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春秋小领主 > 第 10 部分阅读

第 10 部分阅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齐策抽了口冷气:“两支弓,六个人一天做了两张弓,还有十二支箭,果真?”

赵武难以理解:“这有什么?如果工匠们熟练点,他们会做的更多,更好!”

齐策马上又问:“弓弦是什么做的?”

师修答:“羊毛,是羊毛搓成的绳子。”

齐策点头:“我明白了,难怪韩起要变了脸色。”

赵武不耐烦:“怎么啦,不就是一张弓,十二根箭吗?”

齐策转身解释:“主上不知道,我们且不说这制弓的速度,就说这弓弦——向来弓弦都是用牛筋做的,用牛筋坚韧,但使用前要烘烤,等烤软了之后,再给弓绑上弓弦……

韩氏是擅射,韩族的家丁多是弓兵,这弓兵在没挂上弦的时候是非常脆弱的,一旦遭到突击毫无反抗之力,而挂上弦是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至少要三两个人舞弄大半天。主上送给韩氏一张随时挂弦的弓,如此一来,韩兵随时可以保持待射击状态,此举可以让韩兵的战斗力提高数倍。

另外还有箭,主上知道吗,向来箭杆都是用蒲柳做成的,天下蒲柳以董泽(在今山西省闻喜县)的蒲草做箭最为精良,但蒲草杆直且匀的很少见。

举个例子来说,晋楚邲之战,以楚国之大,举国才找出三支最好的箭,楚王平时将这三支箭放在太庙里,临到开战时,才将这箭交给神射手养由基,还特别叮嘱养由基不可乱射。那场大战晋国战败了,养由基只**两箭,剩下那支箭换给了楚王,楚王将之重新祭放太庙——”

齐策说完,又轻声补充:“养由基两箭射杀了晋国数一数二的两位勇士,直接俘虏了你岳父智罂,随后他在楚国做了九年俘虏。”

紧接着齐策有点失态的大喊:“千乘之国楚国,以倾国之力才找到三支好箭,你箭匣中居然一次性装了十二支好箭,如果楚王听了这个消息,一定会气的去跳河。”

赵武完全没有想到,在他眼中十分普通的东西,居然有这样重要的意义,嗯,貌似那些箭不是用树的枝节做的,所以箭身笔直而均匀——它们不过是像做铅笔杆一样,用锯子将整根树木锯成一段一段的,而后再用砂轮抛光打磨。

但锯子……砂轮……

ps:继续求收藏,求推荐。继续感谢中!

正文 第十三章 原来是春秋第一骂手(上)

web.

3z玩吧:由本站与著名游戏厂商‘九维网’共同运营。龙腾小说网提供和其他几十万3z书友一起,边阅读、边娱乐吧!^_^

第十三章原来是春秋第一骂手(上)

想到锯子,赵武顿时明白了:在没有锯子的时代,要想纯用斧子砍出一根均匀笔直的木棍,似乎不可想象,而砂轮更不是这个时代的东西。难怪整个楚国只能找到三根好箭。

“可我还是不明白,送出这三样东西,怎么就引得那些人愿意结盟?难道是《百器谱》的功劳?”赵武想了想,自以为是的说:“没错,制作这些东西的工具,在《百器谱》中都有标注。”

齐策马上建议:“那么《百器谱》更不应该轻易交出去,主上可以取部分残章送给那三家,这也是各家惯用手段,想必三家明知道是残章,也不敢抱怨。”

赵武皱了皱眉头:“齐策,说了半天,你还是没说出原因——为什么是为三郤掘坟。”

齐策笑了笑:“这个计划很庞大,当时的情景虽然简单,但要说明这个计划,就不得不解释许多——主上,韩起收起了弓箭后,曾要求派人到赵氏学习,当时你答应了,随后魏氏、范氏也各自看清了手中礼物的价值。

他们手中的礼物表明,赵氏已在他们所擅长的领域里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赵氏却并没有大动作,没有利用手上的东西与他们争利,所以其余两家马上露出了学习的意愿……”

赵武点点头:“这我明白,我赵家若是动手了,就挤占他们的市场份额了,所以他们担心……难怪,难怪当时那些人拼命冲韩起使眼色,而后韩起要我向他们索要礼物,原来如此。”

齐策点头:“赵氏要崛起,就必须获得三郤之外其余家族的支持,当时韩起替你做主了,表明赵氏愿意将各家擅长的技术送给各家,而主上当时的回答也妙不可言,主上当时张口要织工,说明赵氏不愿在其余三家所擅长的方面与他们争利,三家自然大为放心,欣然赞助——我以为教授这些知识,主上不要过于急迫,用个十年八年再教会他们,那种效果最佳。”

赵武一拍齐策肩膀:“十年八年——这建议太有趣了,我明白,用个十年八年,将这三家捆绑在我们身边,太妙了,你放心,我们有很多东西研究,即使研究一百年,也不见得将这些知识钻研穷尽。”

齐策脸绿了:“一百年,太黑心了!”

师修厉声提醒:“策,端庄点!”

齐策马上躬身告罪,赵武轻松下来,轻轻摆手:“两位不要这样有板有眼,我对这个世界不熟悉,今后还要依仗你们,我们相处的时间还很长,若日日如此古板,时时如此拘谨,生活岂不无趣极了。”

齐策与师修赶紧离席而起,跪地叩首:“我二位今天遇到明主了……”

两人说了一大堆感谢话,似乎感动的无以复加,赵武摆摆手:“瞧,我刚说不要礼节太多,你们又来了,快起来吧,智罂大人去了西园,用不了多久就会回来,我们时间不多,赶紧再给我解释一下,所谓我们南街之会‘替三郤掘坟’,又是怎么回事?”

齐策看了看门外,压低声音:“其实答案很明显,三郤对赵氏的敌意总是难消,赵氏要想重新夺得新位,则必须从三郤下手——因为他们手头有三个卿位。

如今栾氏与三郤争斗越来越激烈,三郤再不放弃手中的权力,必有灾祸降临,等到巨变发生的时候,赵氏一族身系多个家族,三郤空出来的位置栾氏还能给谁,他还敢给谁?故此,下臣要在这里恭贺主上,赵氏兴起的曙光已经出现了。”

赵武装作深沉的点点头,一时之间,他脑袋被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搞懵了,还没有醒过神来,所以只好不懂装懂的装深沉。齐策马上又补充说:“主上刚才拒绝中行氏、荀氏的陪嫁,也做得好啊。”

这话说完,师修起身,悄悄踱到门口,在门口磨磨蹭蹭,假意要去取炭火,实际上在为两位把风。齐策知时间紧迫,赶紧低声说:“晋国八正卿,荀氏现在占了两位,栾书斗倒了三郤后,荀氏定然也能占点便宜,等到那时,八位正卿荀氏有可能占了三位——这荀氏就是下一个三郤。

赵氏崛起,虽然不得不仰仗智氏,但与这三家过于密不可分,对赵氏未必是福。大家族之间,利益随时产生变化,今日的盟友也许就是以后的死仇,赵氏家中荀氏独大,未必是好事!”

赵武马上想起了他那位正妻,紧迫的问:“韩起每次提起娇娇,总是嘿嘿而笑,倒是怎么回事?你在国都待过,听说过这位娇娇吗?”

“娇娇”不是名字,这个词类似现代的“宝贝儿”、“天使”、“安琪儿”一样,都是对爱女的一种昵称。同样类似的昵称还有“姜”、“无盐”——当时人们的主要调味品就是姜,做菜则主要靠盐提味,“无盐”则没有味道。故此这两个名词就成了自己心爱人的昵称。

院外响起脚步声,师修低声咳嗽了一下,齐策赶紧低声说:“主上,你想,若是你十六岁定亲,同伴都做母亲了,你还迟迟未嫁,只等着那人记起来娶你,你的脾气会怎样……这魏家的魏相可是文采斐然,主上读过《绝秦书》了没有,我还记得其中的精彩段落……”

齐策后面说的话是为了掩饰,紧接着,他摇头晃脑的背诵起来。赵武被夸得不好意思,他心中暗想:“什么呀,我是看到你们谈起娇娇都脸色怪异,才拒绝的陪嫁的——天呐,一只母老虎就够可怕的,来一群母老虎,还让不让人活了。我还想‘家中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哪敢放群虎入门。”

正思索间,齐策吟诵的句子让赵武跳了起来——好熟,原来是熟人,天呐,原来这“魏相”就是“吕相”,就是《绝秦书》的作者。这篇文章,师修曾让赵武读过,而在现代,《古文观止》里收录过这篇文章,赵武正是用这篇记忆中的文章对比古今,学会了当时的语言和文字。

ps:求票,求收藏,那个……无限感谢中各位读者关怀,敬请读者继续支持,多谢了!

正文 第十四章 我的地盘我做主(下)

web.

3z玩吧:由本站与著名游戏厂商‘九维网’共同运营。和其他几十万3z书友一起,边阅读、边娱乐吧!^_^

第十四章我的地盘我做主(下)

摘自:w.

赵武不知道,这年头陶器都是奢侈品。而这些砖块是用烧陶的手段制作出来的,它的价格与陶器相当。完全用这样的砖砌成一个院落,简直就相当于在现代用金块砌成一个院落一样,奢华到了骇人听闻的地步。

摘自:w.

众位家臣都露出恳求的目光,赵武眼睛扫了一圈,寻不到支持者,他颓然的扔下马鞭,用现代语言叹息说:“虽然权势长了点,但终究不能事事如意。”

摘自:w.

众人听不懂赵武的感慨,不过,赵武已表露出明显的放弃意图,达到目的的家臣便不再强求,他们唯恐赵武改变主意,马上调转话题……

摘自:w.

在山中住宿一晚后,第二天,家臣们紧着劝赵武离开,那模样,似乎生怕赵武再冒出稀奇百怪的主意来……赵武离开时,终究还是坚持让人赶着僚清捕捉的羊群上路,这也使他们一路走的很慢。

摘自:w.

看出来了,齐策与东郭离虽然是后来者,但他们排斥“僚清”与“阍连”的意思却与之前的师修等家臣完全一致,在山中小院里、在路上,“连”与“清”都找不见接近赵武的机会,甚至靠不到赵武身边,让赵武对人与人之间森严的等级只感到无奈。

摘自:w.

等进入赵城,“连”与“清”两人才凑到赵武身边,其中,“连”举着一块看不清形状的布帛邀功:“主上,我们已经试着用羊毛纺织出了东西,你瞧,这东西虽然长的像葛布,但其实比葛布还要粗……”

摘自:w.

赵武伸手摸了一把,这块“布”确实粗糙,甚至有点扎手,他扬了扬手中的布,竭力思索——猛然间,他想起了一个词:精梳。

摘自:w.

中国字真是奇妙,这个词就说明了其中的工艺,赵武脸有喜色,他扬着布说:“快去制作一把梳子,梳齿要密,而后更密,最密。用最密的梳子梳理羊毛,梳出来的细绒纺出的布,命名为‘绒’;而后换粗梳子,再次梳理,纺出的布命名为‘呢’,最粗的梳子纺出的布称之为‘毯(古称‘氍毹’)’,最后剩下的羊毛也不用丢弃,用杵臼锤击成致密的羊毛席子,称之为‘毡’……”

摘自:w.

稍停,赵武思索的说:“或许,这期间还要加上洗涤与染色的工艺,回头卫国赠送的织工到了,让他们研究。”

摘自:w.

赵城城祖府内响起韩厥的声音:“小武,你回到了家却不进屋,在院里说那么久干嘛?快进来,我有话与你说。”

摘自:w.

赵武一惊,他诧异的望了望随从,家臣们纷纷摇头,表示自己对韩厥的突然来访毫不知情。

摘自:w.

赵武疑惑的走进屋内,向韩厥行礼。韩厥一摆手,命令赵武的家臣退下,劈头就问:“那位齐策你还满意吗?”

摘自:w.

赵武连声感谢,韩厥漫不经心的询问:“武啊,我韩氏当了多少年卿了?”

摘自:w.

赵武伸出指头,装模作样的计算,他其实完全不清楚答案,只是借这个机会等韩厥后面的话。

摘自:w.

韩厥继续说:“当初我为卿的时候,有多少家族显赫一时?现在,当初那些显赫一时的家族又在哪里,他们的后代成为什么人?但我为什么还在,还在当一名卿?”

摘自:w.

这个问题赵武知道答案,他回答:“当初,追随晋文公的五家忠贞之士,狐家已经不见了;胥家也剩下了一位;我赵氏险些灭绝;先氏曾有出逃秦国的经历;荀氏也有几起几落的时期;魏家已经数代没混上一个卿——五家之中,安然无恙者,没有。”

摘自:w.

“没错,当狐家、胥家倒下的时候,又有多少家族受到波及,五大家族消失了两家半,你赵家现在复起,也只能算半家。晋国卿大夫中,先氏也曾险不能归国,魏家到现在没有混上一个卿,荀氏看来势大,又能维持多久,下一场风云,谁家将倒下——而论为卿时间之长,谁有我韩氏持续的久?我韩氏又凭什么做到了这点?”

摘自:w.

看着赵武迷惑的眼睛,韩厥凑近赵武,一字一顿的回答:“不贪捷径——这就是我韩氏的秘诀。你仔细品味一下我韩氏的经历,好好体会一下这两个词的含义,再对比你家曾祖(赵衰)与庄子(赵盾)的作为,慢慢就会体会到其中奥妙。”

摘自:w.

直起身来,韩厥一字一顿的提醒:“我问你齐策如何,并把齐策推荐给你,也是有原因的:齐策此人周游列国,对于成功最为热切,他出的计策过于急功近利,与我韩氏的做法抵触,但或许,他这种人适合力图奋进的赵氏。

摘自:w.

不过,我特地从国都抽身过来,是想提醒你,有些事情过犹不及,你可以用齐策,却要反复提醒自己,不要过于急切。晋国国中有些事情,不争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而你年轻气盛,事事冲在前面,未必是赵家之福。”

摘自:w.

稍停,韩厥淡淡的说:“我一路赶来,看见师偃赶着兵车在前进;刚才你进城的时候,我又看见你单骑走马——小武,现在可不是特立独行的时候,晋国卿大夫之间的争斗,又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眼看一场血腥又将掀起,你要把持的住啊。”

摘自:w.

稍停,韩厥又郑重补充:“为国尽责、为友尽忠、坚守立场、不贪捷径——然后你不争,有人会替你争;无人替你争,天理会替你争。”

摘自:w.

韩厥说完,起身就走。

摘自:w.

他走后,赵武坐立不安,他一会儿走到这坐下,一会儿找个地方躺下,总之,干啥都不舒服,许久过后,他突然走到门边,眺望整个院落,而后又极目远眺,看向远处的群山,嘴里不自觉的自言自语:“人不嚣张枉少年,在国都我是小人物,在这里,我是你大爷。这是我的城池,今天我做主。”

摘自:w.

说完这句话,他扬声大喊:“来人,快来人。”

摘自:w.

门外响起一阵细碎的脚步,赵武返回主位上,一边轻松的坐下,一边哼唱着当时的流行歌:“经始灵台,经之营之……”这是《诗经·大雅·灵台》,意思大概相当于如今的“改革开放春风吹,神州上下齐欢笑”——这句诗也是“经营”一词的最初出处。

摘自:w.

ps:恳求收藏推荐,拜谢了!

正文 第十五章 领主“专利”……初夜权?(上)

web.

3z玩吧:由本站与著名游戏厂商‘九维网’共同运营。和其他几十万3z书友一起,边阅读、边娱乐吧!^_^

第十五章领主的“专利”……初夜权?(上)

摘自:w.

说实话,这一刻,赵武心中简直乐开了花——程婴走了,他身边再没有可以约束他的人,而他手中掌握了一块封地——一个城市。至于他的封地,他也打听了,那是“千里之地”,这个“千里”说的不是一千平方里,而是四周边长一千里。

摘自:w.

想当初,同事按揭买了个七十平方的房子,起劲的在单位炫耀,现如今,赵武家的的院子四周边长一千里,这面积说出去,谁敢在他面前吱声?

摘自:w.

听到赵武的召唤,齐策等人一溜小跑跑进来,众人手中都拿着竹简与羊皮卷,似乎刚才正在交接各自的工作。赵武招招手,吩咐众人坐下,齐策当仁不让坐在右手第一位,师偃则居于左手首位。

摘自:w.

而后,赵武劈头问:“我有多少财产?”

摘自:w.

师偃立刻不满意了,他大声回答:“主上,我听说君子有六德,是‘知(智)、仁、圣、义、忠、和(《周礼·地官》)’,身为一个领主,应该首先张口问自己的百姓,这才是知(智)、仁——你怎么先问自己有多少钱?”

摘自:w.

赵武接嘴的很快:“我听说:‘凡事要量力而为,才是智慧(知)’——我正打算好好经营这片土地,所以,自然要先衡量自己的力量。”

摘自:w.

师偃朗声回答:“我听说上等的国君,以庶民做为自己的力量;次等的国君,以土地作为自己的力量源泉,最次的君主才以钱财与财富衡量……”

摘自:w.

赵武马上打断对方的话:“那么,我有多少属民?”

摘自:w.

师偃似乎打算长篇大论,好好向赵武阐述一番春秋道理,没想到赵武态度貌似和善,认错也爽快的令人反应不过来,但就是坚决不改、师偃噎了一下,发现赵武正在盯着东郭离,他喘着粗气,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摘自:w.

东郭离扬了扬手上的竹简与布帛,回答:“主上,我们正在交接,下臣还不太了解具体情况。”

摘自:w.

赵武转身一指师偃:“你来说,一边说,一边交接。”

摘自:w.

师偃还想说什么,师修扯了一下师偃的衣袖,低声提醒:“注意礼节啊(礼也)!”

摘自:w.

师偃马上低下头,恭敬的回答:“主上这次去都城,多少带回来了一些收获,这些人有的已经到了,比如魏家赠送的甲士与农夫,还有韩家赠送的织工、缝工,但范匄家以及卫国执政孙林父许诺赠送的人都还没到齐,如果把他们都提前算上的话,我们现在总共有男女人口两万一千余人。”

摘自:w.

赵武拍了一下大腿:“千里之地,只有两万一千人,可真是地广人稀呀——我有多少财产?”

摘自:w.

师偃身子晃了一下,师修直在他身后扯他的衣袖,师偃猛喘几口气,平静下来,答非所问的回答:“主上共有良田……”

摘自:w.

赵武扬起了眉毛:“人口少——我就忍了,怎么千里之地,可耕作的农田还不如我知道的一个村子(现代村镇),师偃,你眼睛是不是花了,再看看?”

摘自:w.

师偃气的说不出话来,东郭离连忙打圆场:“主上,下臣看了,良田确实只有这么多。”

摘自:w.

赵武有点纳闷:“祈奚的手段再厉害,他总不会把我的农田搬走吧,那些农田呢?”

摘自:w.

东郭离回答:“主上,赵城原有人口约十二万,还到我们手上的时候不足一万五千人,但土地确实就这么多,一亩没少,一亩也不多。”

摘自:w.

赵武更纳闷了:“不至于吧,这块领地四边都有一千里长呢?”

摘自:w.

东郭离回答:“除了少量农田,主上的领地都是山——大山连着大山。”

摘自:w.

赵武默默算了一下,又问:“也就是说,我的封地只有百分之二可以做农田,其余的都是无法耕作的大山——我的财产有多少?”

摘自:w.

东郭离也决定不理睬赵武的提问,他自顾自的说:“除了这些农田外,主上还有应有的‘专利’。”

摘自:w.

“专利”这个词赵武明白,他有点不好意思,扭了扭身子说:“原来春秋时代已经有‘专利法’了,嘿嘿,我发明过锯子等等……每年我能收入多少?”

摘自:w.

东郭离怜悯的看了一下师偃与师修。这时,师偃已经摇摇晃晃,师修直翻白眼,齐策显得若无其事,东郭离不为人察觉的轻轻摇摇头,回答:“根据晋国的法令,赵地所有的山林与河泽都属于主上,除了金矿(铜矿)属于国君外,其余所有的矿产也属于主上——我们现在拥有两座铁矿,一座石炭矿,这是主上的专利。”

摘自:w.

原来,春秋时代的“专利”跟现代意义的专利不一样,春秋时代的“专利”指的是封建领主对山林、河泽与矿产专有的权力。

摘自:w.

赵武没有因自己的无知而感到羞愧,他一拍大腿:“嘻嘻,那么‘初夜权’是不是我的‘专利’……好吧,这个问题我们回头私下里密聊……领主的专利,太好了,我原本还发愁:就这么点地,怎么养活那些人。现在可好了,原来,我最适合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