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快船王朝 第122章 泰国洪门
今日他羽翼丰满、资力雄厚,正好与这些洋鬼子较量一番,为中国人出一口气的时候。于是,由二哥丰牵头,拉了几位股东,倡办了华暹轮船公司,与洋人轮船公司唱起对台戏来。
初时,洋人的轮船公司很不服气,妄图以压低运价来搞垮华暹轮船公司。但二哥丰沉得住气,决心与洋人斗争到底。你压价,我也压价,而且压得比你还低。
当双方运价压得将近亏本的最底线时,华暹轮船公司的运价还将再往下压,终于,洋人轮船公司挺不住了。他们不得不派人与华暹轮船公司谈判。遭到二哥丰的严词拒绝。
不久,洋人的轮船公司终于破产了。从此,历史翻开新的一页,由中国人创办的轮船公司终于独撑华暹海运的大权。二哥丰以高度的爱国情怀,阔达的赤子心胸。刚强的凛然正气,打败了洋鬼子。为中国人扬眉吐气。
这期间,二哥丰并未忘记潮汕的乡亲父老。他曾在华暹轮船公司立下规定:凡潮汕籍的乡亲,不管是谁,运价一律五折优待。在南洋谋生的乡亲如有困难,不但不收运价,还倒贴些食宿旅费。这扶危济困的善举,赢得了潮汕乡亲的交口赞誉。
与此同时,二哥丰还在暹罗创办碾米业。暹罗一向是大米的产地,尤其优质的“暹米”更是誉满全球。二哥丰看准这一商机,于是及时地创办“火砻”(即火力机械碾米)。
那时,暹罗本土的碾米方式还较原始,大都采用人工碾米或水力碾米。生产效率极低。二哥丰创办“火砻”,正好填补了本地碾米业的空白。此举不但为本地的碾米业作出了很大的贡献,而且也为他的财源锦上添花。
然而,二哥丰并未满足实业商务的迅速发展。他想,要使商务长足发展,除了雄厚的资金为后盾外,还须依靠媒体的向外宣传。于是,他又及时创办了《华暹日报》,且办得十分红火。
短短的时间,《华暹日报》就成了当时南洋一带的一份颇有影响的报纸。办报的同时,印刷业也发展起来。这些文化商务的创办,不但扩大了“郑谦和号”总行的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中泰两国文化事业的交流与发展。
郑智勇到曼谷后,混迹于社会,在辗转流浪和吃苦中度过了少年时期。后来他加入洪门组织,一度在刘继宾的花会厂工作。中年以后,他坐上洪门第二把交椅,是为二哥。
1868年底,拉玛五世十五岁登位初期,由颂勒昭披耶波隆玛哈是素立耶翁摄政。由于洪字势力强大,这位摄政王主张模仿英属海峡殖民地,对帮会采取笼络收买政策,委任帮会头人为各级官吏,或为包税官。43岁那年,郑智勇承包了政府“赌饷”,开办花会厂,因而大发其财。由此又办实业、创火砻(碾米厂)、开出入口行、办航运、银信业等,成为当年泰华社会最具权威的人物。
他成名后,对社会公益不遗余力。1902年,他参与兴建报德堂;1903年孙中山先生首次到曼谷从事革命活动,拜会了郑智勇。孙中山先生这次来暹,是来调查暹罗华侨的状况,与重要商人见面,并没有广泛地鼓动华人革命。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成立,郑智勇慷慨解囊,大力赞助革命。他一次献出银元五万给南京政府。
1918年,他献出巨资大规模修建韩江堤防。
此外郑智勇对教育事业的贡献也值得大书特书。他去世时,《中华民报》写道:“渠最初在旧新民学校经理职,凡数年。继又出资八万,作为设立老本头培英学校之首倡。清迈华英学校亦为渠游历该地时所提倡设立者。北榄坡华校之创办,渠系发起人。”
曼谷培英学校校庆纪念特刊载“本校创办人郑智勇先生”中写道:
“先生在故乡创办智勇高小学校,修堤筑路,梓人多乐道之。在暹赞助报德善堂及倡办清迈华英学校,均甚积极。培英学校之创办,更为先生大力所完成。”
郑智勇最初主办曼谷新民学校,1916年首倡培英学校,他捐款为数最巨,达四万二千铢六百铢。培英学校于1920年建成开学。
二哥丰虽然文化程度不高,近于一个粗人,但他心胸开阔,志向高远,聪明机智,爱国爱乡。正是这位粗人,创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伟业,在百姓中留下了芳名。
郑智勇是二十世纪初泰华社会著名人士,人们称呼他为二哥丰。他的传奇生活经历和轰轰烈烈的一生给泰华侨史增添了浓浓的色彩。
郑智勇先生卒于1937年3月5日,他的灵柩随后运回故乡潮安淇园乡安葬。
郑智勇去世时,有子11人,女2人,男女孙28人,曾孙9人。
1937年3月14日《中华民报星期刊》的〈本报清迈特约通讯〉,云:“清迈华英学校开追悼郑智勇先生大会(该校为郑先生所发起创设者)。追悼大会上,主席杜友士先生报告云:在郑先生足迹未履清迈之前,本埠华侨虽众,然对于华校之设尚付阙如。殆民国六年,郑先生来迈,目击华侨子弟众多,对于华校之设极为重要,遂慷慨首先捐资二千铢为创华校倡导也。郑先生登马一呼,侨胞呐应,华英学校于焉诞生。此后,郑先生遂被选为华英学校永远名誉总理。
郑智勇去世后,泰国洪门就没有出过什么人物了,郑家人一直把持着泰国洪门的话事人位置。自从郑智勇去世后,泰国洪门江河日下,一年不如一年,到后面就变成了一个普通的黑帮和企业。泰国洪门在社会上也没有什么地位,泰国黑白两道都不把泰国洪门当回事,真是祖先英雄,后代狗熊。泰国洪门就这些,没什么可说的了,哎!后辈真的是无人。”李志鹏摇头叹息道,为泰国洪门感到惋惜。
“你们知道为什么泰国历代国王都有中文名字?现在的泰国正处于却里克王朝(又称曼谷王朝)时期,历任国王在按照拉玛n世排序的同时,无一例外都取有一个郑姓中文名字。
比如,开国之君昭披耶却克里(拉玛一世)中文名叫郑华,朱拉隆功大帝(拉玛五世)中文名叫郑隆。”李文华听完儿子讲完故事,突然冒出来了这么一句话。
“不知道,昭披耶却克里杀死了郑信,还会给自己起个中文名字叫郑华?为什么?”对于这个问题,李志鹏也从来都没有想过。
“听说昭披耶却克里也就是拉玛一世的母亲是个华人,难道是他母亲姓郑?或者也许郑信才是拉玛一世的亲生父亲,拉玛一世是郑信的私生子,为了权力的斗争,拉玛一世杀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哈哈哈,也许拉玛一世的后代都不知道这个原因,结果被我说中了!”李耀光脑洞大开,开始胡思乱想起来。
“你以为是莎士比亚的王子复仇记吗?真会想,辉仔,你来说。”李文华都被大孙子的奇思妙想逗笑了,这个长孙还真是调皮。
“我觉得哥哥说的有些道理,也许跟郑信有关,也许是为了国王宝座的合法性,拉玛一世自称姓郑,是郑信的义子,是郑信指定的法定继承人。既然郑信在泰国民众里面的呼声这么高,拉玛一世起个名字叫郑华,泰国老百姓就会相信,拥护拉玛一世的统治。拉玛一世的后代继续起郑姓的中文名字估计也源于此,既然第一代都这么做了,他们当然要保持这个传统。”虽然李耀辉不知道原因,但是敢于推测。
“辉仔,说的对,估计历史也就是这样的,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我来告诉你们另一个原因,郑信王位既稳,便开始积极寻求同母国-中国建立联系。
就在即位后的第二年(1768年),郑信便派出一名华商为特使到中国,请求乾隆帝敕封并获准。此后,暹罗与清朝间的来往开始密切。1781年,郑信又派出一个庞大的使团分乘11艘大船满载货物来华访问并进行贸易,并重申藩属之意,让清廷大为满意。
郑信在位前期锐意改革、开疆拓土,诚为一代圣王,然而晚年却因穷兵黩武、大肆宠佛给国家带来重重危机。加之郑信晚年性格暴躁、偏信多疑,臣属动辄被杀,也令很多将领人心惟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