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7章 搅拌机
经济在经历停滞,混乱,乃至倒退之后,中国从九十年代又开始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建设。建国初的基建主要项目是钢铁矿产类的重工业和水利设施,当前则开始强化城乡建设。
说白了,九十年代种花家的城市和乡村建设水平太差了。不要说跟欧美比,甚至比不上东南亚那帮猴子。好多人出个国,发现别说新加坡,泰国曼谷都比魔都建设的好。
要基建,要盖楼,自然不可能是一两层的砖瓦房,不能是低矮土墙,不能是靠人力建设几十米上百米的高楼大厦——美国著名的帝国大厦,高381米,是1931年建成的。这靠的就是机械。
建材方面,中国的钢筋水泥产量迅速飙升至世界第一,生产的巨量建材基本都是自己消耗掉了。同样的,代替人力的建筑工程机械也拥有广阔市场。
周青峰考虑事情不可能面面俱到。他发现乡村急需廉价运输车辆,决定要上马搞改装的机动三轮车,却又无意间发现如今建筑队居然还没普及最基本的搅拌机。
一台超级简陋的滚筒式混凝土搅拌机,上料,出料,进水都还要靠人工完成。最大生产率为每小时五个立方。按照后世的标准来说,这是垃圾的不能再垃圾的产品。
让建筑队的包工头掏钱购买,他不肯。但让他租用,他就乐意。周青峰还是太嫩,换他肯定直接买下。但租也可以呀,反正这东西造价便宜,技术含量超低。
“给老子生产十台移动式简易混凝土搅拌机。”周青峰觉着这个生意还是可以做的,毕竟生产出来转为租用也是gdp。他甚至可以专门成立一家公司开展这个业务。
有了第一台的经验,第二台搅拌机只用两天就生产出来。周青峰立马安排一名大学讲师把整个生产流程规范化,把标准给详细记录下来。材料,工时,检测,一切必须有规范。
想‘当年’电视广告里天天放什么产品符合‘iso******’的标准,周青峰听的耳熟能详,不明觉厉。‘iso’什么的,他是不懂,但依葫芦画瓢,这还是没问题的。
“现在企业人越来越多,我不可能管理每一个人。所以我反复强调规范。从设计,采购,制造,销售,维修,财务,培训,必须给我弄出一个具有可操作性的合理规范来。
我以后只看规范不看人,每一个工种都必须有自己的规范。哪怕规范是错的,在修改之前也必须按规范来。能设立或修改规范提出更合理意见的,则可以得到奖金。
厂里所有人的工资都比别处高,高工资就应该有高效率。哪怕是厂里的清洁也必须有规范。想拖拖拉拉的糊弄,我一定开除。”
周青峰是懒,懒到没心思在内部搞太多事。所有员工最好都像机器一样,按照设定程序去工作。
土法上马嘛,没有规范就自己建立一套喽。建立规范的过程同样是个学习的过程,这说不定比单纯的照搬别人的规范还好些。
设立规范的事丢给别人去头疼,周青峰没把第二台搅拌机投入到自己厂房改造的工地,反而让人找县市其他建筑队的工头,开车拖去给人演示推销——不买没问题,可以租的。
不但可以租,‘圣光机械’还紧急培训了一批搅拌机操作维修人员。每台搅拌机配两人,保证让客户拿到设备立马就能用,二十四小时连轴转,一点问题都没有。
承诺三包!
包修,包退,包换。
客户不是上帝,客户是老板。老板不满意就没有钱拿。这等服务意识绝对超前,远比企事业单位那副僵尸脸好看多了。
光是天阳市区就有十几家工地表示愿意试用‘圣光机械’的搅拌机,县市以下的大小工地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大家都对租用设备很有兴趣。
‘圣光机械’终于找到一项拿得出手的短平快产品。采购人员开始向天阳市的制造企业下单,采购薄钢板,电机,齿轮,减速器,轮胎,轴承。以两天一台的速度快速生产。
厂子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租赁部,雇了一百多号人简单培训,两人一组带着搅拌机到处跑。租用者要包服务人员的吃住。
租金贵了些,可有一台搅拌机,工地上至少省下十几个普通工人的工资,连带管理人员都可以少些。工期加快,工作效率提升,谁家不爱?
‘圣光机械’雇的好些都是乡镇里无业的年轻人,一个月只要四十块工资就能开心的蹦起来。他们大多只有小学文化,没啥工作岗位可以选择,不是待业在家,就是无事生非。
四十块一个月,这工钱在乡里真不少了。好多家庭的父母都赚不到这么多钱,听着‘圣光机械’招人,他们抓着棍棒,揪住耳朵,押着自家孩子来报名,逼着他们上工地。
小年轻们对此是万般不愿意,他们向往的是城市,是清闲又富足的生活。可当年英国工业革命是怎么把失地农民赶进工厂的?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嘛。
乡派出所出手了,无需任何理由,无业流荡就是罪。对于不听话的小青年,抓进局子里关一夜,尿桶旁边拷一宿,第二天都精神焕发的去上班干活了。
这招特好使,逮一个治一个。现在的警察叔叔可不比后世‘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啊。如此折腾,南头乡到处乱窜的小混混都近乎绝迹,全都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去了。
乡卫生所紧靠乡小学,跟周青峰相熟的余大夫透过窗户就能看到破旧的学校一天一个样。拿了周青峰提供的几万‘贷款’,学校立马改建,破土动工。
破教学楼旁边,一栋两层的新楼正在快速建设中。楼层不高,地基不需要多深。几十个工人在地面划线,一周就开挖完毕。接下来的速度真是快的很。
工地全天施工,钢筋水泥什么的就好像不要钱一般运来。周青峰靠卖电器构建的人脉网在发挥作用,建材从市里用水路运来,一直不缺。
余大夫老婆也在窗口看着,不解的问道:“不是说现在钢筋紧缺么?我们乡一年难得买到几吨。”
“你也不看看这是谁的工地?缺谁的建材,能缺周小子的?他大把花钱,大把疏通。从乡里到市里,谁不给他个面子?”
余大夫扭头看看桌面上那台修过的风扇,再想想转给亲家的那部‘进口’自行车,叹气又服气的说道:“周小子确实能耐大,不像是咱们乡里能出的人。”
周青峰安排好工作,正跟马婧老师并肩坐在小学后山的草丛中,面前就是日新月异的小学教学楼——学校得到新楼,建筑队赚到了钱,他得到了几万gdp。
皆大欢喜。
马老师在夕阳下笑容娇艳。周青峰趁机偷吻她的脸颊,惹得女老师脸蛋羞红,拼命捶他的一顿。可捶完了,女老师还是要被他搂在怀里,附带忸怩挣扎。
两人正情浓意切,周青峰脑海里某个阈值触动,突然跳出一句‘gdp任务已大幅超额完成,是否领取奖励,提前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