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女主称帝纪实 > 142.水患

142.水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明朝 (中国历史朝代)编辑

明朝(1368[1] -1644年[2]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共传十六帝,享国276年。[3-4]

元末民不聊生, 爆发红巾起义,朱元璋加入郭子兴队伍。[5] 1364年朱元璋称吴王, 建立西吴。[6] 1368年朱元璋称帝, 国号为大明[7] , 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 定都于应天府[8] ;1420年朱棣迁都至顺天府[9] , 以应天府为陪都。[10-11] 明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等治世[12] ,政治清明、国力强盛。[4] 中期经土木之变由盛转衰,后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晚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13-15] 导致国力衰退,爆发明末农民起义。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 崇祯帝自缢殉国, 明朝覆灭。明朝宗室在江南建立南明,随后清朝趁乱入关, 击败大顺、大西、南明弘光、隆武、绍武等诸政权;1662年永历帝被杀, 南明覆灭。1683年清军攻占台湾,奉明正朔的明郑覆灭。[16]

明代疆域囊括汉地[17] ,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18] ,后缩为辽河流域;北达戈壁沙漠一带, 后撤至明长城;西北至新疆哈密, 后退守嘉峪关;西南临孟加拉湾[19] , 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20] ,还曾收复安南[21] ,明代极盛国土面积约达一千万平方公里。[22-27]

明代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据《明实录》所载人口峰值为7185万[28] ,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实际逾亿[29] ,也有学者指出晚明人口接近两亿[30-31] 。

明朝是继汉唐之后的黄金时期。[32] 明代,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33-35] 清朝官方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36] 、“远迈汉唐”[37] 。

中文名称明朝 英文名称 ming dynasty(empire of the great ming)、ta ming 简  称明、朙、大明、明国所属洲亚洲首  都顺天府(北京)、应天府(南京)主要城市承天府、奉天府、天兴府、凤阳府、苏州府、杭州府、松江府等官方语言南京官话 货  币通宝、宝钞政治体制君主制国家领袖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祐樘等人口数量近两亿(十七世纪初)[30] 主要民族汉族主要宗教道教、佛教 国土面积 997万平方公里(永乐年间)[23] gdp总计 960亿美元(1600年)[38] 人均gdp 600美元[39] 行政机构内阁、六部、布政司、都司选官制度科举制(八股取士)监察机构厂卫、都察院、六科、按察使司军事制度卫所制、明朝军事、明朝水师地方行政参见明朝行政区划科技水平参见明朝科技、明朝火器文化思想参见明朝文化、明朝服饰对外交往明朝外交、郑和下西洋、隆庆开关

目录

1 国号

2 历史

大明开国

治世与削藩

永宣盛世

明中期朝政

改革与中兴

日落西山

南明与明郑

3 疆域

领土范围

行政区划

4 政治

内阁

六部

监察机构

六科

五寺

厂卫机构

其它机构

法律

5 军事

6 经济

农业

工商业

城市化

人口

7 文化

思想

文学

戏曲

书法

诗文

绘画

8 科技

天文、气象

数学、物理

医学

农学

地理

化学、冶炼及化工

全面发展科学的设想

9 民族

10 外交

朝贡体系

下西洋与通西域

海禁与抗倭

万历援朝战争

中西交流

11 社会

12 帝王世系

国号编辑

朱元璋初定天下,建国号意在大中,[40] 既而祈天,乃得大明,[41] 表示承袭自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大小明王”之号,又称皇明,[42-43] 史称明朝、明代,清朝时称之为前明。[3]

大明国号来源有多种说法,一般认为与宗教有关,吴晗等人认为,大明国号的源头是明教,此说后来被金庸等作家采用,而胡阿祥等认为此国号出自白莲教,而源头则是佛教。朱元璋手下有一部分明教徒,用“明”作国号以示正统地位,也同时应和明教中的“明王出世”预言。[44] 其次,以明喻火,根据五德终始说,表示明朝取代元朝是以火克金。[8] [46] 又因皇室姓朱,称朱明。1644年北京陷落后,南方各地先后拥立明朝宗室建立朝廷,沿用大明国号,别称南明或后明,清人称之为伪明,奉大明正朔的郑芝龙在东南沿海建立了明郑势力,后其子郑成功及其孙郑经在台湾建立的政权又称为明郑时期。[3]

历史编辑

参见:明朝历史

大明开国

参见:元末农民起义、明朝统一战争、西吴

元朝末年蒙古统治者残暴,人民受到空前压迫。1351年,元廷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治河”和“变钞”导致红巾军起义爆发。[47-48]

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明□□高皇帝朱元璋。

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明□□高皇帝朱元璋。

1351年5月,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红巾军起义爆发。次年,郭子兴响应,聚众起义,攻占濠州[50] 。平民出身的朱元璋受汤和邀请投奔郭子兴,屡立战功,备受郭子兴器重和信任,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5] 不久,朱元璋离开濠州,发展自己的势力。1355年,刘福通立韩林儿为帝,国号宋,年号龙凤,称小明王,以亳州为都城。郭子兴病故后朱元璋统率郭部,小明王任其为左副元帅。[51-52]

1356年,朱元璋占领集庆路,改名为应天府,并攻下周围战略要地,获取一块立足之地。朱元璋采纳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53] 1360年,鄱阳湖水战使陈友谅势力遭到巨大打击。1361年,小明王封朱元璋为吴国公。1363年,陈友谅败亡。[54] 1364年,朱元璋称王,史称“西吴”[6] ,与占平江府的东吴王张士诚相区别。[55-56] 1366年小明王、刘福通被廖永忠沉于瓜步[57] 江中溺死。[58]

1367年,攻下平江,张士诚自尽,后又灭浙江的方国珍[59]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41] 年号洪武,朱元璋称帝。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60] 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61] ,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62] 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63]

治世与削藩

参见:洪武之治、建文改制、靖难之役

清朝康熙皇帝评价朱元璋“治隆唐宋”。

清朝康熙皇帝评价朱元璋“治隆唐宋”。

朱元璋即位后采取轻徭薄赋,恢复社会生产,确立里甲制,[65-66] 配合赋役黄册户籍登记簿册和鱼鳞图册的施行,[66-67] 落实赋税劳役的征收及地方治安的维持。整顿吏治,惩治贪官污吏,促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洪武之治。同时朱元璋多次派军北伐蒙古,取得多次胜利,最终在捕鱼儿海之役平定北元,消除外患。

朱元璋平定天下后,大封功臣,[68] 也对功臣有所猜忌,恐其居功枉法,图谋不轨。而有的功臣也越过礼法,为非作歹。[69-71] 朱元璋借此兴胡惟庸案和蓝玉案,清理权贵和不法功勋。[66] 1380年朱元璋以擅权枉法之罪名杀胡惟庸,[72] 又杀御史大夫陈宁、御史中丞涂节等人。1390年有人告发李善长与胡惟庸关系密切,李善长因此被赐死,家属七十余人坐死,总计株连者达三万余人,史称胡惟庸案。[66] 此后,朱元璋又借大将军蓝玉张狂跋扈之名大加诛杀,[71] 连坐被族诛的有一万五千余人。[73] 加上空印案与郭桓案合称明初四大案。朱元璋通过打击功臣、设立锦衣卫加强特务监视等一系列手段来加强皇权。

1398年朱元璋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宗。明惠宗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74] 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75-77] 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欲铲除朱棣,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后率军南下,攻占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后明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即位,改元永乐。[78]

永宣盛世

参见:永乐盛世、仁宣之治

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

1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