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重生六零年代 > 32.做新衣

32.做新衣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惠安县公安局,炉子里烧着煤球,屋子里暖烘烘的。

“小徐,有你包裹,快拆看看是啥好东西?”

徐友亮中午刚从县委食堂回来,一进屋就看见萧队长捧着个包裹,刘局和老王都一脸兴奋的等着他拆包。

谁给自己寄东西?

徐友亮一头雾水,还是拆开了。

“上海第一百货!”老王一声惊呼。

“快拆开看看!”萧队长也催促。

徐友亮打开一个纸袋,里面是件全新的白色衬衣。”

“哎呦!衬衣啊。”刘局羡慕不已。

再拆开一个,是件浅灰色毛衣。

“羊绒衫!”老王惊呼。

几个人抢着要往自己身上套,徐友亮手疾眼快一把抢过来。

“谁寄来的?”

“邮递员说是新南市邮过来的。”萧队长这才告知一声。

徐友亮一怔,忙在包裹皮里翻找,都快拆散了,半张纸片都找到。

“谁寄得呀?小徐,尺寸还挺合适,一看就是专门给你买的,准是熟识你的人,你快说是谁,我们认不认识?”老王好奇打听。

徐友亮看着空荡荡的包裹又要沉下脸,这人!就不知道顺带捎封信?好好地怎么跑上海去了?出差还是让别人给稍的?做事总是这么没头没尾。

不过想起刚才匆匆瞥了眼的两件衣服,别说,正好是他的尺寸。难为她能记得住,不由得就放缓了脸色。

刘局笑的意味深长:“新南市哦,你们仔细想想?”

晚上回到宿舍,徐友亮洗漱过才掏出来包里的两件衣服仔细端详。

颜色还不错,是自己喜欢的。

套上去,尺寸果然正合适。

算你有良心!

转天一早休息日,徐友亮骑单车直奔省城,到省邮局去发电报。

县里也有邮政点,可以寄信收信,但是电报只能代发。写好了单子,邮递员晚上接件时候再给来派信的同志带回省城,晚一天才能收到。

徐友亮等不及,直接去了省城。

写完电报纸,徐友亮递到窗口:“加急。”

电报员看一眼穿制服的公安,忙道:“好的,马上。”

新南市小洋楼,叶青正焦急等待消息,这边也没闲着,快过年了,小洋楼里的气氛明显不同平常。

谁家条件宽裕的给家里老大扯布做件新衣裳,那孩子准高兴地满楼宣传。没做新衣裳的也把棉袄拆洗干净,家里打扫打扫,新年伊始,万象更新。

叶青刚出门就被人喊住。

“小叶妹子,有你电报!加急的!”李玉坤小跑着过来,两根大辫子在胸前一颤一颤的。

叶青道谢接过,赶紧回屋拆开。

“衣服收到,合身”

看了地址,好半天叶青才想起来,这是徐公安吧?

这几天光忙着琢磨叶家的事,刚才还以为是前沟子村李队长给自己回的信。

衣服收到那就收到了呗?叶青随手把电报放窗台上。

新年做新衣,都有新衣服穿了,叶青也拉着田婆婆去做新棉袄。

“叶啊,搞到棉花了?”田婆婆问。

叶青举了举手上的大包袱:“没棉花,有这个也能做。”

田婆婆费解,叶青故意卖关子,就是不告诉她包袱里是什么。

买棉花要专门的棉花票,可不是人人都供应的,属于特需商品。产妇和新生儿才有,新娘子凭结婚证也能给一张。

今年的产妇每人二两四钱皮棉,新生儿一两絮棉,做个半截褥垫子都不够。

新人每人三两皮棉,凑一起也不够添置一床新棉被,通常两人的旧棉被搬到一起就算结婚了。

七拐八拐,田婆婆带叶青到了一间裁缝铺。

“田……同志。”老师傅显然认识田婆婆,差点喊出旧时称呼。

田婆婆笑的和气:“杨师傅,我要做件新式的对襟夹袄。”

叶青赶紧说:“我要做田婆婆身上这样的斜襟袄。”

“这位是……”杨师傅好奇打量叶青。

“是我邻居,和我没关系。”田婆婆立刻解释。

杨师傅心里明白,不再多问,给两人量完尺寸就开单子写要用的面料里料,叶青把包袱打开推到他面前。

“鹅绒!”杨师傅低呼。

叶青本来想拆棉被的,但是看到里面紧实的棉胎又皱眉,这东西穿身上能舒服?

想来想去,最后拆了件长款的羽绒服,还是受上海裁缝的启发,不能穿的“过时”衣服咱改!

“杨师傅,总共四百八十克,做两件袄子够不够?”

“够了够了,一件夹袄三两绒,露宿桥头也过冬!”

叶青知道他说的是十六两进制,一两折合也就三十克多点,一百克的羽绒能露宿过冬?不知道是俗语夸张还是这时期有特别工艺。

“田婆婆,这么薄不冷么?要不要做厚点?”叶青问。

田婆婆笑道:“足够了,太热身上也穿不住,你年轻火力壮,就更不用。”

叶青听劝,让杨师傅称重后,剩下的包起来。

杨师傅慎重裹好留下的羽绒,轻手轻脚包的严严实实,生怕不小心飞出去一朵。

袄面就是从上海带回来的那两块绸缎,袄里子用布尺寸却比袄面多了很多。

“以前人说要面子不重里子,讲的就是这个鹅绒袄,怎么做保暖讲究全在里子。”杨师傅笑呵呵的解释。

叶青长了见识,里子就用细白棉布,留的足足的。

“田婆婆还要做件新式的罩衫。”叶青从挎包掏出一块青蓝色料子。

田婆婆不会当着杨师傅的面和叶青客气,只笑着拍了拍她的手,兴高采烈的和杨师傅讨论新式衣服细节。

叶青听得兴起,时不时插嘴:“杨师傅,我要田婆婆那样的盘扣,还有领口袖口,你要给我做一样的啊。”

“你放心!保准比田同志的更好看!”

看家手艺有人欣赏,杨师傅也很高兴。

都交代完就是回家等了,杨师傅再三保证节前一定能做出来。

路上不方便多说话,回到小洋楼叶青房间,关上门两人又兴致勃勃讨论半天搭配。

做新衣总是能让女人开心,不分年纪。

李队长那边应该已经办妥了吧?叶青一直惦记着那边消息,可是电报却迟迟未来。

就要过年了……

大洼乡前沟子村,李队长正看着刚进门的三柱问:“给你叶妹子把电报发出去了?”

三柱喝口水喘了口气才说:“发啦。”

今儿一早刚吃过饭,他爹就催着他赶紧去发电报,三柱子套上马车,赶到县上一问,还真能发。

仔细慎重的把在家练了好几遍的字都写好,递给穿绿衣服的工作人员,给了九分钱就算是完事。

三柱觉得自己挺有成就感:“爹啊,你说这事儿稀奇不?以前也没听说过叶家的大妮儿找着了?叶妹子大老远追过去,原来叶大叔不是她亲爹,白高兴一场!”

柱子娘叨咕:“也不知道谁空欢喜,要我说大侄女就挺好,懂事孝顺,有个这样的亲闺女才是叶老蔫的福气。”

李队长笑笑不以为然:“不是就不是吧,大侄女做事周到,还特地发电报告诉我一声,顺带让把她名字也销了。”

三柱媳妇眼睛一亮:“爹,那还真给销了啊?”

“那可不?不是他们亲闺女当然就得销了。”李队长无所谓道。

其实就是名册上毛笔涂掉,反正没在乡里办正式户口,划一笔就完事!

赵秀兰心里像炸开了锅,户口还真给销了?那就是说大妮儿顶上去了?她成了城里人啦?

平复下心情,赵秀兰又冷哼一声,果然这个大妮儿是个靠不住的。平日里看着傻气,其实最有心眼,狡诈着呢!

这么久了怎么就不给她捎个电报?当时可是千叮嘱万嘱咐的,她要瞒着谁?要不是那个假冒的来了信儿,她还打算瞒多久?

赵秀兰虽生气,但她知道现在也不是该生气的时候。

只要撮合着兄弟跟大妮儿完了婚,将来自己儿子有个在大城镇的舅舅,以后城里招工啥的他舅总不能忘记外甥。到时候几个侄子谁也没自己儿子出息,看两个妯娌还有啥话说。

“爹,娘,俺跟你们说个事儿。”赵秀兰捋了捋头发说道。

李队长正跟老妻柱子娘说话,听到儿媳妇郑重其事的,料到这事儿还挺要紧,老两口都停下手里的活儿。

“你说吧,啥事啊?”

赵秀兰琢磨了下,这才开口说道:“爹,娘,你们也知道俺娘家就一个兄弟,都二十好几了还没成亲。”

李队长点点头,赵家的小子他知道,人还算本分,也没啥大毛病,就是两个亲家不着调。娶媳妇不想给彩礼,还东挑西拣的净找高枝攀。

前两年有人给说的这村儿大脚婶的闺女,那闺女摸样好人勤快,就是小时候得病腿有点跛。人闺女家不计较彩礼,只要对她闺女好就行,结果倒好,赵家俩亲家居然嫌弃人嫁妆少!

这叫什么事?要不是当年自己儿子看上他们家闺女,说啥也不能和这样的人做亲家!不过现在孙子都好几岁了,也不能再说啥。

李队长寻思会儿就说:“他小舅都二十好几了,是该成门亲,你有啥打算?是想在咱们村给介绍一个相相还是咋地?”

赵家在他们村名声可不好,不过碍着他这个生产队长的面子,他给说和说和,找个差不多条件的估摸着也成。

赵秀兰忙说:“不麻烦爹,俺爹娘已经给他找好了。”

“是吗?哪村的啊?”柱子娘嘀咕,不会是打算借钱吧?

“是外省的,邻村给介绍的,俺爹娘和虎子都满意,前两天捎信儿过来,打算过了年就去相看相看,要是合适当时就把婚事定下来。”赵秀兰说。

“外省的?那咋不让姑娘过来相看啊?合适就留下成亲,直接进家门多好?”柱子娘不解。

赵秀兰当然知道这规矩,不过现在她不能挑明了说留在城里结婚,省的婆婆妯娌以为她兄弟倒插门,她娘家没了人。

“俺爹娘说那边道远,人家姑娘怕不成,不想白跑一趟,所以就让俺兄弟过去相看。”赵秀兰解释。

柱子娘一想,也是这么一回事。好不容易找到个对心思的,他们家当然是上赶着,不过媳妇跟他们说干啥?不会是想借盘缠吧?

赵秀兰继续道:“爹,娘,你们也知道俺爹娘没个准主意,啥事都要和俺商量,这回这么大的事,想让俺也跟着去。”

“啥?”

“你也去?”

李队长,柱子娘都一惊,儿媳妇最远也就去过县上,省城都没去过,这咋还要跑外省啦?

“你去做啥啊?字都不认识几个,不怕让人给卖喽?”三柱子也反对。

赵秀兰笑笑:“俺好歹上过扫盲班,跟你也学过几个字咧!俺爹娘和兄弟才是大字不识一筐呢!”

大妮儿那样的都能找到地方,她赵秀兰怕啥?再说了,自己这个大姑姐是队长家儿媳妇,到叶老蔫家提亲他们能不高看一眼?

说来说去,赵秀兰是定要跑这一趟,过了年就动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