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古代生活 > 115.第 115 章

115.第 115 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此为防盗章  洗漱房出来不远有个灶台, 是东边卧室的灶台, 灶台是直接对着卧室的炕烧的, 如果这里不开火,灶台的旁边还有个口,是火炕口,平时都是用青砖堵着,这边灶台不做饭,可以用这里烧火炕, 往里添些柴火,一会就能热很方便。灶台右面就是一排长长的架子, 林亦用它放一些食材, 然后是面案, 面案旁就是对着林亦房间火炕的灶台了, 厨房的最西面, 林亦用来放一些干柴。

林亦用清水把芥菜头洗好, 放到坛子了,撒上一层盐后用木棍搅拌, 把坛子挨着北面墙放好, 腌制芥菜头, 要每天都要放点盐搅拌, 一直到腌制出味道,做这个是为了过冬时吃的, 那时候根本没什么菜, 用它做点老虎菜也挺好的。林亦把黄瓜洗好, 放盆子里撒盐,把黄瓜水分杀出来后,把水倒掉,反复洗了两遍,拿了块青石压在黄瓜上边,放在一旁剩下的明天再弄。

林亦现在都是在晚上读书,现在白天要忙的事情太多,也就晚上有时间读书,主要还是背四书五经和看些经义注解,等到了冬天就好了,没事了就要努力读书了,要不然天天这么忙,他是不可能考上秀才的,读书这东西啊不进则退,几天要是不碰书本,就感觉生疏了,时间长了以前记下的东西也会忘记的。然后就又要从新看,所以林亦现在每天不管多累都会坚持读写一个时辰。

下午林亦吃完饭休息会等不太热了,走到香瓜地这里,蹲下把那些长的大,完全熟了的香瓜摘下来,放到拿来的大竹筐里,现在是西瓜和香瓜的成熟季,林亦种的西瓜和香瓜多,自己和林秀才也吃不了,每年都会给师父家送去些。

今天下午把这些先成熟好的摘下来,明天先起早进山,看看陷阱里有没有猎物,现在每天基本上都能在陷阱里发现猎物,所以必须坚持天天去。

等冬天就不用天天去了,那时候冷,猎物冻死了也不会坏,在说冬天林亦也不想总进山太危险了,冬天天冷雪厚,那些饿极了的野兽也不从深山里跑出来,要是遇到就危险了,所以现在他要多准备些过冬的食物,冬天寒冷他根本就不想出门。

现在这天可不行,放上两天不管可能就坏了,那多可惜啊。他把拿回来的猎物都做能风干腊肉了,这样储存时间长,到冬天就能吃到很多肉了!等从山上回来就赶牛车进城,这样能在中午时分到师父家,正好赶上中饭呵呵。

边想着边把香瓜摘完一筐了,又到西瓜那里,摘了十个大西瓜,先把香瓜放在牛车架上,又拿了几个箩筐,把西瓜搬过来放在车架上的箩筐里,用一张草席盖上。

在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林亦酿了桃花酒和梨花酒,现在七月末了,正好酒酿好了,这是林亦今年想到的能出钱的地方,想起酿酒的事还是看了一篇杂记,里面描述在京城喝到桃花酒,评价此酒本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尝,这话看着挺夸张的,但是桃花酒确实有美容养颜的功效。

后来林亦去镇里和县城打听了,竟然没有卖的,听掌柜的说那酒金贵都是南边和京城的贵人喝的,咱们这里没有这酒,当时他听了这个激动啊,这个要是做成了,那就是独一份啊,肯定赚钱啊啊啊。

回来后他就开始研究,酿花酒和果酒,林亦在现代时都做过,这也算是他的兴趣吧,但是在这里竟然没有醪糟就是酒酿!因为这里不产糯米,后来还是林亦找了师父,让他跟熟悉的行商带货时在南方给带回来了300斤糯米,才算把酒给酿上。

酒当时买的是15文钱一斤的烈酒,这里的酒都是粮食酿造的比较贵,十五文钱的烈酒是最便宜的,做花酒还是果酒最好都是选用清酒比较好,这样酿造出来清香,酒也掩盖不住花的香气,非常好闻,喝起来含在口里也有花香围绕,对于现在的文人来说是大雅的一件事,所以这种酒据说在京城和南边卖的都不便宜啊!

但是这里没有清酒啊,酒不怎么烈的,人家都是成名已久的名酒了,比如女儿红,竹叶青啊,好贵的!所以林亦就在烈酒里兑了好多水。。。

现在要把酿好的酒开封了,但愿别出什么问题,要不他这十多两银子就要打水漂了!

林亦家的地窖入口在后院靠西边的一排石头房里的,地窖当时为了储存东西,就把石头房底下全挖空了,也就是说他们家这排石头房地下一层地上一层,地窖里为了防潮,不但做了防潮保护膜,四面还都铺设了青石砖,这样防潮效果就更好了。

林亦走到放酒坛的地方,他当时也没敢多弄,一是第一次弄怕弄砸了,二也是资金不充足!一共才买了600斤烈酒,花了九两银子,糯米是二十文一斤买的,一共300斤,花了六两银子,还有别的花了3两,所以酿酒一共的成本是十八两银子,林亦一共酿了十五坛子酒,每坛装一百斤,一共是一千五百斤酒,其中七坛梨花酒,八坛桃花酒。

因为四月份就这两样花是开的,林亦就酿造了这两样酒。

当然山里的花还有很多,但是他不确定那些花的功效,所以就不费事了,林亦小心翼翼的抱起一坛桃花酒,拿出去放在了堂屋里,又回来拿了一坛梨花酒放在堂屋里,把酒具放好,把酒开封,顿时迎面扑来股阵阵的桃花和酒混合的香气,酒中有花香,花香中有好似伴着酒香。

林亦一闻这味道就知道这酒是酿成了,而且比他在现代的时候酿造的气味浓多了,林亦拿起个酒盏盛了酒尝了尝,怪不得会有人间难得几回尝的诗句来形容这酒呢,嘴里萦绕着酒和花的香气,好似混合了又好似分开了,让人回味,嗯,不得不说这样的酒在现代是酿不出来的。

林亦以前酿的酒跟这差远了,只是有点香气而已,没有这么香浓纯正的香气也没有这么的让人回味。只能说是这里的原材料都是天然的没有被化学品侵蚀过,真好。。。

当然还有他,想到这里林亦摇头笑了笑,村里对感激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时不时给他送些山货,或者去他家,问他有啥活计要帮他做,所以他家现在还有些人气了。

林亦大概算了下,开春时每棵枸杞树收获干果八两的话,按一亩地两百棵树算,那就是160斤,头次挂果质量肯定不行按照200文每斤算是32000文,每家一亩地收入都在32两银子左右。

所以现在新安村,已经不是以前的样子了,今年夏天村里大多数人家,都盖起了青砖瓦房,现在走在村子里,时不时都能闻到炖肉的香味,孩子们和大人的衣服,也都不是满身补丁的那种衣服了。

现在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不像以前苦着张脸了,这样很好,不是吗。

里正今年用那十亩枸杞树卖的钱,修缮了祠堂,还把村里的路修了,在祠堂空地附近,盖了座私塾,打算在秋收后,请个秀才回来,好教村里的孩子们读书。

现在那座宅子住着,这两年带回来的手艺师父,林亦让他们做些成品,当教学模型,也让他们想一套教学方案,到时候大家一起商讨下可行性。

也让他们绘制教科书,由浅入深的模式创作,这两年大家努力还是有成果的,最少教学用的书,整理的差不多了。

而且他们可能也是无聊,毕竟这两年也没什么事做,就制作了很多教学模型,有些东西你都没想到,他们都弄出来了,而且各个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这样的人物放在现代,都是宝贝级人物了,可是他们在这里唉,想起他们的经历不由一阵唏嘘。

烨朝阶级划分:分为士民,农民,工民,商民 ,贱民,士民就是通指已经考取了功名的人,林亦现在还不算,考上秀才后就能进入士民了。

农民泛指本分种地的良民,工民就是手艺人,这样的人都被列入工匠之列。

商民就是指经商的,只要规模到了朝廷限制的标准,就会被定为商籍成为商民。

烨朝对于商民在科举考试上有诸多限制,比如院试时考卷同样评分,则是会优先录取士民或者农民,报考院试的商籍考生,要找到癝生保结,还要同是商籍的五个童生之间互保,而士民和农民就不用保结和互保,只要你取得童生资格就可参加院试。

贱民就是那些犯下重罪被贬入贱籍或卖身为奴的人统称贱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