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翠花的六十年代 > 第27章 傻小子不用白不用……

第27章 傻小子不用白不用……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方淮心买的最多的, 还是布和棉花。还买了两个搪瓷盆,这洗脚洗身上,总不好跟洗头洗脑用一个盆吧?

再就是米面油了。

售货大姐说了,粮食农场给分,那两个买完货一直不走, 在跟女生这边儿撩闲的男生也说,已经通知他们男知青那边儿去领粮食了, 人家领导说了, 男同志得多干点儿重活, 搬搬抬抬的,就别让女同志干了。让他们一块儿领了给女生宿舍送过去。

那就行了。

分的粮食就是玉米,量就不知道了。顶多再分点儿高梁米和大豆, 都是农场自产的。

想吃点儿杂粮细粮,那就得自己买了。

方淮心本来想着买几包挂面回去, 那东西做起来方便, 再打上两罐子肉酱,这大冬天的,也坏不了,跟挂面一拌, 那就是好饭了。

这供销社里根本没有挂面卖。

就是白面, 也是粗面, 没有精面。大姐说了,没人舍得吃,不好卖, 所以从来不进货。

那就粗面吧,买上半袋子。再买上两袋子土豆,十几颗大白菜,几十斤地瓜,也就行了。

回到宿舍,果然,粮食都领回来了。一人两袋子玉米。

方淮心她们三个人,靠着西墙放着足足六□□袋玉米。

“这可怎么吃啊?还得咱自己去磨坊磨呀?”挨个打开一看,全是玉米粒子,干净是挺干净的,只是这玉米粒子,怎么吃呀?

“先找个袋子,倒出来一些,我去磨坊那边儿,先磨些玉米面儿吧?”之前买了那么些个东西,李英都没花钱,这会儿,她就自己找活儿干。总得找点儿平衡,特别是在李敏慧那嘴贱的说过那些话之后,这姑娘就有点儿敏感。

“行,我那儿有不用的布袋子,我去拿。”方淮心一点儿没犹豫,直接就同意了李英去磨米的提议,孙小云也不出声,只在一边儿收拾分配买回来的东西。

别看李英长得瘦瘦弱弱的,可劲儿还真不小,那一布袋子,足足装了大半麻袋,人家背上就走了,速度一点儿不慢。

“心心,你买那么些布跟棉花要做什么呀?”孙小云就纳闷。

“我看这天儿也实在是太冷了,咱们在屋里编席子还好。林援他们在外面干活儿,肯定特别冷,我想着给他做副手套,再做一双厚点儿的棉鞋。”上午林援来找她,冻得那个样儿,方淮心就想着要给他做手套了。

“哟,还挺会心疼人啊。你俩是不是有事儿啊?”孙小云眼珠子一转,就用特别暧昧的眼神看着方淮心。这年头儿虽然不流行处对象儿吧,可这情窦初开的年纪,难免有个少年慕艾,少女思|春的情绪。

“瞎寻思什么呢?我才多大呀?从小一起长大的,我能眼看着他挨冻啊?而且,这不想着,一块儿给夏天也做上吗?怎么滴?我对夏天也有想法?”方淮心就白了她一眼。

“哦,哦,哦。”孙小云本来就是开玩笑,也就不再追着不放了。

“快别收拾了,过来帮我一起做吧?”

“来了。”

结果两人光是摆弄那布跟棉花,不会做呀。

手套还能简单点儿,这大东北的,也不用做那种特精细的手套,这边儿叫手捂子,就大拇指单独分出来,另个四个指头都不用分。直接对在一起就行。一看就会。

就是这棉鞋,还真有点儿技术含量。她俩都没做过!

还是李英回来,说她会做。

这姑娘,家里到底啥情况啊?她咋啥都会干呢?

不过有她这个人,可省了好些个事儿了。

这做鞋,得先纳鞋底子。千层底儿,得把布先用浆糊一层一层的粘起来,分成两三毫米厚得一片一片的,再用麻绳订起来,至于钉几片,那就看各人的选择了。

方淮心不差布,又想着把鞋底做厚一点儿,能更隔凉,足足纳了六层,这可是费了劲了。拿锥子锥的时候,真是把吃奶的劲儿都使出来,才能锥透了,按李英的说法,正常四层的鞋底子,她一晚上能纳出来两三双,可这个,两天都纳不出来一双。忒费劲了。

“那还不好办,咱们是没劲儿,不是有有劲儿的嘛!”

方淮心拿着李英熬了一夜纳出来的一只鞋底子就去找林援去了。

“这是打算给你做的鞋,可是我们戏儿小,纳不透。你就按照这个纳好的针角,用锥子,把眼给我们锥出来,明儿给我们送回来就行。别的不用你做。”送过去一堆鞋底子,再加上一个李英纳好的成品。顺手还把做好了两副手套给他了。

“好咧。还是小方块儿好,知道心疼你哥。”林援一样也不知道啥叫跟方淮心客气,乐颠颠的把手套和鞋底子就接过去了。

“还有啥活儿要我帮忙不?”

“那你下工之后。来帮我们把剩下的玉米给拿到磨坊磨了去呗?”

得,不客气到一块儿去了。

东西交出去,就放心了。

回屋接着编席子。

又不是什么有难度的活儿,干了一天,手就熟了。出数儿很快。

加上还有事情要办。一个上午,方淮心就编了二十张席子。十多分钟就能编一张,不过这是在张美娟她们帮助的情况下。

发生了昨天的事情,再加上赵场长的态度,显然也是看不上李敏慧那个做派,今儿个干脆,连帮她的人都没有了。谁都知道,一路上是孙小云和方淮心照顾着她的,结果她转脸儿就能说出那话来。谁还愿意理她。就都跑过来帮着方淮心她们。

活儿都干完了,孙小云跟李英就跟许三喜说了,下午让她们备课去,她们自己干就行,多干出来的,都是额外算钱的,谁好意思还让人家帮忙啊。

“场长,我明天能请一天的假吗?”中午吃饭的时候,方淮心就把赵场长给堵在办公室了。

“请假?你要做啥子?”赵场长就看着这个老领导家的闺女,他呢,当年打仗的时候,受过很重的伤,是被直接送到后方总医院去,让黄芪给治好的。也就是黄大夫了,换个人,他的命可能都保不住了。只是黄芪那些年救过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根本就不记得有他这一号。但是他可没忘了救命恩人。方淮心是黄芪的闺女这个事儿,还是李场长告诉他的。知道以后,他谁也没说,一点儿没声张,但这孩子,到了自己手下了,那是要尽心的。

“是这样的场长,我妈因为工作需要,被派到砬子山林场了。我们一起出发的,我想这会子她肯定也到了,我想去看看她。”有啥说啥,方淮心能感觉到赵场长很可能是她们家的故人,更没必须隐瞒啥了。

“行。给你两天假,去看看吧,也让你妈安心。对了,我听李场长说,黄大夫可是带了不少好药过来,你看看,能不能给咱们农场匀一点儿出来啊?这个事儿办成了,不扣你工分儿,给你算出差。晚上我跟江队长说一声儿,明天早上,你跟着车队走就行。他直接就给你拉到林场去了。”赵场长总好说你妈是我恩人,我罩着你,给你开后门儿吧!所以,人家找了个很好的理由。

“谢谢场长。”方淮心这个高兴呀,听话听音儿,赵场长说得够明白的了,人家连她妈姓什么做什么的都知道,这是跟林场那边儿早就通了气了。

“行了,回去吧。一会儿我再给林场那边儿去个电话,让他们转告黄大夫一声儿。”林场长就把人打发了。

回屋里之后,也不午休了,方淮心直接就开始干活儿。

“咋了?这么积极?缺钱啦?”孙小云看她那个样子,还以为是买东西把钱花完了,要多赶些草席子出来换钱呢。

“不是。赵场长给我另外安排了工作,我这不是想着能赶出来一点儿活儿是一点嘛,万一任务没完成,工分也能少扣点儿不是。”既然赵场长说了,要给她按出差算,方淮心就不可能拆人家的台。

“啥工作啊?”好奇心谁都有,李英也把脸转过来了。

“去林场拿药。”这没什么可瞒着的,那药拿回来,也不可能是赵场长自己用,肯定还是给农场备着的。农场里没有医务室,连个卫生员都没用,这个还是在供销社里看到还卖板蓝根,好奇问了一嘴,售货大姐说的。

“哎妈,去林场拿药为啥让你去啊?这大冷的天。咱们又刚开,谁不能派啊?不会是因为早上的事儿,给你小鞋儿穿呢吧?”孙小云声音低低的,说这话的时候,还拿眼剜了外间一眼。

也不嫌弃费劲,门上都挂了帘子了,中间还隔着张美娟她们屋,你瞪得着吗?

“不是。我妈是林场的大夫,我顺便过去探探亲。嘘,别声张啊。”不是不能说,只是觉得没必要。

啊,这样啊。那就明白了。

孙小云跟李英两个啥也不说了。下午也没闲着。人家还说了,今儿下午的活儿都算是方淮心的。保证不让她耽误工分儿。

行吧。一屋住着,这样儿挺好的。

林援下工的时候,晚饭都没吃,就跑女和宿舍这边儿来了。

人家还没空手儿,可不是给方淮心带礼物了。而是拿着他的空饭缸,进了屋,笑出一口大白牙,把饭缸往灶台上一放,就看着仨人嘿嘿的笑。

“这是干啥?要上饭啦?”方淮心被他逗得不行,嘴上挤兑他,手上却没闲着,开了锅,舀出来半瓢水,找了个空盆出来,把他那饭缸子放里面烫着。

“嘿嘿,这不是一帮子大老爷们,也没有会做饭的,夏天那小子说是会做饭,顶多就算能把饭糊弄熟了,早上给我们熟那玉米糊糊,里面还有石头子儿呢,那个味儿啊,剌嗓子都。你说一样的玉米面儿,人家王婶儿做的咋就那么好喝呢?那玩意儿就是添上水煮开了就行,难为他怎么做成那个味儿的呢!”

那是可着劲儿的吐槽夏天的手艺。

“你也就是个嘴能耐,你那么会,你咋不做呢?”

“我是理论派,我觉得夏天的气质,更适合做伙夫。”说的那叫一个理直气壮。

“那晚上你们打算做啥饭呀?”孙小云在边儿上听得热闹,就好奇,这一帮子,晚上怎么吃。

“还能做啥,整了两大锅水,底下煮的土豆,上面蒸的地瓜。高明他们几个去买大酱跟大葱大白菜去了,说是等土豆熟了,往一起拌着吃。我可不想吃那些个生菜生酱的。云儿,英子,你们晚上打算做啥呀?”林援这个不见外劲儿的,用着人家的时候,那嘴甜得哟,都叫上昵称了。

“本来想做个大碴粥的,这不是没有大碴子嘛。想擀个面条儿吧,昨儿个还忘买擀面杖了,再说我们也没有面板子,明儿还得求求王队长看看能不能帮着做一个。这不就一直还没动手儿呢嘛!”

孙小云嘴多厉害呀。明明是她们编席子入了神,着急赶活儿,没急着做饭,这会儿林援一问,她到是给林援稍上话了。

“哎哟,你看,干活儿的这不是来了嘛。这就给你们把大碴子磨出来去。放心,保准,大碴子小碴子,玉米面儿,一样儿不少。您就告诉小的,一样磨多少就完了呗。擀面杖就更不算事儿啦,一会去磨坊,顺手我就捎回来了。再给江嫂子先借个面板用一用。一准儿把事儿给您办了不就完了嘛!”林援多精呀,一听孙小云□□,还有啥不明白的,再说他本来也是方淮心找来给磨米去的,顺势就把话给接过来了。

他一个人,背不了那么多玉米,先背了昨天剩下的那半□□袋,往磨坊去了。

农场的磨坊就在供销社的边儿上,也是农场的重要部门,这一年打下来的粮食,去了交公粮的,剩下的可不都得在这磨坊深加工嘛。林场那边儿不种地,口粮都是从农场出,还有江湾屯,方圆百里,就那么一个三百多人的屯子,以前都是屯子里的石磨坊手工磨米的,农场开起了机器磨坊了,那边儿也都过来。

但是吧,那磨坊的大机器,不到秋收的时候,是不会开的。秋收的时候,都得县里来技术员儿才能用。平时自用,都是一台半自动的机器,动力还得是人来提供,那也比石磨快多了。一□□袋的玉米,也就是十几分钟的事儿,就能磨完。

因为不烧油,所以,场里也不要钱,除了秋收机器忙的时候,平常谁想用都可以,有专门看磨坊的一个大叔看着,别把机器弄坏了就行。

见林援背着玉米走了,孙小云抿着嘴笑。

“英子,咱把面和上吧?一会儿给那位爷擀面条儿。”和面这么高难的活儿,孙小云还干不了。

“嗯。”李英拿了一个空盆就去盛面粉。

“英子,多和一些。看着吧,一会儿保准得把狼招来,咱那点儿面还不知道够不够。小云,英子和面,咱俩先把土豆皮打出来,洗了。再把白菜切了,一会儿做白菜土豆儿的卤子,这个我会做。”方淮心就安排活儿。

还真就让她说着了。

没一会儿功夫,林援背着磨好的大碴子回来了。

屁股后头跟着一串儿,五六个大小伙子。有拿着擀面杖的,有拿面板的,还有手里拎着一小条子五花肉的,还有手里拿着面口袋的,反正都没空着手就对了。

得,这意思,俺们也不是来吃白食的,就是不会做,来蹭口吃的。

行吧。

把东西往灶台上一放,一人一麻袋玉米,背起来就往磨坊去了。

“三喜姐,三喜姐,能让姐姐们来给我们搭把手儿吗?人太多了,面条我们擀不过来了。”

方淮心一看这阵势,根本没法儿悄末声儿的给他们做面条儿了。还不如大大方方的,一块儿呢。

许三喜也是个精明人儿,方淮心一叫,她就知道啥意思了。

这个忙必须得忙啊,每人两麻袋的玉米呢,这有劳力上赶着上门来白给使唤,不用白不用嘛!

“来了来了,姐妹们,都先别用功了,给小方她们帮个忙去。正好儿,昨儿个我买了半斤大酱,看你们那也不够,我给添上了。”就开始张罗上了。

她这一招呼,谁好意思干坐着看呀,就都把手上的书放下,来里屋帮忙。

“李敏慧,不用你帮忙了,别耽误了你写检查。你回屋忙去吧。”许三喜看不上李敏慧,刚一来她就不团结,搞得她这个队长好像多没有能力似的。再加上她那一脸受了多大的冤屈,跟谁欠了她八万藏似的大长脸,谁爱看呀。

直接给撵回屋里该干吗干吗去了。

人一多,这活儿就好干。七手八脚的,连着张美娟她们那屋的锅,两个锅一起烧水,等着面条擀出来一起煮,快。

有人烧水,有人擀面条儿,还有人洗菜切菜的,到是把方淮心给解放了,她只把小炉子上的水壶拿下来,换上个炒锅,这也是昨天刚买的。只管做卤子就行。

做饭这个事情,方淮心不是全不会,只是会得不多。上辈子活着的时候,自己动手的时候少,身边儿好几个丫头伺候着,还有大厨房小厨房的,厨子都是京里的名厨,她亲自动手的时候,都是四十岁往后了,不亲自出去跑买卖了,在家里坐镇,有时候为了拉笼人心也好,为了消磨时间也好,跟着大厨学过几天儿,做做样子罢了。后来做鬼了,闲得无聊的时候,把做菜当爱好。可鬼又不能真的吃到,只能闻味儿,做那玩意儿吧,闻着是还行,可味道啥样,谁也不知道。

这面条卤,真挺考验手艺的。

方淮心就一招儿,多放油。

这年头儿,一个个的,都没见过多少油星儿,那酱里油一多,能不好吃嘛。

半斤的五花肉,切成了丁,放锅里炒出来的油,一点儿没往出盛不算,还用放了半勺子豆油。十个土豆,一颗大白菜,全都切成丁儿,两斤多的大酱,一炒,再放上点儿葱花儿。那香味儿,就能飘出去老远了。

林援那一伙子抗着磨完玉米回来,还没进屋呢,就闻着香味了。脚底下都生风了。

进来一看,姑娘们都忙活着呢。

那还说啥。

“不着急吃饭,先把你们的玉米都给磨了去。顺便拿上饭缸再来。”也不知道谁说了一声。

这家伙,一个个,跟抢似的,把剩下六个人那十多麻袋的玉米都给磨出来了。

跑了两趟。

最后一趟回来的时候,果然一人拿着一个饭缸来的。

等一个个的吃了个肚圆儿,一看,得,满满两大盆的面条,全都被他们干掉了。一点儿没给人家留,一个个的,才想起来不好意思。红着脸都跑了。

“就知道得这样儿,贵芬早都在我们屋里熬了一锅大碴子粥,大伙儿今儿晚上到我们屋凑合一顿吧。”许三喜别看叫三喜,人家在家也当大姐的,对熊孩子,很是了解。一看面条儿被那一伙子吃完了,女生们还饿着呢,特淡定,早都有了安排了。

那带说啥,方淮心搭上半袋子面,半盆子菜,半勺子豆油,结果,自己还得拿着饭缸,去别人家蹭粥喝。

这磨米的费用,可是不低。

可还没等她们谁报怨出来呢,外面儿又有动静了。

林援带着两人,又回来了,一人背着一个麻袋。“不能白吃你们的东西,这些放在你这儿,以后得闲了,我们再来蹭饭。”笑嘻嘻的,把东西一放,人又跑了。

“看看,都送些啥呀?”麻袋就放在进屋许三喜她们的屋里,这会儿正好都在她屋里打粥喝呢,一看那袋子,就有人说要看看,送来点儿啥。

孙小云就过云把袋子打开了,白菜,土豆,地瓜,还有半袋子粗面。就这些个了。

也是呢,他们才刚来两天,还没给他们机会弄啥呢!

“收着吧,常来常往的,他们那边儿没有会做饭的,往后少不了来咱们这头儿蹭饭,不能总让小方搭粮食吧。”许三喜就做主,把东西收下了。

别人就更没啥说的了。她们的玉米都磨出来了,除了帮着做了顿饭,她们又没搭啥。

那就收着吧。

方淮心真心不差这点儿东西,但宿舍不是她一个人的,收了就收了吧。天长日久的,也不在乎这一朝一夕。

“小方块儿,小方块儿……”天都擦黑外,外面儿传出来声音。

这谁呀,也不是林援的声音啊。

怎么像是罗玄的?

他们俩有啥交情吗?小方块儿也是你叫的?

方淮心还是得出去,总不能就这么让他在院子外面喊。

“啥事儿?”方淮心就站在墙里面,都没出大门,看着外面冻着直蹦跶的罗玄问道。

“妹子,你看,咱也算是老交情了吧?别的不说,这一个大院住着是真的吧?你家老爷子跟我家老爷子是老战友了吧?”罗玄脸上带着笑,天气冷,他那脸都冻得发硬,那笑吧,就有点儿皮笑肉不笑,看着那叫一个别扭。别管长啥样儿,这笑,怎么看怎么还是一股子二流子气。

“说事儿……”谁跟你有老交情啊?个不要脸的。就你那见了姑娘就想撩的死德性,我跟你有交情,还要不要名声了?

“嘿嘿,你看,哥哥从家里出来,啥也没带。身无分文吧,好歹下个月就能发工资了,也饿不死咱。可这个冷劲儿的,受不了啊。妹子,我知道你心眼好使,知道心疼人儿,那什么,给哥也做双鞋,做副手套呗?下月发了工资,一准儿还你,成不?”哎哟死皮赖脸那个劲儿哟。

“我凭啥给你做呀?”方淮心上上下下的看罗玄,一身的棉袄棉裤,外衣都是好料子的,一看就不是苦出身,只看外形的话,这人吧,也算是长得流光水滑的,他要真想找人给他做鞋,做手套,就这个样子再加上那张嘴,还愁找不着大姑娘小媳妇儿的给他做?就不信,到了北大荒,他还就成了柳下惠了?

“这不是怕别人误会嘛。哥长得这么好看,万一别人想嫁给我,你说可怎么整。”看看这嘴,就没个正形。

“那你就不怕我误会你,要嫁给你啊?”方淮心都气笑了。

“那不能,你可看不上我这样儿的。再说了,林援那小子也不能让不是?”嘿,他到是想得挺好。

“回去等着去吧。”方淮心都没脾气了,也没必须跟他这样的解释她跟林援就是青梅竹马的铁哥们。

这么大的人了,别管他脸皮多厚吧,他那话到是也说到了重点,罗道士跟方南国、黄芪都算是老战友的,交情不深吧,也是多年的老熟人了。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那感情吧,不是一般人能理解的。罗玄这么求上门来了,方淮心怎么着,也不能把他脸就真的撂地上,要不然以后见了面,方南国跟黄芪可就要难做了。

“好咧。”一听方淮心答应了,特别脆的应了一声儿,麻溜儿的就跑了,天儿是真冷啊,快冻死他了都。

这一天,这些事儿啊。

等到晚上躺下了,方淮心还觉着脑子里乱糟糟的呢。可有年头儿没活在这么有烟火气的地方了。太热闹了。

答应了罗玄给他给做手捂子,做鞋,睡前的时候,仨人就已经把手捂子做好了,鞋帮子也做出来了,鞋底子都粘出来了。就差儿明儿个把鞋底子给他,还是让他自己扎出来针眼儿。回来给他纳上就完事儿。

方淮心一直闭着眼睛眯着,等其他人都睡下了,才把小酒盅给召出来,虽然别人也看不到她,这不是明儿个要去看黄芪,想拿些东西出来嘛,看不见小酒盅,拿东西出来被看到了也不好解释呀!

“主子,您要什么东西吗?”小酒盅出来就转着圈儿的看屋子里的环境,一边儿看一边儿撇嘴,太简陋了,她们家冥界的大宅子里,那柴房都比这豪华。

“嗯,再拿点儿好棉花,拿些布出来。还有精面,拿半袋子,再拿一罐子豆油就行了。”她都没带被褥,黄芪肯定也没带。林场那边儿自己不种地,吃的肯定不宽裕,她刚来,拿这些,算是合理范围内的。手里的钱,够用的。

“好的。主子,还有个事情,您前几天不是吩咐我去找谢家的子孙要东西吗?我照着你说的去了。他们很重视,昨个儿我这儿收到了好些个东西,吃穿用的都不少,米面油我看得有上千斤了。衣服也有好几十件儿,四季的都有。就是样式,还都是清朝时候的,老了些。还有宅子,家用,都是成套的。另外,还有一库金元宝,一库金元,一库银元宝,一库银条。”小酒盅顺便开始报账。

“不是说了不要钱吗?整那些个没用的干啥?还有,你再去找他们去,那些个老旧衣服我有机会穿吗?让他们弄点新样式出来。对了,让他们给我找点儿新式的农具,好用点儿的,昨儿个我看供销社里那镰刀头,镐头啥的,看着那么不利呢?”想到哪说到哪,支使起谢家子孙,那叫一个顺溜儿。

“主子,我有一个想法儿,说给您听听?”小酒盅把方淮心的要求都记下来了,又提意见。

“说。”这小丫头儿,她这一离开,没了拐棍儿,倒是独立多了,知道想事儿了。

“你看,咱现在库里面的金银都没处儿使去,库房都不够用了。地皮、铺子也够多的了。要不,咱自己开个店行吗?就雇上几个心灵手巧的,专门给你做针线活儿,富裕的就拿去店里卖,挣的钱够他们的工钱就行,也省得你再自己做活儿了,您看行吗?”小酒盅看到炕稍的针线笸箩里放着的布头啥的了。平时她也管着收集消息,对这时代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并不陌生,知道普通人家,穿的用的都得自己动用做。

“行啊,多雇几个,不怕花钱。也别光雇做针线的,我这儿能拿出来还不让人起疑的东西也不多。多找上几个有学问的,特别是懂农业生产的,我这儿都要开始住地了,也能有人咨询咨询,我可不想没头苍蝇似的只知道傻干。”方淮心从来不是个傻干的人,能用巧劲儿的时候,从来不会出傻力气。

“知道了。也是巧了,这段时间,已经有好几个有大学问的下来了,都是新鬼,投胎还早着呢,咱们要是收容下他们,还省得他们在下面流浪,无依无靠的了。”这年月儿,不兴封建迷信那一套,上坟烧香祭祀什么的,已经很少了,新鬼到了冥界,那真是一穷二白,啥啥没有,是最苦最惨的一批了。

“行,你去办吧。东西都给我和在箱子里,别放外面。我明天直接拿走。”总不能一觉醒来,地上多了好些个东西吧,那成啥了。

这住宿舍,就是这点不好,想拿点儿啥出来,还得藏着掖着的,太不方便了。

看来还是得想办法,最好能自己住。那做起事来,就要方便得多了。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刚来,还是先稳定下来再想吧。

第二天一大早,李英天还没亮就起来,早上都是玉米糊糊,烧炕加上熬糊糊。

方淮心起来得也挺早的,把东西都收拾好了,箱子放在炕边儿上,随时可以出发。

“小方起来了吗?”外面有人敲窗户,是江大嫂的声音。

“嫂子,我起了。是要出发了吗?”再没别的事儿了。只是没想到,天还没亮呢,车队就要出发了。

“是啊。车队马上要走了,老江让我过来看看,你拿的东西多不多?帮你拿拿。”这个时间,大老爷们儿不好上女知青的院子来,肯定是让江大嫂来叫她起来的,人家江大嫂会说话,不说怕她没起来,只说来帮着拿东西。

“这就出来了,谢谢嫂子,我东西不多。”也顾不上吃饭了,李英听到江大嫂的声音就找饭盒,把玉米糊糊盛了一饭盒出来,给她带着,只能车上吃了。拿着箱子,就往出走。

车队在马厩边上集合着,三十多辆大马车,老长的队伍,挺壮观的。车上都拉着麻袋,也不知道装的什么。

江大嫂把方淮心直接领到第二辆马车上,赶车的正是江队长。车上还铺着两床破被子,看样子是给她准备的。

“麻烦您了。”方淮心一上车,车队就出发了,这是整个车队都等着她呢,怪不好意思的。

“麻烦啥。”江队长一听就是不善言辞的,说了这么一句,就闷头儿赶车了。

女工上的事儿方淮心懂得是不多,可这马队上的事儿,她可懂着呢!

这一个车队,最重要的就是头车了。赶车的人,都叫车老板儿,可这车老板儿跟车老板儿还真不一样,头车的,人家那叫大老板儿,有的时候也就马头,头人。探路,控制速度,全在这大老板儿拿握呢!正常情况下,肯定是江队长,看来是今儿个因为要带她,江队长才没在头车上。那这头车的人,威望、水平肯定也得是车队的二把手了。

出了农场大门,就有一路四五米宽的路,已经看不到路面了,被雪盖得严严实实的,雪都压实了,天刚刚有点儿蒙蒙亮,就着那点儿亮光,都能看到,那路面压得实,都反着光呢。

上了大路,绕着农场半圈,就直接往北走了。从路况也能出来,这一路,是常走车马的,路面相当光滑了。也因为滑,马蹄子上都所着布呢,防滑。

路的两边儿都栽着树,这大山区里,最不缺得就是树了。可这路两边儿的树,却都是人工栽的,为啥呢?

为了标记。

北方的冬天,那大雪下起来,有时候都是几天几夜不停的,这山窝子里面,要是赶上大风,窝住雪了,有的地方,那雪都能积上好几米深。要是赶上个沟沟坎坎儿的地方,雪盖住了,看不清楚,雪又没冻实,人要是一脚踩上去,就是一个雪窟窿,那是要出人命的。所以,但凡是条件允许的,不管是公家统一安排的,还是百姓自发的,都会在路两旁种上树,就为了冬天的时候,能找到路在哪儿。

十二三里的路,大马车走了得有四十多分钟吧。就能看到村子了。

这就是江湾屯儿了。

车队没有进屯子里,路是沿着屯子边儿的直通向渡头的。出了屯子,就是渡头。江边儿有坝,一看就是人工后修的,得有两米多高,中间留着豁口通行,那坡儿能修出去一百多米去,很缓。

正像售货大姐说的,这时节,江面都冻得死死得,车队上了坝,不停,直接就上冰,过江。

“江队长,是江队长吗?等一下,等一下。”车刚上了冰,就见两人影冲着车边儿过来了,这会儿天都大亮了,方淮心窝在被子里,就露个头在外面,往人声处一看,这不是罗玄跟林援吗?他俩怎么走到一起去了?

“你俩这是弄啥呢?”江队长把车赶离车队,停在边上,等着人上来,让后车先走,等人到跟着了,就开口问话,看样子,还真认真这两货。

“小方块儿,我们昨儿个半夜起来汆冰窟窿,弄了些鱼,你给黄姨带上。”林援笑嘻嘻的跟江队长打完招呼,跟罗玄一人一个柳条篓子,往车上一放,满满的两篓子鱼,都得有四五斤重,正宗的江鲤,还都活着呢。

“你们瞎氽什么窟窿?把那冰面儿整裂了,车队还怎么走?再说你们一个个的学生娃,懂什么?出了事儿咋整?赶紧回农场干活儿去。看我回去不让场长收拾你们的。”江队长气得直喘粗气。那江水好几米深,这要是冰裂了,谁还有命在?没看这大车队,一上了冰,都离着好十多米的距离走吗?就怕离得近得,走出一个频率来,把那冰面给震裂了。

你说这没事儿都得小心着呢,你们两熊玩意儿给我整个冰窟窿出来,那不是坑人呢吗?

“队长,这点事儿我们能不懂吗?您放心好了,我们氽那窟窿,离着渡口这儿,得有两里地呢。保证不影响这边儿通行。我们打小儿也是在京里的湖上玩惯了的,冬天没有氽鱼,都是老手儿了,没事儿。而且,还有小川子带着呢。”罗玄就解释。

他这话也对,大院里那一帮子熊孩子,那真是招猫逗狗,没有他们不干的,夏天逮知了,冬天氽冰窟窿,没有他们不敢干的。

小川子是马厩看马的老李头儿的儿子,也是二十来岁,是农场的工人。这两天在马厩轧草料,都混熟了,也是有他这个地头蛇带着,男知青们才能找来江上氽鱼。为了不耽误工,在大半夜的出来。

“那也不行,赶紧回去,敢耽误工,看我回去不收拾你们。”这一听,就不是这两个来的,肯定是一帮子大小伙子,都跑出来,江队长既然碰到了,就不能让他们这一伙子在外面浪,就张嘴赶人。

他就是不赶,人家也会走的。

作者有话要说: 有红包,周二晚上十二点统一发。别忘了留下足踪哦……

接档预收文,求收藏,谢谢大家

《土匪婆在六零》: 林茉是来自星际时代的宅女,最大的爱好就是在全息游戏里做个财源滚滚的顶级生活玩家,药师,裁缝,工匠,厨师,建筑师一把抓,号称游戏第一富婆儿。

可能是技能太多太bug了,遭了天遣?

莫名其妙就穿到了落后的古老时代,二十世纪。

哎哟,这可太落后了。缺吃少穿,还要被人管。

好在,游戏仓库带出来了,还能变现。

那还等什么,别在这小村子里受气啦。

进山做个土匪婆吧,好像也不错啊!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已改网址,大家重新收藏新网址,新m.. 新电脑版.. ,大家收藏后就在新网址打开,以后老网址会打不开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