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伐清 > 第 62 部分阅读

第 62 部分阅读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听到这声喊声后,邓名举着红旗,不慌不忙地走到墙边,向清军这边俯看下来,他与汉阳总兵对视片刻,缓缓说道:“我就是邓名。你愿意投降吗?”

“原来这么年轻啊。”汉阳总兵看着城墙上那张年轻的面孔,远远看上去好像连二十岁都没有。

“殿下,”总兵向邓名高声喊道:“罪将的部下原本都是普通百姓,是罪将一意孤行,要投靠清廷的……”

听到汉阳总兵的话,邓名点点头,总被不同的人误认为是宗室,现在他已经懒得解释了,况且此时也不是解释的时候。邓名知道对方担心自己杀降,这个时代的人多有类似的顾虑,他立刻大声回答道:“只要将军放下武器,我保证降者免死。”

“一言为定?”汉阳总兵等得就是这句话,立刻高声追问道,既然对方是个身份尊贵的宗室,又在众目睽睽之前许诺,那么部下存活的机会或许能大上那么一些吧。

“绝不食言。”邓名再次保证道。

对峙的明清两军士兵脸上顿时都是一松,明军知道战斗即将结束,而清军士兵本来自度必死,现在虽然不知道邓名是不是会守信,但到底还是有了一线生机。

总兵回过头,对亲兵们喊道:“殿下仁慈,你们万万不可忘了今天殿下的不杀之恩。”

接着总兵又一次望向城头:“冤有头、债有主,背叛皇明的大罪罪人一力承担,还望殿下不要食言。”总兵用尽力气喊完这句话,猛地举起宝剑在自己脖子上一划,切开了自己的颈动脉。鲜血顿时喷起半人多高,总兵的这个姿势维持了两秒,然后人就重重向前扑去,直挺挺地摔倒在地。

亲兵营的游击见状大叫一声,也从腰间抽出匕首,二话不说就割断了自己的喉咙,咕咕喷着血跌在地上。

清军的总兵和亲兵营游击自刎,周培公、总兵的师爷、幕僚,以及剩下的亲兵营众官兵皆抛下武器,向明军投降。

第二十二节 殿下

汉阳总兵战死后,很快钟祥府的衙门也被明军攻破,知府、知县被杀。逃去城东的武昌兵走投无路,大部分也向明军投降。

整场战斗中只有为数不多人得以逃到城墙外面,因为袁宗第在城南部署的防线十分严密,所以成功逃离明军包围圈的清兵寥寥无几。据说只有两个清兵跑得奇快无比,正好他俩在明军没布置马匹的地段突围,明军步兵拼命追赶,也没能把这两个飞毛腿抓住。

刘体纯攻破府衙后与大家胜利会师。因为他对钟祥清军情况的判断严重失误,造成了长达一个时辰的豁口危机。得知了豁口处经历的险情后,刘体纯气得想去踢汉阳总兵一脚,他大声骂道:“这厮手里差不多有六千甲士了,有这么多人还堵什么城门?怎么不出城外扎营啊。”

邓名安慰他道:“这样也好,若是鞑子驻扎在城外,不把他们打回去我们也不敢炸城墙。打垮他们恐怕得花十天半月吧?他们不堵城门,也不会两个多时辰就被我们一锅端了。”

从攻破郧阳开始,刘体纯等人的军力就急剧膨胀,沿途几仗缴获颇丰,到达钟祥城前的时候,夔东四将手中的甲兵已经从出战时的六千人增长到八千多人。钟祥一战后,明军的甲兵已经高达近一万四千。

获得物资总量最多的当然是郝摇旗,毕竟这次他出兵最多;不过若论实力增长的比例,则无人能和袁宗第相比,本来战前大家都说好要多分一点给袁宗第,现在他分到了两千副盔甲和武器。从大昌带出来的辅兵差不多全变成了披甲兵,而现在搬运物资的辅兵主力已经是分到的俘虏和临时招募的百姓了。

在钟祥缴获了大批武昌军的装备,这批盔甲、武器的质量比以前的还要好。和以往一样,邓名并没有参与分装备和俘虏。

因为邓名答应了不杀俘虏,所以刘体纯等人也不打算让邓名为难,他们把亲兵营剩下的几百名士兵分成四份,每人领走一份,带回各自的军中监视起来。

分到大批缴获后,袁宗第的实力差不多恢复到重庆之战前,他现在心情很好,就给邓名讲解这个时代的俘虏政策。

“若是提督要打武昌,这些亲兵和武昌兵都很好用,”随着邓名自称江南提督日久,亲卫和夔东将领对他的称呼也在渐渐改变,袁宗第说道:“若是提督不打算拿下武昌,那这些亲兵就是大军的累赘。”

在郧阳等地俘虏的清军披甲兵都经过了仔细的甄别,凡是没有家室的单身汉,又确实有些力气或是有其它过人之处,夔东众将可能会当作战兵来用;而那些有家庭、有妻小的披甲兵,夔东众将就会拿走他们的盔甲,把这些俘虏编入壮丁队,当作辅兵使用。

即使是搬运物资的辅兵,也分成可靠的和不可靠的两种。那些又有家庭、又从来没有离开过出生地附近的清兵俘虏是最不可靠的,这些人既不会在明军进攻的时候心甘情愿地一起前进,也不愿意在明军撤退的时候,跟着返回夔东基地,他们只想留在自己的家乡附近。只有在明军决心长期占领郧阳、襄阳等地时,才不用太担心这些人开小差。

至于这次被俘的大批武昌兵,其中一部分是跟着汉阳总兵南征北战的旧部,这些人在夔东众将眼里最危险,绝对不值得信任,不过其中大部分都战死了;还有一部分是从湖北各地选拔出来的精兵,这些人只要还没有在武昌安家,就可以一用,夔东众将知道这种人一般都是为了挣军功、吃军粮不在乎远走他乡的,这部分俘虏很快就被刘体纯他们瓜分一空,不少都编入到战兵队列;剩下那些在武昌有家庭的士兵就比较麻烦了,如果继续进攻武昌的话,这些士兵为了夺还家室也许会奋勇作战,但如果明军撤退,他们肯定也会逃跑。

“虽然提督答应不杀俘虏,可是他们也没有多少人,把他们围起来,杀了就没麻烦了。”袁宗第觉得邓名答应汉阳总兵答应得太快了,这些亲兵营幸存的军官多是跟随总兵多年的旧部,亲兵们平时也受到较好的待遇,而且在武昌基本都有家庭,按照夔东众将的标准,这几百个人是最危险的一批人,当初不接受他们投降才是最好的处置方法。

“都是汉家儿郎,鞑子要杀,我们自己也要杀?”邓名冲着袁宗第摇摇头。

“提督觉得他们是汉家子,他们自己可不这么想,他们可是都心甘情愿地剃头了。”袁宗第提出一个折衷的办法:“干脆继续进攻武昌,我们在军中放出这个风声,这样武昌兵就会死心塌地跟着我们了。”

加上亲兵营,有家庭所累的武昌兵共有一千七百多人。袁宗第建议向武昌发起进攻时,沿途就让这些武昌兵去打头阵,这样可以用武昌兵消耗湖北的清军,而且还不违背不杀俘虏的诺言。

邓名知道袁宗第的建议正是这个时代的观念。清廷那边也是这么做的,比如吴三桂攻破贵州以后,就挑选了三万多云南籍的明军俘虏,组成炮灰部队打头阵。攻下昆明后,又计划让西营的降军做前锋去追击李定国。

邓名认为,接受投降就是让敌人放下武器停止抵抗,而不是强迫对方当叛徒,俘虏和叛徒应该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不过在这个时代,似乎投降和叛变是差不多的概念,不肯叛变的俘虏都会被视为拒绝投降,胜利者处死他们也没有什么心理负担。

在钟祥之战前,夔东众将或许还有心继续向武昌进军,因为屡战屡胜,让夔东众将渴望得到更多的战利品;但在钟祥之战后,夔东众将已经没有太多继续进攻的愿望了,他们希望能够返回基地,消化收获的胜利果实。

比如袁宗第,虽然他有大批辅兵披上了缴获到的盔甲,但这些人还需要经过训练才能成为可堪大用的战斗兵;出征以前,夔东众将打算搬运一些人口回自己的根据地,现在明军已经夺取了大片的土地,这些地方的人口多得他们都搬不完;安陆府各地的军队都集中到府城钟祥并被明军消灭,现在安陆府、襄阳府已经没有什么清军,明军可以向百姓征收今年的粮税,这也需要大量的人手才能运回夔东。

除了经济方面的考虑外,还有军事方面的顾虑。

明军战兵的数量虽然急剧增加,但由于大都是由辅兵刚刚转变成战兵,所以实际军力的提升远没有表面上那么惊人;明军需要防守的地区很多,郧阳、谷城、襄阳等地都需要防备清军夺回,不然汉水的交通就会被切断,明军搬运物资和人口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困难,大军返回夔东根据地也就要走崎岖的陆路。

虽然没有公开,但夔东众将内部已经形成一致看法,就是该放缓脚步了,先控制住已经占据的领土,征收秋粮,搬运人口。如果有更多的夔东明军出来,那么打武昌也可以再议,但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防守而不是继续进攻。

听了袁宗第的讲解后,邓名不置可否,又去刘体纯那里询问他对武昌兵的看法。

不出邓名所料,刘体纯认为袁宗第的方案非常不错,而且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刘体纯觉得明军可以先造声势,扬言要拿下武昌,接着直取江西、南京,然后让俘虏的武昌兵去强攻南下道路上的城池。若是攻下了城池,里面的缴获对明军来说都是白来的;等明军开始撤退时,这些武昌兵肯定会大量逃亡,他们回去后还会是清兵,不如趁早把他们消耗掉。

“若是他们真的一路顺风顺水,打到武昌城下,我们就带兵去督战,让他们继续攻打武昌城。打下来那自然是最好,打不下来就以畏敌不前的罪名把他们杀了。让清兵自相残杀,就没有人能说提督杀俘了。”

刘体纯认为凭着一千七百多武昌兵肯定打不下武昌,不过能够消耗掉这批俘虏就好,如果给清军造成一些损失就是额外的收获。尤其是那些亲兵营的俘虏,更要用来组成敢死队,让他们去蚁附攻城。留着他们不但每天管饭,还要分散在军中派人小心监视,防备他们作乱。

“如果放了他们怎么样?”邓名试探着提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回去宣传我军的仁义,将来两军对垒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人投降。”

“我军本来就十分仁义,再说,有钟祥的这些人替我们宣扬也就足够了。”刘体纯不以为然地摇头说道:“襄阳府、安陆府的俘虏我们不是都没杀么?那些愿意跟我们去夔东的,我们还帮他们搬运家小,不愿意跟我们走的我们也不强迫,我军的仁义很快就会天下闻名的。”

相比清军,闯营确实比较优待俘虏,不过他们优待的对象是府兵、县兵这种没有什么威胁的俘虏,武昌兵尤其是亲兵营的俘虏并不在优待的范围内。

邓名不再和刘体纯谈论这事,至于郝摇旗和贺珍会有什么意见,不用问就心知肚明了。钟祥之战一结束,贺珍就急忙把武昌兵的武器、装备都收缴得一干二净。分给贺珍一部分亲兵营的俘虏,让他负责监视,据说被他派去干最重、最危险的活;而郝摇旗更干脆,明白建议邓名不要在乎什么诺言,把这些危险分子赶快都坑了,图个省心。

在安陆府缴获了五十多万两白银。以前邓名从来没有要求过任何战利品,但这次他站出来表示他也应该有一份。夔东众将没有理由拒绝。首先,爆破城墙的办法是邓名拿出来的;其次,他是一军统帅,至少是名义上的;再次,汉阳总兵是邓名带人堵住的;最后,此次作战说明邓名掌握一支部队很重要,他需要的不仅仅是十几个亲卫就够了。

邓名宣布要五分之一的银子,也就是十万两。这笔银子一部分要用来赏赐即将组建的部队官兵,而大部分则委托袁宗第运回奉节文安之那里。

“把所有那些有家人的武昌兵都交给我吧。”邓名对四位将领说道,至于其他的俘虏目前他不需要。

“提督要这些狼崽子干什么?”郝摇旗闻言急忙劝阻:“无论提督如何推心置腹,这帮狼崽子都是养不熟的。”

“我不打算把他们养熟,只是我自己想锻炼一下安营扎寨、排兵布阵的能力,他们都是老兵,做起来比较方便。”邓名解释道。

众将依旧不放心邓名的安全,刘体纯更是强调这种招揽人心的行动风险极大,但是收效甚微。

“我当然不会住在降军中,我也知道他们聚集到一起有可能闹事,所以你们每人先借给我一百名精兵,让我能够看住他们。”

众将拗不过邓名,就把武昌兵都交给了他。虽然刚过去一天,郝摇旗和贺珍就已经整死了几个亲兵营的士兵。把这些危险的俘虏交给邓名的同时,他们每人都派来一百个全副武装的士兵,以加强安全保卫工作。

通过对俘虏的盘问,明军知道现在武昌极其空虚,就算黄州府等地的清军统统集结到武昌,胡全才也凑不出一支能对明军形成较大威胁的野战部队。因此大家都急忙分散到各县,控制安陆府全境,抓紧时间征收物资、招募勇士。

只有邓名老老实实地呆在钟祥城,一连两天就是训练部队。带一支比较有经验的部队很有好处,这些士兵的军纪远好于一般的杂牌军,邓名很快就在赵天霸等人的指点下,对排兵布阵增加了不少知识。

郝摇旗和贺珍此时都不在钟祥。邓名在城南搭了一个简单的梯台,把自己的军队带到梯台下边,然后走上去给武昌兵训话。

在开始讲话前,邓名下令给每个武昌兵发一两银子。

领到银子后,这些武昌兵纷纷按照以往军队里的惯例,向邓名高声欢呼,赌咒发誓要水里来、火里去。不过邓名根本不信,他们以往在汉阳总兵那里拿到的好处可多太多了。

“这不是军饷,”邓名知道这些人是误会了,以为自己打算把他们编组为军队,登上梯台后,邓名对面前的近两千名武昌兵说道:“这是发给你们的遣散费。”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那些负责控制降俘的明军和武昌兵一样惊讶。

“我没有领地,也没有税收,两天前把你们要来时确实想过要留下你们这些士兵,但经过这两天的深思熟虑,我发现远远养不起这么多部队。与其等到发不出军饷的时候看着你们哗变,还不如现在就遣散更好些。”

邓名指了指南方:“每人一两银子,足够你们回家的路上用了。在你们离开军营以前,我只要你们发一个誓:在回家的路上,无论你们乘船还是吃饭都要付钱,不许烧杀抢掠,不许欺负沿途的老百姓。”

武昌兵都听得将信将疑,不知道是不是邓名在玩什么猫捉耗子的游戏。还有人断定这是欲擒故纵,谁要是第一个走出去肯定会被拖去斩首。虽然惦念着武昌的家人,但大多数人都暂时保持观望,希望有其他人先出头试探一下这水的深浅。还有一些人干脆嚷嚷说他们根本不打算再回武昌了,就算抛妻弃子也要跟着邓名打天下。

听到这句明显言不由衷的话,邓名笑起来:“好吧,就算你们打算破家相从,至少也先回家报一声平安吧。现在钟祥的胜败估计已经传回武昌了,你们的家里人还不知道有多着急。你们先回去见父母、妻子一面,让家人知道你们还活着。如果你们的志向不变,还是要回来投奔我,我也非常欢迎。只是事先说好了,在我这儿可没有军饷,你们得替我白干活。”

直到这个时候,大部分武昌兵才相信是真的要放他们回去与家人团聚。

在第一声感谢声响起后,越来越多的武昌兵把称颂送给了邓名,这次他们的声音听起来比刚才领银子时诚恳了许多。

“这是你们的大帅舍命替你们求来的,我既然答应了他,就当然不会为难你们。”邓名挥手让台下的武昌兵赶快走,不要在钟祥多做停留。

有些明军军官过来劝说,但邓名不为所动。

周开荒也凑到了邓名身边,小声说道:“提督这件事要是传到靖国公他们耳朵里,不知道他们会怎么想?”

“我是江南提督,”邓名微笑着答道:“我用不着事事担忧袁将军会怎么想。”

“殿下仁厚,洪福齐天!”

正在与周开荒对答的时候,突然台下传来一声高喊。发出这喊声的是一个前汉阳总兵亲兵营的士兵。两天来他一直认为就算不被明军杀死,和家人今生也没有什么机会见面了,或者被明军带去他乡,或者家人被湖广总督衙门当作逆属处理。每到夜间想起这件事,这个士兵就感到生不如死,在营中偷偷地落泪。

关于邓名是宗室子弟的传说在湖广流传开来,清军中不许公开谈论这个说法,明军中也不让谈及。但这个士兵没想到能够活着回家,心情激动之下再也无所顾忌,就跪倒在地,冲着邓名所站的塔楼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同时大声发誓道:“殿下所命,小人怎敢不从?小人今生都会铭记殿下的大德,以后绝不乱伤人命,吃饭一定给钱!”

受到这个士兵的感染,武昌兵一起向梯台上的邓名表达着感激,同时保证在回武昌的路上绝不会欺压良善,若是有同伴欺心骗了殿下的银子,他们也不会袖手旁观。

虽然常常被人误会为宗室,但是上千人一起高呼殿下的场面还是不多见,上次遇到这个场面还是在万县的时候。邓名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带着卫士和护兵离开了。

第二十三节 江防

邓名放走俘虏的第二天,刘体纯就回到了钟祥。听闻此事后他来找邓名,见面后并没有提俘虏的事,而是试图劝阻邓名继续进攻武昌。

“武昌,是湖广乃至天下的中枢,虽然武昌城里现在空虚,但是听闻武昌有险情,江陵、夷陵的清虏肯定会奔驰救援,他们顺江而下,转眼就到。”刘体纯不反对邓名带着兵力去长江边上耀武扬威一番,但却反对认真地进攻武昌:“要想打下武昌,必须先打汉阳。等我们拿下汉阳,渡过长江,再炸塌武昌的城墙,那时上游的虏师早已得到警报,肯定已经赶来了。我军的水师恐怕不占优势,万一被堵在长江里没能返回汉水,大军十分危险;就算水师能够撤退回汉水,我们留在南岸的官兵也会陷入险境。”

当然夷陵、江陵一带的堡垒非常重要,但是再重要也无法和武昌相比。钟祥一战歼灭了大批武昌的精兵,虽然邓名把俘虏们放回去,但这些斗志全无的士兵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恢复战斗力。据刘体纯判断,在这种情况下,一旦看到明军出现在长江上,湖广总督很可能不顾一切地从上游抽调部队;如果明军猛攻汉阳,胡全才很可能让江陵等地的清军全师而下,与武昌清军东西夹击明军。对于清廷来说,即便夷陵等地丢失,只要武昌还在就还有江防,若是武昌没有了,那整个湖广的长江体系就瓦解了。

“若是夷陵、江陵等地的虏师和武昌、黄州等地的鞑子会师,再加上湖南的兵力,胡全才就能凑出六、七万大军,两、三万的披甲兵,水师的实力也很雄厚。我们虽然也有一万四千的甲兵,但大部分都是新兵,队伍没有训练好,胜算恐怕不大。”刘体纯掰着手指头,一条一条地分析两军的优劣:“兴山的李将军(李来亨)路途遥远,无法及时支援我们;我们的水陆都不占优势,又顿兵武昌坚城之下,所以还是不要打这一仗为好。”

刘体纯说胜算不大已经很客气了,用对方一半的兵力和劣势的水师去进攻武昌这样的坚城,完全是自取灭亡。这还是最好的情况,有可能胡全才抽调部分军队回来就能给明军很大威胁,还不至于让江防有失,

邓名耐心地听完了刘体纯的长篇大论,认为对方说得很有道理,只有一点他不明白:“谁说我要打武昌?”

刘体纯脸上的表情似乎是在说:“你就别瞒我啦”。

听说邓名释放武昌降兵回家以后,刘体纯觉得自己立刻洞悉了邓名的用心,认为邓名肯定是为了攻打武昌做准备。战俘们回去以后,钟祥清军惨败的消息会迅速传扬开来,让本来就空虚的武昌更加人心惶惶;其次,看到这些战俘生还,武昌其余部队的斗志也会受到影响,当明军兵临城下、破城在即的时候不会拼死抵抗;最后,邓名发给每个士兵一两银子,这种罕见的行为会在沿途流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明军大兵压境。

听了刘体纯的解释,邓名笑道:“事到如今我也不瞒刘将军,我只是想把他们放了,并没有进攻武昌的用意。”

刘体纯依旧不信:“若不是为了立刻攻打武昌,放了他们有什么益处?”

“没有益处就不能释放俘虏么?”邓名反问道。

刘体纯愣了一下,着急地说道:“提督是不是认为这些降兵能够长久地记住这份恩情?”

刘体纯告诉邓名,现在这些武昌兵固然是一盘散沙,但假以时日又会被清廷重新组织起来,到了下次打仗的时候,有军官带领,身处军阵之中,他们就算对邓名有再大的好感,也不会有临阵倒戈的机会。

钟祥惨败的消息只在最初一个月里有最大的震撼效果,再往后清军就会渐渐淡忘此事。释放俘虏只可以在短期内造成轰动的效应,但如果不趁着这机会进攻武昌,那实在是多此一举。

“原来如此。”邓名认真地思考着刘体纯的话:“刘将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