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跟央视名嘴学口才 > 第 1 部分阅读

第 1 部分阅读

没有了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第1节: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1)

第一章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

最是那一撇嘴的坏笑,引起观众们不胜抑制的大笑。这位“邻居大妈的儿子”,总是“用老百姓的话说出并不简单的道理”。他幽默诙谐的禀性、真诚善良的态度、机智灵活的控场能力赢得了人们的喜爱。他的幽默随口就来,举重若轻、不露声色地引导谈话的方向、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化解尴尬和紧张。他努力淡化自己,让观众看到一个朴实平易、没有距离感的主持人,他甚至要求编辑把自己的“结巴”和“尴尬”保留在播出带中。

■用幽默话“幽默”

幽默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是生活中一剂非常重要的调味剂,是交流中一剂很好的润滑剂。萧伯纳曾高度评价幽默的作用,他说:“没有幽默感的语言是篇公文,没有幽默感的人是尊雕像,没有幽默感的家庭是间旅店,而没有幽默感的社会是不可想像的。”

幽默是人人都会用到的交流工具,对节目主持人来说,幽默更是不可或缺的,幽默可以帮助他们调动观众的情绪,营造良好的谈话氛围,巧妙地为自己解围等。在节目主持人中,名嘴崔永元的幽默是有目共睹的,更是大家津津乐道和备加喜欢的。他的幽默体现的是一种机智,一种不露痕迹的挥洒自如。

某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的“名嘴”、“名记”们自导自演自看搞了一场小型联欢会。

在联欢会上,大家推荐崔永元等人表演一个小品,小崔也不含糊,扮作“新娘”粉墨登场。担当“新郎”一角的是新闻评论部主任。出人意料的是,这个“新娘”手里比别的新娘多了一个小宝宝。于是,主持人白岩松就在大家的授意下前去采访“新娘”崔永元:“请问新娘为什么带个孩子?生孩子的感觉怎么样?“新娘”崔永元假装不解地反问白岩松:“难道你不知道吗?”白岩松老老实实地回答:“不知道。”“新娘”崔永元又问:“你真的不知道吗?”白岩松再次肯定地回答:“不知道。”这时,“新娘”崔永元一脸坏笑地说破了谜底:“生孩子的感觉是——痛并快乐着!”台下观众顿时哈哈大笑,并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痛并快乐着”正是白岩松新出版的一本书的名字。

很多人都想知道崔永元幽默的奥秘,中央电视台应观众要求对崔永元进行了“焦点访谈”,而崔永元也就“幽默”问题对记者来了个“实话实说”。

记者(以下简称“记”):崔老师,你的幽默是天生的吗?

崔永元(以下简称“崔”):我身上唯有这件事说不清楚,我也不知道幽默是哪儿来的,可能有一些后天的因素吧。童年和少年时期,没有对自己做过详细的记录,所以不知道那时候是个什么性格,这事说不清楚。

第2节: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2)

面对记者的直接发问,崔永元机警地既不肯定,也不否定,用“说不清楚”、“可能”、“不知道”等词,在不否定先天因素的前提下,巧妙地暗示了“后天”的作用。

记:你父母也很幽默吗?

崔:不幽默,我父母一点也不幽默,基本上不开玩笑。

记:这就奇怪了。人们不是常说“有其父必有其子吗”?

崔:是非常奇怪。我的父母虽然不幽默,但是他们为人很善良,有时候愿意约束自己而让别人满意。从小我就能感受到这一点,对我影响特别大。直到现在,我的哥哥、姐姐基本上都还是这样一种状态。可能是我内心受着这样一种力量的驱使,觉得大家活得都不容易,都很沉重,都希望快乐,所以我要奉献一些快乐。正是内心有这种感觉驱动着,在别人面前表现出来的就可能是一副乐天的形象,从而具有了能够感染别人的幽默习惯。

记者的问题还是想从“天生”上做文章,等于给崔永元设下了埋伏,但他的回答十分机智,他首先肯定父母一点也不幽默,然后话锋一转,大谈父母对自己的影响:父母的善良影响了自己,因为有了善良的驱动,所以便“具有了一种能够感染别人的幽默习惯”。他在用巧妙的语言艺术告诉大家:幽默需要善良,善良的人才会养成幽默的习惯。

记:你认为你幽默的特点是什么?

崔:其实,好的幽默是善解人意的。有的幽默没有了分寸,就会拿别人开心。拿别人开心可能也会赢得笑声,但是会对被幽默的人造成伤害,甚至是极大的伤害。所以如果想要幽默,首先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

记:自我牺牲的精神指的是什么?

崔:对,就是说拿自己开涮,端出自己的缺陷或者缺点,让大家觉得可笑、滑稽。

面对记者的直接逼问,崔永元巧妙地闪躲,大谈美好的幽默。虽然看似没有说自己,但一听便知,只有善解人意才能做到这一点。联系上面,观众就会明白,崔永元自己不但具有善良的本性,而且具有谦虚的美德。

记:拿自己开涮,这样子好玩吗?

崔:过了其实也不好。比如我研究了一段过去的相声,老的相声艺人在舞台上表演,不论什么灾难都移植到自己或者自己家人的头上,说很难听的话,他们把这叫“洒狗血”……自嘲要有分寸,嘲笑别人就更需要分寸了。

“过了其实也不好”既表明自己的态度,也体现了他的冷静,而使用相声中的“洒狗血”作比,揭示自嘲过头的害处,句句在理,令人口服心服。

记:你是如何在节目中把握这种分寸的呢?

崔:幽默看起来海阔天空,其实,它只是一条小径,过犹不及,过了别人会说你滑稽、搞笑、圆滑,甚至贫嘴。幽默没有了分寸,就成了粗俗、低下。掌握了这一点,我觉得后天培养特别重要,要有文化知识的积累,而这种文化知识的积累,会贯穿一种人文精神,让你知道什么叫尊重别人,它的分寸在哪儿。

第3节: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3)

记者的问话问得很实在,崔永元答得也精彩。龙腾小说网提供他首先对“分寸”进行辩证思维,辩证之中强调了“过”的害处,然后再说自己的心得:后天注重文化积累。这样的回答与前面的答问相照应,印证了“可能有一些后天的因素”的自谦之词。

记:那么,在后天的培养中,有什么经验可以介绍吗?

崔:要善于观察。我从1985年开始,当记者的时候,跑了十几年,几乎跑遍了全中国,接触了很多平民百姓,他们很多人都有独特的待己、待人的方式,有些就很幽默。你换一个角度去看它,或者你关注这样的一些事情,你就会很深地记在你的脑子里——1987年,我去延安,参观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旧址,那是一座空窑洞,只有一个老汉在场。我们去的时候他也跟了过来,一听说是中央台的人,他就兴奋地说:“哦,中央又来人了!”然后把我们请到他家,坐在炕上自豪地说:“每次中央来人都是我接待的。”接着又拿出一堆名片让我看。我看了看,一个中央的也没有,全是中央广播电台的。这些小情节有的人可能会忽略,但是我觉得非常有意思,非常好玩。这种幽默讲的时候大家可能会笑,但是又会感觉到一种苦涩、一缕沉重,因为它背负着的是一个人生的大背景,决不是那种轻飘飘的幽默,而是最高境界的幽默。而拿别人长相、衣装、服饰、发型开玩笑,如果是在别人可以承受,可以接受的前提下,有的可能算是个幽默,但是这种幽默不能算是上品,只能算是中品吧!

记者问这样的问题,旨在希望从崔永元那里得到除了文化积累之外的东西,崔永元直接谈到了他的真实体会。由此,我们也明白了什么是幽默,什么是最高境界的幽默,最高境界的幽默从哪儿来。除此之外,我们还能知道崔永元的幽默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的原因:源于生活,源于积累,源于思考,源于善良的本性。

从以上对话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崔永元的幽默既来自天生,更来自后天的培养和积累。对我们来说,要想很好地使用幽默这一工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1?对生活多些感悟。

幽默来源于生活。理解幽默和培养幽默感,要有对生活的悟性,这就需要对生活多些爱和观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使人在观察、体味人生中萌生幽默感,又由它培养出活跃的想像力,将矛盾化为统一,最终将幽默从单纯的表现手法提高为艺术风格。

2?深厚的文化底蕴。

幽默必须有知识积累,有文化修养垫底。因为幽默的思维需要快速、奇异的联想。知识贫乏、眼界狭窄、单一的线性思维无法激活思维网络中饶有趣味的组合,也就是说无法产生幽默。

第4节: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4)

3?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

幽默需要突破常规,变通地运用词语在时代色彩、语体色彩、专业色彩等方面的差异,使语言“以故为新,以俗为雅”。比如:在《实话实说》的一期节目《我的左手》中,一位大妈为证明“用左手者聪明”的观点背起了刘禹锡的《陋室铭》,崔永元看准时机接过来说:“说的好!‘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手不在左右,好使就行。”这个仿句是对名句的改造,切合当时的语境,使得人们开怀大笑。

■邻居大妈儿子的平民化语言

在人们一贯的印象中,主持人的形象都是长相端端正正,说话字正腔圆的。但是,崔永元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人们的这种印象。更加颠覆的是,他还以“嘴角的一抹坏笑”和“一口北京话”这种方式赢得了众多人的喜爱。

对广大观众来说,他们自然喜欢以一种闲适轻松的心情与广播电视节目相对,这就要求主持人的语言必须简明易懂,有很强的可听性、可接受性;从传播效果的角度看,简单朴实的话有时更能快捷而有效地把某种思想传达给受众。“社会心理研究表明,人们更喜欢语言上和他们接近的人”,因为“降低参与者之间的差异”“有利于交谈,并可获得听者的社会认可”。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观众越来越要求传播者有平和、平等、平易、平常的心态,而拒绝生硬的说教灌输,厌烦自作聪明的炫耀和装腔作势的煽情。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传播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文化氛围中,“平民化”的主持人,“平民化”的主持风格,理所当然地最为群众赞赏和青睐。而这其中,以“邻居大妈的儿子”自居的崔永元以其主持心态的“平民化”、相貌行为的“平民化”、谈话方式的“平民化”赢得了广大受众的信任和喜爱。

崔永元自己对这种平民特征的解释是:善良、真诚、与人沟通、与人为善、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作家刘震云如此评价他的平民化语言:“他可能在电视上改变了一种说话方式,这种改变引来了清风扑面。”

在2006年两会期间的《小崔会客》节目中,崔永元采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周铁农,两个人一开始的对话如下:

崔永元:听说我要采访您,我所有的朋友都为我捏了一把汗。

周铁农:听说要接受你的采访,我所有的朋友也都为我捏了一把汗。

崔永元:您这样说好,您这样说我就特别放心了,首先咱们消除了彼此间的神秘,可能谈话就好进行了。

周铁农:我们经常看你去采访别的人,但是你很少看我接受别人的采访,所以要说神秘的话,我对你来说还稍微神秘一点,你对我来说已经不神秘了。

第5节: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5)

崔永元:现在我特别放松,我就想跟您聊家常,我就想问问您那个名字是谁起的?

周铁农:名字肯定是老人起的,或者是父亲,或者是母亲,但是我这个名字起得稍微有点特殊,是我外祖父给起的。

崔永元:有什么含义吗?

周铁农:含义嘛,当时我生在1938年,那个时候中国的传统思想就是重农轻商,就是以农为本,所以他可能是希望我将来能够和农业有点关系吧,做个农民。

崔永元:觉得这是最踏实的职业是吧?

周铁农:那个时候如果家里头没有点田,在农村没有个根的话,不管干什么都是觉得没有根基的。

聊家常式的开头,一下子就卸掉了两个人心里的紧张和负担,也使观众能够以平和、轻松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情。单从文字来看,我们看不出这是对一位高级官员的采访,倒像是两个初次见面的人之间的熟络交谈。

在采访时任湖北省副省长的刘友凡时,他们有这样的对话:

崔永元:刚才咱们在化妆室里是第一次见面,咱们两个都被化妆师给化了一下,现在咱们两个人都特别精神。

刘友凡:我感到很满意,形象这么简单地扫描了一下,感觉真是好多了。

崔永元:好多了,增色多了。刚才也看到了您不化妆的时候,说句心里话,没现在这么白。

刘友凡:没这么白。搞农业,一天到晚就是野外作业,白不起来。

崔永元:那能不能这样说,凡是比较白的省长就是不下基层的?

刘友凡:不是这样,那是他的基因好。

崔永元:就是有的人怎么晒也不黑是吧?

刘友凡:也不黑。

崔永元:您在农村生活的时候是什么年代的事情?

刘友凡:我是生在农村,老三届,上山下乡,当了三年农民,后来工作之后,主要是跟农民接触。

崔永元:您能不能给我们举个例子,说说当时农村的穷,有多穷?

刘友凡:知识青年下乡,那个时候都是18岁、19岁,应该说年轻体棒,一天10个工分,到分配的时候,不到四毛钱,就是这样。

崔永元:不到四毛钱,那就是最多的了。

刘友凡:那就是最多的了,所以我当时想,“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这首词原来在课堂上学的感觉和我们到田间的感觉不一样,农民真是艰辛。

崔永元:包括最经常听的,比如说“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那时候都能有特真切的感受。

刘友凡:你只有在田间劳动,和农民犁耙声响在一起的时候,你才有那种感觉。

崔永元:在这个过程当中培养了对农民的感情。

完全没有客套式的开场,很自然地从化妆开始,让嘉宾始料不及,也让观众始料不及,但这样的效果就是让大家都能彻底放松下来,就像闲聊天一样。当然,这样的开场白有着独到之处,因为前面肤色的黑白和后面下没下基层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在轻松中感受到了真实的沉重。

第6节: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6)

在采访时任青海省省长的宋秀岩时,他采取的开头是这样的:

崔永元:您好。见到您我特别高兴,我不知道您见到我是什么心情?

宋秀岩:终于见到真人了。

崔永元:但是我听说好像您不是特别愿意接受我们的采访,是不喜欢接受采访呢,还是烦我?

宋秀岩:其实挺喜欢你的,如果你要到青海去,我会非常高兴地和你聊天,你想聊多长时间就聊多长时间,但是我不想在这个场合和你聊天。

崔永元:这有什么不一样吗?我觉得是一样的。

宋秀岩:当然不一样了。在这个场合和你聊天总有一种好像要宣传自己的感觉,所以我不愿意,其实我非常想低调地做人,公开地做事。

崔永元:您在省里开这样会的时候,也是面带微笑吗?我知道女同志发起脾气来更吓人。

宋秀岩:这个我说自己好像有嫌疑。

崔永元:您会不会着急?

宋秀岩:其实也会着急,有的时候急得吃不下睡不香,但是我多数情况下,给人的感觉还是比较高兴的,因为我觉得青海确实有很多困难,但是愁眉苦脸也得面对这些困难,如果说用一种非常放松的心理,用一种非常愉悦的心情去面对困难,我觉得可能更有益于困难的解决、克服。

崔永元:省长今天晚上您在这儿接受我们访问,是不是就像上了一天班那么累?

宋秀岩:不会,因为大家给我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然后我从建议又联想到应该怎么样进一步去改进政府的工作,去完善发展思路,我觉得一点都不累,而且我觉得时间过得很快。

崔永元:咱们现在下班了,您回到家里,能有时间做饭吗?

宋秀岩:民以食为天嘛,不做饭吃什么呀?

崔永元:您拿手的菜是什么?

宋秀岩:你如果说要问我有什么拿手菜,我欢迎你到青海去,我给你做两道你就知道了。

崔永元:我一定去,就因为这个拿手菜我也一定要去。

宋秀岩:现在保密。

这样的开头是有针对性的,虽然如同两个久慕对方大名的人见到对方真容的激动,但是轻松地聊日常生活,让对方感到轻松自在的同时,也向观众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虽然是省长,但是也和普通人一样,上班会累、会发火,回家还得自己做饭,还有拿手菜,一下子就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

由以上的三个片段我们可以看出,崔永元的平民化语言就是聊家常,在这种轻松的闲聊中将话题导入正题。这样的闲聊让人觉得亲切随和,尤为重要的是,闲聊可以保持沟通过程的有效性,同时,闲聊中的表情动作以及姿势都能传递一些心理信息给对方,让对方觉得你是一个亲切与可信赖的人。

第7节: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7)

当然,闲聊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技巧同样不可忽视。

巧妙地提问。相信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善于提问的人总能激发对方的谈话兴趣。就在一问一答的过程中,双方的距离会越来越近。

准确地提问。提问时要用词准确,言简意赅。如果问题本身含糊不清,那么对方的答案也不知所云。你也就得不到你想要的资讯,而对方也会因为与你话不投机,而终止谈话。

寻找共同点。找出自己与对方在观念、阅历、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共同点,在思想上产生共鸣。

鼓励对方说。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并鼓励他谈下去。比如可以把对方讲过的几处关键的词、句、观点再重复一遍给对方听,并询问是不是准确。当对方觉得你对他的话很感兴趣时,就会产生继续说下去的兴趣。

在闲聊中提问为什么很重要?因为你可以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还有一个原则绝不能忽视:即要想赢得对方的好感,一定要多听,多赞同。

■巧妙打断别人的抹缝儿功夫

跑题是人们交流中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必须要避免的问题。跑题了,就要把对方的思路及时拉回到主题上来,那就势必要打断对方的谈话。但是,生硬地打断显然会破坏谈话的气氛,也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导致谈话终止。因此,巧妙地打断对方就显得非常重要。

那么,怎么才算是巧妙地打断呢?就是要做到不留痕迹地打断对方,就是既要让对方感觉到自己偏离了主题,但又不让对方感到难堪,巧妙地让对方停下来。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是谈话方面的高手,面对众多的观众,他在打断嘉宾的谈话时做得非常艺术,丝毫不留痕迹,同时还能很好地让话题继续下去。

如在《广告知多少》中,介绍嘉宾李盾时,问他广告多了还是少了?李盾一口气罗列了很多广告无处不在的例子,崔永元友好地打断了他说:“李先生的诉苦大会如果我要不及时打断,今天大家就要在这里久坐了。”李先生立刻明白了主持人的意图,以简短的话题强调了自己的观点:“这是因为广告给我们带来的苦处太多了,恐怕再加上多长时间,也没办法说完。”

此外,崔永元还会用点拨法、将军法、转移法等来巧妙打断对方的滔滔不绝。

如在《吸烟危害健康》节目中,邀请了中国人民大学素有“国侃”之称的周孝正教授做嘉宾,崔永元问:“您吸烟吗?”一般人可能答“吸”或“不吸”就罢了,周却拉开了“侃”架:“不吸。吸烟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丧失个性……”崔永元看该打住了,灵机一动,便问:“您喝酒吗?”“我……”周有些愣了,若说吸烟是人云亦云,那喝酒是不是丧失个性?周只好嗫嚅地说:“以前……以前也不喝。”观众大笑,将军法妙不可言。

第8节:崔永元——随口就来的机智幽默(8)

如在《唐?金》一期节目中,面对唐?金不着边际的长篇大论,崔永元适时打断,说:“我刚才仔细听了听,好像是我在问我的问题,唐?金先生顺着思路在说自己的事。其实,我的问题特别简单,就是拳击的推广人和拳手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唐?金:“如果描述拳手和拳击推广人之间的关系的话……”这种巧妙的打断,既重申了问题,让嘉宾的思路回到问题上来,又不显得生硬、突兀。

在细心倾听的过程中,崔永元当然早就发现唐?金“跑了题”,但他更感觉到了唐?金的谈兴,而且他有些“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没有了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