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穿越之超品公爵 > 第 31 部分阅读

第 31 部分阅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清朝的中秋节,除了祭月之外恐怕更多的还是团聚,也许祭祀只是为了家人团聚的一个借口而已,但是祭祀却是中秋节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李尘赶到沈府的时候,李志已经把一切都已经准备好了,其规格也是按照传统的规格来的,“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

在古代祭祀时大礼,所有参与的人都必须盛装对待,就连李尘李志也增添了新的祭祀衣裳,以此就可以看出沈炼对于李尘父子的重视程度。等到了晚间戊时二刻的时候祭月才真正的开始,在明清时期由于民间形成了逐渐形成了一个‘男不祭月’的习俗,所以今天的祭月活动的主角就成了沈炼的原配陈氏,只见陈氏一身唐服站在祭祀的最前列,其后是沈炼和李志在接下来是沈格、沈建、李尘和沈湘,一行七人在陈氏的主持下开始了一年一度的祭月大典,说是大典其实祭祀的过程很简单,其中祭月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还是给家人团聚闲聊用的。祭月之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宣读祭月祝文。

开始祭月之时,大家一一跪拜行礼,这时只听陈氏高声朗读道;“壬寅仲秋,夜风拂凉。太阴之灵,皓皓当空。乘风而出,中天乃赫。白露暧空,素月流天。列宿掩缛,长河韬映。冰蟾玉洁,灵桂馨芳。皎然若镜,冷隽如冰。九霄之望归,群星所拱依。环山浩渺,云海幽冥。升清质之悠悠,降澄辉之蔼蔼。擅扶光于东沼,嗣若英于西冥。与江湖以幻影,隐烟雾于无形。引玄兔于帝台,邀素娥出**。良辰美酒通烛,增华台室,群星缦舞幽吟,扬彩轩宫。

夫日以阳德,月以阴灵。朗朗乾坤,日月五光。阴晴之化,六爻之合。太阴之象,七政之尊。圆缺之变,八卦之论。月之为神,玉兔为灵,素娥之居,蟾蜍之魂。春梳柳丝,夏蕴荷露,秋冻菊霜,冬凝梅冰。告农家以时令,命沧海以潮声。映五湖之波涌潮汐,泻九州之露冷霜清。照一千万山河,揽百代之风情。

… …

值此中秋佳日,花树参差,田畴盈实;美酒满卮,诗思犹清。谨撰斯文,酬月之德。清光此夕复此夕,碧云碧云萦所思。唯月之圆缺兮,同三界之满盈乎?月之所临,花着锦绣,媸变为妍。德者普,道者证;智者悟,贤者觉;凡者仙,昧者神;浊者清,愚者聪;丑者美,陋者丽。因月而化,沐月而省;斯月之灵,照物涅槃;月乎月乎,梦矣梦矣,尚飨。”

陈氏高声念完祭文放进眼前的火盆之中焚烧过后,才缓缓的离开自己的位置,之后大家按需就坐,中秋祭月的活动也就该一段落了,接下来就是家里人一同品尝月饼共饮桂花酒互相交流聊天了。关于中秋式食月饼与共饮桂花酒,有来自两个不同的传说。

月饼是中秋节的重要元素之一。但是,月饼实际上不是给人吃的而是用作祭月的供品。月饼是在祭月仪式中供月神“飨”的供品,在月神“飨”后,祭月仪式完后,祭月者才可以“馂”。我们的先人认为:月神享用供品后,便把福祉寄寓在供品中。祭月者分食祭月供品,便能得到月神的赐福与保佑。

月宫早期神话基本与道教有关。因为古时桂树被认为是不老树,又因《淮南子》中有“月中有桂树”的记载,所以桂树与月亮有了初步的联系。汉武帝曾在汉宫内建桂宫,欲食桂而长生不老。后唐《酉阳杂俎》中则记载吴刚学仙有过,谪令伐桂树,然树随创合永无止境。 因而有了“吴刚伐桂”的传说。

八月十五,丹桂飘香。中秋节正值桂花盛开之际,故人们逐渐忘记了“月中有桂树“的道教寓意,而是把桂花直接与中秋联系在一起。此外,旧时科举乡试也恰好在八月,故又有将应试得中形容为“月中折桂”或“蟾宫折桂”。

桂花酒最早出现在《楚辞?九歌?东皇太一》中:“奠桂酒兮椒浆。”自此经过几千年的发展桂花酒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饮料’特别是对于那些中下等的贫民,桂花酒更显得尤为重要。李志今天把桂花酒放在餐桌之上除了是中秋风俗意外我想更重要的还是,李志对于往日生活的回忆,想李志年轻的时候这样的家宴也不知道办了多少次了,其中绘桂花酒酒一定在其中。中秋佳节桂花飘香,这也是自然现象对此的一个潜在解释。

“爹爹?你这茶配的是什么茶啊?”李尘品了一口好奇的问道。

“怎么?也有你小子不知道的事情?我配的的是西湖龙井啊,怎么?”

“爹爹,这月饼不适合配西湖龙井。”

“哦,我们往年都配西湖龙井并没有什么不妥啊?”陈氏好奇的问道。

“月饼,重糖轻油,虽然月饼皮儿比较薄,不过由于内馅饱满实在、配料极为讲究,所以月饼吃起来特别甜腻。不妨搭配重烘培、颜色较深、口味较重的茶,如铁观音、人参乌龙茶。此外,如果是口味为淡甜、口感绵密的改良式广式月饼,搭配带有花香类的茶,或是有清香味的茶,就有提味的功能。而用西湖龙井则恰恰配不了月饼的那股细腻。”

“哦,怎么说?”

“春茶中的西湖龙井,色嫩绿明亮;清香或嫩栗香,但有部分茶带高火香;滋味清爽或浓醇; 夏秋龙井茶,有清香但较粗糙,滋味浓略涩,叶底黄亮。这样的茶配上重糖轻油的月饼,显然是不太合适口感的,会让人有股反胃的感觉。而铁观音发源地安溪高海拔、岩石基质土壤种植的茶树,具有“鲜、香、韵、锐”之综合特征。香气高强,浓馥持久,花香鲜爽,醇正回甘,观音韵足,茶汤金黄绿色,清沏明亮。口、舌、齿、龈均有刺激清锐的感受,可以消除月饼那种重糖的味道。”

“哦,这吗?来人啊,把我珍藏上好的铁观音取来,这茶就应该给懂茶的人品。”

“老爷?你那铁观音可是存了还一段日子了?”陈氏不禁提醒道。

“呵呵,往日不喝是没有遇见懂茶的,今天见到懂茶的,又恰逢佳节,自然要开怀畅饮了。”

“是,老爷,秋菊,你去把老爷的珍藏的茶取来。”

“是,夫人。”陈氏一旁伺候的丫鬟听了吩咐低头退去。

“时延先生?这些都是你交给李尘的?”

“回夫人?在下都明白如何教的了他这些?”李志尴尬的回道。

“哦?那李尘的满腹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是哪里来的?今天听说李尘还会酿酒?这些生计没人教常人可是学不会的吧?”陈氏好奇的问道。

“夫人,关于这家事情我也十分好奇,但是一直碍于面子,没有询问,今天夫人嫩替我解开这个谜,我也要感谢夫人了。”李志答道。

“是啊,李尘,我也十分好奇,你到底从哪里学来的这些?”沈炼也一脸好奇的问道。

“李尘。”

“是,爹爹。”

“今天你就为我们大家解解惑吧?”

“这… ….?”

第五十七章 中秋节《下》

“哦?有什么难言之隐吗?”沈炼见到李尘支支吾吾的说不出来。

“难言之隐谈不上,只是怕我说出来你们也不信而已。”

“你先说出来试试,才知道我们是不是相信啊?”

“我… …前段时间做了一个梦,在梦中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在梦中有人教会了我各种知识,本以为梦醒之后就要忘了?可是醒来的时候一切仿佛没有改变,我仍然清晰的记得梦中所经历的一切,于是我就懂得了这一些稀奇古怪的,难以置信的知识。”

“哦?难道你就没有对这些知识产生过怀疑?”沈炼好奇的问道。

“曾经有过怀疑,但是现在的事实你们也看到了,那些怀疑就是自己杞人忧天而已。”

“那你在梦中经历多久的时间?”

“按照我们现实的时间是三天,但是在梦中的场景约有五年有余。”李尘为了让大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也不好把时间说的的太久。

“哦,事情的确令人感到匪夷所思。”沈炼低头沉思道。

“哦?是了,我说怎么这小子在经历一场大病的时候沉睡了三天,三天时间不吃不喝的就一直在睡觉,等到醒来的时候,李尘已经完全的换了一个样子,原来还有这一层的原因。”

“是吗?这件事情的确匪夷所思,但是也不排除这种可能,毕竟时间之大无奇不有,想必除此之外也无法解释,为什么李尘拥有一些他这个年纪所不应该懂得东西了吧?”陈氏道。

“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件事情有点奇怪。”

“爹爹,先生,为什么我不会做这样的梦?”沈建好奇的问道。

“建儿,这些是需要机遇的,你的机遇不够,不要强求,做好你自己就好。”

“是,爹爹,但是我还是想要向李尘一样做这样一个梦,这样的话我就可以早早的长大,替爹爹管理家族的事物。”沈建还是不甘心的道。

“你有这个心就行了,这个是看个人机遇的,没有一定的机遇是不行的。”

“是,爹爹。”

“不知沈伯伯听说过太平猴魁没有?”李尘连忙岔开话题道。

“哦,太平猴魁?这是什么东西?”

“伯伯难道不知道吗?”李尘好奇的问道。

“确实没有听过。时延你可有听说过太平猴魁?”

“沈老爷常年在外都没有听说过,我一个终日呆在钱塘的书呆子,哪里知道太平猴魁是什么东西。我们还是听听李尘怎么活吧?”李尘虽然对李尘的一番言论略有怀疑,但是李志却并没有去寻求李尘来验证,毕竟李尘的本事越高对他来说只会是一件好事,而不是一件坏事。李志担心的就是希望李尘不要因为这些杂念,而影响了科举考试,在清朝商人毕竟处于社会的底端,而只有那些真正读书科举才是真正的王道。士子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占有非一般的地位。

“太平猴魁是我梦中所遇到的一种茶叶,此茶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稳红,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有独特的猴韵,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比起西湖龙井来可谓是丝毫不落下风,甚至较之西湖龙井则味道更为香醇,品尝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哦?当真有此种茶叶?我以前并没有听说过啊?梦中可有提示此茶产于何处?因何命名太平猴魁?”沈炼好奇的问道。

“梦中略有提示,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新明、龙门、三口一带。当地传说,古时一位山民采茶,忽然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清香。看看四周,什么也没有,再细细寻觅,原来在突兀峻岭的石缝间,长着几丛嫩绿的野茶。可无藤可攀,无路可循,只得怏怏离去。但他始终忘不了那嫩叶和清香。后来,他训练了几只猴子,每到采茶季节,他就给猴子套上布套,让它代人去攀岩采摘。人们品尝了这种茶叶后称其为“茶中之魁”,因为这种茶叶是猴子采来的,后人便干脆给取名为“猴魁”。”

“安徽黄山?安徽黄山不是盛产顶谷大方吗?顶谷大方这种茶我还是略有了解的。”

“其实在梦中,安徽黄山不仅仅有太平猴魁,还有另外两种相对来说味道不错的茶。黄山毛峰和祁门红茶。”

“哦,李尘你给我们介绍一下?”

“黄山毛峰产于安徽省黄山,该茶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由于新制茶叶白毫披身,芽尖峰芒,且鲜叶采自黄山高峰,遂将该茶取名为黄山毛峰。

祁门红茶,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产于安徽省祁门、东至、贵池、石台、黟县,以及江西的浮梁一带。“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祁门红茶是红茶中的极品,“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祁门茶叶条索紧细秀长,汤色红艳明亮,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成品茶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酣厚、香气清香特久。”

“哦?听起来不错,就是不知这些茶是否是真的存在啊?”沈炼疑惑道。

“老爷,这是梦中所做,是否属实我也不知,一切还要等沈老爷亲自尝试才知道。”

“哦,时延先生你怎么看?”

“沈老爷,这件事情吗?我是不懂的,老爷是做生意的应该可以分别出来,这种情况是否值得让沈老爷前去探索。”李志看着李尘面不改色的道,李志心里对于李尘的这种表现是十分不满的,看这个样子,难不成李尘真的要转向商人方面吗?

“呵呵,时延先生说的对,这种情况按道理我是不应该为此冒险的,但是这既然在李尘梦中有过出现那也不妨一试。即使没有也花不了多少银子吗?”

“既然沈老爷如此相信我,我还有一件事情想代表青帮给沈伯伯商议一下。”李尘连忙趁热打铁道,其实接下来的事情,才是李尘真正想要和沈炼说的,前边的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提示中秋节的重头戏现在才甘冈开始。

“哦?青帮有什么事情我能帮上忙吗?”沈炼好奇的道,青帮这个庞大的组织,在清朝的历史都是急剧有影响力的,在古代,由于生产力的局限货物的方式还是停留在一个相对落后的地步。

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海运,不过由于清朝中后期的海禁,这项运输方式在清朝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存在的。

二是陆运,其中为了那些江湖‘绿林好汉’和那些土匪的抢劫,选择的运势方式无非就是镖局,清代在全国各重要商埠所设之大大小小的镖局不可胜数,其中较为出名的镖局有30多家,而最著名的、业务覆盖最广的、通行全国的有十大镖局。这十大镖局分别是;兴隆镖局、会友镖局、成兴镖局、玉永镖局、昌隆镖局、广盛镖局、同兴公镖局、源顺镖局、三合镖局、万通镖局等等。这些镖局,有些有政府高官做靠山,有些在江湖游很大名气,但是他们却不是什么货物都运输的,想要运输,无非还要承担一笔不小的费用,但是若是找一些小镖局对于安全性有没有保证。

三是是河运,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发展给中国古代的南北交流做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清朝京杭大运河依然是清朝运输的一个重要方式之一,但是鉴于清朝的特殊性,社会发展的有限性,在清朝的赋税还是停留在财物的地步,所以南方至北方的粮食运输有一种特殊的名字——漕运。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它就是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中国古代历代封建王朝将征自田赋的部分粮食经水路解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的运输方式。水路不通处辅以陆运,多用车载(山路或用人畜驮运),故又合称“转漕”或“漕辇”。运送粮食的目的是供宫廷消费、百官俸禄、军饷支付和民食调剂。这种粮食称漕粮,漕粮的运输称漕运,方式有河运、水陆递运和海运三种。狭义的漕运仅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的河运而言。

历代漕运保证了京师和北方军民所需粮食,有利于国家统一,并因运粮兼带商货,有利于沟通南北经济和商品流通;但它又是人民的一项沉重负担,河上漕运在清朝发展到了一个历史的最艰难时期。

清代漕运方法基本承明制,但又有下列名目(称漕粮本、折三大纲):正兑米,运京仓粮,定额三百三十万石;改兑米,运通州仓粮,定额七十万石;改征,将漕粮改征为其他品种;折征,将漕粮折算成银,价银统归地丁项内,上报户部。此外又实行截漕(各地漕粮起运后,地方遇灾,截留部分作为赈济,或截一地漕粮运往另一地)和拨运(主要指截留山东、河南所运蓟州漕粮,拨充陵寝及驻防兵米)等措施。漕船数与编制稍异明代,一般以府、州为单位,十人一船,十船一帮,十船互保。总数由一万零四百五十五只升为一万四千五百只,而实际运于漕运的仅七千只左右。每船装运量不得超过五百石,另可装土产往返各口岸行销(后因运道淤塞而禁止)。清代最终实行官收官运,承运者是卫所军籍中较殷实的军丁。发运时每船配运军一名,运副一名,雇募水手九至十名。各省运军水手多少不等,总数在十万名左右。漕运最高长官为漕运总督,驻淮安。其下为各省粮道,共七人,掌本省粮储,辖所属军卫,遴选领运随帮官员,责成各府会齐、佥选运军等;坐守水次,监督、验明漕粮兑换,面交押运官,并随船督行至淮安,呈总督盘验。押运,原为粮道之责,后选管粮通判一人,专门负责督押,约束运军,后因官卑职微,仍由粮道押运。领运官,由千总一人或二人领运,武举人一名随帮效力。为确保漕运无误,于淮安、济宁、天津、通州运河沿线设置巡漕御史,稽察本段漕运。此外,淮安淮北沿河置有镇道将领,以催促入境漕船前行;在镇江与瓜州的南漕枢纽处,由镇江道催促,同时由总兵官(后改为副将)巡视河岸,协同督促漕船过江。但是清朝海运由于河道阻塞,河漕施行以来,经费拮据,运费代价过高,尤以漕运徭役,征发既众,服役又长,以至失误农时,故亦有众多弊端。三位清门祖师于雍正四年揭下皇榜,创立粮运之道,水路运粮主要是以通州至杭州这段航程,建设了七十二个半码头,设立一百二十八帮半,而其中所谓的半码头,指的是专做南北杂货小买卖用的码头。随着青帮近百年的发展,青帮所承担的行运长度也在不断增加。有些商人鉴于陆运的不安全性,但是苦于没有人脉所以不得不承担陆运所承担的风险。这下听说有了和青帮进行接触的机会,沈炼信心早就乐开了花。

第五十八章 流年《上》

“不满沈伯伯青帮现在在外界看似平静如常,实际上已经陷入到一种财政危机的状况之中,而且现在的青帮正在抓紧时间的进行变革,企图改变这一种状况,不满沈伯伯今天那个佛生就是青帮派下来的管理青帮在钱塘进行变革的人员。龙腾小说网提供”李尘缓慢的道。

“哦?青帮已经发展到这种地步了吗?”

“不瞒沈伯伯,正是。”

“哦?青帮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

“青帮改革的财政问题还请沈伯伯帮忙。”

“呵呵,这可是给我开玩笑呢?青帮诺大的一个帮派财政方面我是帮不上什么忙了。”沈炼尴尬的笑了笑道。

“不需要沈伯伯提供太多的财政支出,想必沈伯伯也知道,青帮以前的运输一直是以为朝廷运输为主的,在改革期间,帮中想要扩大生意的范围,把一些运输的线路开始向商人开放以此来扩大青帮的财政收入,减缓青帮的财政危机。”

“哦?那需要我帮什么忙?”青帮想要扩大生意?这种事情听起来貌似十分的具有诱惑性,沈家的生意遍布大江南北,陆运的情况他也是清楚的知道,现在的陆运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大清王朝发展到今天各种社会矛盾已经开始慢慢的凸显出来,江河的泛滥形成了一大批的流民,政府的腐败导致这些流民不能得到妥善的安排,温饱问题难以解决使这些流民为了生计而落草为寇,沿路抢劫各种商人团队,造成商人的财产的损失,进而物价上涨,又反过来作用于社会,造成贫穷人口的越加贫穷,新生的贫穷人口继续为寇抢劫商人,商人继续提价,造成这样一个恶性循环,导致社会的进一步退化,嘴中形成农民起义,引起战争,影响商人的发展。陆路的运输困难,沈炼清楚的知道,要是青帮真的这样做的话对于商人的发展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没事,我只想要沈伯伯把这个消息传到各个商人的耳中,这是我师父的请帖。”李尘说罢从座位上起身,拿着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帖子交给沈炼。

“哦,苏老爷子还真有这样的打算?”沈炼一边翻看请帖一边道。

“是的,这是青帮变革一个重要的环节,还请沈伯伯成全。”李尘起身给沈炼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礼,恳求道。

“贤侄,这就见外了,这是有关商人发展的大事,我当然愿意帮贤侄这个忙?只是不知道青帮究竟用什么方式来吸引这些商人。”这些虽是好事,但是沈炼那些野蛮的商人唯利是图,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的话,恐怕他们是不会同意的。

“嗯,这个是我前几日做的关于这个方法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