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chapter.112
卫尉卿李弼是一个比较低调的人,而他的位置也是比较重要的,前些日子刘仁轨被封为鸡林道行军大总管的时候他和李谨行一起被封为副官跟着去讨伐新罗。
只是打仗这种事情也不是开战之后天天都在死磕的,也有停兵整顿的时候,更何况现在唐军攻打的地方其实是百济故地,现在百济残余的那些王室还在大唐呢,一想到打下来还要将百济还给他们,其实如果不是新罗包庇高句丽叛军的话,大唐也懒得打这场仗。
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些将士也是要回来述职过年的,刘仁轨作为行军大总管不能走,李瑾行……他手下的兵大半部分都是突厥人,也就是他那个部落的人,所以也不可能走,于是高层也就只有李弼能够回来了。
结果好好的回来过年,本来参加完这次大宴人家都要启程回去了,在这个时候死在了翔鸾阁,总觉得这件事儿十分的诡异。
李显觉得自己最近越来越阴谋论了,他一边脱了鞋子光脚在白胖子身上乱蹭,一边问道:“我听说李弼的死因是吃了冲克的食物?”
当然这是比较文雅的说法,实际上李显的理解就是李弼的死因是过敏,他好像对什么东西过敏,然后有一道菜里有那样东西,李弼还不知道,吃了就死了。
郑玘看着李显那双白嫩的脚在眼前乱晃晃得他心痒,忍不住把人揽过来各种吃豆腐,李显很淡定的躺在郑玘腿上,他已经快习惯了,反正自从他和郑玘在一起之后谈论正事的时候十有八九最后都会谈到床上去。
“我觉得这事儿……有点不对。”李显慢条斯理的扒了郑玘的罩衣一只手在对方的腹肌上面流连不去。
郑玘冷笑了一声没说话,这事儿当然不对了,尚膳局办大宴已经习惯了,每年的中秋宴,新年宴,还有各种别的宴会都不是一次两次了,来参加宴饮的朝中高官各种饮食习惯尚膳局那里都有备案的,虽然菜品都差不多,不过有些东西什么人不能吃那里都清楚的很,上菜的时候也会注意到这一点的。
李弼因为过敏而死,这一查就要查到尚膳局,只是查到尚膳局之后还能不能查到幕后主使这就不好说了。
李显一抬头就看到郑玘冷笑的样子,然后十分悲哀的发现这样的郑玘不仅没有吓到他,他反而觉得对方帅毙了,简直没救!
李显将眼睛从郑玘身上移开,虽然白日宣淫什么的他们两个做了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现在不行!白胖子今天死活要趴在这里赶都赶不走,李显可还hold不住上床的时候身边还有个围观的,哪怕不是人也不行!
“李弼……我记得是太子那边的?”
郑玘奖励的亲了李显一口:“没错,刘仁轨再加上李弼,李谨行作为突厥人从来不站队,这次出征都是太子一系,或者说都是圣人一系,别人想伸手都没伸进去。”
谁都能看出来圣人这是在培养太子对军队的控制力,李弼的死大家都能闻到一些东西,比起刘仁轨,李弼才是太子的铁杆,所以幕后主使没有动刘仁轨也没有动李谨行,却对李弼下手了。
李显抱着郑玘的腰腻歪了一会才说道:“得了,估计这次是查不出幕后主使了。”
一语成谶,到最后只是处死了一个上菜的小宦官,据说查到的结果是这个小宦官是新来的,然后上菜的时候弄错了。
事情也就这么不了了之了,李弼不算是什么大人物,李治也没有给他特殊待遇,而朝堂之上现在都在盯着鸡林道副手的位置呢,死了一个李弼,别人却有机会了,世态炎凉不过如此。
李弘想要安插自己的人,李德也不例外,这两天这俩兄弟的人马厮杀的那叫一个欢,一时之间出问题的官员比比皆是,这一次反而是武后没有动静了,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李治打压的太狠,武后现在虽然也垂帘听政,却并没有再过多的干预政事。
别人都以为武后是被李治压下去了,这个……可以说对也可以说不对,李治的一系列手段施展的很慢,就像是温水煮青蛙一样,一点一滴的去做,不在这其中的人可能感受不到,但是被他针对的人却会十分难受。
李治思考最多的大概就是朝堂的平稳,所以哪怕他针对某个派系也并不会真的大刀阔斧的去做,而是一点一点的去收拾这些人,等这些人察觉的时候,也已经晚了,李治这个皇帝很温和也很宽厚,但是不能触碰他的底线。
武后之前就是碰到了李治的底线了,而这一次李弼的死亡,李显想来想去也觉得不应该是武后下手的,李治对军权多看重没有人比武后更清楚,于是是李德?如果真是他的话,那么武后扮演的角色大概就跟当初他出事的时候太子李弘的角色差不多吧?
朝上为了一个副职纠结了好几天,李治听着下面人的各种推荐,不说好也不说不好,李显偷偷观察着李治,总觉得这位坐在上面看着下面人表演跟看猴戏似的。
等后来李治宣布人选之后,李显觉得……李治之前果然是在看猴戏。
李治派去的人选谁也没办法反驳,以为李治选定的是娄师德。这位也算是骁勇善战了,而且比起一般的武将,这位文职转过去的更加能够处理好很多琐碎关系,用文臣的思想去统治武将绝对不可取,但是如果将文臣的细腻狡猾和武将的刚烈果决结合在一起,那效果还是不错的。
现在能够同时拥有这两种品质的将领不多,一共就两个,一个是娄师德另外一个就是郑玘了。
不过这种大型军事行动郑玘是肯定不可能当上副官的,他的资历还不够,而且太年轻了也压不住下面的兵痞子。娄师德,其实并不是最有实力的将领,但是他却是这些将领里面难得的跟太子以及雍王甚至是武后都不沾边的人。
他只忠于圣人,圣人的命令他会听从,其他人就算了,当然这个人比较圆滑,滑不溜手,别人也很难从他身上找到把柄。
郑玘跟娄师德的关系不错,到底是一起打过仗的,在娄师德看来郑玘也跟他是一类人——不跟任何派系有牵扯,只忠于圣人。
哦,郑玘跟寿王走得近这个……娄师德果断就忽略了,因为寿王他手上没有任何势力啊!就没见过这么宅的亲王!
娄师德在临走之前把郑玘找过去谈了谈,上战场是个拼命的活,娄师德不是什么大家族出身,能够有今天完全是自己打拼出来的,他这一走家里的老老小小放在长安他实在是不放心,当然,以前也不是出征过,只是刚刚发生了李弼暴毙的事件,他不得不小心一点。
跟娄师德关系很好的人不少,这些人他都拜托了,郑玘怎么也没想到娄师德会找上自己,毕竟他现在力量也不大,他的人大多都还在基层,没办法,他年纪还不到进入朝堂的时间也不多,能够掌握一些基层力量已经不简单了。
可是偏偏娄师德就有子侄是在郑党手下干活的,娄师德让郑玘照顾一下他们,当然这个照顾的前提是娄师德回不来的话,如果回得来,娄师德至少要涨点品级,有这么一位当家人提携比郑玘好用多了。
娄师德不算是个君子,却也不是个小人,他虽然圆滑却也有自己的原则,在他看来他和郑玘是一路人,所以多多亲近自然也是应有之意。
李显知道之后脸色古怪的看着回来的郑玘,想了半天才说道:“娄师德这次……可真是看走眼了。”
郑玘挑眉看向李显:“你觉得我不够忠心?”
“不,我是觉得你忠心的对象不是阿爹也不是太子更不是雍王,你忠心的对象是大唐。”李显眯了眯眼笑道:“只要能够让大唐繁荣昌盛,你并不在乎是谁上位不是吗?”
李显认为已经看透郑玘了,说实话一开始他也觉得奇怪,郑玘知道李显会成为皇帝,也想要李显当皇帝,但是他对李显本身并没有太多的恭敬,甚至一开始李显还曾经若有若无的感受到郑玘的各种不满。
后来李显就想通了,郑玘心里只有一个锦绣大唐。
郑玘看着李显笑眯眯的样子,伸手握住李显的手亲了亲说道:“你错了,那是以前。”
“恩?现在呢?”李显有些惊讶的看着郑玘,这是又变了?不能吧?他觉得没有任何事物能够取代大唐在郑玘心里的地位啊。
郑玘黑亮的眼睛紧紧盯着李显说道:“现在,我只忠心于你。”
自认为已经被郑玘锻炼的脸皮很厚的李显一瞬间不争气的红了脸,这种……平时不说情话,但是却情话技能满点,一开口就让人毫无防备的被正中红心的人最难缠了!
李显凑过去挑衅的说道:“那如果有一天我和大唐处于对立面呢?你只能选择一个你会选哪个?”
李显问出口了就觉得自己这是没事儿找事儿,这问题大概就跟后世那种女孩子问男朋友我跟你妈掉水里你先救谁的问题异曲同工。
李显坐直了刚想说这问题你当没听过,结果就看到郑玘斩钉截铁的说道:“不会有那么一天。”
“啊?”李显茫然的看着他。
郑玘伸手摸了摸他的脸说道:“你觉得我对大唐忠诚,那么同样……我也知道你对大唐的忠诚,无论是你还是我都不会背叛大唐,所以不会有那么一天。”
李显想了想……觉得还真是,他就算对这个时代的归属感并不是很强,但是他也不可能利用自己所知道的那些去壮大外族。
娄师德带兵走了,当然跟他一同走的还有一道诏书以及临海郡公仁问。这位临海郡公是新罗王法敏的弟弟,朝廷授予其官职和爵位,在长安他不仅仅是临海郡公还是右骁卫员外大将军。
这次他的哥哥法敏公开叛变,李治就果断废除了他的国王王位,该而立仁问为新罗国王,这次娄师德带着仁问过去就是宣读诏书并且扶植仁问当国王的。
仁问走的时候脸上的表情喜多于悲,其实想想也是,仁问虽然在长安有官爵,但是谁都知道他的身份大概也就等同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质子,是被法敏抛弃的。现在法敏被剥夺王位了,他不仅仅能够归国还成了国王,自然是开心的,至于对亲哥哥……他也同情不起来。
娄师德走了之后,朝堂上似乎又恢复了平静,在这个时候,李治又下了一条诏令:以尚辇奉御、周国公武承嗣为宗正卿。
武承嗣其实早就继承了周国公的爵位,只不过是在岭南继承的,就算继承了之后也并没有被召回长安,想来也是武后在敲打武承嗣,武后可不需要一个不听话的武家继承人。
现在武承嗣大概是在岭南那边表现良好,现在终于是被召回长安了,然后还给了个官职,虽然这个官职也并不是很大,但是宗正卿……掌管皇家玉牒以及别的跟皇室有关系的职位,一般这个职位都是皇室宗亲担任的,以姻亲身份担任这个职位,也算是间接说明了武后肯给武承嗣一个机会。
而李显纠结的就是……他要怎么跟武承嗣相处?
说实话武家的后裔李显都不太喜欢,甚至整个武家除了武后之外,李显都不太待见。这个武承嗣在李显的眼里就是个真小人,甚至就是那种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人。
在他的身上你看不到任何骨气或者原则之类的东西,而郑玘显然也是不待见这个人的,武承嗣凭借着武后亲侄的关系坐上了宰相位子,只是他除了为武氏争权,排除异己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可以称道的功绩,甚至为了当上太子而造价。
当然这大概跟他小时候的经历有关系,毕竟武承嗣的生长环境并不是很好,但是……全国那么多生长环境不是很好的人也不妨碍人家成为君子,大概就是本性如此。
李显一想到要跟这么一个货相处他就觉得十分别扭,自穿越之后李显接触到的哪怕不是高洁之士也大多都是矜持高傲的人物,突然出现这么一个吃相难看的……简直受不了!
郑玘一边给李显写字帖一边问道:“看他不顺眼?后世对他的评价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残害忠良阿谀拍马,觊觎帝位,就他那样的真当了皇帝大唐要早亡国多少年啊。”
郑玘放下毛笔漫不经心的说道:“既然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难道你还收拾不了他?”
李显握着郑玘的手细细的擦叹了口气说道:“说得容易,他能那么嚣张还不是因为背后站着阿娘?”
“那你觉得是儿子亲还是侄子亲?”
“可是我姓李。”
郑玘微微一笑把人拽到怀里:“那要看你怎么做了,不要把娘子当成一般的无知妇人,你真的觉得她看不出武承嗣是在阿谀奉承各种造假?但是为什么她还笑纳了呢?因为她需要,娘子上位……终究名不正言不顺,而你作为皇子,能够提供的其实比武承嗣多多了。”
别的不说,就那些神奇的事件多来两件就够了啊。
李显出于对郑玘的信任也没有再多想,反正……搞掉武承嗣才是正理!如果他只是伪造神迹之类的,李显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但是他为了当上太子大肆排除异己,甚至残害忠良这就让人不能忍了。
没错,皇位的争夺之中死人是无可避免的,可是李弘和李德争到现在真正因为他们的争斗而死的也不过就是一个李弼,或许有别人,但是一般都是走正规程序,因为有罪被参了然后被处死的。
武承嗣呢?罗织罪名,各种残酷迫害,就连李显这样对历史了解并不是很多的人都知道这些事情,足见武承嗣为人有多么卑劣。
这样一个人想要收拾也简单也难,简单在人品不好他自己就会给自己找很多事儿,想要找证据那真是再容易不过,难就难在……怎么搞定武后?更何况武承嗣下去了,周国公的爵位大概就是武三思继承,武三思……也不是什么好货!
在李显的头疼之中,武承嗣终于是到了长安。按照辈分来算他算是李显的表弟,比李显还要小上两岁,此时的武承嗣还是个少年模样,长相不算难看,但是比起贺兰敏之来却是云泥之别。
而且武承嗣整个人都显得有些畏缩,哪怕长得再好看,这样一个人也让人喜欢不起来了。
武承嗣面见李治和武后的时候,武后的孩子们都过去了,毕竟是名义上的表弟/表哥。只不过就算是自认为最没有贵族气质的李显,气势上也能碾压武承嗣。
武承嗣在面见李治和武后的时候说话都结结巴巴的,不过这个吧……李显还真理解他,他刚穿过来的时候面对这两尊大佛他还说不出话呢!真的,李治再怎么温和也是圣人,他的气场和武后的气场一叠加,胆子小一点的都能被压制的说不出话来!
更何况,武承嗣大概从小是听着有关于武后如何凶残的故事长大的,对于武后的两个哥哥来说,武后的存在估计跟噩梦也差不了多少了。
对于武承嗣,所有人都没怎么放在眼里,包括现在的武后,只不过是武家需要一个继承人,武后从中选择了一个比较听话的而已。
对于这样的武承嗣武后也并不是很喜欢的,不过胆小有胆小的好处,大概不会像是贺兰敏之那样敢跟武后作对。
武承嗣就这样低调的到了长安,李显防备了半天在武承嗣老老实实的上班工作宅家里之后,他才想到,在这个时候武承嗣还没那么嚣张的,因为他没有嚣张的底气,所以李显现在再怎么防备他也是没用的。
李显无奈只能放弃了对武承嗣的监视,转而开始继续他的修路计划,之前他上交了一份计划,李治看了之后没说好也没说不好,只是说他这一份计划还不太完善,让他写完善了再上书。
李显当时听了就两眼一抹黑,说实话他的很多点子都是他提出来的,然后让相关专业人员去完善的,很多东西他连理论上都搞不好,更不要提实际了,唯一一个他亲自操刀的大概就是扬州的税改,那还是一州的税改,全国都没敢搞。
现在修路这么大的工程,让李显去写详略,这简直是要人命啊!李显一点都不明白李治怎么突然这么严格了,以往都不需要的。
倒是郑玘多少了解李治,他果断的表示:“圣人是在给你立功的机会啊。”
之前李显做的事情很多都是提出总纲,然后后面他就不参与了,到最后说他功劳大吧,也是不小,毕竟那些东西没有人想的到,但是说他功劳太大他也就是张了张嘴,然后剩下都是别人完成的,他自己独立带队完成的基本没有。
李治也看得出修路的好处,现在大唐不差钱,发展农业发展商业这些都是正确的思想路线,李显既然看出来了那就交给他来做,就算计划写的不全面也没关系,反正到时候李治决定让李显领头了。
李显听了郑玘的解释瞬间傻眼了:“我要功劳干嘛啊?现在李弘已经要容不下我了,还继续?”
郑玘没有吭声,他觉得……他也能理解李治,哪怕是皇帝在看到儿子们为了储君之位争的你死我活的时候也是会伤心的,在这样的对比之下,李显这样一个踏实肯干的儿子多少也能安慰李治那颗老父之心。
“让你做你就做好了,难道你还要推辞?更何况你不也说了你那个时代交通极其发达,除了你之外你觉得还有谁能做到?”
李显苦着脸,他知道交通发达是一回事儿,设计路线是另外一回事儿好吗?大唐幅员辽阔地势复杂,这要怎么折腾呦。
就在李显每天跟计划书死磕的时候,许久不吭声的太史局忽然又出来找存在感了。
六月壬寅,太白入东井。
长安城的气氛瞬间凝重下来,李显茫然的看着郑玘,郑玘也脸色十分不好看的表示:“太白入东井,意思就是说京城兵祸将起?”
李显:wtf?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