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造车 > 第十八章 碰瓷风波

第十八章 碰瓷风波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出名要趁早!”

民国名媛张爱玲的一番话,在节奏日趋加快和知识飞速变换的今天,成为许多人的信条。

“郎顾之争”让海归学者郎先平彻底火了,他仗义执言般挺身而出对mbo进行大肆批判,获得了大批民众的支持。尤其当争辩对手顾初君被当地政府送入监狱后,他的声望达到了更上一层楼,各种采访应接不暇。

这个50岁的中年男人,在颠簸流离台湾、美国、香港后,终于大器晚成在中国大陆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舞台。主攻公司财务方向的他,开始向主流经济学界靠拢,频频对各种经济问题发表看法,凭借优秀的口才成为新一代的网络红人。

回顾前半生,头发悄然斑白的郎先平,对“出名要趁早“有了发自肺腑的领悟,在痛感没能及早成名立业之余,老骥伏枥般开始在中国大陆这个大舞台上追回属于自己的昔日荣光。

仅凭一己之力把顾初君拉下马,还获得无数的鲜花和掌声,这让郎先平情不自禁有一朝看尽长安城的自傲。在对手顾初君在狱中拼命为自己申诉喊冤之时,郎先平开始享受情场职场双得意的大好格局。

实际上,顾初君被射中下马,“郎顾之争”只是引子,真正的实质是他没有妥善处理好新的地方政商关系。国内每次地方一把手换人,都会在当地引发新一轮政商关系的洗牌,过于自大的顾初君就是其中的倒霉蛋。

在他入主科龙时,明星企业科龙早已经被地方政府掏空,财务上背负着十几亿的大窟窿。为何当时名不经传的顾初君可以横空出世拿下科龙,反常的事实背后必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就因为他跟地方政府达成不追究往事的默契。只不过这种默契平衡在地方政府换届后被打破,顾初君最终栽在了新的政商漩涡之中。

即使在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的珠三角,健力宝、科龙两大企业负责人都因跟地方官员关系处理不善而获罪,跟国内另一大经济驱动引擎长三角形成鲜明对比。

回到当下,郎先平在频频曝光中找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头顶新型经济学家的他为了保持热度,不得不寻找下一个“顾初君”当靶子来为自己证道。

收获各种赞誉之余,自满的郎先平把目光投向了当前最热的首富韩皓,这位新一代企业家今年频频出手,四处出击凭借高杠杆吞下许多国企资源。

他开始偏离自己财务专家的正轨,开始在宏观经济层面点评国内各种经济现象,俨然一幅中西结合经济学家的派头。

“中华集团:诞生在国退民进盛筵中的虚胖巨人!”

在自己跟电视台合作的一期节目上,郎先平把韩皓以及中华集团当成了新的踏脚石,认为对方借助国退民进大潮,以超出承受能力的高杠杆来频频并购,实质上是在挖国家的墙角。

“从银行手中拿到的钱,绕了一大圈后又回到了银行,背后是国有企业股权成功转成了个人,国有银行实质背负了大量坏账的风险。”

“中华集团财务杠杆率过高,实际控制人韩皓抵押了大部分股权给银行,这导致企业存在资金链安全方面存在巨大隐患。他们收购了大量企业,一旦消化不良就要引发债务违约风险,会拉着银行一起完蛋。”

……

以国有资产流失出名的郎先平,非常明白自己的受众希望听到什么,他再次在国有资产流失这个敏感领域,把炮口对准了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中华集团。

果不其然,节目当晚就引发轰动,第二天中华集团旗下控股公司的股价在开盘时出现了波动,尤其还局部引发了对韩皓乃至中华集团的舆论危机。

“中华集团经营情况一切正常,各项商业活动都遵守国内国际法律法规,欢迎社会各界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监督。”

针对郎先平的质疑,中华集团只是不痛不痒出台了一项声明,并未跟对方开展新一轮的论战。

在“郎顾之争”前,郎先平就曾把炮口对准了国内民企的两大标杆:海尔和联想。只不过他的炮弹打出去后,对方并未理会,事情并未造成太大水花。只有在把枪头转向顾初君的格林柯尔时,无意中引爆了这个炸药桶。

建一栋房子需要数年时间,但破坏房子可以在旦夕之间。一向来在国内享有正面形象的中华集团,近两年历经多次舆论危机,早就建立起完备的应对机制。

身正不怕影斜,韩皓自认企业经营都在阳光下,并不惧怕别人翻旧账。不过郎先平引发的“狼旋风”破坏力却不能小觑,在当晚节目出街之后他就马上召集了人手商量对策。

跟顾初君善于摆弄财务技巧不同,韩皓每次出手都是光明正大的阳谋,重剑无锋却大道光明。另外,两人最大的不同就是顾初君没钱,而韩皓却有钱,还能从许多渠道找来钱。

作为一个成长型的实体企业,中华集团的确负债率很高,短短一年时间企业负债就从500多亿飙升到900多亿,不过总资产规模已经突破1200多亿,流动性负债跟企业手中现金总量相比基本持平,属于财务风险可控范围。在银行授信上,还有80亿规模的资金没有动用,预计2005年集团整体收入将达到1300亿人民币,足以抵御高负债带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短时间暴增的负债,主要用于三大方面。40%用于新汽车基地的建设,好比武江市新工厂、印度合资工厂、伊朗工厂等投入。30%用于研发投入,同时上马众多新车型以及攻克发动机、at、新能源汽车等项目。剩余30%被韩皓用于企业并购,吞并亚星、湘火炬打通产业链,吃掉新浪、汽车之家等互联网企业、设立新的两只投资基金等,都占用不少资金。

针对郎先平在电视节目中对集团财务的质疑,尹庆勋等人逐一批判,对方给出许多似是而非的数据。虽然不少数据是源自中华集团公开披露,但却故意隐去或者嫁接某些关键数据。

好比郎先平说中华集团一年时间内增加400多亿负债,总负债猛升到900多亿,按照中华集团去年盈利91亿计算,不计算研发营销投入至少得勒紧裤腰带还上10年时间。但实际上,他没有列出中华集团资产已经增加到1300亿规模,有能力承受如此高负债规模。

在国退民进的并购大潮中,中华集团也没有故意跟地方政府串通做低被收购企业资产,都是通过市场化手段竞购得来,报价都是最高者之一。不少资产都是捡漏救场得来,无论是亚星、湘火炬都是二次拍卖,而玉柴则是地方政府主动邀请,并未占国家便宜挖墙角。收购的这些资产都跟中华集团主业相关,属于正常打通产业链的战略布局。

至于所谓用国有银行的钱收购国有企业,摇身一变把国有资产变成自己的私人企业的指控,也是文字游戏。这只是企业正常的经营行为,中华集团属于优质客户,银行愿意贷款给韩皓。而韩皓用这笔钱来进行正常企业并购,身上背负巨额贷款合同的风险,还准时还本付息。三岁小孩都知道,借钱要还的,钱是转了一圈又回到银行,但资源却在市场机制下重新配置。

幸好中华集团应对得当,郎先平的质疑只在舆论中发酵,股市略微动荡后又恢复如初。

不过中华集团法务团队却给郎先平寄去了一封律师函,上面详细回应了他在节目中种种质疑,并列出对方的文字漏洞,表示将到法院起诉郎教授。

韩皓没有跟郎先平在媒体唇枪舌战的兴趣,直接用法律手段来解决问题。

本来只打算蹭热点来抬升自己形象,反正以学术讨论名义能凭借不烂之舌回复各种质疑,郎先平在节目中故意给自己留了几分余地,没有把话说死。借助“郎顾之争”的余威,他想韩皓肯定会回避锋芒,以沉默应对自己的炮轰。没想到事情并未按照自己设想般发展,直接收到了对方的律师函,准备上法庭见。

这让郎先平深感焦虑,自己很明白一旦公事公办的话,他在节目中说的话是经不起仔细推敲,因为它们只不过是为迎合大众故意把其爱听的事情组合起来的产物。

为保持影响力而挠狮子的行为,终于踢到铁板感受到狮子的威严。一旦真正上法庭的话,自己苦心经营的形象可能就此轰塌,现在享有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

郎先平决心尽最大努力挽回自己一时头脑发热惹下的烂摊子,他通过各种渠道表示愿意跟中华集团私下解决纠纷,并不愿意对薄公堂。

得到韩皓同意见面的回应后,郎先平乘坐飞机来到江州亲自解释自己的作为,也有登门以求网开一面的心思。

韩皓原本以为郎先平是登门来踢馆,没想到却是服软而来,不过他还是抽出时间会见了对方。

“我就是为了赚点钱,你真告我干什么?再说打官司浪费时间,对你我都影响不好!要不,我过阵子再做一期节目替你们正面宣传,消除这次负面影响。”

在韩皓让人出示了众多证据证明他上法庭必败时,郎先平有些无奈地说出上述这番话。

如此表态,让韩皓真正认识到眼前这位号称新一代经济学家代表的真实面目,他就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被用来形容那些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包装、精于利用体制和舆论资源达到自己目的之人。他们只是一群墙头草和投机者,哪里风大就倒向哪一边。

见此,韩皓也懒得理会郎先平太多,应其要求并承诺不再对中华集团指手画脚后,同意不起诉对方差人打发其离开了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