祖训,在位皇帝的皇后所出的长子必须立为太子,明武帝很不喜欢这种自己的皇位被人如此接近的感觉,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也不行。

碍于祖宗家法,不得不为。

他乐于看到自己的几个儿子为了那个位子你争我抢,他稳坐高位,只当解闷了。

宫中已建好请仙楼,汪谨也从东海中的仙岛上探出长生不老的秘方,只等请的得道法师就能为朕炼得仙丹,

朕要当万岁,这大明的江山是朕的,谁也别想抢走。

明武帝想到这,心情好了不少。

看着下面一脸紧张的大儿子,和身边故作镇定的二儿子。明武帝心中微笑,这大儿子风光了这么长时间,也是让他收敛收敛的时候了,

眼角的余光看了一眼略为有些急切的二儿子,明武帝心中划过一丝厌恶,朕握有天下人的生死,朕的决定岂容你们觊觎?

倒是这杨志恒,以为朕要收拾大皇子了?朕的儿子不好,轮的到你说?

就在这时,外面有侍卫进来禀报:“启禀圣上,刚才大理寺的狱监来报,赵令在狱中割喉自尽了”。

“圣上,这赵令身处大理寺还能得到利器自尽,显然是有人动手,在大理寺的狱中能自由行走的人,定是有大来头的人,恳请陛下对这件事彻底调查。

还请陛下下诏三司尽快审理从江南押来的其他犯人,以免再出意外”。

明武帝还没有开口,杨志恒就赶紧暗示,赵令的死和大皇子脱不了干系。

“陛下,这次赵令的案子得破,孟阁老的侄子扬州知府孟文冒大人是主要大功之人,可以说没有孟大人的出力,赵令还在江南兴风作浪,请陛下对孟大人奖赏”。

孟公茂对于杨志恒今天的表现言谈实在是满意极了,连带着对孟文冒也很满意。

站在最后面,靠近门槛处的孟文冒听到提起自己,连忙站出,跪下道:“这些都是微臣的本分,不敢请圣上恩赏”。

“小侄无才,尚有三分对陛下的报效之心,陛下的垂青,就是对他最大的恩赏了”。

孟公茂趴在地上,恭敬的谢恩,虽拒明武帝赏,却在言谈中暗藏希冀。

杨志恒垂着眼睛,暗自耻笑,这老狐狸,就连要赏都要的这么含蓄,这简单的一句话说得圣上要是不赏,就像圣上不稀罕大臣的报效至诚之心一样。

这肯定得赏,还不能轻了。孟家的门第在那,好在也当得起,不然杨志恒心里真有点不是滋味。

他似乎觉得自己做了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只希望那位主能看到自己出的力。

以那位主的聪慧,定是知道自己的用心的。

杨志恒心里安慰了不少。

于是明武帝下了个所有大臣都不懂的诏狱,来结束这次颇为热闹的朝议。

“赵令畏罪自裁,赵氏一门株连九族,苏州府和扬州府押解进京的犯官全部处斩,家资全部充入国库

大理寺狱监监管不力,罚俸三年。

孟文冒立大功,出任新设江南道巡盐御史一职。

大皇子明辉做事轻狂,罚俸三年,禁足三个月,在兵部郎中一职,停职一年。

太子作为储君,监国不力,未能提前发现江南的弊端,罚俸上三个月。

杨志恒身为御史,奏事没有充足的证据和依据,行事奏言过于轻率,罚俸三个月。

护国公履立大功,加封从一品柱国,赏黄金一万两,绫罗一百二十匹,兵部和户部即时拨付护国公所请”。

明武帝看着下面惊讶的大臣,心中得意,一甩皇袍下了龙椅,拔步离开。

留下一地的错愕大臣。

最错愕的就是孟公茂,怎么?太子不被加赏,还被罚了。

杨志恒也小小的惊讶,要说护国公被加封,他还能理解,那自己的受罚就不懂了。

自己哪里做错了?

大皇子则长长的出口气,父皇没有追究那笔钱和兵员的去向就好,至于自己受的那点罚,相信不久母妃就能让父皇改变主意。

而且舅舅又被封赏了,外家越是受到父皇的重用,那自己离那个位子就更近了。

还算平静的就是太子了,他安抚的像自己的太傅孟公茂笑笑。示意自己没有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