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科举之男装大佬 > 92.陆相来汴州

92.陆相来汴州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程平的小报告刚发出去, 更大的问题出现了——刘椿病重。有刘椿压着, 兄弟阋墙就是节度使府里的家务事, 但若刘椿一个不好……那可能整个汴州就要变天了。

整个汴州军政界的空气似乎都紧张起来, 州府的长史、司马、参军、录事等人过去还私下里讨论讨论刘家的伦理道德问题, 现在则都凝重着脸, 担心起刘都督的身体, 甚至有胆小的已经送家眷去外地“探亲”去了。

刺史谢亭、别驾程平刚从节度使府回来,两人在小花厅相对而坐, 聊的也是刘椿的病。

适才去探病, 程平受的震动不小。前些天刘都督还目光炯炯、jīng神健旺、酒宴上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呢, 这次再见,胖虽然还是胖,但面颊上的肉却都没有生机地塌了下去, 脸sè暗紫,双目无神, 一说话就喘气,又时常xiōng闷、前xiōng后背都疼。

程平怀疑这位封疆大吏恐怕心脏出了问题。

谢刺史和程平到时,刘椿疼痛刚过,一个美貌姬妾给刘椿揉着,三郎刘恭在旁喂药侍疾。

刘椿满头虚汗, 看见谢刺史和程平进来, 只点点头, 并没jīng力说什么。

若是在程平前世, 刘都督这病情经过手术等现代化医疗手段医治, 或许还得控制,但在这个年代……程平的心往下沉。

谢刺史那般端庄重规矩的人,此时却亲自拿帕子帮刘都督擦汗。

刘椿稍微缓过来一点,他长长地喘一口气:“若我有个长短,志泊看在我的面上,要多看顾他们兄弟一眼。”

刘恭听了这话已是红了眼眶。

“何至于就到那份儿上?都督多虑了。再说,从青州请的名医算着日子就快到了,定能药到病除的。”谢刺史道。

听说名医,刘椿到底点了点头。

谢刺史又宽慰几句,刘椿实在jīng神不济,不多时便睡了过去。谢刺史对刘恭点点头,便带着程平出来。程平临走拍拍刘恭的肩膀。他抠喽着眼,chún间露出胡子茬儿,这提醒着程平,其实刘恭其实已经不是少年了。

刘恭送谢刺史和程平出来,却并没说什么。

小花厅里,谢刺史轻轻地抿一口茶,“悦安怎么看近来都督府之事?”

这是谢刺史和程平第一次开诚布公地谈论宣武军节度使的事。

程平道:“刘都督春秋已高,又有心疾,于宣武军中事恐怕会越来越力不从心了。”程平与这位上司不熟,故而说话遵循官场露三含七原则。

谢刺史却直言道:“若刘都督捐馆,悦安以为谁可继任节度使一职?”

程平没想到一向含蓄端雅的谢刺史张嘴就是白刃战风格。

既然如此,程平也就没什么遮遮掩掩的必要了,“说来不过两个途径,或朝廷另外委派,或于宣武军中提拔。于前者,下官不敢妄自揣测圣意,于后者——”

谢刺史以为程平又要说句虚言混过去,心道这程别驾年纪不大,却着实圆滑,没一句落在实处的。

“下官以为,大郎应该可以吧。”程平却给出了实在答案。

大郎刘温估计是大多数人预计的继任人选,但谢刺史总觉得这位程别驾不是这大多数人里的一个。他笑着挑眉,“哦?愿闻其详。”

“一来大郎占着嫡长,人也周全;二来大郎早在军中管理各项事务,节度一州军务可不是能打仗就行,关键还是管理;三来,也没有旁人了啊,军中各属官资历不够,二郎避让其兄锋芒,三郎志不在此……”

谢刺史笑起来:“悦安说话真是条理明晰,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

程平笑着看他。

“然,某以为大郎看似jīng明,实则志大才疏,难当此大任。”谢刺史笑容淡下来。

呵,没想到谢刺史竟然与自己英雄所见略同!程平显出惊讶的表情,笑道:“莫非使君押二郎?”

“这‘押’字用得甚妙!”谢刺史笑道,“至于二郎……我们拭目以待吧。”

谢刺史深深地看程平一眼,走了出去。

程平望着他的背影,谢刺史此时跟自己说这个,肯定不是“品评人物癖”发作了……

要是只能在刘氏兄弟中猜,程平押的也是二郎刘良。一则他在军中势力比刘温大,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掌握武力的人,在硬扛的时候胜面比较大,想来也是因为这个缘故,才遭刘温忌惮;二则这实在是个让人看不透的人。

就说jiān·yín父妾这事吧。程平觉得,或许这事开始真的是刘温设计,但刘良有没有顺水推舟、以退为进,然后绝地反击扯出长兄陷害自己的事,还真不好说——程平不惮以最大的疑心病来揣测这样一个人物。但程平还是由衷地希望,让刘节度使生病这件事,不是他们的本心。

给节度使治病的那位神医还没到,汴州先迎来了治水的陆相。

江南治水形势一片大好,多个河段同时进行,所以整体进展很快,下游各渠道水域马上就要连通完毕,然后只再疏浚完通济渠,也便差不多完成了。再者,时候已经进入了农历四月,只再熬两个月,江南的新粮也就下来了,整个江南再次盘活。

从各方tiáo往江南的最后一批粮食已在路上,陆允明一方面视察即将开修的通济渠汴河段,一方面迎了这批粮食,分派出去。

谢亭带着程平等属官在码头迎接陆允明。

程平看着官船上下来的紫sè身影,帅依旧是帅的,好像有点黑了……

陆允明含笑拉住行礼的谢亭,“志泊无需多礼。”又对汴州州府属官们道,“诸位都请免礼。”目光扫过谢亭身后的程平,心下一笑,汴州水土养人,在这呆了几个月,倒似长了一点肉……

州府官员这边浩浩荡荡,陆允明身边属官却少——都撒在了江南各地,副手周望川老当益壮,自从上了堤,就没怎么离开。

如此,招待起来倒是好招待,先去州府衙门汇报工作走流程,然后去馆驿,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件事——一起去拜望刘都督。刘椿是宣武军都督,从二品,恰比陆允明高一级。

程平如今官位高了,能捞到一个不错的位置吃瓜看大佬演戏。

刘都督似比那日探病时好多了,面sè红润,jīng神也不错,穿着二品官袍,颇有威仪——程平还是头一回看他穿官袍呢。

大郎二郎在军中都有官职,也都正经着官服,给陆允明见礼。

整个场面和谐得很:刘都督称呼陆允明“诚之”,还回忆了一下与陆家老爷子的老交情;陆允明满面真诚地询问刘都督病情,并建议快马请圣人的御医过来瞧瞧……但程平很擅长透过表面看实质,陆相公与刘都督,不是一条道上跑的车啊。

陆相是陈相门生,陈党在对藩镇问题上,一直是鹰派,主张削弱地方势力,加qiáng朝廷集权,几次大的对藩镇用兵,都是陈党主张。这种情况下,节度使们怎么可能与陆允明有多么亲近?

陆允明是个有眼sè的,不难为这位硬撑着的老人,走完过场,很快就带着诸人告辞走了。

白天,人多眼杂,大家都在演;晚间,作为官方卧底,程平终于与这位上峰接上了头。

看着熟悉的笑脸,陆允明不自觉地就笑了,想想,时间过得真快,这个亭子里贼忒兮兮啃藕的少年,如今已是一州别驾。陆允明仔细看程平,当年的贼气和混不吝还有,只是因为有了阅历和城府,这“贼”便化成了官员的圆融,“混不吝”则更像士人的洒脱。

陆允明的目光在程平圆润的面部线条上停一下,呵,倒越发秀气了。

程平则把手里的纸包摊开,笑道:“座主也尝尝这汴州的栗子。”

两人想起第一次因为买栗子相遇的事,都笑了。

并没多少时间叙旧,程平简要地陈述了汴州当前的情况:重病的节度使;做事看似周全、但其实漏洞不少的刘温;让人摸不清底细的刘良;高深莫测、半个地头蛇的谢刺史……汴州军政就如顽童搭的积木城堡,粗粗看起来倒也像模像样,但不定碰上哪儿,就噼里啪啦都塌了。

“问题的症结就在节度使这个位子上。”陆允明轻叹一口气,多像多年前的皇位之争。

程平点头,可不是嘛。

“此间事,我会另具表上奏圣人。汴州若有急变……你跟着谢刺史,只管做分内事便好。”

程平略瞪眼睛,按常理推测,你跟谢刺史不是一个阵营的吧?

陆允明笑着皱眉,都五品官了,还做这副小儿郎样子,却到底还是提点她:“他是个有成算的,也知道圣人派你来做什么,你只按正经路数跟着他,便没有问题。”

要是陆相能在这主持就好了,程平不由得笑问:“座主计划在汴州逗留多久?”

“这两日粮到了,便要回江南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