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荔枝
“赵兄,好久不见。”
北平教育公署里面,一个人正坐在赵可桢的办公室里面。
“好久不见。”赵可桢冷冷的看了面前这人一眼。
此人年近四十,个子不高,脸如圆盘,还留着一道八字胡,看上去颇为滑稽可笑,但赵可桢看了他却笑不起来。
因为,此人就是“104”信中出卖自己的“李青山”!
“赵兄之胆略可非常人,刚刚有人刺杀,转眼间就回到教育公署办公,李某佩服之至。”眼前的李青山笑容可掬,八字胡一抖一抖的说道。
“何必惺惺作态!”赵可桢冷笑一声。
李青山摇了摇头,似乎对赵可桢的态度早有预料,他叹了口气道:
“十年前我认识你的时候,你还只是教育署的一个小小的干事,我们平辈论交,谈政论事,那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你竟然也是组织成员!”
“呵呵,十年前认识你的时候,我也不知道你的身份,还把你当成了最好的朋友,但是当我知道你身份的时候,你却已经成了可耻的叛徒!”赵可桢朝地上吐了一口痰。
“赵兄误会了,”李青山却毫不在意的笑了笑,“赵兄对我这种态度,看来是对我有不少的误解了。”
“误解?六年前北平市委牺牲的十多名同志可不会这么想。”赵可桢的眼睛里流露出深刻的恨意。
“你错了,”李青山的面容却严肃起来,“那十余名同志,不是我出卖的。”
“不是你?”赵可桢像听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一样,张开嘴哈哈笑了几声。
“真的不是我,”李青山坚定的摇了摇头,“如果是我的话,我今天何必又要救你?”
“救我?别以为我不知道,为复兴社指出我身份的人,也是你!”赵可桢怒极反笑。
“老赵啊,这可不像你,你一向都很冷静,怎么能如此失态呢?再说,我们都是从事地下工作的,就这样断言一个人的好与坏,为时过早了点吧?”李青山淡淡的说道。
“哦?这么说,还是我误会你了?”赵可桢冷笑了一声,不过情绪却平静了不少。
“是的,你误会我了,”李青山很肯定的点了点头,脸上却突然露出一丝诡秘的微笑,他顿了顿,看着赵可桢,开口吟诵道:
“山顶千门次第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赵可桢愣住了。
这首诗......
这首诗的前半阕出自杜牧的《出华清宫》,后半阕却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本来是两句完全不同的诗句,但却被李青山愣是放到了一起。
不过,赵可桢意外的却不是这个,他只是死死的盯住了李青山的眼睛,嘴里一字一顿的念出了下半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是啊,无人知是荔枝来,”李青山苦笑着摇了摇头,“你知道,为什么我的代号叫‘荔枝’吗?”
“为什么?”赵可桢机械的问出了三个字。
“因为荔枝的外皮是红的,果肉却是白的,但吃掉果肉以后,里面的核,又是红的。”李青山微笑道。
“荔枝......”赵可桢喃喃自语,嘴里不停的重复着这两个字,似乎在品位着其中的含义,过了良久良久,他才抬起头来,低声问道:
“你是假投降?”
“不错,”李青山点了点头,“当时北平市委出了内奸,我是第一个被抓的,就在我接受审讯的时候,突然接到了从外面传来的一张神秘纸条,上级指示我:迅速叛变,假意投降,伺机打入到敌人内部。”
“用那十余名同志的性命作为代价吗?”赵可桢幽幽的问。
“不,”李青山摇了摇头,“当时和我一同被抓的,还有天津交通站的机要秘书,其余十几名同志的信息,他也是完全掌握的。并且,他已经叛变了,并且已经交代出了好几名同志的下落。”
“所以,你就用已经失效的供词,取得了敌人的信任?”赵可桢问道。
“不错,”李青山点了点头,“我的地位比叛徒高,我的供词自然更加受到重视,所以敌人很快相信了我的供词,而我则开始挤牙膏一样的交待,为大家争取时间,直到那名叛徒死于一次意外。”
“意外?”赵可桢一愣。
“具体的情况,你懂的,”李青山笑了笑,“从此以后,我就成为了天津24旅政训处主任,负责军队的情报工作,今天救你的人,也是我的手下。”
“原来如此,”赵可桢点了点头,“那你这次指认我的目的是什么?”
“很简单,营救在天津被捕的同志,”李青山顿了顿,继续说道:
“我虽然打入了敌营,可敌人对我依然有所防范,尤其是那个叛徒的神秘死亡,让他们对我不能不有所提防,但这次,我指出了你的身份,成功获得了复兴社特务处天津站站长陈恭树的信任,他授权我对被捕的同志进行甄别,其中至少有六位同志在我的手里得到了释放。”
“好,我明白了,还有,既然你是我的上线,那我想问,打入日本人内部的命令,是不是也是你安排的。”赵可桢问道。
“不错,”李青山点了点头,“这次复兴社特务处对你的刺杀,其实也为你打入日本人内部提供了机会,这个机会可以说千载难逢,所以当时我经过再三考虑,才决定向特务处指出你的身份,不过这也给你带来了危险,我希望你能理解。”
赵可桢沉默了,过了好久,他才开口道:“如果能用我一个人的性命营救那么多同志的性命,那我甘之如饴。”
“不,你不会死,”李青山的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你的身份特殊,复兴社短时间内不敢动你,这就给了我营救你的机会。”
赵可桢点了点头,他看着眼前的老友兼上线,终于伸出了手。
李青山同样与他伸手相握,然后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推了过去,开口道:
“我现在的身份是东北军驻天津24旅的政训处主任,这里有一个信封,里面有和我联系的方法。
另外,北平特务处里那位“104”号同志,你要对他多加注意,他加入我党的时间很短,并且他潜伏进特务处也是一个意外,事前也没有经过周密的训练,你要时刻注意他的思想动态。
特务处那个大染缸,呆的久了以后,难免会出现一些思想和作风上的问题,一旦察觉不及时,难免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损失,这在我们以前的工作中是有过教训的。”
“好,我会注意。”赵可桢点了点头。
“好了,我走了,我估计日本人很快就会来找你,你自己随机应变,保护好自己。”李青山站了起来。
“好,再见。”赵可桢也站了起来。
两人握了一下手,李青山迅速消失在了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