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类型 >九零年头声声慢 > 第43章

第43章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去上海

天气越来越热, 慢慢看着树林子的绿色越来越浓厚的时候, 她站在邻居张大青的门口, 看他门口高高壮壮的青杨树上面,竟然离地面一米高的地方, 有一只小小的蝉蜕。

土黄色壳儿, 紧紧的抓着树干,背上开着缝儿, 看得出来当初蜕变的艰难。

慢慢伸出来胖胖的手指头,轻轻的就拿下来了, 放在手心里面, 在阳光下面, 手心微微的刺疼。

“慢慢, 你明天早上跟我走了。”

慢慢扭过头去, 看着眼前的人,不认识。

后面姥姥跟上来, 她笑着看着慢慢, “这是你三姑夫。”

“就是你下面三奶奶家里的女婿, 你三姑的丈夫。”

慢慢依然不清楚, 但是知道家里的亲戚, 她笑了笑, 看着姥姥, “我要去哪里?”

“去上海啊,你跟着你三姑夫去。”

三姑夫是张老三家里的三女婿,因此慢慢要喊一声三姑夫的, 他听说张向东去上海那边赚到钱了,他刚结婚不久,也想着去赚钱。

跟张向东联系好了,马上就可以去,正好是慢慢要放暑假了,张向东分马永红早就想好了,让慢慢暑假就来上海,到时候就不会去了。

慢慢不知道,只看着姥姥回家里就收拾,给她收拾衣服,她坐在那里,只觉得心里面闷闷的,一下午,都没出去玩。

只有慢慢姥姥,等着晚上的时候,吃了饭牵着慢慢到了张老二家里。

“明天就走了,来跟你们打声招呼,这是家里的钥匙,等着慢慢走了,明天早上我也走了。”

张老二家里的无动于衷,她在院子里吃饭,趁着凉快呢。

慢慢家里一向吃饭早,她下午容易饿,五点钟就要吃饭的,在学校里很早就饿了。

“哦,走了,去享福了。”

顾青青吃饱了,在那里磨着要吃西瓜,张老二家里的就去切西瓜。

有半个西瓜,给顾青青切了一大块,真的是很厚实的一块儿。

然后她就坐下来了,坐在那里一边吃饭一边跟慢慢姥姥说话,慢慢就看着顾青青拿着西瓜做到旁边来,在那里稀里哗啦的吃着。

张老二就说了,“给慢慢切块儿,还有慢慢姥姥。”

“看我,光吃饭忘了。”

张老二家里的笑了笑,就起来继续切,切了好一会儿,给慢慢,慢慢看了她一眼,就拿着了,很乖巧了。

怕弄脏了衣服,然后就蹲在那里吃着,低着头。

慢慢姥姥看了一眼西瓜,生气了,她就起来了,也不说别的了,钥匙放在饭桌上,“走了,回家了。”

走到门口,她以前的时候,总觉得马永红说话或许夸张了,当奶奶的再怎么偏心,也不能这样。

一样的孩子,切西瓜,给青青的就是一大块儿,到了慢慢这里,真的是一点儿不夸张了,跟镰刀一样的一页,不能再薄了,再薄就切不到形状了。

这还是当着她的面儿呢,就给孩子这么一点,这要是不当着人了,那是真的一口都没有。

回去的巷子没有灯,只有前面的人家,从后窗户上露出来的光照着路,她第一次对慢慢说,“下次她要是再给你,你就说不要。”

“我想不让你吃,可是想着你明天就走了。”

慢慢手里还拿着西瓜,西瓜水顺着胳膊,一只从胳膊肘那里滴下来。

她才反应过来,其实这西瓜,她不应该吃的,她不应该吃奶奶那里的东西的。

她仰着头,想了好一会儿,才开口,“姥姥,我以后给我不要了。”

以后,她不会再吃了。

她是没注意,小孩子也不去看大小,慢慢是个从小就不会比较大小的孩子,你无论吃什么,给我一点儿就行了,我要是还想吃,就要,不给我就不吃了,一点儿也不闹腾。

可是慢慢姥姥气不过,孩子明天就走了,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了,你当奶奶的,舍不得一口西瓜给孩子吃,怎么好意思切的呢。

姥姥早上起来的时候叫慢慢起来,慢慢也不知道自己走是什么意思,她不知道离别的时间是多长,离别的伤感多让人难过。

姥姥煮了面条,里面放了两个荷包蛋,自己盛了一大碗,慢慢是一小碗,笑着看着慢慢吃。

笑着笑着就去喝碗里面的面汤,笑着笑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打在碗里面。

“你走了,我就一个人吃饭了,也不能看着你吃饭了。”

慢慢吃着嘴里面的面条,从姥姥哭的那一瞬间,她才真正的知道,原来她去上海,也不是自己以为的那么好,自己也不是想象当中的那么开心,也不是那么的期待了。

“你去了,好好听你妈的话儿。”

“别耍小脾气,你妈的脾气我知道,性子急的很,你又是不吭声的脾气。”

“你别去惹你妈,不然到时候要打你,打你你就跟你妈告饶,不要拧着脾气。”

慢慢很想说什么话儿,让姥姥不要哭,可是她自来嘴拙,不知道要说什么,只是沉默着吃饭。

不记得什么了,只尝到面条汤里面的葱油香味儿,让人从舌头一直暖到肚子里面,很多年以后,哪怕长大了,吃到了各种面。

无论是上海的阳春面,还是山西的刀削面,还是南边的担担面,她最喜欢吃的,吃起来最顺口的,依然是村子西边挂面坊里压出来的面条,用小麦换回来的,然后姥姥葱花爆锅以后,加了白白嫩嫩,十成熟的上面带着一个小孔的荷包蛋。

七分面条三分汤,一碗送别面。

走的时候还带着晨露,天带着一点儿黑,三姑夫来家里接的慢慢,要去坐车,跟当初张向东离开的时候,一样的时间点儿。

姥姥就一直送,送到了胡同口,然后继续往前走,一边走一边笑,笑着跟三姑夫说话,又笑着去看慢慢,等着扭头的时候,去擦擦眼泪。

这些孩子里面,她疼慢慢,因为慢慢是女孩儿,乖巧的很,断奶的时候,马永红就送慢慢到家里来断奶,姥姥的鸭蛋黄给慢慢断了奶。

孙子也都大了,慢慢年纪最小,自从姥爷没了,慢慢有假期了就去陪着她,后来她又到女婿这边来照顾慢慢,这就是相依为命。

走到了坡那里,三姑夫就说了,“婶子,别送了,我们就走了,家去吧。”

姥姥就答应着,“嗯,走吧,路上慢点儿。”

慢慢听着,固执的不肯回头,她想哭,可是又觉得不应该哭,她知道,如果自己哭了,那姥姥就要哭了。

只苦着一张脸,使劲儿憋着,不肯回头。

三姑夫牵着她要走,姥姥不舍得,只说一句,“慢慢,你怎么不跟姥姥说再见呢?”

慢慢还是不肯回头,她不能开口,只想着这些日子,这么多的数不过来的日子,姥姥一直陪着她。

她耍脾气的时候总是哄着自己,不吃饭的时候姥姥会拿着零钱给她,哄着她吃一口馒头给几毛钱,想着她舍不得吃菜,给自己上顿吃了下顿接着吃,想着她给自己做棉袄,想着她每天不厌其烦的每天在门口放玉米骨头,留着给她进门防着被公鸡咬到。

想着给自己做好吃的,做好了的肉饼子,放在凉水里面,每顿饭蒸几块儿,然后给自己就着当饭吃。

慢慢反应慢,慢慢知道的少,慢慢看不懂眼色,不知道别人的嫌恶,可是慢慢知道,自己走了,姥姥就是一个人吃饭了。

她从这个小乡村走出去,一步一个脚印,走出去的每一步都是回忆,每一步踩在带着湿气的地面上,她在今后的好多年,依然记得那一个早上。

她想着以后要赚钱,以后要给老来买东西,要对着姥姥很好很好,可是她从没有说出口过,没有回头过。

姥姥最后也没有回去,只看着慢慢走了,走了好一会儿,看不到人了,她依旧站在坡上面,看着没有影子的路,才回家里去,拿着行李,关上门就走了。

这一年,慢慢虚七岁。

这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告别故乡,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去,她才发现,自己其实不想离开,其实上海也没有那么好。

晨起动征铎,人迹板桥霜。

慢慢记得这一首古诗,她比任何一个孩子的感情都要细腻,她沉默着,但是她的眼睛总是在看着,关注着一切的事物,她自己很少去琢磨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但是她擅长去想别人想什么,善于去从细微的动作里面,去理解别人的心情。

穷孩字没有伞,所以在下雨的时候,只能努力奔跑。

她在今后的无数次的离别当中,去求学,去工作,去跟斗,都是在太阳没有升起来的时候起床,去坐上去大城市的班车,然后颠簸一路,在暮色十分才安顿下来。

姥姥没有人送,自己带着行李,翻山越岭,走路回去了。

日子总是一天一天的过,在这个夏天还没开始的时候,蝉刚开始破土而出,还没有大面积蜕壳的时候,慢慢走了,只有姥姥一个人来送。

她记得,那一个夏天,没有听到蝉鸣,从下午开始,一直到天黑了的,跟家里旁边小树林里一样的,开音乐会一般聒噪的蝉鸣。

坐的依然是大巴车,慢慢走之前,马永红就跟她说不要多喝水,姥姥也嘱咐她了,因此她就不喝水,上车了也不睡觉,是那种长途客车。

很破旧,一人一个床位,也很脏,可是没有人嫌弃,成年男人躺下来,胳膊就没有地方放着了,总是人挨着人。

慢慢对路上没有什么印象,她跟三姑夫不熟悉,也不会说话聊天,只记得到了一个地方下车,三姑夫带着她吃饭,坐下来的时候看着菜贵,点了个蒜台。

等着人走了,三姑夫才说,“真贵。”

慢慢不知道,听着说贵,吃的时候就很少去夹,吃了一个馒头就不再吃了。

作者有话要说:日子就像是石榴籽,看着多的吃不完,不紧不慢的一颗颗的抠下来,可是最后发现了,除了一手的红色的石榴汁,其余的什么都没有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