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帝太后(美食) > 52.052.麻香冷豆腐

52.052.麻香冷豆腐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在后世的宣纸之乡,有一个叫“宣纸文化园”的地方,虽然去过的很多人表示十分坑爹——地方小、票价贵,还不是景点。

但现在芈婧想想,那可真是个好地方,不但有导游讲解,带着游客近距离观察宣纸的制作过程,还能让游客亲自上阵自己做宣纸,最后再把自己做的宣纸买回家。

如果不差钱的话,花个几十块就可以体验一下,还是非常有纪念意义的。

芈婧当时去旅游的时候,就曾经花了个全程的钱,每一步都亲自体验了一下。

现在芈婧要做的,就是尽量将当时导游说的话,和自己亲自做宣纸时的要点回忆出来,记录成册,然后明天交给那些墨家弟子。

“婧儿,你今天晚上真得不需要寡人陪你吗?”嬴驷坐在芈婧身后,看着拿着毛笔,苦大仇深状在竹简上写字,时不时还涂涂改改的芈婧,一脸关切的说道。

芈婧回过头,看了一眼嬴驷,然后用眼神示意了一下月女。

月女退下,不多一会儿就提着食盒走了进来。

“美人糕已经蒸熟了,你可以走了吧?”芈婧不耐烦的挥了挥手,一副赶苍蝇的样子说道。

嬴驷接过月女手中的食盒,急不可耐的将食盒打开,只见里头的小碟子上放着八只香气四溢、小巧玲珑、洁白如雪,上有红绿丝点缀其中的小包子。

“不错不错!”嬴驷称赞了一句,抓住一只小包子一口塞进自己嘴里。

因为是夜宵,芈婧特意将包子包得很小,一口一个,就算小孩子吃,也顶多就是两口就吃完了。

不过包子虽然小,味道却一点都不差,入口香甜,还有一种水果的清香。

“味道真不错!寡人带去对面给静女尝尝,就不在这里打扰你了,婧儿宝宝你慢慢写,晚上要作噩梦害怕,尽管让人来找寡人。”嬴驷拍拍芈婧的肩膀,笑着开口说道。

芈婧看了嬴驷一眼,终究还是没好意思揭穿对方的谎言——八个小包子,大约还不够塞嬴驷那条超级大牙缝,静女能闻下包子味就差不多了。

搞定嬴驷,芈婧花了一夜上的功夫,终于写出了一份像样的宣纸制作工艺,然后……

“回禀夫人,我等都不识楚国文字。”临头的墨家弟子如是说道。

芈婧感觉自己收到了会心一记。

用电脑两小时可以完成的东西,她顶着大瞌睡,认认真真的写了一晚上,浪费的竹筒要是拿来当柴烧,都能煮熟一顿饭了。

“那我就跟你们说说吧,你们记一下,然后这个……你们回去找个楚国人自己翻译一下吧。”

芈婧揉了揉太阳穴,开始跟墨家弟子讨论纸的做法。

造纸的方法以及其工作原因,其实两千多年来并没有太大改变,无非是先将植物放在水里泡煮,再用刀剁脚踩,使其纤维变细;接着再加入辅料,使其变成纸浆;最后就是用竹帘将纸浆捞抄出来,放在阳光下晒干,变成了一张一张的纸。

战国时代也是如此造纸,只是在很多细节方便不同。

比如说原料,这个时代用的是大麻造纸;而芈婧清楚的记得,宣纸是用稻草浆混合着檀树皮浆而成的。

可以说,一张纸未来的柔硬、韧度、用途,基本上取决于原料原浆。

卫生纸的原料原浆是什么,芈婧还真不知道,不过没关系,拿宣纸擦屁屁一样是可以的。

和墨家弟子深入交谈一番之后,芈婧就暂时放下这件事,开始准备十日之后国宴的事。

她带着自己宫里的大厨以及负责切菜、洗菜这些人,开始每天在厨房里组织厨师们洗菜、切菜、调味和装盘。

其实真正的厨房并非像很多人想的那样,厨师一个人包揽洗菜、切菜、调味之类的活;真正的厨房里,每一个人做的事都有严格规定的,比如洗茄子的只管洗茄子、切蒜的只管切蒜。

宋朝有一个故事,宋朝权相蔡京特别爱吃蟹黄小笼包,然后他家有一个在厨房干了十年的厨娘离府嫁人,厨娘的相公问厨娘“会不会做蔡相公爱吃的蟹黄小笼包”,厨娘说“我在厨房干了十年,只负责切葱。”

芈婧虽然厨艺不错,但在专项之上未必及得上这些古人。

比如庖,嗯,庖是指古代厨房里专门负责宰牛的厨工,他们不会做菜,但却刀工惊人,反正芈婧是没办法像那些庖人一样,能牛肢解为一块一块的。

除了宰牛之外,他们无论是片生鱼片还是切肉丝,手艺都非常惊人。

芈婧片鱼生或是切肉丝,还得用专门打造的刀,而他们直接拿着一把杀牛的大砍刀,一只手将肉按在案板上,另一只手“当当当当当”的“当”完之后,一大块牛肉就被他们切成了薄得可以透光的牛肉片。

对,忘了说一句,这个时候的古人不但爱吃生鱼片,还爱吃生肉片。

芈婧想了想,觉得吃生菜太不卫生,谁知道有多少细菌在里面,所以生食就直接无视掉了。

不过有牛肉吃到是挺不错的,古人肉食里最珍贵的是牛肉、其次是羊肉,最后才是猪肉。

牛肉这种东西,只有天子和诸侯才有资格吃,其他人吃牛肉是犯法的,私自宰牛更是犯法的。

为了能吃上牛肉,就算是屈家那种大家族,也不得不每天都吃“病死”的牛——嘴谗想吃牛的时候,就说牛是病死的,否则故意把牛往悬崖上带,就可以吃摔死的牛。

除了庖之外,其他负责煨汤、洗菜、处理食材的人也各有各有的绝学,虽然不如后世的花样多变,但胜在基本工非常雄厚,让他们学后世对食材的处理方法,学起来也非常快。

而在这学习过程中,本来不太待见芈婧这个天降奇兵,只是碍于她身份高贵,才不得不听的厨师们,也对芈婧佩服得五体投地,不知道她怎么那么聪明,小小年纪的,竟然就知道那么许多的生僻食材,还能用那么多神奇的方法来处理食材。

剩下的工作就是练习练习再练习,拿出“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精神来练习,因为就算是冷盘,也得在十二个时辰之内入桌,而鱼翅那样的食物,光是煨,就得用小火煨上五个时辰。

如此练习了数日,终于到了国宴当天。

今年是嬴驷二十九岁的寿辰,虽非整寿,但逢九也是大寿,来庆祝国君过寿的,不但有朝中文武官员,还有各界人士代表以及国外使者。

出身于鲁国颜家的颜奇,就是代表齐国来访的使者。

颜奇不但是齐国人,而且还是个儒家,他的祖先更是儒家孔子七十二门徒里最出名,被后世被尊为“复圣”颜回的颜子。

儒家从来最重礼法,《周礼》更是儒家的圣经,让颜奇这么一个重视礼法的儒家弟子,来秦国这种处处蛮夷,空气中充斥着法家、墨家味道的茹毛饮血之地,颜奇觉得自己的胃,今天会很受委屈。

要知道,吃,在儒家也是非常受重视的。

孔夫子他老人家就曾说过“食不厌细、脍不厌细”,肉切得不正,本宝宝……不是,本夫子不吃。

齐国又是个富裕的大地,饮食文化更是在诸国中遥遥领先,简直是闭着眼睛,再砍掉一只手,都能以任意体位,随便吊打其他六国。

我不是看不起你秦国大厨,我在场六位都看不起——齐国大厨。

因此,颜奇才会觉得自己肯定要受委屈。

就在颜奇表面带笑,心中已经满腹牢骚之时,两排宫女手捧着盘子,迈着小碎步,扭着小腰走了进来。

颜奇本以来宫女们是来上菜的,却发现她们只是在每位来宾的面前摆了一副碗筷,正确来说是一双象牙筷子、一只精美的白陶小碗以及一个光洁可照人的白陶盘子,还有……这个东西他不认识。

宫女先是拿出一整张大的,看着如同布帛的白色物体摆在长案上,接着又将碗、盘、筷子等物体摆在白色物体上,接着又拿出几朵同样那种白色物体,所折出来的如莲花一般的花朵摆在他的左手边。

颜奇看了一眼旁边的宫女,终究没好意思问出口,只是故作淡定的在白色物体上摸了一下,觉得这东西白白的、柔柔的,看上去像是布帛,但却比布帛更柔和一些,韧性也没有布帛强,轻松一用力就可以撕开。

蛮夷就是蛮夷!尽会搞这种小花样,一点都不通礼法!文盲!

颜奇在心里又嘀咕了一句。

这时,门口又鱼贯走进来两排宫女,颜奇看见这些宫女们的盘子里,竟然全都放着豆,心中顿时大感好奇和愤怒。

豆,不是大豆小豆也不是黄豆绿豆红豆,而是古代一种用来装东西的器皿。开始时,豆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后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长得嘛,有点像个油灯,上面粗粗的,像是装油的碟子,下面是柄比较细,可以相像成油灯的灯柱。

《周礼·掌客》载:周天子用九鼎八簋九俎二十六豆,诸侯七鼎六簋七俎十六豆,大夫五鼎四簋五俎八或六豆,士三鼎二簋三俎。

今天参加宴会的人,还有很多普通的“士”,可是看这些宫女的态度,明显是要给在场每个人都上一个豆,这种无视儒家圣典《周礼》的行为,也无怪重视礼法的颜奇会颇然大怒了。

须知,一个人的多寡代表着一个人的地位,不患寡而患不均,若分配不当就会引起有些人的不满。春秋时代中山国有个叫司马期,就因为少吃了一口羊羹,而自觉受辱,怒转阵营,投奔敌国,最后灭了中山国。

当然,秦国本来就是不讲究礼仪出名的,国内到是不会出现这种中二病患者,但是出现几个“痛心疾首”,然后“这国怎(这个国家怎么了),我深思(我深深思考),定体问(一定是体制问题)”,最后得出“秦国或成最大输家”的人还是经常的。

不过今天嘛,在看着豆上摆放着那道红红白白,色泽极为漂亮的“麻香冷豆腐”时,可以暂时性先把自己的中二病丢到一边。

雪白的豆腐,被切成约三寸大小的四方丁,整整齐齐的叠成宝塔状,宝塔的上头放着一朵绿色的小花,红色的酱汁顺着豆腐塔流下来,完美的流过每一块豆腐,最后在塔底汇集成一个小湖。

整道菜完美的就像一道艺术品,让人根本不忍心下手,以免破坏了这份完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