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第一百四十二章
此为防盗章 第九章
王希音正院一行十分顺利, 不仅叫上雪芽带了淳哥儿,还另有两个婆子提着给二房孩子的见面礼在后面跟着。
可见刘氏气归气, 到正事上也不会含糊。兄弟阋墙的是持家大忌, 即便是到了内里撕破脸的地步,明面上也要让大家看到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的影子。
“三小姐、四少爷快请!”二房的大丫鬟得了回话,殷勤地引路:“我们奶奶正念着您呢, 可巧您就来了。”她不待守在门边的小丫鬟打帘, 亲手扶过门帘:“大小姐和二小姐这些年也想您想得紧。”
一个丫鬟,话倒是比谁都多。王希音微笑抬眼,漠视了丫鬟光洁的面颊和眉梢间的谄媚:“多谢姐姐引路。”一抬下颔, 让夏樱塞了个小红包堵嘴。
丫鬟面色微僵, 口道:“奴婢应当做的。”快步下去茶水间了。
“静姐儿, 真是想死伯娘了!”到了小院的正屋,王希音还没站稳就被抱了个满怀, 顿时香粉气扑鼻而来:“这是淳哥儿吧,转眼儿都这么大了, 好孩子,瞧这小脸跟你爹爹真像。”二奶奶拉着淳哥儿上下打量:“可是不认得伯娘?当年你二伯离京的时候,你还没出生呢!”
王希音见淳哥儿说不上话, 连忙拉了拉他衣袖:“二伯母,希音给您请安了!”听到姐姐说话, 淳哥儿也跟着行礼。
“都是好孩子, 咱们一家人不行这一套。”二奶奶拉了姐弟二人道。
“是, 希音知道伯父和伯娘最疼我们了。”王希音笑嘻嘻地道,又指了雪芽:“方才在正堂,祖母说只顾着让您和二伯父回来休息,却忘了问您这边可还有甚么缺的,特指使了雪芽姐姐给您看看。”
“元娘、二娘还站着做甚么,快过来。”二奶奶招呼一直立在一旁的两姐妹:“瞧瞧你们三妹,当年点大的小人儿现在都能帮你祖母理事了,你们这当姐姐的可不如她。”
“大姐姐、二姐姐好。”王希音甜甜地行礼:“伯娘快别夸我了,也就是在府里面跑跑腿,哪算得上理事。倒是姐姐们这些年在外面一定见识了不少事,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好姐姐们可要跟希音多说说呢。”
二八华年的王元娘听了就掩嘴直笑,她声音有些尖,一腔官话板得过正:“多年未见,三妹妹嘴儿真是甜得很,怕是祖母没少赏你糖吃。”她目光一斜,看见淳哥儿:“四弟恐怕认不得我罢?”
淳哥儿方才也跟着王希音叫过大姐姐,尤其是元娘和二娘差了三岁,不说姿态身形,个头都差了不少,他自然知道这是二房长女:“祖母和阿娘也跟我说过大姐姐的,淳哥儿自然认得。嗯……据说大姐姐字写得很好?”
“那我呢?”还不等王元娘一脸得意地回话,她身侧的二娘忍不住道:“祖母和五婶有跟你提过我吗?”
“都说过的,阿娘说二姐姐的绣工特别好,常让我阿姐向你学习呢。”淳哥儿憨笑着抓抓鬓角,也不知是害羞还是怎么,话没说完耳朵根就红透了。
王二娘嘻嘻笑起来,她跟王希音只差两岁,幼时常在一起玩耍,也算熟悉:“你也学女红勒?”话尾带了点地方味儿。
王元娘连忙咳嗽一声,二娘立刻涨红了脸把嘴闭上。
“学了些日子,还有好些不会呢,总说二姐姐绣花最好看,可要好好教我。”知道淳哥儿能背出她教的话已经不容易,再让他说谎恐怕会露馅,王希音暗自庆幸王二娘把话题抛给了她,对两姐妹的眉眼官司并没有放在心上。
“你们姐妹以后有的是机会一起呢,都别站着了,坐下说。”二奶奶笑吟吟道。
王希音看了一圈,诧异地问:“二伯娘,怎么不见二伯父和大哥三哥?”
有丫鬟过来奉茶,人影遮挡倒是没看清二奶奶神色,只听她说:“这一回来,你三哥就缠着你二伯父要再看看京城跟他走时有什么变化,瞧,刚放好箱笼就出去了,约摸着再有一会儿也回来了。”她举了茶盏:“这是凤冈的茶,你尝尝合不合口味?”
王希音也不过是在二房略坐了坐,见二伯母端了茶,想着这会儿是见不到二伯父和两位堂哥了。念着马上到下朝时辰,她就告辞带着淳哥儿出来,同行的除了拿二房回礼的婆子还有个二房大丫鬟,叫金铃的,带了一盒子贵州茶饼给五房送去。
“回来了?”王希音回五房院落时,五爷也在,他跟五奶奶一站一坐,不像刚才在谈话似的,瞧见王希音进来,五奶奶从手中活计上抬了头问道。
“父亲、母亲。”王希音问了礼把二房的回礼说了,就跟着淳哥儿在旁站着,一时倒不知道该说些甚么。对五爷这个父亲,她也不是不敬爱,只是八年间五爷就在书房起居,又极少过问家里的事,两边都有些生疏。
王敬也意识到了,他假意咳嗽一声,道:“静姐儿去见你二伯母没说什么失礼的话罢?”
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开场白,此言一出,不说王希音,便是五奶奶也皱了眉头。
“我听说贵州风土跟京城迥异,想着向大姐姐和二姐姐请教,也不知道她们有没有嫌我事多。”王希音斟酌着有些小忐忑地说。
由于是幼子,家里宠爱得紧,王敬少时也常与人问山寻川,倒没有那一肚子的迂腐,听了这话满是赞同地点头:“云贵风俗与北方差异较大,尤其是那边苗人群居,很是有些稀奇的物事。”说着,他脸上也流露出向往的神色:“你有时间要多向你大姐姐、二姐姐请教,一家人合该亲近些,知道了吗?”
“是,父亲。”王希音盯着裙裾道。
得了回应,王敬便不再说她,而是叫了淳哥儿到跟前问他课程。到底是苦读出身,淳哥儿的底子只消两三个问题就让王敬探了出来。他忍不住皱起眉头,这儿子学问还算扎实,只是这股子板正的劲头却不知随了谁,王敬自己曾是个招猫逗狗的主儿,哪里想过亲生儿子会是个小学究。
这边父子两个说学问,五奶奶也放下针线将王希音拉去东厢房说话。
“……二伯父带着大哥三哥出去了,不曾见到。娘,这样会不会不太好?”王希音把之前的情形复述一遍,问道。
五奶奶也没想到洗尘宴还没吃,王二爷就敢带着儿子出门,看样子这趟回来王二爷心里恐怕还有别的想头,且还跟国公夫人的心思相左。
她无意搀和婆母与庶子间的事情,尤其五爷不是长子,她也不是宗妇,把小家守住就比甚么也稳妥。只是想到刚才五爷提到二房的话,看样子他还极看重与二爷的兄弟情谊的。
“你二伯父事忙,一时见不到也不是什么大事,既然见了你二伯母,想必你二伯父回来也会知道你的孝心。”五奶奶安慰女儿:“一会儿你祖父回来就要开宴了,你父亲刚到家还有些箱笼要我盯着收拾,静儿替娘去趟大厨房罢,看看灶房婆子们都准备得怎么样了。”
王希音点点头,出门时看见正院淳哥儿鹌鹑似的站在父亲面前,而王敬却是一脸不耐地与他说着话。她目光停顿一下就错开了。父亲和淳哥儿性子截然不同倒不是没原因的,虽然淳哥儿也是幼子,但他是在国公府气氛低沉的环境下出生长大的,又跟在对子孙严格要求的平阳公身后教养,耳濡目染下小小年纪就失去了少年人的活泼。
对此,王希音也很发愁。可她只是姐姐,自己还出不得二门,又如何能带弟弟去散心,也就二哥偶尔来请安时会带他们姐弟在京城玩一圈。要是父亲看出淳哥儿不对,能多带他出去走走也好,毕竟这些年他对淳哥儿也确实少了几分教导。
***
“刘家姐姐!”厨房那边,刚从五房院子出来的大丫鬟金铃不知怎么绕了去,正在门口招呼谁。那声响并不大,却惹得厨房里大大小小的丫头都瞄了一眼。
正在灶台检查几盘凉菜的媳妇子闻言抬了头,见了来人先没应,而是沉声对小丫头们训了一句:“好好干活,别四处张望。”方袖手出来:“金铃姑娘,怎么有空到我这儿来了?”
金铃讪笑着就塞了个秀囊过去:“好姐姐,几年不见还是这般年轻,到底还是府里的水土养人。”
管灶台的媳妇娘家姓刘,当年曾在二房服侍过,就在二房离京的前些日子不知得罪了哪个,被遣到了二门边上。一别八年,金铃也没想到她竟然成了灶台的管事。
“这都多少年了,还叫我甚么姐姐,”媳妇子倒是张开手握住了那个精致的秀囊,大剌剌地拎在眼前看,嘴里还说着:“我男人在前院做事,你跟着他们叫我陆井家的罢。”看到金铃僵住的嘴角,陆井家的嘲讽地将秀囊丢回去:“在灶台沾的满手油,姑娘有什么事先说了吧,免得一会儿落满身油烟味儿。”
陆家算是平阳公府里比较大的一房家生子,主子身边的人大多出身陆家,而那叫陆井的更是这陆家的嫡支长子,国公府下人都传他是预定了的第二任大管家。
王三太太看着母亲不语的样子也是心里一酸,母亲最看重他们姐弟三人,就像今天只为了静姐儿的事便舍了脸跟年龄差出一个辈分的固原长公主赔笑。她走过去,如姑娘时期一般给母亲揉肩:“是女儿不孝,让您担心了。”她婚后不幸福,虽然已经极力掩饰但还是会被关心她的亲人探知一二。当初弟弟走的时候也曾经到访过平阳公府,弟弟也说过他在京城难有建树,倒不如去西北博一番事业,这也是为了让她这个长姐能在婆家在娘家都抬得起头做人。
“这有什么,儿女啊都是债,我再老也要好好还。”朱氏笑眯眯地说。
王三太太扑哧一声也跟着笑了出来,亲昵地搂了母亲的脖子,这动作自她及笄以来就很少做了:“娘您当初给我生个兄长多好,再有个英俊的小侄子,保管我嫂子多嫌弃,我也要把静姐儿塞给您。”
“胡说。”朱氏轻轻拍了下女儿缠在自己脖子上的胳膊:“这也是你能编排的?都有儿有女了还没大没小。”
“再大也是娘的女儿啊。”王三太太难掩孺慕之情。
朱氏拍拍女儿的手背,忽而道:“你上次说的嬷嬷的事,我替你打问了。”她挪开身子,让王三太太坐回去,才说:“先祥太妃身边是有个姓陈的女官,是先皇归天前几年大选进去的,祖籍在江南也就是一般富户,当时没有选入妃嫔,做了女官伺候先祥太妃。家世倒也清白,只是如何跟你婆婆有了交情,我这边就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