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又是一位伯爷
这位农业之父的形象却让所有人失望了。
田埂的一棵老柳树下,蹲着一名黑瘦年轻人,沉默的抽着旱烟。
瞧见恩师朱舜给他招手了,磕了磕烟袋锅子,站起身走了过去。
沉默寡言的走到朱舜身边。
东林党官员们失望过后,变成了很大的恼怒,他们要是败给了一名风流倜傥的京城大才子,心情还好一些,毕竟对方的才学足够学富五车。
败给一个比庄稼汉还像庄稼汉的黑瘦年轻人,算是怎么一档子事,分明就是在说东林党还不如这么个下贱小农夫。
不管满朝君子们怎样的以貌取人,怎么的恼怒宋士慧的下贱长相。
崇祯看着这个头戴斗笠腰间插着烟袋锅子的年轻人,越看越是喜欢,与那满朝虚伪的伪君子截然不同,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子务实。
现如今谁不知道宋家每年能赚取一百万两以上的银子,说上一句富可敌国也不为过。
可就是这么一个富可敌国家的长孙,为了大明,却像个庄稼汉一样在田间辛苦劳作,坚持了七年,从未说去享受纸醉金迷的快活日子。
崇祯实在是太喜欢了,喜欢到甚至觉的他要是自己的皇儿就好了,哎,可惜
嗯?
崇祯突然笑了,不是皇儿不打紧,还有别的方法变成自家人:“爱卿可曾婚配。”
朱舜的几个弟子早就到了婚配的年纪,这年忙于工业革命的各项研究,整天在实验室里待着没有一人成亲。
不过这个大弟子却有一个青梅竹马的羊角辫,是那名吊死在树上的边疆老卒孙女,但是按照崇祯这意思看来是要许配给宋士慧一个公主。
一个是孤苦伶仃的乡野丫头,一个是天下最尊贵的公主,是个人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
沉默寡言的宋士慧按理说应该默默接受崇祯的封赏,一跃成为大明的驸马爷,但他的回答却让工业派官员愣住了:“启禀皇上,草民已经有了婚约。”
有了婚约?朱舜平静的看了一眼弟子,他这个当师父的都不知道婚约,哪里来的有婚约。
难道是那名羊角辫丫头。
朱舜和那些工业派官员不一样,工业派官员愣住,是因为他们怎么也想不到宋士慧会为了一个乡野丫头,放弃天底下最尊贵的公主。
那可是多少达官显贵求都求不来的长公主,只要娶了长公主,以后就是皇上的自家人了。
朱舜对于七名弟子的脾性十分了解,尤其对这个很少见面的大弟子宋士慧,反而是最是了解了。
宋士慧能够做出这样的选择,朱舜并不感到奇怪,如果是因为大明的长公主放弃了羊角辫丫头,这才会让朱舜感到奇怪。
崇祯听到已经有了婚配,心里感到很是可惜,但也没办法总不能让宋士慧毁了婚约,贵为天子长女的长公主更不可能做个平妻了。
也不知道哪家权贵的女儿这么好命,能够嫁给如此务实的一个读书人,想来应该是一位书香门第出身的书香女子。
谷场内的东林党官员都看见了崇祯脸上的遗憾,心里嫉妒的同时,又开始骂娘了。
他们这些东林党人费尽心思让自家的长子娶了长公主,到现在了也没半点苗头。
朱舜的弟子宋士慧可倒好,皇上主动送上门了,居然给拒绝了。
有了婚约?
悔婚不就行了。
就算是王爷府的郡主也没公主尊贵,还是长公主,何况是一般的官宦人家小姐。
崇祯瞧见底下东林党官员的嫉妒表情,心里又是一阵好笑,面无表情的继续说道:“宋士慧立下这等千秋大功应当重赏。”
“王承恩拟制,工业伯教徒有方,诰封为工业侯。”
“宋家长孙宋士慧诰封为农业伯。”
工业侯?
农业伯?
东林党人听到朱舜的诰封,眼前一黑,差点没气昏过去,亩产千斤这件事真的赔大发了。
朱舜完成了北方五州府的支点布局不说,还成为了一位侯爷,他封为伯爷也不过才七年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就成为了一位工业侯,这还是戚继光于谦难封的大明吗。
一位东林党侍郎按照尚书的意思,不留痕迹的递给东林党官员们一个眼神,示意他们赶紧出来弹劾朱舜把这个工业侯的诰封压下去。
这可是一个简在尚书心的大好机会,还是东林党官员最为擅长的耍嘴皮子骂人。
东林党侍郎本以为东林党官员们会像炸开锅一样,群情激愤,争先恐后,全部站出来弹劾朱舜。
谁曾想,东林党官员们一个比一个老实,全部都是眼观鼻鼻观心,就差把脑袋缩进官服里了,一动不动的不敢说话。
不是满朝君子们不想立功,这样的大功说上一句十年难得一遇都不过分,但是他们不敢啊。
哪怕是弹劾内阁首辅,东林党官员们也敢舍得一身剐敢把首辅拉下马,但谁敢弹劾朱舜这个灾星。
金之俊、黄澍、三大晋商这些一个个鲜活的例子,谁敢当个出头鸟招惹朱舜,轻了破门落户,重了就是一个满门抄斩的下场。
眼前更是有两个活生生的例子,以老宰辅冯铨的冷血心肠从确定亩产千斤开始,应该就已经把郑员外当个棋子给抛弃。
没了老宰辅冯铨的撑腰,郑员外就成了东林党人泄愤的对象,包括那十几名同宗兄弟都会被东林党人折磨死。
至于总是喜欢和朱舜作对的魏郎中,能不能保住小命都是一码事,更不要说是官位了。
与魏郎中有着深仇大恨的方郎中,一定不会放过这个落井下石的好时机,把这个阻碍他成为一部侍郎的对手彻底整死。
弹劾农业伯宋士慧?
东林党人也没那个胆子,宋士慧的爷爷可是粥神,还是在民间香火极旺的一尊祖宗福神。
就连他们家里的一些家丁丫鬟也在偷偷祭拜粥神,东林党人可不想被粥神的信徒给打上门,放把火烧了他们的宅子。
不论东林党侍郎怎么暗示,满朝君子们全部都是闭口不言的成了缩头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