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节、遗产税登场
在全天下都将目光集中在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八股科考上的时候,姜田知道自己上书改革的时机还没有到来,因为守旧派无论怎样淡化丘田奏折的影响,科考这件事都不可能完全掩盖掉中国土地问题,就算是收到了张韬的密旨,他依然有耐心等待合适的时机,所以科考之中最为重要的殿试也就在毫无风波的况下开始了。
这次选出来的头甲前三名不出意外的全部被长江以南的考生获得,虽然中华朝延续了南北分榜的制度,可是因为北方被破坏的比较严重,就连经济生产尚且没有完全恢复,又怎么可能和江南的举子相比。对于这个结果大家都没感到意外,只是由于科学院的研究出了点状况,姜田不得不坐镇主持工作,所以当天的殿试并没有参加。不过从后来得到的状元试卷的抄本上,他还是看出了此次科考从传统意义上还是选出了优秀的人才。比如策论中关于土地兼并问题,状元是这么说的:自古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帅土之兵莫非王臣,故而臣乃代天子巡守疆土,前朝优待士子准予其不纳粮税,便多有蝇营苟且之辈举家投效而避税徭,此虽宵小所为然多有知书守礼之人贪图富贵而见利忘义损公肥私,愚以为此乃朝廷不加节制之故……
虽然说得是白话,但是这个人将过错归咎于自耕农为了避税而钻法律漏洞,也贬斥读书人不该忘记圣人教诲,更是指出这是政策制定上的缺陷等诸多因素导致了明末土地乱象,当遇到天灾之后,便摧毁了大明统治的根基。听上去似乎有各打五十大板的意思,但是这不仅迎合了传统文官尽量淡化他们的贪婪的心态,同时也指出农民可以随便投效与国家政策不健全的多方面原因,可以说他不仅真的看出了土地问题的本质,同时也没有得罪江南的那些士绅大地主,更是为了迎合推广白话的皇帝,而没有采用文古体也没有引经据典,整篇文章即便是刚开蒙的童生也能读懂,并看明白土地问题的复杂性,所以当姜田看到这篇文章之后便明白这是一个圆滑的万金油。并且从田虚海那里得知,这个人的八股虽然也不错,但本来是排在十几名之后,完全是张皇帝看到他的大作之后直接提拔到头名状元的位置,可见此人的策略是成功的。至于这篇策论在宁焦一类的官员眼中也没有多么的大逆不道,而且在自己死后子孙无法享受免税待遇的现在,主动减少名下的田产似乎也是符合潮流并向皇帝示好的一种选择,至于减少到多少比较合适,那就看个人的魄力如何了。
姜田拿着文章想了想,然后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这个状元叫什么名字?”
田虚海赶紧回答:“此人姓蔡,名叫守心。”
“蔡守心?”姜田嘀咕了一句:“但愿他能守住这心啊!”
姜田的话别人没听见,就算听见了也不会明白其中的真意,因为只有他看明白了张韬钦点此人的用意。按规矩头榜的进士应该选出最优秀的一批人进入翰林院,做几年文案工作熟悉了官场之后,才能等机会外放为官。不过本来就对科考不上心的张韬会如此重视这个人,那就说明他看中了这篇文章中的观点,并且在即将展开的土改运动中,很可能会用他来当个新政的执行者,说白了就是既然你投机取巧的得了功名,那就要甘愿给皇帝当这个打手。所以姜田才会对他能否经受住考验持怀疑态度。
放下他心中的感慨不谈,姜田这次蹲在科学院主持工作,很多人都以为这是延续了阅卷时避嫌的态度,毕竟一开始他开办补习班的时候就有人说这是在拉帮结派,所示无论阅卷还是最后的殿试,姜田都躲得远远地,好向世人证明自己没有朋党的意思。其实凡是这么认为的人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因为对于姜田来说他根本不需要拉拢谁,他在张韬心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所有的官员,甚至比那百战百胜的冀王还要高一些,其中的原因当然不是大家能猜到的,而且在冀王表现出有意避开政务,除了偶尔关心一下军队建设,就只是专心做个平安王爷的现在,更显得他姜田的政治地位不一般。至于他能放下一切工作专心留在科学院,则是因为硫酸与纯碱的工业化制备工作进入到了关键的时期。
远离北京城的一个山坳之中,就坐落着两处占地不小的院落,这就是试运行的两间工厂,硫酸是从硫磺和硫铁矿中提取的,而烧碱就是用外购的天然碱进行苛化法处理。这两座小工厂完全就是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前的试验,所以出于保密才建在了山坳之中,将来真正设立工厂的时候还要考虑废水处理与再利用的问题,所以山区并不适合建立这种工厂。不过也由于这两种产品十分危险,而且性质如同水火并不相容,别说是姜田不放心试生产的安全性,就是张韬都心里都七上八下的。姜田在这里的目的不仅是进行安全生产的监督,还要搜肠刮肚的回想学过的知识,想办法回收利用生产废料,并且将环保问题降到最低。所以这里真的是离不开他这个唯一受过系统化学教育的人,甚至就连宋懿在这里都没有说话的资格。
姜田愤怒的吼声在山谷中回荡:“我说过多少回了,怎么就是把我的话当成耳旁风!”
看着一个手臂被严重烧伤的工人正在做紧急处理,宋懿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这类事故已经出现了很多次,工人们也对自己生产的东西有了直观的认识,可是漠视安全生产规定,不注意佩戴保护用具的况还是时有生,只能说这个时代的人因为接受的科学教育几乎是零,所以对于严守科学化系统化工作的认识也几乎是零,如果说冶炼工厂中因为大家对沸腾的铁水感官上比较恐惧,所以多少还能注意安全规范。到了这里谁也不会对浓酸浓碱感到一丝一毫危险,最多就是味道比较刺鼻,可是在配备了较为厚实且夹杂木炭的口罩之后,也不是不能接受,所以操作中就显得极为随意粗糙,导致事故频,对此就是宋懿也没什么好办法。
努力平复着绪的姜田,脑中回想着后世的各种制度,他现自己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因为人的惰性不是靠简单的教育与恐吓就能纠正的,工人们要么嫌弃护具过于笨重闷热,要么就是图省事而不安规范操作,他们的内心中总是对生事故的可能性抱有一丝侥幸,认为自己未必会那么倒霉,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自己重复的宣讲多少次注意事项,也不是看到血淋淋的教训后对其有所触动,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惩罚机制来杜绝他们的侥幸心理。比如若是和他们的收入直接挂钩,违规者哪怕没有生事故也要追责呢?
想到这里他冲着宋懿说道:“德馨你去通知一下各班组的负责人,从现在开始每名违纪的工人扣当月奖金,若是哪个班组出了事故就向该负责人追责,若是出了人命或是重大安全事故,本官一定将他送上公堂配西北!”
还别说,姜田饶了一个弯路之后终于想起了责任问责机制,来这种工厂工作的工人都是冲着极高的薪水去的,不仅每月的基本工资有三个银元,还有例如有毒作业、菜金补贴、安全生产等各种名目的奖金,加起来也有两三元之多,并且规定每月至少要休息四天,这种待遇在别处简直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即便有着生命危险这些工人依旧没有退缩,可是一旦自己违规可能收入就会减半,甚至一个班组的人犯错整个班组都会受牵连,这就让人无法容忍了,所以在金钱的压力下,即便是最自由散漫的人也要重视起生产规范中的条条框框了,至于他们的小组长之类的负责人,更是惧怕充军配的处罚,也就拉下面子严格的盯着手下人别犯错误。
正是由于这种问责机制的建立,使得试生产的速度得以加快,让姜田基本确立了生产工艺,除了硫酸的浓度最多也就百分之六十几这个瑕疵之外,烧碱的生产则基本上完美无缺,只是这种苛化法的生产需要占地极广的干燥池,对未来工厂的选址是一个不小的问题。所以见工作基本上顺利完成之后,姜田便返回京城,准备完成张韬的另一个任务。经过了热热闹闹的放榜之后北京城也从喧闹逐渐回归宁静,金榜得中的考生也都到处串联去拜山头认老师,于是姜府的门前也有这么一批自作聪明的递上了帖子,只是从人数上看就和其他人差远了。姜田拿着这些拜帖摇头笑了笑,当自己的奏折递上中枢之后,这帮人一定会瞬间做鸟兽散,好撇清自己的关系。
如果说丘田的奏折是开启了中国土地改革的大幕,那么紧接下来生的事就是被称为改革温和派的姜田第一次出招,而他的对手不仅有传统的文官势力,同时还包括一直和他称兄道弟的天眷皇帝张韬,所以历史上也将这次的事件称为改革派的第一次分裂。这件事的历史意义在后世也不好界定,或者说后世对这件事的争论一直就没停过,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姜田为了维护皇家的地位反而得罪天眷皇帝的举动实难理解,不过这都是事后诸葛亮们的观点,而在当时姜田的奏折就算是武逆了张韬的原意,可在那些传统文官眼中也绝对是洪水猛兽般的存在,因为他除了提出要清查全国田亩实数之外,还在建议在中国开创性的设立土地遗产税!
++++++++++++++++++++++++++
大年初一,梦里挣扎在这里向全体书友们拜年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